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誠信重要性

道德誠信重要性

發布時間: 2021-12-20 10:43:03

① 誠信與道德的關系

《清稗類鈔·敬信類》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叫蔡嶙的人向一位朋友借了一千兩黃金,沒打借條。不多年,朋友去世了,他就把朋友的兒子叫到家,把一千兩黃金還給他。但朋友的兒子很驚愕,堅決不受,笑道:「沒有這回事,父親沒有留給我借條,也沒有口頭告訴我有這事。」蔡嶙說:「借條就在我心裡,不在紙上,心中的誠信才是根本,你父親知道我是個講誠信的人,才沒有告訴你。他如此相信我,我又豈能失信呢?」最後還是把黃金還給了他。該故事發人深思之處在於蔡嶙所言,借條、契約、合同等外在的法律性約束固然很重要,但人心中的誠信更重要。如果一個人沒有誠信,沒有道德上的「慎獨」自律,就可能去鑽外在的、法律的空子,甚至為了一己私利而置法律義務於不顧。

人們對道德規范的敬重,人們心目中的誠信、道德人格和做人的尊嚴,就是人們的道德信仰。道德是一種實踐理性,它要解決的是「我應該怎麼做?」的問題。「我應該怎麼做?」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我應該怎麼做事?二是我應該怎麼做人?二者不可分割,後者比前者更根本,且要通過前者表現出來。道德信仰涉及這兩個方面,但其核心是第二個方面。道德信仰是對道德理想目標的確認和篤信,是對怎樣做人的設定,是對理想人格的設定。道德信仰以人格來證明或顯示人性的神聖和尊嚴,顯示人的價值。一種道德信仰的確立,代表著一個道德價值體系的形成,又是對人們的道德認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人格、道德觀念、道德動機的整合,從而將人們的各種關於道德的零散的信念和價值觀念統一起來,形成一個高低有序的道德價值觀系統,成為規范一個人全部人生活動和行為選擇的基本框架。整合一旦完成,作為一個價值系統整體,道德信仰又對道德生活的各個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誠」非常接近道德信仰。孟子說:「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不誠未有能動者也。」孟子所說的「誠」是真實無欺的意思。天是真實無欺的,人也應該追求真實無欺。達到至誠就能使人感動,達不到至誠就不能使人感動。荀子也重視「誠」,認為「誠」是所有德行的基礎。他說:「君子養心莫善於誠,致誠則無它事矣。」把「誠」當作最重要的道德觀念的是《中庸》。《中庸》說:「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聖人也。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可見,至誠是一種盡性知天並達到天人合一的崇高境界。這是中國特色的道德信仰,它不依靠宗教,不通過神學,而從人性與天性、人道與天道的合一,從相信人性善並通過盡性知天的途徑,達到天人合一的理想的人生境界。

令人遺憾的是,在現實生活中,一些人經不起利益的誘惑,做出了很多傷天害理之事。出現這類現象的原因盡管是多方面的,但缺乏道德信仰是其中最普遍的原因。當前,在認真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中,在加強誠信教育中,我們應高度重視道德信仰的重要性。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祝你成功!

② 講誠信的重要性

從哲學的意義上說,「誠信」既是一種世界觀,又是一種社會價值觀和道德觀,無論對於社會抑或個人,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對於一個國家、一個社會而言,「誠信」可以說是立國之本。國家的主體是人民,國家的主權也歸於人民。中國自古就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明訓,這些話至今仍然是至理名言。但國家的領導者依靠什麼去團結人民呢?靠的是明智的政策和精神信念,「誠信」就是取信於民、團結人民的人文精神和道德信念。 對於一個社會單位(如一個企業)、一項社會事業(如一個行業、一項職業)而言,「誠信」可以說是立業之本。「誠信」作為一項普遍適用的道德規范和行為准則,是建立行業之間、單位之間以及人與人之間互信、互利的良性互動關系的道德杠桿。很難設想,一個不講誠信、不守信用的單位或企業,在現代法治社會會有長期立足之地。一項社會事業也只有依靠誠信立業,才能順利發展。 對於每個社會成員而言,「誠信」是立身之本,處世之寶。人生立於世間數十年,必須不斷學習,以獲得知識、增進知識,知識既是個人謀生的工具,也是個人為社會服務的工具。但是,要真正做個對社會有所貢獻的人,光靠「知識」工具是不夠的,還必須有正確的價值觀去指導,否則,知識也可能成為滋生罪惡的工具。「誠信」精神就是培養人的高尚道德情操、指引人們正確處理各種關系的重要道德准則。個人以誠立身,就會做到公正無私、不偏不倚,講究信用,就能守法、受約、取信於人,就能妥善處理好人與人、個人與社會的關系。 我們可以說,「誠信」的原則和精神,是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道德基石;它不僅對促進社會穩定繁榮、導正社會風俗、醫治社會精神疾病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對加強社會成員的個人道德涵養,提升全民族的文明素質,培養有知識、有作為、講道德、守法紀的一代公民具有重要作用;它是立國、立業之本,也是個人安身立命的精神法寶。

③ 了解誠信的重要性有哪些

誠信是一個道德范疇,即待人處事真誠、老實,講信譽,言必信,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諾千金。它在《說文解字》中的解釋是:「誠,信也」,「信,誠也」。可見,誠信的本義就是要誠實、誠懇、守信、有信。

一、誠信是支撐社會的道德的支點誠信是我國傳統道德文化的重要內容之一,「誠信者,天下之結也」就是說講誠信,是天下行為准則的關鍵。在我國傳統儒家倫理中,誠信是被視為治國平天下的條件和必須遵守的重要道德規范。古代聖賢哲人對誠信有諸多闡述,比如,孔子的「信則人任焉」、「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民以誠而立」;孟子論誠信「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不誠,未有能動者也」;荀子認為「養心莫善於誠」;墨子曰「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老子把誠信作為人生行為的重要准則,「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莊子也極重誠信,「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莊子把「本真」看做是精誠之極致,不精不誠,就不能感動人,這就把誠信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韓非子則認為「巧詐不如拙誠」。

總之,古代的聖賢哲人把誠信作為一項崇高的美德加以頌揚,生動顯示了誠信在中國人心目中的價值和地位。從古到今,人們這么重視誠信原則,其原因就是誠實和信用都是人與人發生關系所要遵循的基本道德規范。沒有誠信,也就不可能有道德。所以誠信是支撐社會道德的支點。

二、誠信是法律規范的道德誠信原則逐步上升為一種法律原則始自《羅馬法》,後來被法制史中重要的《民法》所繼承和發展,比如法國民法、德國民法、瑞士民法等。如《瑞士民法典》總則中的第二條規定:「任何人都必須誠實地行使其權利並履行其義務。」

誠實信用也是我國現行法律的一個重要的基本原則,在《民法通則》、《合同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有明確的規定。由於其適用范圍廣,對其他法律原則具有指導和統領的作用,因此又被稱為「帝王規則」。可見「誠實信用」並非一般的道德准則。在誠實信用成為法律規范的時候,違反它,所承受的將是一種法律上的責任或者不利於自己法律後果。這種法律後果可以是財產性的,也可以是人身性的,可以是民事的、行政的,甚至可以是刑罰。因此,誠實信用又是支撐社會法律的支點,是法律規范的道德。

三、誠信是治國之計誠信為政,可以取信於民,從而政通人和。倘若言而無信、掩人耳目、弄虛作假,社會就無從安定。古有「欺君之罪」,「欺君」不僅是冒犯尊嚴,而且會誤導決策、禍國殃民。「欺民」亦不可,所以有「水可載舟,亦可覆舟」之說。中國古代有商鞅「立木樹信」的佳話,也有不講誠信而自食惡果的烽火戲諸侯。中國古代思想家更是把誠信作為統治天下的主要手段之一,唐代魏徵把誠信說成是「國之大綱」。可見誠信的重要性。

當前黨和國家提出的「以德治國」,是誠信為政的體現,也是對我國優秀政治思想的繼承和發揚。落實「以德治國」,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在全社會倡導誠實守信的精神品質,是對優良傳統的繼承,也是時代的要求。

四、誠信是行業立身之本誠信是為人之道,是立身處事之本,是人與人相互信任的基礎。講信譽、守信用是我們對自身的一種約束和要求,也是外人對我們的一種希望和要求。如果一個從業人員不能誠實守信,那麼他所代表的社會團體或是經濟實體就得不到人們的信任,無法與社會進行經濟交往,或是對社會缺乏號召力和響應力。因此,誠實守信不僅是社會公德,也是任何一個從業人員必須遵守的職業道德。

誠實守信作為職業道德,對於一個行業來說,其基本作用是樹立良好的信譽,樹立起值得他人信賴的行業形象。它體現了社會承認一個行業在以往職業活動中的價值,從而影響到該行業在未來活動中的地位和作用。「人無信不立」,對於一個行業來說,同樣只有守信用、講品德,才能從根本上做好行業品牌,樹立良好的行業形象。

④ 誠信對一個國家有什麼重要性

誠信是個人的立身之本,民族的存亡之根。誠信對於一個人很重要,對於一個國家則更為重要。一個不講誠信的個人是社會的危險品,而一個不講誠信的民族是莫大的悲哀;

因此,我們當代大學生更應身體力行,從我做起,從點滴做起,把誠寫在臉上,把信裝在心裡。這樣才能在不久的將來擔負起建設祖國的重任.追溯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你會發現,以誠實守信為做人根本的故事比比皆是。

講求

講誠信,並不是說說,很多人說得容易做起來難。這大概就是人真而不誠、誠而難信的一種劣根性緣故,他們以利益確定誠信,以自私和貪婪玩弄誠信。

在現實社會生活里,我們做人做事什麼都不缺,缺的是人心,缺的是誠信,弄得人去尋找誠信的機會和條件。有的人只是要求別人有誠信講誠信,而自己就很難用誠信來對待他人。在文明發展的今天,更應該體現人事的誠信度,結果卻令君大失所望。

可以說,它是普遍存在於我們的人事里,一旦人丟掉了誠信,人性就顯得可惡、可怕、可恥。本不稀罕的更稀貴了,從而體現了人的道德品質和良知良心的迷失。

⑤ 誠信的重要性

從哲學的意義上說,「誠信」既是一種世界觀,又是一種社會價值觀和道德觀,無論對於社會抑或個人,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對於一個國家、一個社會而言,「誠信」可以說是立國之本。國家的主體是人民,國家的主權也歸於人民。中國自古就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明訓,這些話至今仍然是至理名言。但國家的領導者依靠什麼去團結人民呢?靠的是明智的政策和精神信念,「誠信」就是取信於民、團結人民的人文精神和道德信念。

對於一個社會單位(如一個企業)、一項社會事業(如一個行業、一項職業)而言,「誠信」可以說是立業之本。「誠信」作為一項普遍適用的道德規范和行為准則,是建立行業之間、單位之間以及人與人之間互信、互利的良性互動關系的道德杠桿。很難設想,一個不講誠信、不守信用的單位或企業,在現代法治社會會有長期立足之地。一項社會事業也只有依靠誠信立業,才能順利發展。

對於每個社會成員而言,「誠信」是立身之本,處世之寶。人生立於世間數十年,必須不斷學習,以獲得知識、增進知識,知識既是個人謀生的工具,也是個人為社會服務的工具。但是,要真正做個對社會有所貢獻的人,光靠「知識」工具是不夠的,還必須有正確的價值觀去指導,否則,知識也可能成為滋生罪惡的工具。「誠信」精神就是培養人的高尚道德情操、指引人們正確處理各種關系的重要道德准則。個人以誠立身,就會做到公正無私、不偏不倚,講究信用,就能守法、受約、取信於人,就能妥善處理好人與人、個人與社會的關系。

我們可以說,「誠信」的原則和精神,是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道德基石;它不僅對促進社會穩定繁榮、導正社會風俗、醫治社會精神疾病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對加強社會成員的個人道德涵養,提升全民族的文明素質,培養有知識、有作為、講道德、守法紀的一代公民具有重要作用;它是立國、立業之本,也是個人安身立命的精神法寶。

⑥ 誠實守信的重要性是什麼

誠實守信的重要性:

1、在企業方面,「誠實守信」是企業的鎮館之寶。香港首富李嘉誠先生,剛剛創辦公司時,因一次意外而使企業蒙受重大損失,更是損失了客戶的利益。在此關鍵時刻,他沒像別人一樣避而遠之而是勇敢的面對。他親自到每個客戶家中致誠道歉,並承諾賠償損失。

這一舉動在當時的商界引起了巨大的反響,訂單如雪紛至沓來,企業在客戶的幫助下度過難關。企業良好的信譽為企業的飛黃騰達奠定了基礎。誠信挽救了李氏企業,也成就了商界神話。

2、就社會而言,誠實守信是正常秩序的基本保證。公民道德建設以誠實守信為重點,既是對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弘揚,又是對當代中國道德建設實踐的正確反映。 誠實守信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助推器,是職業道德的一項基本要求,更是做人的一項基本道德准則。

3、誠實守信還是「舉政之本」,是外交之本。誠實守信是良好的國際形象,是一個國家屹立於世界的見證。若一個國家能恪守誠信,能夠嚴格按照國際公約或合約行事。在世界上的聲望將會重如泰山,舉足輕重。

(6)道德誠信重要性擴展閱讀:

誠信是人類社會普遍的道德要求,是個人立身處世的基本規范,是社會存續發展的重要基石。把誠信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個人層面的價值准則之一,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重要內容,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紐帶。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不僅形成了誠信的道德觀念和行為准則,而且鑄就了誠信的心理趨向和道德傳統。誠實守信的人,絕不會做有損德行的事。在一個誠信的氛圍里,做人也不會感覺那麼的累。勾心鬥角,不會產生任何效益,只能是損人不利己。誠實守信的人,才是值得人們尊重的人。

⑦ 誠信有何重要性

誠信是道路,隨著開拓者的腳步延伸,隨著博學者的求索積累;誠信是成功,隨著奮進者的拼搏臨近;誠信是財富的種子,只要你誠心種下,就能找到開金庫的鑰匙。

在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中,流傳著無數感人的美德故事。

他們追求「富貴不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境界,他們恪守誠信,與人為善……今天,我們重溫優秀的道德文化系統,並在豐富的道德資源中,汲取到中華民族騰飛的持久動力。

身襲一燦爛,心系執著,帶著誠信上路,將踏出一路風光。

俗話說:「人無信不立,國無信不國。」

誠信,是中國古代社會人際關系的精神紐帶,也是人際關系的最高原則,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寶貴財富。

誠實守信,作為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之一,千百年來被我們的祖先所推崇和發揚。

它早已融入我們民族的血統,成為中華民族文化基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

然而近些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沖擊、滌盪,我們發現,誠信在消退,「拜金」在滋長,「利益」取代了美德,誠信讓位於欺詐。

多數人的人生天平上,沉下去的那端是「美貌」、「才學」、「金錢」、「榮譽」,而「誠信」這端卻被人們高高翹起,誠信在人們的心中變輕了。

因為無論我們身在何處,我們所代表的不僅是自身,還有家庭、集體和國家。

因此我們應時時誠信,處處誠信,誠信他人。

如果我們表現得不好,別人批評的不僅是自己,也包括自己的父母,自己所在的國家。

所以有了「人無信不立,國無德不強」的說法。

有一個年輕人跋涉在漫長的人生路上,到了一個渡口的時候,他已經擁有了「健康」、「美貌」、「誠信」、「機敏」、「才學」、「榮譽」、「金錢」七個包裹。

渡船出發時風平浪靜,過了沒多久,風起浪涌,小船上下顛簸,差點翻船,艄公說:「船小負載重,年輕人你必須丟棄你一個包裹才能渡過難關。」

看年輕人哪一個都不捨得丟棄,艄公又說:「有棄就有取,有失就有得。」

年輕人思索了一會兒,把「誠信」丟進了水裡面。

艄公憑著嫻熟的技術將年輕人送到了彼岸。

艄公淡淡地說:「年輕人,我跟你來個約定,當你不得意的時候,就回來找我。」

年輕人隨意地答應著,卻不以為意,他以為有了身上六個包裹,他是不會有不得意的那一天的。

不久,他就靠金錢和才學擁有了自己的事業,憑著榮譽和機敏,他聞名商界,而健康和美貌讓他娶到了貌美如花的妻子,他也逐漸地忘記了擺渡的艄公與被拋棄的「誠信」。

後來,他以自己的榮譽欺騙了所有的人,包括他的對手和親人;他還多次將商品以次充好,他承包的過的建築全是豆腐渣工程;他透支著榮譽和才能,勸說身邊的所有人投資於他,而他卻把資金用於販毒和酒池肉林;他的健康和美貌悄然飛逝,他一擲千金、豪賭無度,他又背負妻子,頻頻外遇。

而這一切都是因為他沒有誠信!因為沒有誠信,他失去了榮譽、金錢、事業以及愛情等。

這時,他才想起艄公說的話。

從監獄出來,他直奔渡口,艄公已經不在了,只有一條小船依稀當日模樣,那時的年輕人也變成垂垂老矣。

從此,渡口多了一個老艄公,無人過渡時,人們總能看見他獨自在搖晃的風浪中,似乎在尋找什麼。

⑧ 誠信重要性

1、齊家之道

唐代著名大臣魏徵說:「夫婦有恩矣,不誠則離。」只要夫妻、父子和兄弟之間以誠相待,誠實守信,就能和睦相處,達到家和萬事興的目的。若家人彼此缺乏誠信、互不信任,家庭便會逐漸四分五裂。

2、交友之基

只有「與朋友交,言而有信」,才能達到「朋友信之」,推心置腹、無私幫助的目的。否則,朋友之間充滿虛偽、欺騙,就絕不會有真正的朋友,朋友是建立在誠信的基礎上。

3、經商之魂

在現代社會,商人在簽訂合約時,都會期望對方信守合約。誠信更是各種商業活動的最佳競爭手段,是市場經濟的靈魂,是企業家的一張真正的「金質名片」。

(8)道德誠信重要性擴展閱讀:

誠信的相關故事

1、劉廷式堅娶盲女

劉廷式本是農家子弟,與鄰女定有婚約。後離別數年,劉廷式入太學讀書,並考中進士。劉廷式回鄉時,准備與鄰女成親。這時才得知鄰公已死,其女雙目失明,家道中落。

不過,劉廷式並不因此違背婚約,還選好日子准備完婚。鄰女打算退婚,她說:「我如今雙目失明,形同廢人,門不當戶不對,怎能嫁你為妻呢?」劉廷式回答說:「既然我早與鄰翁有約,豈可因翁死子疾而違背婚約?」結果,二人終成眷屬,家庭和睦,並生數子。

2、宋就以誠感人

宋就曾在梁、楚交界處當縣令,梁、楚邊亭四周都種瓜。由於梁亭人勤勞,所以瓜長得很好;而楚亭人懶惰,所以瓜長得不好。

於是,楚亭人心生嫉妒和惱恨,在深夜踐踏和扯斷梁亭的瓜藤。梁亭人發現後,去請示縣令宋就,認為要報復,去踐踏楚亭瓜藤。

宋就即搖搖頭說:「怎麼可以這樣做呢?與人結怨,是招禍的門徑。人家對我們不好,我們也對人家不好,這多麼狹隘呢!你們如果聽我的話,那應以誠感人,每夜派人暗中為楚亭澆瓜地,不要讓他們知道。」

⑨ 誠信的重要性有哪些

中國古代將誠信當作了為人處世的第一要義,誠信的重要性有哪些?誠信的重要性在於有利於他人、有利於自己、更有利於社會的存在發展。誠信是由「誠」和「信」兩個概念組成的。誠,指真誠、誠實;信,指信任、信用和守信。「誠」與「信」合起來作為一個科學的道德范疇,是現代社會的產物。在現代社會,經濟的市場化和國際化、政治的民主化和法制化以及文化的多元化和交往方式的現代化,無不凸顯著誠信的價值。

再次,誠信是個人與社會、心理和行為的辯證統一。誠信本質上是德性倫理與規范倫理或者說信念倫理與責任倫理的合一,是道義論與功利論、目的論與手段論的合一。誠信不僅是一種道德目的,是人們應當具有的一種信念,而且也是一種道德手段,是人們應當承擔的一種社會責任和謀取利益實現利益的方式。總之,誠信是一切道德的根基和本源。

⑩ 大學生樹立誠信道德有什麼重要意義

同學,你也下午考思修吧!
誠信和道德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作為當回代大學生的我們,應該答繼承和發揚。大學生的誠信意識、誠信行為、誠信品質,關系良好社會風尚的形成,關系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在一定意義上關繫到中華民族的未來。所以我們大學生要自覺加強誠信道德建設,把誠信道德作為高尚的人生追求、優良的學習品質、立身處世的個別本原則。
誠信是大學生樹立理想信念的基礎。大學生只有養成誠信實用的道德品質,才能真正忠誠於國家和民族的事業,牢固樹立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終生奮斗的理想信念。
誠信是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前提。大學生只有誠實守信為重點,加強思想道德修養,講誠信、講道德,言必行、行必果,誠心做事、誠實做人,言行一致、表裡如一。自覺端正態度,堅守道德、規范,才能不斷提高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實現全面發展。
誠信道德是大學生進入社會的「通行證」。大學生只有樹立誠信為本、操守為重的信用意識和道德觀念,才能得到社會的認可,成為高素質人才,承擔起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

熱點內容
法院小說鄭 發布:2025-05-11 04:37:42 瀏覽:111
浙江德名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5-11 04:36:46 瀏覽:251
婚姻法的運行分析 發布:2025-05-11 04:36:42 瀏覽:684
藝術的道德的關系 發布:2025-05-11 04:24:45 瀏覽:21
廈大國際經濟法課表 發布:2025-05-11 04:09:40 瀏覽:712
疫情看我國立法 發布:2025-05-11 04:09:37 瀏覽:124
田野律師 發布:2025-05-11 04:01:30 瀏覽:432
民事訴訟法應訴授權委託書 發布:2025-05-11 03:50:38 瀏覽:573
合同法上合同的概念 發布:2025-05-11 03:45:28 瀏覽:26
平度法院領導 發布:2025-05-11 03:42:56 瀏覽: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