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禁止
『壹』 法國立法禁止開具處女證明,違反規定者如何處罰
據法新社報道,當地時間2021年1月21日,法國政府通過法案,禁止醫護人員及相關機構開具「處女證明」,並要求任何機構等不得要求女性提供該證明。據報道,違反相關規定者將面臨長達一年的監禁和15000歐元罰款。
此前,2020年9月9日,法國就《反對分裂法案》展開討論,法案中倡議的「立法禁止開具處女證明」條款就已經引發了巨大爭議。
婦科醫生Hatem稱:「大部分情況,醫生是不會開這種證明的。如果我們開了,那就是因為不開的話,這個女孩會有生命危險,如果沒辦法證明自己是處女,就會被爸爸弄死」、「大部分是北非年輕女孩。通常是那些在人還在北非的未婚夫要求的,這個證明可以證明他們在法國的未婚妻是『優質的』。女孩有了這一紙證明就能獲得清凈,不再被家人騷擾。」
(1)立法禁止擴展閱讀:
法國民眾就處女證明展開激烈討論,支持及反對的聲音難分上下
支持禁止開具處女證明的人認為,這種證明是對女性的侮辱,反對者則認為,應該尊重宗教風俗。法國RTL電台稱,聯合國婦女署、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及世衛組織曾聯合呼籲禁止處女測試,並強調「處女」身份是一種性別歧視。法國公民事務部長級代表夏帕女士也表示:「法國早就應該通過立法對這種行為追究法律責任。」
『貳』 中國立法禁止吃狗肉
由農業農抄村部公布的《國家襲畜禽遺傳資源目錄(徵求意見稿)》,狗被移除了動物養殖業的「白名單」。
對此,有動物研究專家表示,國家層面把狗定位成「伴侶動物」,是文明進步的一大步,比只是單純地定義為「寵物」更具有進步意義。
(2)立法禁止擴展閱讀:
禁止吃狗肉的反對者們,說吃狗肉是「傳統食物」,以及一刀切禁止屬於被「西方文化劫持」等說法,都是毫無根據,而且站不住腳的。
國內沒有正規的肉狗養殖場,狗肉產業屬於灰色地帶,很多不合法。而偷狗事件頻發,更是讓人對「吃狗肉」這件事反感和反對。
『叄』 法律為什麼禁止流質這樣立法有什麼用意
根據《物權法》 第二百一十一條【禁止流質】質權人在債務履行期屆滿前,不得與出質人約定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時質押財產歸債權人所有。
立法初衷:禁止流質契約的意思主要是:當事人不得在質權合同中約定出質人在債務履行期屆滿不履行到期債務的,質押財產的所有權轉移於質權人所有,即使當事人認為質物與債權價值相當,也不允許訂立如此內容的協議。
實踐中,法律界俗稱的「流質條款無效「,是對相應的「流質條款」無效,並非整個合同無效,除非整個合同主要是關於「流質」類的約定。
(3)立法禁止擴展閱讀:
「流質條款」,是通常對直接流轉抵押物的條款的俗稱說法,指的是債務人在擔保時事先約定,「在不能償還債務的情況下,擔保物直接歸債權人所有。」實際上「流質條款」僅指的質押層面的合同,針對的是質押物。
嚴格上,從擔保類別區分為抵押和質押,「流質條款類」的合同,包括流抵押合同和流質押合同(流質合同)。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
『肆』 立法設禁而無刑以待之則令而不行什麼意思
您好!「立法設禁而無刑以待之,則令而不行」的意思是:如果立法規定了禁止的條款卻沒有相對應的處罰來處置,那麼,即使有規范,也無法執行。
『伍』 吸煙該被立法禁止嗎
立法禁止不太可能,但是可以增大煙草稅等行政手段進行控煙
『陸』 「超前教育」要立法禁止嗎
最近,成都市教育部門治理一家知名培訓機構違規設置教學點,引起社會輿論關切。
這家教育培訓機構一直以「超前教育」聞名,培訓生意十分火爆,同時也因進行「超前教育」增加學生負擔而飽受質疑。
教育部多次發文禁止拔苗助長式的超前教育和強化訓練,由於學校不能搞超前教育,社會上的一些培訓機構就裹挾家長帶著孩子拚命「搶跑」。
很多發達國家都有正式立法,禁止對0至6歲的幼兒進行小學化知識教育,任何社會培訓機構都不能對幼兒進行小學化教育,否則就要受到法律追究。
極少數適合接受小學化知識教育的超常幼兒,只有在家裡由父母進行早教。這就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家長的盲信和焦慮,也讓學前教育去小學化成為可能。
社會教育培訓機構的確為學生提供了差異化選擇,但當社會教育培訓影響和沖擊國家基本教育秩序時,就必須對其提供的教育培訓內容進行嚴格規范。
鑒於目前的考試評價制度和義務教育不均衡狀況,我國社會要擺脫「唯分數論」還需要較長時間。在持續推進考試評價改革和學校辦學改革的同時,需要對教育培訓機構提供的「超前教育」明確予以禁止。這好比電影院可以把座位、環境等搞得舒適一些,但不能縱容前排的人站起來看電影。
『柒』 深圳立法禁止APP「不全面授權就不讓用」,這一法律可以避免哪些問題
很多APP在下載安裝時都會跳出授權界面,要讀取位置、要使用通訊錄、要使用麥克風和攝像頭、還要允許它們發通知等等,有的好一點只允許讀取位置也能下載使用,有的必須要全部授權,否則就安裝不成功,無法正常使用,這一點讓很多人非常反感。
不過這個《深圳經濟特區數據條例》只是個地方條例,它的管轄范圍到底有多大呢?深圳甚至廣東以外的用戶能否從依靠《條例》維護自身權益呢?
這些都還需要進一步實踐和明確。
『捌』 應當立法禁止封建迷信活動的的盛行
不能將宗教活動或者民俗活動與封建迷信混為一談。中國憲法規定,中國公民有信仰的自由
『玖』 立法法關於地方立法權的禁止性規定有哪些
「立法法確立了我國統一而又分層次的立法體制。」在近日舉辦的中國法學會立法學年會上,天津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高紹林表示,在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及其常設機關集中行使立法權的前提下,為使法律制度既能統一,又能適應各地方千差萬別的不同情況,運用法律手段促進各地方的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應進一步加強地方立法。
地方立法是構成國家整個立法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我國地方立法目前由一般地方立法、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和經濟特區立法構成。
從我國地方立法許可權劃分的歷史變化情況看,經歷了從立法權分散,到集中立法,再到適當分權的過程。二十多年的地方立法實踐充分證明了在立法權上保證國家統一行使的前提下,給地方以適當分權的必要性。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地方立法空間不可避免地受到擠壓,地方立法遇到的最大問題就是地方立法許可權問題。」浙江省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社會行政法規處處長何曉明坦言,在立法法修改時,進一步明確地方立法許可權是不容忽視的重要內容。
何曉明指出,地方立法許可權問題分兩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是國家立法對地方立法許可權有所收緊,特別明顯的表現是行政處罰法、行政許可法、行政強製法這三部行政法對地方立法權的限制;第二個層面是地方立法主體之間的許可權劃分問題,包括地方人大與其常委會立法許可權的劃分,地方性法規與政府規章的許可權劃分,省級人大與較大市人大的立法許可權劃分等。
『拾』 禁止令的立法價值有哪些
(一)禁止令的立法價值有:1、禁止令是刑罰的立法趨於科學化的結果所謂社區刑罰,是將罪犯不予關押,而留在社區內接受教育矯正的各種刑事處遇措施的總稱。①禁止令對象所適用的管制和緩刑屬於社區刑罰,其中管制屬於非監禁性刑種,緩刑則屬於監禁刑替代措施,兩者均體現了以社區為本的行刑社會化理念。由於社區刑罰屬於開放性處遇,因此其執行制度也呈現出一定的特點。以緩刑為例,②西方國家的緩刑制度發展得較為成熟,常常與具有保安處分性質的保護觀察制度相結合,我國禁止令頒布之前的緩刑制度與之相比,主要在附加性的緩刑指示、緩刑負擔、緩刑監督模式三方面存在差距。禁止令的頒布,使得我國在上述三方面的緩刑立法得到不同程度的彌補和完善,具有促使我國社區刑罰的立法自身發展的價值。2、禁止令制度有利於實現刑罰個別化行刑個別化是指在刑罰執行過程中由行刑機關考慮犯罪人所犯罪行應受責難的情況以及預防其再犯罪的需要,而予以個別化的對待或處遇。行刑個別化主張在刑罰執行中「因材施教」,「對症下葯」,對不同的犯罪人予以區別對待。罪犯矯正思想與行刑個別化兩者之間具有內在有機的聯系,刑罰個別化在一定程度上支撐著罪犯矯正思想的發展,並因而成為刑罰執行個別化具有可行性的重要基礎。《刑法》第39條和第75條分別規定了管制犯和緩刑犯在執行期間所必須遵守的一般性義務,這些義務是所有被判處管制或者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均必須共同遵守的內容,特別是其中的「遵守法律、行政法規」更是每個公民必須做到的,對於每個犯罪分子更毫無特殊意義可言。不可否認,一般性義務對於管制和緩刑犯罪分子的再打擊著實具有實效,但是明顯缺乏以矯正教育為目的的行刑個別化的規定,長期司法實踐也表明一般性義務無法促進管制和緩刑價值的充分實現。3、禁止令制度是行刑社會化立法深入的體現行刑社會化從刑罰的執行視角,以實現罪犯再社會化為目標,整合刑罰執行機關和社會力量共同參與刑罰的執行過程。作為刑罰執行的基本原則,行刑社會化不但通過促使開放性、非監禁性處遇的發達使得自由刑的執行更有利於罪犯再社會化,而且管制和罰金作為監禁刑的替代措施,也是行刑社會化理念的一種具體實現。因此,管制與緩刑本身已經是行刑社會化理念的制度基礎,而《刑法修正案(八)》第2條、第13條以及《規定》第9條分別規定社區矯正作為管制、緩刑以及禁止令的執行方式。至此,社區矯正的方式比較全面和徹底地貫徹於管制和緩刑的制度中。社區力量配合專門機關對一定的罪犯執行刑罰,對其進行教育和矯正。能夠彌補原來公安機關作為管制和緩刑執行機關所存在的弊端,同時起到與西方國家的緩刑和保護觀察相結合模式的類似效果,對緩刑犯同時實施監督與教育、考察與幫助,是行刑社會化理念在制度層面的更深層的體現。(二)【法律依據】:1、《刑法》第三十八條【管制的期限與執行機關】管制的期限,為三個月以上二年以下。判處管制,可以根據犯罪情況,同時禁止犯罪分子在執行期間從事特定活動,進入特定區域、場所,接觸特定的人。對判處管制的犯罪分子,依法實行社區矯正。違反第二款規定的禁止令的,由公安機關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規定處罰。2、《刑法》第七十六條【緩刑的考驗及其積極後果】對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在緩刑考驗期限內,依法實行社區矯正,如果沒有本法第七十七條規定的情形,緩刑考驗期滿,原判的刑罰就不再執行,並公開予以宣告。3、根據2003年7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聯合下發的《關於開展社區矯正工作試點的通知》對社區矯正的定義,社區矯正是專門機關和社區力量的共同作用,既有司法行政機關的主持,也有社區力量的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