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關於學校的道德案例

關於學校的道德案例

發布時間: 2021-12-22 10:40:57

㈠ 學校、生活中講道德的事例有什麼

誠信漂流記
話說誠信被那個 " 聰明」的年輕人投棄到水裡以後,他拚命地游著,最後來到了一個小島上。「誠信」就躺在沙灘上休息,心裡計劃著等待哪位路過的朋友允許他搭船,救他一命。
突然,「誠信」聽到遠處傳來一陣陣歡樂輕松的音樂。他於是馬上站起來,向著音樂傳來的方向望去,他看見一隻小船正向這邊駛來。船上有面小旗,上面寫著 「快樂」二字,原來是快樂的小船。
「誠信」忙喊道:「快樂快樂,我是誠信,你拉我回岸可以嗎?」
「快樂」一聽,笑著對「誠信」說:「不行不行,我一有了誠信就不快樂了,
你看這社會上有多少人因為說實話而不快樂,對不起,我無能為力。」 說罷,「快樂」走了。
過了一會兒,「地位」又來了,誠信忙喊到:「地位地位,我是誠信,我想搭你的船回家可以嗎?」「地位」忙把船劃遠了,回頭對「誠信」說:「不行不行,誠信可不能搭我的船,我的地位來之不易啊!有了你這個誠信我豈不倒霉,並且連地位也難以保住啊!」
誠信很失望地看著「地位」的背影,眼裡充滿了不解和疑惑,他又接著等。
隨著一片有節奏的卻不和諧的聲音傳來,「競爭」們乘著小船來了,「誠信」喊道: 「競爭,競爭,我能不能搭你的小船一程?」競爭們問道:「你是誰,你能給我們多少好處?」 「誠信」不想說,怕說了又沒人理,但「誠信」畢竟是誠信,他說:「我是誠信…… 」
「你是誠信啊,你這不存心給我們添麻煩嗎?如今競爭這么激烈,我們『不正當競爭』怎麼敢要你誠信?」言罷,揚長而去。
正當誠信感到近乎絕望的時候,一個慈祥的聲音從遠處傳來:「孩子,上船吧! 」 一個白發蒼蒼的老者在船上掌著舵道:「我是時間老人。」「那您為什麼要救我呢? 」
老人微笑著說:「只有時間才知道誠信有多麼重要!」
在回去的路上,時間老人指著因翻船而落水的「快樂」、「地位」、「競爭」意味深長地說道:「沒有誠信,快樂不長久,地位是虛假的,競爭也是失敗的。」

㈡ 關於大學生與誠信道德的實際案例

大學生的在誠信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

1、日常言行缺乏誠信,背信違約。

據《中國青年報》的一次調查統計表明,在校學生中未說過假話的平均只有6.2%,其中,幼兒園小朋友佔84%,小學生佔51.3%,中學生佔20.1%,大學生佔0.48%。具體表現為:到圖書館借書,拖延不還;;家庭並不困難卻要申請助困補助;有的借錢不還;製造各種假證書……

2、信貸誠信:惡意拖欠貸款、學費,銀行高校處境為難。

為了保證經濟困難的大學生能順利完成學業, 1999年國家推行國家助學貸款,但是此項活動卻遭遇了「誠信危機」的重棒。據教育部門統計,1999年至2001年某省57所高等學校開展了國家助學貸款工作,4.5萬名貧困大學生獲得了2.76億助學貸款。然而近有20%的學生在獲得貸款後沒有考慮還款的事宜,中國銀行在某校簽訂國家助學貸款協議的218名97級學生中,截至2001年11月,僅有3名學生畢業後與中行聯系還貸事宜;近幾年來全國許多高校也幾乎是不約而同面臨著嚴重的學生欠費問題。這其中除了一部分學生確實是無力負擔高額的學雜費外,更深層次更本質的原因還應當歸結於大學生的誠信危機。

目前,我國全社會的個人信用體系尚未建立,這也使得一些大學生鑽了法律的空子。國家助學貸款是以對大學生的充分信任為前提,是一種依靠人們的信用為「擔保」而發放的貸款,,而現在國家助學貸款推行難,關鍵就在於大學生的信用狀況不能讓銀行放心。如果大學生的信用問題得不到解決,狀況得不到改善勢必影響國家助學貸款政策的健康持續貫徹執行。

3、考試誠信:考試作弊,屢禁不止。

盡管各高校都制定了嚴格的監考制度,不僅對考場紀律有嚴格規定,而且對監考老師的職責也有嚴格的考核,但學生的作弊方式還是層出不窮,無奇不有,作弊的手段也是防不勝防。筆者曾在與學生座談時聽到這樣的聲音:過去作弊者被發現其自身感到羞愧,要承擔很大的輿論壓力,而現在周圍人對作弊者的行為表示理解,甚至可以抱以同情。對學生而言,不斷發展的通訊技術大大降低了作弊的「成本」,這個成本不僅是操作手段上的,周圍學生的看法、輿論的寬容是一個更重要的方面。而當前大學生的作弊現象也由「個別」迅速發展成為「群體」或「團體」作弊。

4、就業誠信:求職履歷,弄虛作假;就業簽約,無故悔約。

隨著高校擴大招生,大學畢業面臨就業壓力越來越大。有些學生在求職履歷上大做文章,塗改成績、誇大事實、製造假證件、虛構經歷,絞盡腦汁玩手段。在關於就業誠信的調查中,作為一種品質,誠信體現出很強的相對性特徵。歷次調查中,高達60%以上的學生認為求職過程中簡歷的適當修飾是可以理解的;而更有相當數量的學生認為就業簽約後再找到自己更滿意的單位然後違約是可以理解的。

5、學術誠信:抄襲成風,瞞天過海

關於學生的學術道德教育問題還未引起我國高校的足夠重視。事實上,有關大學生抄襲、剽竊的報道,不絕於報端;大量的「槍手」廣告、論文交易廣告充斥於大學校園和網路;做實驗把實際數據「調整」成自己所需理想狀態的數據;抄襲他人的作業,從網上下載論文作為自己的論文等,學術腐敗問題已成為一個困擾學術發展的障礙和籠罩在校園象牙塔的陰影。在學術誠信上,學生往往對於教師和他人的要求高,對自己的要求差。這說明當前高校教育體制的確存在一定的弊端,不少大學生並未確立嚴肅的學術觀,掌握做學問的方法與途徑,「剪刀加漿糊」的學習方式被相當一部分學生認同。

在如何防止和減少學生學生學術舞弊問題上,我國高校也還基本停留在懲戒的層面上,靠懲罰被發現的學術舞弊行為學生來「殺雞禁猴」,恐怕是難以奏效。對於論文抄襲一類的學術舞弊來說,由於難以被發現和鑒定,其作用幾乎是微乎其微。

㈢ 青少年關於道德教育 的例子

討論中首先涉及道德教育與學校現行德育內容的關系。我國多年來在學校中主張廣義的德育,認為德育既包括道德教育又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甚至還包括心理教育、法制教育等。針對這種現象,有學者認為德育即道德教育,就是關於道德行為和道德信仰的教育。在學校教育中擴大德育涵蓋面,容易削弱德育的效果。因為個人品德的形成、世界觀和人生觀的確立、政治覺悟的提高、法制觀念的明確、心理的發展各屬於人的不同層面,其過程與機制相差甚大,如果將它們一概納入德育學科,以一樣的手段、方法,通過一樣的途徑,遵循一樣的原則來實施教育,勢必削弱教育效果。同時,我國在學校教育中使用「大德育」概念,也不利於與其他國家進行交流、對話、互補共長,建議對「德育」即道德教育的內涵作出明確界定。就學校教育中現行的大德育內容而言,道德教育也具有其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制教育的基礎地位。

天津社會科學院李雨村研究員認為,需要高度認識道德教育在學校教育中的地位,才能進一步加強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學校教育中嚴重存在的重智育輕德育現象,究其根本原因,還在於沒有真正地認識德育包括道德教育在學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重要功能。文件中和講話中的認識並不等於對該問題的真正認識,各級教育管理部門首先要真正解決認識問題,其次才是學校和教師的教學問題。只要真正認識到道德教育在學校教育中的地位,在操作環節上解決學校教育中加強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問題就容易得多。

研討會在充分肯定學校關於青少年道德教育所取得巨大成績的同時,還對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了具體分析。天津42中學劉春老師認為,當前各學校不同程度存在著重智育輕德育,單純用學習成績衡量所有學生的所有方面;重德育灌輸輕德育實踐的現象。道德教育中忽視通過學生自身的積極思維過程與情感體驗使之內化,導致學生被動接受,難以培養其自律品質,甚至出現雙重道德人格的現象應引起高度重視。此外。還存在著社區、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不協調的嚴重現象。

天津商業大學范書生教授認為,大力進行道德養成教育,是學校加強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根本和重點。道德養成教育雖然不是現行德育中的全部,但卻是德育的根基。德育的本質就是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以道德行為習慣養成為根本的養成教育是青少年德育的中心環節,貫穿於德育的全過程。人的道德結構的發展就是在掌握和運用道德認知、培養和重復道德行為的過程中完成的;學生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也是檢驗德育過程成效的最終結果。離開養成教育,德育便會脫離社會與生活的實際而流於空泛的形式。

天津大學劉彥生教授認為,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學校道德教育方法較為簡單陳舊。只強調理性知識,沒有與學生的日常行為表現密切結合;習慣於外在灌輸,忽視了學生的情感要求和情感作用。習慣於德育要求的一刀切,忽視學生個性的多樣性,差異性。這種機械、呆板的德育,由於未能尊重和顧及個體的精神和情感需求,往往造成學生形成雙重道德人格甚至多重道德人格的現象。需要研究和借鑒中西方道德教育的理論和經驗,用以加強和改進當前青少年的道德教育一些理念和方法。應當在尊重人的精神和情感需求方面,體現人文關懷;關注道德情感的培養和行為主體的體驗教育;重視人格培育與提升。

天津科技大學劉陽認為,加強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就學校教育而言應當充分注意道德教育模式的科學應用並建立起實效反饋機制。國內關於道德教育模式的理論探索和實踐應用得時間較短,導致對道德教育模式的應用過程缺乏理論與實踐的探索。道德教育實踐中要科學地應用道德教育模式,處理好某些認識和實踐問題,包括需要透徹了解道德教育模式與受教育者各自的特點;堅持多種模式的兼顧性與某種模式重復性的統一;堅持道德教育模式的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的統一,同時需要建立和完善道德教育模式科學應用過程中的實效反饋機制。科學的處理道德教育模式應用過程中的環節,將成為調整與改進道德教育方式、方法和增強道德教育實效性的重要內容。

天津師范大學仲崇盛則提出,要高度重視為青少年創造良好社會道德環境,以加強學校道德教育。社會在不斷發展過程中產生的一些矛盾和問題亟待解決,這些問題如果解決不好會阻礙進一步發展,甚至破壞改革發展的成果。目前最為突出的問題主要是假、惡、丑的問題,或者說一些其他問題和現象都可以歸結為假、惡、丑問題。真、善、美永遠需要社會重申和張揚。

㈣ 有關於教師職業道德的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題
1、一位學生在班裡丟了10元錢,班主任氣不打一處來,讓全班32名學生投票選「賊」,結果有2名學生入選。當2名學生要求拿出證據來,老師舉起手中的選票:「這就是證據!」
⑴班主任的做法對不對?為什麼?
⑵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應該樣做?
參考答案:
⑴班主任的做法是不對的。
⑵分析:該班主任對於「班級里學生丟10元錢」事件,採取了學生「投票」選「賊」的辦法,並以此作為證據來處理,這是侮辱學生人格尊嚴的行為,不僅違背了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也違反了教育法律法規,不僅給學生造成心靈上的傷害,也有悖於教師的職業形象。
⑶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應該做到:①教師要模範遵守憲法及其他各項法律、法規,尤其是要帶頭遵守《教育法》和《教師法》等有關教育的法律、法規,堅持德法並重,使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完全符合法制的要求和教師職業道德要求。②教師要學法、知法、懂法,自覺增強法律意識,全面履行教師的義務和正確行使教師的權利,並運用法律武器,維護學校、學生和自己的合法權利。
2、記得在一個寒冬的早晨,西北風呼呼地刮著。同學們在上早讀,書聲朗朗。我剛到校,來到班上,手插在褲兜里,臉對著全班同學。這時,一個學生走進教室。我大聲說:「××,你為什麼又遲到?把手放下站好……?」忽然,我聽到有人嘰咕:「……自己也遲到……」一個女同學正在向旁邊的同學使眼色,臉上露出不服氣的神情。我心頭一驚,正要發作的火一下子熄滅了。這事兒使我陷入深思。平時,一些看起來很細小、很微不足道的事情,由於沒有重視,結果給了學生潛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影響。課上,有的學生被叫到前邊板演,寫完後隨手粉筆往台上一扔,沒有輕輕地放回粉筆盒;小幹部用教鞭敲擊講檯面要同學安靜下來……這不都是我的行為在學生身上的再現嗎?我感到,在學生面前,教師的一舉一動都要十分審慎。數十雙眼睛好像數十面明澈澈的鏡子,照得教師毫發畢現,不容你有絲毫的懈怠。
⑴案例中,教師扮演的是什麼角色?為什麼?⑵案情給了我們什麼樣的啟示?
參考答案:
⑴教師扮演了「學生楷模」的角色。
⑵分析:中小學生正處在成長過程中,教師對他們有一種自然的影響力和特殊的信任感,使學生表現出明顯的「向師性」,他們會把受自己尊敬和愛戴的教師視為效法的模範,「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教師的人格、品性、德操都能給學生起奠基作用。案例中的教師,在課堂上不注意小節,「自己也遲到了」、「隨手扔粉筆」、「用教鞭敲擊講檯面」等等,看起來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卻給學生潛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影響。教師在學生面前,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不管是自覺還是不自覺,他都在對學生進行示範。
⑶啟示:①教師在日常的教育教學細節中,要對學生施加積極影響,消除消極影響。②教師是學生行為規范的代表,是學生效仿的楷模;教師要擔當起「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角色;③教師的榜樣作用,構成了一種不可缺少的「教育力」。教師要成為學生真正的楷模。
3、高中歷史課上,教師讓學生閱讀有關古希臘和中國古代神話的兩段描述,然後,提問:「從這兩段描述中,可以發現古希臘和古代中國神話有什麼不同?」
學生甲回答:「希臘神話有比較完整的系統,而中國神話比較零散。」
教師點評道:「這位同學的回答很不完整,哪位同學來補充一下?」
這時,甲同學羞得滿臉通紅,而班裡則是一片寧靜。
(1)教室里為什麼會出現「一片寧靜」?(2)請對老師的「點評」進行點評。
參考答案:
⑴教室里出現「一片寧靜」的原因是教師的點評不僅傷害了甲同學的自尊心,而且也對其他同學產生了消極性的暗示,挫傷了他們踴躍回答問題的積極性。
⑵相對於小學生和初中生,高中生的自尊心更強,他們在課堂上能主動舉手發言的並不多。應該說學生甲通過自己的認真思考,總結出古希臘和古代中國神話的一個不同之處,是難能可貴的,應該給予熱情的鼓勵和肯定的評價。可是教師的點評,卻是一種否定性的評價,挫傷了學生甲和其他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
學生回答問題不完整,是課堂上經常出現的情況,如果教師換一種說法:「這位同學經過認真思考,已經找到了古希臘和古代中國神話和一個不同之處,很好。大家再想想,還有沒有其它的不同之處?」這樣的點評對甲同學是一種褒揚,也必然能激勵其他學生繼續思考,踴躍回答,課堂教學效果肯定要好得多。
4、2002年2月,美國一所中學28名學生在完成一項生物課作業時,從互聯網上抄襲了一些現成的材料,被任課女教師發現,判28名學生生物課得零分。他們還將面臨留級的危險。在一些學生家長的抱怨和反對下,學校要求女教師提高學生的分數,女教師憤然辭職,學校有近一半的老師表示,如果學校要求老師改分數,他們也將辭職。教師們認為:教育學生成為誠實的公民比通過一門生物課的考試更為重要。社會上一些公司也要求學校公布這28名學生的名單,以確保公司永遠不錄用這些不誠實的學生。
⑴案情說明了什麼道理?⑵那位女教師為什麼要這樣做?
參考答案:
⑴案情說明了「誠實守信」教育的重要性。
⑵分析:案例中,學生抄襲作業是不誠實的表現,應當予以教育。但是採取何種方式進行教育?面對一些學生家長和學校要求提高分數的壓力,那位女教師憤然辭職,並得到了近一半老師的支持。這位教師不僅要求學生做到誠實守信,而且自己首先做到誠實守信,堅持原則,不給學生加分數。這位教師不僅能自覺按教師道德要求行事,認真履行道德義務,而且還能敢於與違背教師道德的人和事作斗爭,以強烈的道德責任感維護道德的嚴肅性和正義性,以自身正直的道德人格力量引導和感召學生和教師。
⑶這位女教師之所以要這樣做,是因為:
①誠實是一個文明有序的社會中人人必須具備的起碼品格。教師勞動的對象是正在成長中的學生,我們應讓學生先成人,再成才。教師的言行必須起示範作用,教育學生本分做人。
③ 教師在向學生傳授科學知識的同時,更是在教育學生如何做人。
③「教育學生成為誠實的公民比通過一門課的考試更為重要」。要讓誠實在整個社會形成一種風氣,必須從我們每個人自身做起。
5、在課間時,一個一年級的學生不慎在廁所里弄得將褲子、鞋子上都是糞便。張老師給她脫掉滿是糞便的褲子和鞋子,一遍遍給她清洗身體,並把衣服洗得乾乾凈凈。當這位學生接過衣服的時候,兩眼含著感激的淚水說:「張老師,您比媽媽還好。」這話一點兒也不誇張。不知有多少次,她給嘔吐的學生打掃臟物,給學生系褲子,擦鼻涕;又不知有多少次,她給學生買早餐,從家裡端來開水,給學生服葯,一連兩個月給患眼病的學生上眼葯,背著燙傷腳的學生上廁所,送回家。有多少家長拉著張老師的手說:「孩子交給您,我們心裡踏實。」
⑴請分析說明張老師擔當的角色?
⑵簡要談談你對這一角色的認識。
參考答案
⑴張老師扮演的是「家長代言人」的角色。⑵分析:案例中的張老師給學生清洗身體,洗凈衣服,打掃臟物,而且經常給學生買菜送飯,送水送葯,上學放學來回接送,真正做到了對學生的無微不至的關懷和愛護,受到了學生及家長的愛戴。
⑶認識:
①教師與其他職業人員的一個重要區別,就在於教師要經常扮演慈母的角色。
②從學生角度來說,中小學生對教師的態度很象對自己父母的態度,視教師為長輩,充滿尊敬、依戀之情。從家長角度來說,他們已將管理、教育孩子的責任部分地移交教師,希望教師成為自己在教育子女方面的指導者和釋難者;同時也會要求子女聽從教師的教誨。
③教師對學生充滿熱情、希望和信心,不僅反映在學習上悉心指導,在生活和情感上無微不至關懷,而且還要反映在安全上給予保障。
★6、某校一位學生期中物理考試成績12分,讓學生自評時,該生給自己打了99分,於是老師在卷面上批示:
「你去死!」
指出該教師存在的錯誤,並進行原因分析和點評。
參考答案:
①這位教師犯了語言過失錯。
②案情中,這位教師認為,學生考試成績很差,卻自評打分很高,是公然做了手腳,不知羞恥;對老師是一種輕慢與冒犯,於是作出了「你去死」的不文明批示。這位教師有著強烈的「師道尊嚴」心態,學生稍有冒犯、怠慢就使教師出現沖過職業「底線」的不道德行為。現實中還有一種人際關系:教師訓斥學生,同事以至家長往往認為老師是「為孩子好」,表示理解與寬容,使得失去監督、獲得同情的。正是這種人際狀況使我們有些教師懲罰批評學生時,隨心所欲,甚至有恃無怨,以至變相體罰學生,這種行為應當予以糾正。
7、初中數學課上,老師按照自己的教學設計講完了規定的內容,老師問:「同學們,聽懂了嗎?」全班學生大聲說:「聽懂了。」老師又問:「誰還有沒有聽懂的地方,請說出來,老師再詳細講解一下。」張同學站起來怯生生地講了不懂的問題,老師認真做了解答。最後,老師說:「記住,今後要專心聽講啊。」
請對這位老師的教學行為發表評價。
參考答案:
①按照新課程理念,學習的過程應該是學生自我建構知識的過程。學生的生活經歷不同,知識基礎不同,對教師的講授,有聽不懂的地方完全是正常的。
②案情中,教師認為學生有疑問就是上課沒有專心聽講,顯然是武斷的結論。老師看似不經意的一句「今後要專心聽講」,實際上是向全班學生傳遞了一個錯誤信息,那就是學生有不懂的地方肯定是上課沒有專心聽講,哪個學生原意戴上「不專心聽講」的帽子呢?學生有沒有聽懂的地方,本身就很難為情,是鼓足了勇氣才向教師請教的。
③教師的這句話,極有可能扼殺學生大膽提出問題的勇氣和自信;很有可能導致學生再也不敢承認有「不懂」的地方了,這對教育教學的順利開展會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
8、某班主任將一位調皮學生送到學校政教處,結果他的雙手被手銬拷在了辦公室窗戶的鐵欞上。請對學校政教處的做法闡述您的見解。
參考答案:
①案例中的教師以權沖「線」,是違法的行為,會對學生產生嚴重的傷害。
②政教處是負責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職能部門,按照正常的情況,應該有的放矢對學生進行說服教育,並積極與班主任取得協調,這是它的職責,也是職業的底線。案例中,政教處對待調皮學生不是採用耐心說服教育的方式進行教育,而是用對待罪犯的方式進行處置,把學生拷在辦公室窗戶的鐵欞上,這是對學生的合法權益的明目張膽地侵犯。他們把職責當成了權力,膨化「管」的手段,恃強凌弱,再加上歧視後進生的情緒化因素,便一時性起,無所顧忌,致使喪失了校規、校紀的約束力。
③案情告訴我們,作為「教師」職業的人必須承載起比普通人更多的道德義務和社會責任,社會的政治與法律也賦予了教師職業更多的權力和義務。教師心中要有職業「底線」。
9、天堂與地獄的差別
一個基督徒問牧師天堂與地獄之間有什麼差別,牧師把基督徒帶到地獄,看到地獄里有一口巨大的盛滿豐富食物的鐵鍋,地獄里的每個人都拿著一個長長的勺子去舀食物吃,但是勺子把太長,他們無法把食物送進自己嘴裡,結果只能空著肚子飽受飢餓的煎熬,望鍋興嘆。牧師又把基督徒帶到地天堂,看到天堂里仍然是一口巨大的盛滿食物的大鍋,人們手上也拿著一個長長的勺子,但天堂的人們卻沒有餓著肚子,而是在享受著豐美的食物,其樂融融。為什麼天堂的人這樣快樂?原來天堂里的人用長勺彼此喂對方去吃!這就是天堂與地獄之間的差別。(1)這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麼樣的社會哲理?(2)請您談談對這個故事的理解。
參考答案:
①這故事告訴我們要建立「雙贏」的人際關系。
②分析:故事通過「天堂」與「地獄」的差別的比較,提示了人際關系。我認為:首先,人人互助就是天堂。雙贏思維是一種基於互敬、需求互惠的思考框架和心意。雙贏思維的目的是為了獲得更豐盛的機會、財富和資源,而非你死我活的敵對式競爭。雙贏思維鼓勵我們共同解決問題,並協助個人找到互惠的解決辦法,是信息、力量、認可和報酬的分享。其次,助人者自助!孤家寡人是不可能成功的,因而,一個人要想在自己的事業中取得成功,一定要廣結善緣,樂於助人,在幫助別人獲得成功的同時,自己也獲得成功——達到「雙贏」的功效!
③故事給我們的啟示:團隊中教師必須本著雙贏思維,齊心協力,才能完成學校教書育人的重任;雙贏思維是教師之間協作的首要原則。

㈤ 高中道德品質的事例

事例1:有一位同學,雖然平時說話不多,但是他十分樂於助人,這一點可是全班同學公認的。有一次班隊課,上課前老師讓我們帶一些安全標志。有許多同學忘記帶來了,因為中午吃飯在學校里,不回家去,所以大家都只好乾著急。可是,他卻帶了許多,於是,許多同學擁了過去,向他借。有的甚至害怕遲了會借不到,那麼上課的時候就會被老師批評了,所以就擠過去搶著拿。他看到這樣下去可能會發生事故的。於是,他就大聲說:「別急,別急,大家不要急,慢一點,讓我一一借給你們,大家都有。」大家聽了這話,才紛紛把手收了回來。他站了起來,把手裡的安全卡片兩張一個人地借了出去。漸漸地,他手中的卡片越來越少了,身邊的同學也漸漸散開了。到了最後,他手中還有一張卡片,身前還站著一位同學。怎麼辦?借給他自己就沒有了,不借給他吧,那他怎麼辦?怎麼上課?他想了一會兒說:「我把最後的一張卡片借給你,不過你畫好了以後一定要馬上還給我。」「知道了,謝謝你!」正在這個時候,上課的鈴聲響了起來,大家紛紛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坐了下來。上課了,在畫安全標志的時候,他與同桌拼了一張,很不方便。有人問他:「你為什麼不對老師說明,為什麼要把最後一張都借出去呢?」「我是沒有安全標志了,當時我也想過不借給他,可是我一看到他那焦急的眼神,就不忍心了。再說我回家還可以去畫呀!」
事例2:XXX同學是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在校他是老師的好幫手,在家他是父母的好孩子。他勤奮好學,友善待人。身為班級里的語文課代表,對工作認真負責,兢兢業業,經常幫助班裡的其他同學,為他們報聽寫,解答難題。和同學們團結友愛,和睦相處。守紀律,愛勞動,上課不遲到,不早退。除了認真完成值日工作外,還時常幫助其他同學做值日。有一次,同他一起做值日的同學都走了,可還有一個衛生死角沒有清理干凈,他卻一個人一聲不響地留下來,把它徹底打掃干凈,直到滿意為止;還有一次,期末考試後,同學們都爭先恐後地回家了,他能一個人留下來幫助班主任老師一起把教室整理好回家。為班級的優美整潔環境奉獻出自己的一份力。不僅如此,他在家裡還是一個尊敬長輩的好孩子,經常利用放學後的空餘時間,幫助長輩做一些力所能及地家務勞動,以減輕家長的負擔。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評。是個人人稱贊的好學生。

事例3:XX同學樂觀熱情,心地善良,樂於助人,富有同情心,關心集體,關愛他人,有正確的是非觀。班裡有一位來蘇打工子女叫李XX,兄弟姐妹三人,父母均是擺地攤做小生意,生活很是艱苦,薛麗萍多次主動幫助解決實際困難,在老師不知情的情況下,春遊、秋遊都捐錢鼓勵參加,還與李雨潔同學結成一幫一扶貧對子,深得班級同學好評。她還堅持數年照顧孤寡老人,利用休息時間,幫助老人做家務,打掃衛生,求醫買葯。還經常和弟弟一起陪著坐輪椅的隔壁老爺爺聊天、曬太陽。XX同學有一顆善良真誠的心靈,是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事例4:她是一個不起眼的小女生,但是她的行動感動了她周圍所有的人:從小在廣州生活的她體質不佳,母親帶她輾轉來到蘇州治病,後來她慢慢喜歡上了江南這片沃土,最終留下來就學;在校學習期間,她非但沒有因周圍充斥著吳方言的交流而產生聽覺障礙,相反卻被悠揚婉轉的吳儂軟語深深吸引住了,開始逐漸適應、接受並且學習著;誰也沒有想到,一個外城孩子,憑著她的聰慧和悟性,執著和勤苦,在04年初春廣電總台舉辦的「大賽中,一路過關斬將,擊敗了眾多自小受地域文化熏陶的孩子,以參賽女生組第一名的成績一舉獲得了大賽一等獎。為她頒獎的嘉賓感慨道:這個小丫頭太不簡單了!

事例5:從小缺少父愛的她有著連男孩子也少有的剛毅和韌性。2005年秋季的學校運動會前,她和以往的目標相同,准備把400米短跑和跳遠的冠軍收入囊中。可是事與願違,比賽前一天她病了,發燒不退,醫院吊了兩瓶水後情況有所好轉,第二天,她還是出現在了學校的田徑運動場上,盡管一臉的疲憊,盡管渾身使不出勁兒,盡管老師同學都努力勸她放棄比賽,但是她還是站到了起跑線上,這一次她沒有獲得冠軍,但是她卻面帶微笑,她說:「要是我不參加比賽,我會哭的,現在我努力了,很塌實。」賽後,她捧著校運會第三名的獎狀住進了醫院……

㈥ 在學校里有道德的故事

我也有這個作業:
有一個特困家庭,兒子剛上小學時,父親在一個凄風冷雨的夜晚溘然與世長辭,留下兩間殘破不堪的瓦房給娘兒倆。當蒼涼的夕陽滾下山崖,刺骨的北風推著枯黃發白的草起伏搖擺時,娘兒倆相互攙扶著,用一堆黃土輕輕送走了父親。
母親沒有改嫁,她含辛茹苦地拉扯著兒子,過著"輕燈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溫"的孤寂生活。
那時村裡還沒有通電,兒子每晚在油燈下書聲琅琅、寫寫畫畫,母親拿著針線,輕輕細細地將母愛密密縫在兒子的衣衫上。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當一張張獎狀覆蓋滿斑駁的土牆時,兒子也像春天的翠竹,噌噌地往上長。望著高出自己半頭的兒子,母親眼角的皺紋里也漲滿了笑意。
當滿山的樹木在黛綠中泛出秋意時,兒子考上了縣重點中學--一中,母親卻患上了嚴重的風濕病,幹不了農活,有時連果腹之糧都沒有。那時的一中,學生每月都得帶30斤米交給食堂。兒子知道母親拿不出,便說:"娘,我要退學,幫你干農活。"母親摸著兒子的頭,疼愛地說:"你有這份心,娘打心眼裡高興,但書是非讀不可。放心,娘生你就有法子養你。你先到學校報名,我隨後就送米去。"兒子固執地說不,母親說快去,兒子還是說不,母親揮起粗糙的巴掌,結實地甩在兒子的臉上,這是十多歲的兒子第一次挨打……
兒子終於上學去了,望著他遠去的背影,母親在默默沉思。
沒多久,縣一中的大食堂走來了姍姍來遲的母親,她一瘸一拐地進門,氣喘吁吁地從肩上卸下一袋米。負責掌秤和登記的熊師傅打開米袋,抓一把米看了又看,眉頭鎖緊了,說:"你們這些做家長的,總喜歡占點小便宜。你看看,這里有早稻、晚稻,還有細米,簡直把我們食堂當雜米桶了。"這時母親臊紅了臉,連說對不起。熊師傅見狀,沒再說什麼,收了。母親又掏出一個小布包,說:"大師傅,這是五元錢,我兒子這個月的生活費,麻煩您轉給他。"熊師傅接過去,搖了搖,裡面的硬幣丁丁當當,他開玩笑說:"怎麼,你在街上賣茶葉蛋?"母親的臉又紅了。支吾著答個謝,一瘸一拐地走了。
又是一個月初,這位母親背著一袋米走進食堂。熊師傅照例打開袋看米,眉頭又鎖緊,還是雜色米。他想,是不是上次沒有給這位母親交代清楚,便一字一頓地對她說:"不管什麼米,我們都收。但品種要分開,千萬不要混在一起,否則沒法煮,煮出的飯也是夾生的。下次還這樣,我就不收了。"母親有些害怕地請求道:"大師傅,我家的米向來都是這樣的,怎麼辦?"熊師傅哭笑不得,反問道:"你家的一畝田能種出百樣米?真好笑。"遭此搶白,母親不敢吭聲,熊師傅也不再理她。
第三個月初,母親又來了,肩上馱著一袋米,她望著熊師傅,臉上堆著比哭還難看的笑。熊師傅一看米,勃然大怒,用幾乎失去理智的語氣,毛辣辣地呵斥:"哎,我說你這個做媽的,怎麼頑固不化呀?還是雜色米呢?你呀,今天是怎樣背來的,還怎樣背回去!"
母親似乎早有預料,雙膝一彎,跪在熊師傅面前,兩行熱淚順著凹陷無神的眼眶湧出:"大師傅,我跟你說實話吧,這米,是我討……討飯得來的啊!"熊師傅大吃一驚,眼睛瞪得溜圓,半晌說不出話來。
母親坐在地上,挽起褲腿,露出一雙僵硬變形的腿,腿已腫成梭形。母親抹了一把眼淚,說:"我得了晚期風濕病,連走路都困難,更甭說種田了。兒子懂事,要退學幫我,被我一巴掌打到了學校……"
她向熊師傅解釋,她一直瞞著鄉親,更怕兒子知道後傷了他的自尊心。每天天蒙蒙亮,就揣著空米袋,拄著棍子悄悄到十多里外的村子去討飯,然後挨到天黑掌燈後才偷偷摸摸進村。她將討來的米聚在一起,月初送到學校……母親絮絮叨叨地說著,熊師傅早已潸然淚下。他扶起母親說:"好媽媽啊,我馬上去告訴校長,要學校給你家捐款。"母親慌忙搖著手說:"別……別,如果讓兒子知道娘討飯供他上學,就毀了他的自尊心,影響他讀書可不好。大師傅的好意我領了,求你為我保密,切記切記!"
母親走了,一瘸一拐。
校長最終知道了這件事,不動聲色,以特困生的名義減免了兒子三年學費和生活費。
幾年後,兒子化蛹為蝶,以627分的成績翩翩飛進了清華大學。歡送畢業生的那天,縣一中鑼鼓喧天,校長特意將獨生子請上主席台。此生納悶:考了高分的同學有好幾個,為什麼單單請我上台呢?更令人奇怪的是,台中還堆著三隻鼓鼓囊囊的蛇皮袋。此時,熊師傅上台講了母親討米供兒子上學的故事,台下鴉雀無聲。校長指著三隻蛇皮袋,情緒激昂地說:"這就是故事中的母親討得的三袋米,這是世界上用金錢也買不到的糧食。下面有請這位偉大的母親上台。"
兒子疑疑惑惑地往台下看,只見熊師傅扶著母親正一步一步往台上挪。我們不知獨生子那一刻在想什麼,相信他的那份震動絕不亞於驚濤駭浪。於是,人間最溫暖的一幕親情劇上演了。母子倆對視著,兒子猛撲上前,摟住她號啕大哭:"娘啊,我的娘啊……"
兒子現在在中國外交部工作,母親前些年作古了,不過,她是在北京逝世的。

㈦ 關於一篇道德修養的案例分析案例

蘇格拉底的兩道考題 蘇格拉底是古希臘的大哲學家,他曾經給他的學生出過兩道考題。有一次,蘇格拉底讓他的學生每個人沿著一壠麥田向前走去,不能回頭,摘一束麥穗,看誰能摘到最大最好的。一些學生根據經驗,定下一個大體的標准,走上一段特別是在走過一半或三分之一的路程後,遇見差不多的便摘下來,心想也許這就是最好的,也許後面還有更好的,但不能好高騖遠,就這樣「認」了。另一些學生是一直往前走,總覺得前面會有更好的麥穗,直到快走出麥田,還沒有選擇出最大最好的。這時要麼放棄選擇,寧缺毋濫,要麼委屈自己,湊合著摘一束,而心裡卻是萬分懊悔,因為自己曾經錯過了最好的機遇。 有一天,蘇格拉底對學生們說:「今天咱們只學一件最簡單也是最容易做的事,即把你的手臂盡量往前甩,再盡量往後甩。」然後自己示範了一遍,「從現在開始,每天甩臂300下,大家能做到嗎?」學生們感到這個問題很可笑,這么簡單的事怎麼能做不到呢?他們都齊刷刷地回答:「能!」 過了一個月,蘇格拉底問道:「每天甩臂300下,哪些同學堅持了?」有90%以上的學生驕傲地舉起了手。 兩個月後,當他再次提到這個問題時,堅持下來的學生只有80%。一年以後,蘇格拉底再次問道:「請你們告訴我,最簡單的甩臂運動,還有哪些同學堅持每天做?」這時只有一個學生舉起了手,這個學生叫柏拉圖,他後來成了古希臘的另一位大哲學家。 蘇格拉底的第一道考題告訴我們,在追求目標時要把握好選擇度。我們在自己的奮斗和追求過程中,應為自己定好目標,通盤審視,在適宜自己發展的情況時就要當機立斷,莫要遲疑,選擇出屬於自己的那束「麥穗」。千萬不要左挑右挑,挑花了眼,挑走了神,結果事與願違,高不成低不就。第二道考題啟發人們,成功在於堅持,堅持是最容易做到的事,只要願意,人人都能做到;堅持又是最難的事,因為真正能做到的,終究是少數人,柏拉圖堅持做到了,以至他後來能成為古希臘的另一位大哲學家。也許正因為柏拉圖做到了這一點,他給後人留下一句名言:「耐心是一切聰明才智的基礎。」應當說這是經驗之談,也是肺腑之言。 閱讀上文,請分析: 大學是人生新的起點,我們同樣面臨「選擇」和「堅持」兩個問題。堅持是對一個人意志和品德的考驗,選擇是對一個人洞察力的檢驗。請回答: 1、你是怎樣處理「堅持」和「選擇」兩者之間的關系的? 2、在確立自己成才目標時,怎樣做到「立長志」而不是「常立志」? 不知道這個可以不。

㈧ 學校中不文明、不規范、不道德的事例(5例)

1.隨地吐痰、扔垃圾
2在教室內大吵大罵
3上課時吃東西
4打飯時不排隊
5和同學打架斗毆

㈨ 校園生活中體現為人民服務道德要求的具體事例

校園生活中體現為人民服務道德要求的具體事例:
1、同學之間互相幫助學習
2、同學主動清掃垃圾
3、老師主動幫扶有困難的學生。

㈩ 大學生道德淪喪 案例

這種例子舉得越朴實越現實越好,不一定要拿大案子來分析,畢竟引起轟動的案例內過於特殊和極端,容不具備普遍的教育意義。你可以舉你身邊的同學或校友的一些不道德的日常行為,分析這種行為產生的原因。其實原因不外乎那麼幾個。大學本身道德教育不到位(包括老師的一些不道德行為誘導了學生,重形式不重效果的教育機制等)、整個社會的道德氛圍差(社會浮躁逐利,傳統道德在利益面前不堪一擊)、學生個人的自知和自律不足,有待進一步提高(作為一位道德合格的學生,首先要懂得認知對錯是非,在能分辨是非的前提下嚴格自律,倡導積極向上的道德風氣抵制不道德行為蔚然成風)

熱點內容
律師標准收費 發布:2025-05-09 22:06:20 瀏覽:284
冒名注冊郵箱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09 21:56:36 瀏覽:297
民法中權利與義務的關系 發布:2025-05-09 21:48:12 瀏覽:51
論述經濟法可持續發展的原則 發布:2025-05-09 21:48:06 瀏覽:375
商鋪合同法違約賠償 發布:2025-05-09 21:43:54 瀏覽:103
辦公樓物業管理的規章制度 發布:2025-05-09 21:23:53 瀏覽:888
勞動法固定一周不能工作超出多長時間 發布:2025-05-09 21:18:47 瀏覽:424
監利司法局長 發布:2025-05-09 21:07:34 瀏覽:141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234 發布:2025-05-09 20:56:56 瀏覽:178
違法行為都應該承擔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09 20:24:19 瀏覽: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