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社會學的道德關懷

社會學的道德關懷

發布時間: 2021-12-20 09:27:35

㈠ 建構什麼樣的道德社會學

在《現代性與大屠殺》中,齊格蒙特.鮑曼通過對社會學家極少關注的大屠殺現象的研究對社會學的去從予以追問。鮑曼指出,正是現代文明而非原始野蠻參與了大屠殺的暴虐。對於大屠殺中遍及各處的道德盲視,社會學家必須表達他們的聲音,並將道德問題重新引入社會學。但鮑曼對道德性質的理解和對道德盲視的憂慮卻欠缺社會性與政治性分析。

㈡ 道德和社會的關系 結合實際

道德 是人之所以為人的基本原則 是人格 是區別與畜生的本質

舉例 黑心 奶粉 黑心饅頭 黑心豆芽 黑心膠囊。。。。不一一列舉了
所以我們經常說他們是 畜生

㈢ 社會學的終極關懷是什麼

㈣ 請用社會學的思維來分析以下五個問題,急求!!!!

關於灰姑娘的,老師說過,西方文化中,畫中光腳的女人是盪婦。而灰姑娘在那一夜失去了一隻水晶鞋,就意味著她不再完整。為什麼那隻水晶鞋就只有灰姑娘可以穿起,可能因為水晶鞋是那一夜的見證吧。
後面的問題就瞎扯吧。

㈤ 我想認識學哲學或社會學的人介紹些關於人文關懷方面的書和文章

《道德的重量》
《疾病與醫學社會學》
《死亡文化史》
《人論》(德,卡希爾)
《論自殺》(法,塗爾干[舊譯:迪爾凱姆])
《愛的藝術》(弗洛姆)
《愛與生的苦惱》(叔本華)
《杜拉的故事》(佛洛依德)
《論和諧生活的准則》(美,愛默生)

夠你看的了。

㈥ 社會學現象有哪些

社會學有關的社會現象

社會學就是系統的研究,社會行為與人類群體的學科,他起源於19世紀三四十年代。是從社會哲學演化出來的現代學科,是一門具有多重研究方式的學科,主要以科學主義的時政論方法和人文主義的理解方法相互聯系,相互結合,發展和完善一套有關人類社會結構的知識體系,並且運用了這些知識,去尋找和改良社會發展為主要目標。社會學的研究很廣泛,因為它包括了微觀階層的社會行動和人際互動,從宏觀層級的社會系統和結構來講,通常都跟經濟學,政治學,人類學,心理學,這一系列社會科學相關。社會學的研究題材上也很廣泛,因為它包括了社會的分層、社會階級、流動、宗教、法律、等一系列模式、由於人類活動所領域的都是有社會結構、個體機構所造成的、所以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社會學進一步擴大了研究的重點,比如說醫療,軍事,互聯網,都在社會活動中運用這一課題,另外,社會學方法的范圍也越來越廣泛, 20世紀中葉以來多樣化的語言文化的轉變更加完整的詮釋了社會學。而在社會學中產生的社會現象也層出不窮。

社會現象是指所有同種物體共同產生的活動存在和發展,有著密切關系的現象,我們通常將社會現象這一詞來表示,當今社會發生的一切的現象或者表示在社會中利益關系普遍發生的現象、按照這種說法來說,所有關於本物種的事情都可以稱作社會現象,比如說人類的發展變化,動物的起居飲食安全。各種功能都有強有力的進行運轉,自然與社會現象都有密不可分的關系,如果把這些現象當作社會現象的話,那麼社會學就不可能有他專門研究的對象和目的,他的活動領域也就跟著生物學和心理學的活動領域發生的變化。在社會中存在著一種確定的團體現象,這種團體現象的性質和其他學科科索研究的現象有很大的差別,但我們在履行兄弟夫妻和公民的職責的時候,或者是達成一種約定的時候,我們其實是以道德、風俗和法律為前提,即使我們在感情上認為這是我們自願的在服務,但是這可以感覺到是自願行為背後存在的一種客觀的現實,因為我們並不是生來,就有必要去承擔這些義務的,這就往往要求我們要從實際出發或者藉助法律來強迫我們做這些事情,這就是社會的普遍現象帶給我們的壓力,至於純粹的道德方面,他又有多少的強制力呢,社會的輿論具有一種威脅的力量,它可以禁止和懲罰公民違反道德行為舉止,這同樣也是社會學當中的社會現象帶給人民的無形壓力,社會現象不同於有機的現象,他是通過某種形態和動作而存在的,它不同於心理現象,因為心理現象是存在於個體認識到是通過個體認識來表達出來的,但是這種現象是一種新的性質,只有用社會的這一詞來表明它的性質和含義 才能表現出社會學中的社會現象或個人們和財產造成影響,他已經形成了個體脫離本質的現象,這樣才能確定只有這樣的現象,才是社會學當中專有的現象,舉例說明,社會現象還可以從子女教養方式觀察進一步得到證實,教育兒童的現象是不斷強迫的過程,兒童好比一張白紙,父母和長輩通過教育的方式是兒童飲食,生活起居,禮貌,習俗,行為規范 都得到發展只有等到孩子長大之後,才會逐漸消失,斯賓塞的教育說,與社會現象每隻相反,他主張,理性教育,就是所謂的兒童自主放任自由不要加以強迫,但是現如今的社會現象已經不允許這種教育說去教育孩子。這就要求所有人對社會現象進行思考。現如今中國的社會現象幾乎涉及到每個家庭,比如說本質上是教育的差異,其實已經轉變的教育方向,無限度地處理還是只求成績,不求其他。這種不好的社會現象已經蔓延在中國絕大部分的家庭中。所以針對現如今的社會現象,中國的家長應該懂得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要給孩子一個良好的道德教育,就是每個家長義不容辭的責任,這只是眾多自然現象當中,其中的一小部分。

當今世上,也可以說,當今中國,教育子女只是社會學想到中的一小部分,還有環境保護,動物保護,等等的社會現象社會現象有好有壞,這就要求我們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更要認真的從社會學當中分析並解決不好的社會現象。使我們的社會更加和諧,美好。

㈦ 我想認識學哲學或社會學的人介紹些關於人文關懷方面的書和文章 我不知道哪些書籍有關於人文學的理論

《道德的重量》
《疾病與醫學社會學》
《死亡文化史》
《人論》(德,卡希爾)
《論自殺》(法,塗爾干[舊譯:迪爾凱姆])
《愛的藝術》(弗洛姆)
《愛與生的苦惱》(叔本華)
《杜拉的故事》(佛洛依德)
《論和諧生活的准則》(美,愛默生)

夠你看的了.

㈧ 社會學去道德化是什麼意思

首先,幾千年來中國對於道德都存在一個誤區,認為道德只是約束思想觀念,道德與法制是分開。所以在推行依法治國,法治社會的同時排除道德干預,實現司法獨立與公正。其實,這是一個天大的錯誤。
自從《聯系》理論揭示出:依據道德底線訂立法律。從而統一了道德與法律,發現法律僅僅是道德范疇一個比較狹隘的部分。
舉個例子來說,殺人償命欠債還錢是道德,但是因為證據不足的話,法律是不會支持的,即使有充分的證據,但若司法控制權掌握在了黑幫手中,導致的結果是殺人未必償命,欠債未必還錢,從而滅失正義。根本沒有公正可言。
所以,這句話的意思是,明面上追求公正,實際上是人性倒退,大搞形式主義。

㈨ 簡述品德與道德的關系

1.品德的實質

品德是道德品質的簡稱,是社會道德在個人身上的體現,是個體依據一定的社會道德行為規范行動時表現出來的比較穩定的心理特徵和傾向。

道德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式,歸根到底是由經濟基礎決定的,是社會經濟關系的反映。

2.品德與道德的聯系

(1)個體品德的內容來源於社會道德,是社會道德在個人身上的具體體現。

(2)個體品德的形成依賴於社會道德,社會道德與論和風氣影響著個人品德的形成。

(3)道德和品德的直接根源不同,但它們的最終根源是相同的,它們都要受到社會發展規律的制約。其中品德的直接根源是社會道德,道德的直接根源是社會規律。

3.品德與道德的區別

(1)道徳是一種社會現象,而品德是一種個體現象。

(2)道德是調節社會關系的行為規范的完整體系,而品德是社會道徳要求的局部反映。

(3)道德作為社會意識形態,它是受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的制約。而品德的形成和發展變化,一方

面要受社會發展規律的制約,另一方面它又服從於個體的生理、心理發展規律的制約。

(4)道德是歷史唯物主義、社會學、倫理學研究的對象,而品德則是心理學、教育學研究的對象。

㈩ 馬克思韋伯有哪些社會學理論

宗教社會學
韋伯在宗教社會學上的研究開始於名為《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的論文,並且繼續在《中國的宗教:儒教與道教》以及《印度的宗教:印度教與佛教的社會學》、《古猶太教》里進行探索。他對於其它宗教的研究則由於他在1920年的突然去世而中斷,使他無法繼續在《古猶太教》之後的一系列研究—包括了計劃中對於詩篇、塔木德猶太人、以及早期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研究。他所完成的那三個主要研究都關注於宗教對於經濟活動的影響、社會階層與宗教理想間的關系、以及西方文明的獨特特徵。

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
在《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中,韋伯提出了一個知名的論點:「那就是新教徒的生活倫理思想影響了資本主義的發展。一般宗教的傳統往往排斥世俗的事務,尤其是經濟成就上的追求,但為什麼這種觀念沒有在新教里發生呢?」韋伯在這篇論文里解釋了這個悖論。

中國的宗教:儒教與道教
《中國的宗教:儒教與道教》是韋伯在宗教社會學上的第二本主要著作。韋伯專注於探索中國社會里那些和西歐不同的地方—尤其是與清教徒的對照,他並且提出了一個問題:「為什麼資本主義沒有在中國發展呢?」韋伯專注於早期的中國歷史,尤其是諸子百家和戰國,在這個時期主要的中國思想學派(儒教與道教)開始突顯而出。

《印度的宗教:印度教與佛教的社會學》
《印度的宗教:印度教與佛教的社會學》是韋伯在宗教社會學上的第三本主要著作。在這本書中他檢驗了印度社會的架構,對照了正統的印度教教義與非正統的佛教教義,以及其它民間信仰的影響,最後並研究這些宗教思想對於印度社會在現世上的道德觀的影響。

政治社會學
在政治和政府的社會學上,韋伯最重要的貢獻之一便是一篇名為《政治作為一種職業》(Politik als Beruf)的論文。在這篇論文里韋伯提出了對國家的定義:亦即國家是一個「擁有合法使用暴力的壟斷地位」的實體,這個定義成為西方社會科學的重要基礎。在這篇論文里韋伯主張,政治應該被視為是任何會影響到控制暴力的權力分配的活動。政治也因此是純粹來自於權力。

熱點內容
民法典晾曬 發布:2025-05-11 05:17:19 瀏覽:728
泰安法院拍賣 發布:2025-05-11 05:03:37 瀏覽:222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中關於不忠的定義 發布:2025-05-11 05:02:50 瀏覽:727
河海大學法學怎麼樣 發布:2025-05-11 04:55:31 瀏覽:101
民法典對我們有什麼作用 發布:2025-05-11 04:52:33 瀏覽:595
公安交警執法規范 發布:2025-05-11 04:52:15 瀏覽:649
淺談社會矛盾分析法 發布:2025-05-11 04:40:43 瀏覽:616
新的婚姻法女方提出離婚一方不離 發布:2025-05-11 04:39:11 瀏覽:758
鄂州律師電話 發布:2025-05-11 04:39:02 瀏覽:483
法院小說鄭 發布:2025-05-11 04:37:42 瀏覽: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