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論幼兒道德品質培養

論幼兒道德品質培養

發布時間: 2021-12-20 17:05:29

㈠ 結合實際談談如何從小培養孩子的道德品質

天地之間,每一個靈動可愛的孩子呱呱墜地時,都會給給初為父母的青年人帶來無限歡樂和對未來的殷切期望。許多年輕的父母會想到給自己的寶寶以充足的營養,給他豐富的知識,最大限度的開發寶寶的智力……但對如何培養孩子的道德品質卻考慮不多。 其實,培養孩子的道德品質是極為重要的.21世紀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培養人才要從娃娃抓起,沒有良好的品德情操,人才是不可能塑造出來的,只有從小灌輸培養幼兒優良的品德教育,打下良好行為習慣、學習習慣的基礎,才能為日後更好地發揮其所能,做起事來得心應手。作為家長或是老師的我們,為了孩子美好的將來,要認清自己的責任和教育方向,應在對孩子教育中不斷自我肯定、自我完善的同時,不斷地反省和自責。 貝多芬曾告誡後人:「把『德性』教給你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錢。」幼兒期是一個人個性、品德開始形成的重要時期,錯過這個時期,許多良好的品性很難形成。 有位優秀的兒童家也曾這樣說過:「優秀的品格,只有從孩子還在搖籃之中時開始陶冶,才有希望,在孩子心靈中播下道德的種子,越早越好。」 幼兒園里,每一位老師都是孩子在社會上接觸的第一任老師,對孩子性格、習慣、品行、道德等的形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作為孩子的第一位啟蒙教師,還應是孩子的第一監護人——父母。從孩子呱呱落地的那一刻開始,每一位父母就含辛茹苦的手把手教寶寶如何掌握走路的基本方法,教導孩子認識他周圍的新鮮事物,培養孩子初步的社會認知和社會情感,社會技能,引領孩子初步學會如何分辨自身行為上一些簡單的對與錯,所以在孩子的幼兒時期,無論是家庭還是學校的教育同樣重要,都起著不可磨滅,不容忽視的作用。 那麼,身為人師、作為父母的您,在和孩子的交往中,都會持有這樣那樣不同的態度,你希望你的孩子在未來的10年、20年、30年...里,能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呢?請對照下面的答案,靜下心來仔細的反省一下:在與孩子共同成長的過程中,你給了孩子什麼樣的教養方式,孩子就是你施教結果的最好驗證: 鼓勵中成長的孩子學會自信 寬容中成長的孩子學會忍讓 稱贊中成長的孩子學會欣賞 公平中成長的孩子學會正直 支持中成長的孩子學會信任 贊同中成長的孩子學會自愛 友愛中成長的孩子學會關心 挑剔中成長的孩子學會苛刻 敵意中成長的孩子學會爭斗 譏笑中成長的孩子學會羞怯 羞辱中成長的孩子學會自疚 ........ 衷心祝願每一位師長,在引領孩子成長的征途上,時刻注意身正為范、學高為師、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引領孩子學會寬容善良、堅強勇敢、積極上進,活潑熱情.....這樣,每一個孩子的未來定會如花般美麗.....

㈡ 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質

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在孩子還沒有能夠分辨版黑白是非的時候,權會學習父母的行為舉止,假設如果父母是個小偷,成天以偷竊為工作,還拿孩子作為掩飾,那麼久而久之這孩子也會隨父母一樣,品德敗壞,淪落為小偷的可能性大大增多。所以要在孩子小的時候就要教會他,什麼是對錯,什麼是善惡,要做個有修養有素質品德好三觀正的人,因為那是影響他們價值觀人生觀的關鍵。

㈢ 幼兒品德培養的意義

現代心理學研究也證明,學前期是行為規范的關鍵期,在這一時期,要讓孩子形成規范意識,養成良好的行為規范,學習處理周邊的人際關系,增強合作意識,積極融入到群體生活之中,避免養成以自我為中心的習慣。因而,在學前期,應開展家庭品德養成教育,促進學前兒童身心和諧發展。

學前期是家庭開展品德養成教育最具成效的時期。首先,學前兒童活動范圍相對較窄,決定性的影響。除了幼兒園之外,主要是在家庭之中,此時家庭對於學前兒童具有其次,學前兒童與父母之間有天然的依戀關系,時的孩子身上體現的更為明顯,學前兒童願意聽從父母的教誨,父母的權威性在此模仿父母的言行,認為父母的言行就是正確的。這兩方面的原因決定了此時的家庭品德養成教育相比較以後孩子大了是最易發揮成效。

家庭品德養成教育奠定道德教育的基礎。家庭品德教育是整個道德教育的起始階段,道德教育必須搶佔先機,把握家庭這個道德教育的首要陣地。根據美國心理學家洛欽斯的「首因效應」理論或者說是「第一印象效應」理論可知,第一印象對個體心理具有重要影響,第一印象無論其正確與否,其對人的影響都是鮮明而深刻的,並且會影響到個體以後對於相關問題的認知。
道德認知的發展總是以先前的認知圖式為基。如果要發揮道德教育對人身心和諧發展的最大功效,必然不能忽略家庭道德教育這個奠基性教育。

㈣ 結合班杜拉的社會理論談談如何培養幼兒的品德

一、培養幼兒道德品質的意義
對幼兒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的社會思想政治觀點、道德行為規范,以及兒童和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的規律,有目的、有計劃地塑造兒童和青少年心靈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具有重要意義。它不僅關繫到孩子發展的政治方向和良好品德的形成,而且同孩子的智力發展、身體的發展有密切的關系。俗話說:一歲看小,三歲看老。幼兒時期,正是兒童個性形成的重要時期。它的可塑性大,容易接受正面教育,但也容易受到來自社會的負面思想的影響,且幼兒正處在人一生中的敏感期,是學習做人的基礎期。幼兒的道德品質教育將影響到孩子整個人生的德育水平。因此,家庭、學校及相關的社會團體,從小以正面良好的思想品德來影響和教育孩子是十分重要的。
二、幼兒道德品質的發展特點
1.盲目性
在幼兒時期,由於他沒有形成獨立的道德判斷標准,基本判斷是非的標准都是來自成年人。成年人說對,幼兒就傾向於對;成年人說錯,幼兒就傾向於錯。例如:孩子因玩具發生糾紛,一個孩子將另一個孩子推到了。如果家長告訴推人的幼兒,你這樣做不對,不應該推小朋友,那麼推人的孩子就會認識到自己推人的行為是不對的。如果家長告訴推人的孩子,你做的對,他跟你搶玩具,你就應該打敗他,那麼這個孩子就會理所應當的認為,自己推人的行為沒有什麼問題。
2.不穩定性
幼兒的道德認知和道德情感帶有很大的表面性和具體性,很容易受成年人的情感和情景的暗示而發生變化。即使在1—3歲的年齡段,能做出一些符合成年人要求的道德行為,但是也極不穩定,易變的。
3.規律性
由於每個年齡段的幼兒都有不同的發展特徵。例如:0-3歲的幼兒正處於初步的適應和萌芽階段,他在1歲以內沒有道德認知和道德行為;1-3歲的幼兒能做出一些符合成人要求的道德行為,但極不穩定,尚不可能掌握抽象的道德原則;3-6、7歲的幼兒處於情境品德發展階段,道德行為的動機往往受當前的刺激情境制約,道德認識還帶有很大的具體性、情緒性和情境的暗示性。所以,在對幼兒期的孩子進行德育教育時,要充分考慮到他們心理特點和心理活動的規律性。
三、培養幼兒道德品質的措施
1.掌握好教育時機,做到言傳身教
時機,即指進行活動或生活過程中具有時間性的有利機會。而在幼兒的品德教育中,抓住時機也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人一生中,幼兒時期的模仿力和記憶力是很強的。在《孝經》中要求,教育孩子的同時,家長也應注意自身言行。人們常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在生活中的言行舉止無時無刻的不在影響著孩子。所以說,掌握好教育時機,適時做到言傳身教對孩子的品德教育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2.充分發揮兒童藝術作品的效能
幼兒時期,受年齡發展特點的限制,孩子對形象具體的思維方式比較容易接受,對抽象性的概念則較難理解。所以在生活中,成年人式的說教在他們的身上往往起不到太大的作用。有時候起到作用也會是暫時的,維持不了多久就會讓孩子淡忘掉。針對這一時期的幼兒進行品德教育,就應該充分挖掘他們感興趣的藝術形象來進行積極地引導。例如:幼兒會從《小紅帽》的故事中認識到,不能隨便跟陌生人說話;從《愛吃糖的老虎》故事中,孩子知道了不能總是吃甜的東西,吃完東西後要及時刷牙漱口。慢慢的,隨著閱讀故事數量的增多,孩子們會從故事主人公的身上學到許多優秀的道德品質。
3.潛移默化的暗示教育
蘇霍姆林斯基說:「任何一種教育現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覺到教育者的意圖,他的教育效果越大。」因為暗示教育法能較好的融洽施教者與受教者的關系。避免受教者產生逆反抵觸心理,能夠促使幼兒積極主動的發展。歸納起來,暗示教育的好處是易接受性,孩子從小不喜歡「赤裸裸」的教育形式,不願老是處在受教育,被管制的地位。暗示教育可以使他們感到平等,受到尊重,這種教育手段能夠使孩子感到愉快與輕松。例如:豐富的面部表情,生動的語言,具體感人的情景,容易使孩子接受,消化,並漸漸轉變為自己的行動。通過暗示教育,可以使幼兒在道德認識,情感意志,行為等方面都得到發展。暗示教育的方法包括:語言的暗示,榜樣的暗示等。其中對幼兒影響最大的暗示就是體態、手勢、表情。
4.運用恰當的方式評價幼兒的品德行為
(1)重點評價幼兒的行為,使他們明白什麼樣的行為可以得到大家的肯定,並樂於效仿這種正確的行為。與之相對應的,對幼兒不適宜的效仿行為,也要注意指向的是幼兒的行為,而非幼兒本身。
(2)評價應考慮幼兒的個體差異性
每個幼兒的發展存在著個體的差異性,這種差異性同樣存在於孩子品德行為的發展中。例如:語言課上回答問題,針對表達能力較好的幼兒,我們的評價重點要側重於孩子的表達;而對於性格較內向,表達能力較弱的幼兒來說,他能夠鼓足勇氣,舉手回答問題,這本身就是值得肯定和表揚的。所以在培養孩子道德品質的方面,應作出具有個性化的指導與評價,而並非一味的用同一種標准去評價。
總而言之,幼兒教育中應始終將道德品質的教育放在第一位,特別是培養孩子高尚的品格,樂於助人、大公無私的精神。這將有助於幼兒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健全孩子的人格與優秀的品質。對幼兒進行道德品質的培養將促進現代社會的文明與進步。

㈤ 如何對幼兒進行道德教育

摘要:當今社會,自私、霸道是孩子們的通病。家長把孩子看成寶,盡量滿足孩子們的各種需求。在這種有形兼無形的「疼愛」中,很多孩子的言行都失去了禮貌用語和禮貌行為。幼兒從入園開始就跨入了一個陌生的集體,認識許多夥伴,這樣交往范圍擴大、交往活動增加,一些矛盾和困難由此產生。針對幼兒園幼兒不懂禮貌,不會使用禮貌用語,遇到熟人不願主動打招呼等等不良習慣,成人應給予孩子們正確的教育與指導。

關鍵詞:品德;貫穿;指導

幼兒思想品德教育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幼兒思想品德教育的內容和形式,即日常生活中的啟發和誘導。品德教育是全面發展教育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一個生活在現代化國家的公民,首先應該是思想進步、品德高尚的人。那麼怎樣對幼兒園的孩子們實施思想品德教育呢?

1品德教育融於日常生活之中。一個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他的頭腦就像一張白紙,什麼顏色塗抹上去,就會留下什麼痕跡。所以品德教育要融於日常生活之中去教育。幼兒園的日常生活是平常而瑣碎的,但卻日復一日的反復出現,潛移默化之中對幼兒禮貌習慣的養成產生不可忽視的影響。為使幼兒的禮貌行為成為一種自然而然的習慣並鞏固下來,成人一定要將禮貌教育貫穿於幼兒日常生活的各個環節。在一日活動中,孩子們都在不知不覺的相互影響。那麼出現問題也是隨處可見。如:游戲時不小心相撞;進餐時碰翻小朋友的碗;睡覺說話打擾小夥伴;上課說話影響小朋友,爭搶玩具等等,這些都會產生矛盾。這就需要老師隨時隨地從正面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及時的培養幼兒講禮貌用語,(對不起、我錯了、是我不小心等)同時知道自己的行為錯在哪裡?讓幼兒真正體會到禮貌行為才是解決爭執的最好辦法,能使小朋友愉快相處。

2對幼兒進行愛心教育愛心教育是禮貌教育的核心,是一個人心靈程度的反映,更是社會文明進步的一種標志。幼教工作中,我們也始終將文明禮貌教育作為品德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對幼兒培養教育。在實際工作中,有很多問題令人深思。如:早上幼兒入園時,部分幼兒能主動同老師打招呼問好,部分幼兒是在家長的提醒下完成問好,還有一種幼兒邊跑邊問好,根本沒有眼神交流,還有一種特殊的孩子,不情願的問「老師好」。通過這四種孩子的不同表現,可以看出,孩子們重感情,禮貌教育一定要建立在情感的基礎上,否則便失去了他的本質意義。眼睛不看老師邊跑邊喊「老師早」的行為本身就是不禮貌的,是一種機械服從,這種做法對其本身的成長是沒有意義的。禮貌教育的核心是愛心教育,只有懂得愛的人才會欣賞愛、理解愛。所以說文明禮貌教育不只是口頭上的,而是發自幼兒內心。我們要注重培養師生之情、同伴之情。因此家長和老師要全身心的愛每個孩子,關心他們,認可他們的點滴進步。

3豐富多彩的游戲中滲透禮貌行為。幼兒禮貌行為是在實踐中通過不斷的循序漸進和日積月累的感受中形成的。在各種游戲、活動里獲得知識和經驗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調動學習的積極性,老師要注意幼兒的年齡特點有計劃性的組織活動,發揮教育的整體效益,寓教於樂,讓孩子們在玩樂中,懂得道理受到熏陶,因此寓禮貌教育於游戲活動中。在幼兒園里,區角中娃娃家、銀行、超市、餐飲店等游戲活動中,提示幼兒排隊、使用禮貌用語、遵守公共秩序、進入自己的社交圈中、學會兩人交談、學會管理、讓座、倒茶、接待等。使幼兒身臨其境,在真實自然的氛圍中學會簡單的的禮貌用語及行為。故豐富多彩的游戲滲透禮貌行為是很重要的途徑。

4注重社會從各個角度培養幼兒思想品德。通過家長、幼兒園做好滲透教育,是培養幼兒禮貌行為的一方面,同樣脫離不了社會這個大環境、大氣候的影響。在一定意義上講,這種影響的作用是很大的。特別是在今天的信息社會里,通過電視、電影、廣播、畫報、圖書、展覽、多媒體廣告等宣傳媒體,幾乎每天都接受社會教育。如:過馬路要看紅綠燈、車輛行駛要遵守交通規則、公交車上為抱小寶寶的阿姨讓座、幫助殘疾人過馬路、尊敬老人……都可以使幼兒受到良好的社會教育。從他們幼小的心靈中種上一棵干凈無邪的幼苗,讓他們茁壯成長。

5做好家園共育的相互聯系,做到一致性。基於父母與幼兒的親情關系的影響,孩子們往往對來自家庭中的教育因素的影響接受的更快一些,更多一些。藉助與家長的鼓勵,要求家長督促,有家庭教育的配合才能達到預期的教育目的。因此,我么要從實際出發,了解幼兒在家中的活動與表現,掌握情況,以便採取更有效的教育措施。同時我們向家長介紹幼兒在園內的學習情況和表現,及時傳遞信息,相互溝通,使家庭、幼兒園之間的教育做到一致性。教育孩子講文明,不僅是他們自身成長的需要,而且也是實現家庭和睦的需要。幼兒時期在人的一生中是起步時期。今天孩子們的表現並不足以說明將來他們會成為什麼樣子的人。然而,不管他們將來從事哪行哪業,他們的職位有多高多低,最重要的是要看他們心靈有多美,對國家、對人民、對事業的態度是不是合乎社會主義道德的要求。對我們培養的孩子們來講,沒有道德就沒有靈魂。總之,培養幼兒道德品質,固然要通過理智,對幼兒來講,要通過感情。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持之以恆的過程中,幼兒的道德意志就會越來越增強,道德行為就會變成習慣,在我們的培養下,孩子們會成為社會的棟梁,成為有益於人民的人。

㈥ 兒童道德品質的發展有哪些特點

培養兒童良好的道德品質,對於兒童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和適應集體生活,都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從心理學看來講,人的道德品質的發展,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道德意識的發展和道德行為的發展。道德意識是掌握首先原則或信念;道德行為是將這些原則和信念在一定場合付諸行動的能力。
一、 道德意識的形成和發展
掌握道德原則和信念是道德意識形成的標志,從小學階段開始,兒童開始具備了自覺運用道德意識來評價和調節道德行為的能力。小學生道德意識的發展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在道德知識的理解上,兒童從比較膚淺的、表面的理解逐步過渡到比較精確的、准確的理解。
2、 在道德品質的評價上,兒童從只注意行為的效果逐步過渡到比較全面地考慮動機和效果的統一關系。
在道德原則的掌握上,兒童的道德判斷從受外部情境的制約逐步過渡到受內心的道德原則或道德信念的制約。
二、 道德行為的發展
小學生的道德行為屬於依從傳統慣例行為型,特點是符合社會提倡的模式,遵從集體的決策,自己很少採取單獨的主張。
在整個小學階段,小學生道德意識與行為基本上是協調的、相稱的。但是其中還有這樣一種規律,即兒童年齡越小,言行越一致;而隨年齡增長,逐步會出現言行一致和不一致的分化。分析小學生言行不一致的原因,研究者認為,可能是由於模仿、出於無意、在不同人面前有不同行為表現、只會說不會做等等。針對小學生這種言行不一致、言行脫節的問題,教育者應該做到正確了解兒童的內心情況和體驗,針對實際情況,採取有效的教育措施,而不應該一味地責怪、懲罰。

㈦ 幼兒道德品質發展具有特點.特點對幼兒德育有什麼啟示

摘要:幼兒的道德認識以感性認識為主導,對道德概念的理解比較具體、膚淺,一般停留在表面現象上.例如,關於「好」與「壞」的概念,幼兒只是從行為的外部表現去理解,同家長和老師的態度有關,家長和老師贊許的就是「好」的,家長和老師反對的就是「壞」的.
【分類】 【文化、科學、教育、體育】 > 學前教育、幼兒教育 > 思想品德教育
【關鍵詞】 幼兒 品德發展 道德認知 道德概念 特點 教育對策
【出處】 《小學德育》2004年 第6期 45-46頁共2頁
【收錄】 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

㈧ 簡議怎樣培養幼兒良好的道德品質

俗話說:「一歲看小,三歲看老。」幼兒正處在一生中的敏感期,是學習做人的奠基期。幼兒道德教育將影響到幼兒的整個人生的德育水平。一個人品德的形成是一個長期、復雜、曲折的發展過程,是一項有連續性、一致性的系統工程,幼兒德育則是這個工程的起點,在整個德育過程中有其特殊的作用和影響。如何實施道德教育?通過自己的教學實踐,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教育。強化家庭教育在幼兒道德教育中的作用。家庭教育離不開家庭成員的身傳言教。家庭是社會的細胞,作為家長,必須要加強學習,提高自身道德修養,在生活中無形的為孩子做出榜樣。常言說得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庭教育的顯著特徵,就是潛移默化的熏陶。父母應從家庭實際出發,根據孩子身心發育的特點和品德形成的規律,從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抓起,從點滴抓起,循循善誘,以情導行,以事明理,寓教於樂,對孩子進行生動的滲透性的道德啟蒙教育。有這樣一個事例:孩子對媽媽說:「爸爸和我一樣,也喜歡看動畫片。」媽媽笑著對孩子說:「你爸爸本來不喜歡看動畫片,但為了讓你高高興興看動畫片,他就不看其他節目了,你爸爸就是這樣,遇到事情總是先替別人著想,然後才考慮自己......(本文共計1頁)

㈨ 幼兒道德品質形成包含什麼

你好,知友: 幼兒道德品質的形成是一個值得重視的問題,依據古希臘亞里士多德的觀點,隨著幼兒的成長,在日常生活中養成良好的習慣是最為重要的;我國先秦的孔子也認為,人的本性是近似的,而人的習性是殊異的。可見,培養幼兒的良好習性是非常重要的。 而幼兒習性的養成以及習性的好壞是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的,好的環境會塑造好的習性,而不好的環境會造成壞的習性,所以家長要為幼兒選擇或營造好的成長環境,包括家人和周圍人的言談舉止在內。為此,要教會和鼓勵幼兒在成長過程中通過好的言行來培養道德品質。 這里,我可以推薦你買一本書,《愛的教育》(你也可以先在線讀一下:http://www.newxue.com/ke/lovee/),看一看義大利作家告訴家長是怎樣教育孩子的。也可以讀一些冰心的書籍。 祝好,是以為答。 豫新兼者

㈩ 如何培養幼兒道德品質

俗話說:「一歲來看小,三歲看老。」自幼兒正處在一生中的敏感期,是學習做人的奠基期。幼兒道德教育將影響到幼兒的整個人生的德育水平。一個人品德的形成是一個長期、復雜、曲折的發展過程,是一項有連續性、一致性的系統工程,幼兒德育則是這個工程的起點,在整個德育過程中有其特殊的作用和影響。如何實施道德教育?通過自己的教學實踐,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教育。強化家庭教育在幼兒道德教育中的作用。家庭教育離不開家庭成員的身傳言教。家庭是社會的細胞,作為家長,必須要加強學習,提高自身道德修養,在生活中無形的為孩子做出榜樣。常言說得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庭教育的顯著特徵,就是潛移默化的熏陶。父母應從家庭實際出發,根據孩子身心發育的特點和品德形成的規律,從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抓起,從點滴抓起,循循善誘,以情導行,以事明理,寓教於樂,對孩子進行生動的滲透性的道德啟蒙教育。有這樣一個事例:孩子對媽媽說:「爸爸和我一樣,也喜歡看動畫片。」媽媽笑著對孩子說:「你爸爸本來不喜歡看動畫片,但為了讓你高高興興看動畫片,他就不看其他節目了,你爸爸就是這樣,遇到事情總是先替別人著想,然後才考慮自己。

熱點內容
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財政法律制度 發布:2025-05-10 23:37:48 瀏覽:869
考公司法 發布:2025-05-10 23:30:21 瀏覽:242
勞動合同法第二十九條 發布:2025-05-10 23:24:29 瀏覽:552
開展衛生法律法規的活動 發布:2025-05-10 23:22:41 瀏覽:880
彭澤法律援助 發布:2025-05-10 23:21:03 瀏覽:237
法律意見書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10 23:05:18 瀏覽:169
勞動法修訂時間 發布:2025-05-10 23:04:21 瀏覽:198
大學生道德觀現狀 發布:2025-05-10 23:04:16 瀏覽:984
最新勞動法哪條明確2175 發布:2025-05-10 23:02:12 瀏覽:571
2016交通法律法規知識 發布:2025-05-10 22:56:37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