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依法治國法治的精神治國

依法治國法治的精神治國

發布時間: 2021-12-19 17:48:23

❶ 圍繞十八屆三中全會依法治國的精神,談談你對依法治國的理解

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一個根本任務和原則,也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的一個基本目標。依法治國的重大意義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第一,實行依法治國是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的重要措施。中國共產黨的主張是代表和體現人民的意志與利益的。依法治國把堅持黨的領導、發揚人民民主和嚴格依法辦事統一起來,從制度和法律上保證黨的基本路線和基本方針的貫徹實施,保證黨始終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第二,實行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必須有完備的法制來規范和保障。一個比較成熟的市場經濟,必然要求並具有比較完備的法制。因此,只有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才能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優勢,最大限度的調動億萬人民創造財富的積極性,推動生產力不斷發展,從根本上解決生產力落後的狀況。第三,實行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標志。第四,實行依法治國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社會穩定、國家長治久安,是人民的最高利益。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社會穩定,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保證。

❷ 十八大四中全會理解依法治國,如何弘揚法治精神,法治信仰

法治精神和法來治信仰是法治的靈源魂,人們缺乏法治精神、沒有法治信仰,社會也就不會有法治風尚,法治只能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只有當遵紀守法成為一種自覺、依法辦事成為一種習慣、恪守法律規則成為一種自然,才能使法治釋放更多的規則正能量真正的法律,從來都不是銘刻在銅表上,更不是印刷於華美的書卷中,而是駐守在每個公民的靈魂深處。

建設法治中國,不僅體現在公正高效權威法律制度的表面,而且彰顯於法治精神、法治信仰已經滲入每個公民的內心。只有當全體社會成員都把法治精神和法治信仰理所當然的作為一種重要的生活方式的時候,法治中國也就悄然而至。執政黨依法治國、政府依法行政、民眾自覺守法,法治精神和法治信仰也就會被自覺融入經濟社會發展進程之中,紓解矛盾靠法、解決問題用法的良好法治氛圍也就水到渠成。

公正高效權威的司法制度是建成法治中國的硬指標,而法治精神和法治信仰是建成法治中國的真內涵。建設法治中國必須加快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維護人民權益。建設法治中國的嘹亮號角已經吹響。 建設法治中國絕對不會一蹴而就,但是只要我們大力弘揚法治精神、努力樹立法治信仰,建成法治中國將不再遙遠。

❸ 依法治國和以法治國的區別很大嗎

依法治國和以法治國雖然一字之差,但是它們區別很大,具體區別如下。

一、兩者概念不同

1、依法治國就是依照憲法和法律來治理國家,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還是國家長治久安的必要保障。是依照體現人民意志和社會發展規律的法律治理國家,而不是依照個人意志、主張治理國家的方略。

2、以法治國是韓非法律思想用語。指的是用法律治理國家。主體是人,根本上還是人治,法律是工具,可用則用,不可用則不用。不強調法律的權威性。因此與依法治國的法治根本性不同。

二、兩者的歷史背景不同

1、以法治國、以法為本是韓非法律思想用語,是秦朝法制的重要思想。法家奉行「以法治國」,主張「國不可一日無法」。即使在獨尊儒術以後,其法治的精神也滲透到儒術之中。尤其是法家的君主獨裁的主張,奠定了秦以後專制主義政治制度的理論基礎。

2、依法治國是對新中國歷史經驗進行深刻總結的結果。建國以後,中國民主和法制建設一度有過長足的發展,但由於「左」的指導思想,而使民主法制建設的良好勢頭急轉直下,最終釀成十年「文革」的歷史性悲劇。「文革」的教訓極為慘痛和深刻。鄧小平同志提出我們要認真建立社會主義的民主和社會主義的法制。只有這樣,才能解決問題。

三、兩者的意義不同

1、法家反對「禮治」,主張「法治」的重要觀點,對秦朝法制的發展有重大影響,對中國封建法制的確立、鞏固和發展起過重要作用。

2、實行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執政方式的重大轉變,有利於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保證,也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擴大對外開放的客觀需要。依法治國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依法治國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也是現代政治文明的基本標志。

❹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過程中,為什麼必須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

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當然必須要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用法治精神引領法治國家建設的過程。

❺ 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法治的什麼

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內容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體現社會主義法治內在要求的一系列觀念、信念、理想和價值的集合體,是指導和調整社會主義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監督的方針和原則。把握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必須從中國社會主義國體和政體出發,立足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民主政治發展的時代要求,以科學發展觀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思想為指導,深刻地認識社會主義法治的內在要求、精神實質和基本規律,系統地反映符合中國國情和人類法治文明發展方向的核心觀念、基本信念和價值取向。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馬克思列寧主義關於國家與法的理論同中國國情和現代化建設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是中國社會主義民主與法治實踐經驗的總結。其內容可以概括為五個方面。

依法治國:

這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內容。要求政法機關和政法幹警必須不斷提高法律素養,切實增強法制觀念,堅持嚴格執法,模範遵守法律,自覺接受監督,時時處處注意維護法律的權威和尊嚴。

依法治國的基本內涵:

①人民民主。這是依法治國的基礎。

②法制完備。這是依法治國的重要標志。

③樹立憲法法律權威。這是依法治國的必然要求。

④依法執政。這是依法治國的關鍵。

執法為民:

這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本質特徵。執法為民的內涵:以人為本;保障人權;文明執法。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政法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在各項政法工作中真正做到以人為本、執法為民,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

公平正義:

這是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價值追求。其內涵包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這是公平正義的首要內涵;合法合理,這是公平正義的內在品質;程序正當是實現公平正義的方式和載體;及時高效是衡量公平正義的重要尺度。公平正義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線,是和諧社會的首要任務,是社會主義法治的首要目標。要求政法幹警必須秉公執法、維護公益、摒棄邪惡、弘揚正氣、克服己欲、排除私利,堅持合法合理原則、平等對待原則、及時高效原則、程序公正原則,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

服務大局:

這是社會主義法治的重要使命。把握大局,圍繞大局,立足本職。要求各級政法機關和政法幹警,必須緊緊圍繞黨和國家大局開展工作,立足本職,全面正確履行職責,致力於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努力創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環境。

黨的領導:

這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保證。包括政治領導、思想領導、組織領導。要自覺地把堅持黨的領導、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和維護社會主義法治統一起來,把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嚴格執法統一起來,把加強和改進黨對政法工作的領導與保障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職權統一起來,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立場,忠實履行黨和人民賦予的神聖使命。

❻ 論述如何理解依法治國的核心是依憲治國

依法治國的核心是依憲治國。這是因為我國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是維系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社會穩定的根基,是依法治國的總章程。
依法治國是一種治國思想體系、一種治國原則體系和一種治國制度體系的總成,包含有豐富的內容。在這一整套的龐大體系中,憲法佔據著至關重要的位置。憲法是法治的標志,沒有憲法,就沒有法治,就不可能實行真正意義上的依法治國。在很大程度上講,依法治國就是依憲治國,依憲治國是依法治國的核心。

第一,沒有憲法,法治社會得以建立的民主政治就無法得到確認和保障。

民主政治是法治社會的基石,有了民主,法治社會才得以建立。一旦抽掉民主這塊基石,法治的大廈將會不復存在。憲法之所以在一個國家的法律體系中占據至高無上的地位,成為「法律中的法律」,是因為憲法直接捍衛著人民群眾在國家生活中的主人翁地位,捍衛著人民當家做主的權利。沒有憲法,民主的事實無法得到法律的確認;沒有憲法,各項基本民主制度的建立,無法得到實現。

第二,檢驗一個國家是不是法治國家的標准,不在於它是否擁有完備的法律,而在於它是否擁有切實發揮作用的憲法。

一個國家擁有了憲法,也不等於它就是法治國家。判斷一個國家是不是法治國家的根本標准,在於是否有切實發揮作用的憲法。憲法能夠實實在在發揮作用的國家,就是憲政國家,也就是法治國家。

第三,依法治國的根本目的,是保障公民的各項權利不受侵犯,而憲法則是公民權利的保障書。

依法治國的目的有很多,保障公民權利不受侵犯,保障公民權利的正當行使則是其根本的目的。

我國現行憲法,即1982年憲法,為了體現保障公民權利的原則,把「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放在「國家機構」之前,改革了以往放在「國家機構」之後的慣例。雖然只是次序的調整,但它反映了法治國家的一個基本原則——公民權利優於國家機構的權力,保障公民權利是建立國家的前提,國家機構是用來保障和實現公民權利的工具。

第四,「法律至上」是法治國家的基本要求,但是沒有「憲法至上」,「法律至上」不可能實現。
「法律至上」的前提條件是「憲法至上」。在一個「憲法至上」的憲政國家裡,法律才是國王,法律才真正享有至高無上的權威。無論什麼人、什麼階層、什麼政黨,都沒有凌駕於法律之上的特權,都服從於法律;如果誰違反了法律,都要受到法律的追究。

第五,依法治國的一個重要出發點,是實現社會的長治久安,而只有在一個憲政國家裡,「永久和平」才成為一個可以企及的目標。

❼ 根據中共中央最新精神,談談如何認識依法治國的含義,依據和對策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實現這個總目標,必須堅持以下原則.
一、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把黨的領導貫徹到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一條基本經驗.我國憲法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堅持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要求,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題中應有之義.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法治是一致的,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只有在黨的領導下依法治國、厲行法治,人民當家作主才能充分實現,國家和社會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進.依法執政,既要求黨依據憲法法律治國理政,也要求黨依據黨內法規管黨治黨.必須堅持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把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同依法執政基本方式統一起來,把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同人大、政府、政協、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依法依章程履行職能、開展工作統一起來,把黨領導人民制定和實施憲法法律同黨堅持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統一起來,善於使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意志,善於使黨組織推薦的人選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政權機關的領導人員,善於通過國家政權機關實施黨對國家和社會的領導,善於運用民主集中制原則維護中央權威、維護全黨全國團結統一.
二、堅持人民主體地位.人民是依法治國的主體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必須堅持法治建設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護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權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承擔應盡的義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共同富裕.必須保證人民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必須使人民認識到法律既是保障自身權利的有力武器,也是必須遵守的行為規范,增強全社會學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識,使法律為人民所掌握、所遵守、所運用.
三、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平等是社會主義法律的基本屬性.任何組織和個人都必須尊重憲法法律權威,都必須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都必須依照憲法法律行使權力或權利、履行職責或義務,都不得有超越憲法法律的特權.必須維護國家法制統一、尊嚴、權威,切實保證憲法法律有效實施,絕不允許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必須以規范和約束公權力為重點,加大監督力度,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必追究,堅決糾正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行為.
四、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國家和社會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發揮作用.必須堅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培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既重視發揮法律的規范作用,又重視發揮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體現道德理念、強化法律對道德建設的促進作用,以道德滋養法治精神、強化道德對法治文化的支撐作用,實現法律和道德相輔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五、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制度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必須從我國基本國情出發,同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相適應,總結和運用黨領導人民實行法治的成功經驗,圍繞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推進法治理論創新,發展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中國特色、體現社會發展規律的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為依法治國提供理論指導和學理支撐.汲取中華法律文化精華,借鑒國外法治有益經驗,但決不照搬外國法治理念和模式.

❽ 結合古羅馬法治精神談談為什麼要依法治國

1.古羅馬的法制和現在的法制不太一樣,在王政時期,國王掌握著絕對的權利,大立法官、軍隊的首領、大祭祀長,當然他們也有監督機構,那就是元老院。當然,古羅馬比較重視法律。
2.中國的現在,法律體系非常缺陷。首先就是,法律很多情況下無法正常實施。另外,就是法律的建立,太過隨意。
3.依法治國,首先就是要有成套的法律可以依,目前中國沒有完整的一套體系。而且到了地方,法律的讀解,經常被篡改。另外,就是治,中國現在的治,那就是空頭白話。冤案,錯案,層出不窮。真要做到依法治國,還有待完善。
4.最後,這個好像跟古羅馬沒有什麼大的關系。只能說人家在古代就重視法律了,中國要法制,連羅馬的古代,都值得我們學習,說明中國法律的薄弱。

熱點內容
馬工程勞動與社會保障法教案 發布:2025-05-11 10:11:21 瀏覽:195
賓館管理規章制度禁語 發布:2025-05-11 09:55:31 瀏覽:554
勞動法病假偽造假條 發布:2025-05-11 09:48:14 瀏覽:175
申請法院對法官的監督 發布:2025-05-11 09:37:32 瀏覽:299
刑事訴訟法96條是常見的嗎 發布:2025-05-11 09:33:47 瀏覽:551
遵道德名言 發布:2025-05-11 09:30:40 瀏覽:836
毛筆書法學校 發布:2025-05-11 09:24:16 瀏覽:968
婚姻法解釋二22條出資 發布:2025-05-11 09:24:06 瀏覽:583
女性胸的刑法 發布:2025-05-11 09:21:50 瀏覽:153
民法537 發布:2025-05-11 09:21:13 瀏覽: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