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犯罪談道德

犯罪談道德

發布時間: 2021-12-20 19:38:28

❶ 一個人犯罪到底是道德的問題還是社會環境的問題

不好說。犯罪動機不同。富二代犯罪也不一定是道德問題,要通過動機判斷犯罪的性質。

❷ 違法犯罪的人在道德上有什麼表現

這完全是兩個范疇~違法的人道德不一定敗壞~道德敗壞的人不一定犯罪~
人們常把道德與法治連起來說~就是因為人們在談法律的時候把感情摻在了裡面~

❸ 違法犯罪人在道德上有什麼表現

法律高於道德,法律所規范的行為正是社會道德所譴責的行為,但違背道德不一定犯法。

❹ 犯罪一定牽扯道德嗎

犯罪是法律上的定義。有的時候犯罪的行為被認為是很講道義的。 道德和法律 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雖然在某些事情上可以統一的判斷對錯 但是在一些特殊的情況下,法律和道德是沖突的。比如有法律漏洞的一些案子。
麻煩採納,謝謝!

❺ 道德水平和違法犯罪的關系有什麼

道德水平與遵紀守法是相輔相成的。
道德水平就是指一個人的品德,品性, 是社會回道德對個人言行答的約束程度。某人的道德水平就是某人的言行受社會道德約束的程度。
違法是指一切違反國家的憲法、法律、法令、行政法規和行政規章的行為,其外延極為廣泛。而犯罪則必須符合我國《刑法》關於犯罪的規定,必須具備以下特徵:第一,犯罪是危害社會的行為。行為對社會的危害性,是犯罪最本質的特徵。第二,犯罪是觸犯刑律的行為。也就是說危害社會的行為必須同時是觸犯《刑法》規定的行為,才構成犯罪。第三,犯罪必須是應受刑罰處罰的行為,只有應受刑罰處罰的危害社會的行為,才被認為是犯罪。 遵守法律約束,是踐行道德的表現。

❻ 一般違法與犯罪的區別,違背道德與違背法律的區別和聯系。

一般違法行為和犯罪都是違反法律的。我們說犯罪有三個性質是可以和一般違法相區回別的。犯罪答有觸犯刑法性,嚴重的社會危害性,刑法當罰性。也就是說犯罪是觸犯刑法的,是要受到刑法處罰的,是有嚴重的社會危害的。而一般違法雖然對社會有危害但是不嚴重,也不觸犯刑法,當然也就不會受到刑法處罰了。違背道德是違背法律的一部分。有些道德問題是觸犯了法律的。但是他們的區別在於一個更多是要受到法律的懲罰,一個更多是受到道德的譴責社會輿論的監督。他們是不可分離的。光靠法律沒有道德輿論監督不行。光靠道德沒有國家強制力法律也不行。他們相輔相成密不可分、

❼ 違法犯罪人在道德上的表現有那些(給50分啊)

表現有許多許多,你的問題太大,我只能簡單回答:
1,違法犯罪人在道德上的表現對社會公共道德的不認同
2,違法犯罪人在道德上的表現對自身的價值膨脹成功了對他人的價值
3違法犯罪人在道德上的表現行為上有卑鄙和極端的方式(如打,砸搶)
4,違法犯罪人在道德上的表現結果是使大多數很難接受其道德標准
5違法犯罪人在道德上的表現是對法律的一種藐視

❽ 違法犯罪人在道德上有什麼表現

人都是差不多的,都是普通人,道德上都有善的方面,也都有惡的方面。
當惡的方面在某一時刻,某一環境下佔主要因素,那麼人就會做出犯罪的事來。
沒有犯罪的人不代表不是惡人,犯罪的人也不代表十惡不赦。
違法犯罪的人也是普通人,和別人沒有明顯的道德界限,不要神化他們,也不要輕視他們。

❾ 什麼是法律與道德的關系什麼是違法和犯罪的關系

法律是道德的最低要求和底線,但是並不是合法的都是符合道德的,二者也專有不同之處.法律著重於調整屬人們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道德以義務為本位,強調義務.道德是對人的精神強制,要求要高於法律
違反法律規定的行為都是違法,但是犯罪是違反刑法或刑事性法律達到一定程度才會構成的.違法不一定構成犯罪,但犯罪一定是違法

❿ 犯罪和不道德行為之間的區別。

犯罪行為與不道德行為仍然各自有其質的規定性,其區別表現在:
(一)不道德行為在原始社會中就已經存在。而犯罪行為則是階級社會所有的,是刑法對嚴重的不道德行為所作的法律標定,即把某些不道德行為規定為犯罪並加以處罰。犯罪與刑法相伴隨,不道德行為則與道德規范同時出現。
(二)犯罪行為要受到國家強制力保證的刑法的制裁,行為人因此要被剝奪人身自由和經濟利益。而不道德行為則只受到輿論譴責、道義批判,承受精神上的壓力。
(三)犯罪行為被標定為具有一定程度危害性的行為。是否構成犯罪,危害程度大小,是由統治階級的道德容忍度來決定的。在不同國家中刑法對犯罪危害程度的界定,因社會制度、文化背景的不同而出現很大差別。同樣是偷盜行為,有的國家處以罰金,有的國家予以監禁,有的國家則給予砍手的懲罰。不論對犯罪危害程度的衡量標准有何差別,有一點是肯定的,在特定國家的法制觀和道德觀指導下,被認定為犯罪的那些行為,其社會危害性一定要大於一般不道德行為。
由此可見,犯罪行為與不道德行為盡管各有其本質特徵,但區別二者質的規定性,卻要由量(社會危害程度大小)來決定。由於在量化過程中,量的尺度常常要受國家形勢和政策的變化、統治階級的意志以及司法人員的判斷水平的影響,因此,在此時此地不認定為犯罪的行為,在彼時彼地則可能被認定為犯罪。於是有大量社會行為處於犯罪行為與不道德行為的交叉處,從而也就成為甄別案件、定罪量刑和立法工作中需要研究的重點。

熱點內容
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財政法律制度 發布:2025-05-10 23:37:48 瀏覽:869
考公司法 發布:2025-05-10 23:30:21 瀏覽:242
勞動合同法第二十九條 發布:2025-05-10 23:24:29 瀏覽:552
開展衛生法律法規的活動 發布:2025-05-10 23:22:41 瀏覽:880
彭澤法律援助 發布:2025-05-10 23:21:03 瀏覽:237
法律意見書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10 23:05:18 瀏覽:169
勞動法修訂時間 發布:2025-05-10 23:04:21 瀏覽:198
大學生道德觀現狀 發布:2025-05-10 23:04:16 瀏覽:984
最新勞動法哪條明確2175 發布:2025-05-10 23:02:12 瀏覽:571
2016交通法律法規知識 發布:2025-05-10 22:56:37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