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沒道德
1. 這個時代,咱們中國的小孩,是不是都沒有道德修養
是啊,這個時代,咱們中國的小孩,都沒有道德修養,因為家長沒教育好小孩。
2. 這個孩子是不是道德品質差
通過這個並不能判斷出是否道德品質差,小孩還小有很多不懂得道理應該耐心教育不要走向歪道,這個案例只能體現出小孩調皮
3. 孩子總將不道德的言行當成酷,該怎麼教育
我相信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會遇到一件困難的事情,就是現在小孩子他接觸到了非常多的東西,但是他沒有辦法判斷哪些東西是好的,哪些東西是壞的,因此有時候他就會將一些不好的行為習慣帶到自己的生活當中。比如有很多孩子,他總是將不道德的言行當成非常酷的一件事情,有網友就問,遇到這種情況該怎麼教育他。我覺得這種情況最好的教育方法就是首先要跟他溝通,告訴他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其次就是一定要對他的行為進行矯正,如果他經常在生活中做不到的言行,家長一定要適當的懲罰他。讓他知道這種行為是錯誤。
4. 為什麼現在小孩沒有公德心
這是教育的缺失造成的,獨生子女在家是小皇帝、小公主,一切以孩子為中心,日久天長孩子也就形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認知觀。
5. 孩子具有不良品德的原因有哪些
個別少年兒童品德不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自身的、有社會的、學校的、也有家庭的。就社會而言,目前我國還存在著各種犯罪分子,他們往往利用少年兒童的無知和好奇,進行腐蝕和拉攏。如壞書、壞歌、低級趣味、吃喝玩樂等,對孩子們存在很大影響。對外開放以來,一些外來的消極因素流入國內,自由主義、金錢至上等也在腐蝕著孩子們的心靈。從學校來看,目前部分學校不能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只抓教學和升學率,放鬆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有些教師不能正確對待頑皮少年兒童,歧視、斥責、挖苦他們,使這些孩子的自尊心、上進心受到嚴重傷害。
下面,著重分析孩子具有不良品德的主觀原因和家庭原因。
主觀原因
錯誤的道德認識
少年兒童年幼無知,道德認識還不明確、不穩定,容易受錯誤觀念的影響,形成糊塗的錯誤認識。如有的學生認為「勇敢」就是什麼都不怕,敢在課常上鬧事、敢同大人頂嘴。老師批評他是「個人英雄主義」,他們沾沾自喜。還有的少年兒童把偷摸看做是滿足自己物質享受的「捷徑」,說什麼「人群鑽鑽,街上溜溜,兩指一撥,魚肉不愁」。從這個意義上說,少年兒童品德不良往往是:「道德上的無知」引起的。
異常的情感傾向
許多具有不良品德的孩子愛憎不明,有時同家長、教師和其他關心其進步的人情感對立,而與其「小夥伴」感情相投。他們中有些人性情暴躁、喜怒無常,有些人卻情緒低落,無精打采。這些異常情感既是品德不良的一種結果,也是引起新的不良行為的重要原因。
明顯的意志薄弱
許多少年兒童往往缺乏堅強的道德意志,不能戰勝消極的慾望而發生不良行為。如明知打架斗毆等行為是不對的,但由於意志力不強,正確的認識不能見諸行動,無法克服錯誤行為。有時接受教訓表示「決心改正」之後,也會因自製力不強,經不起「小夥伴」的煽動和物質的引誘而重犯錯誤,或者在改正錯誤的過程中,時常出現反復和曲折。
不良的行為習慣
一種不良行為的發生,開始可能是偶然的,但是在它僥幸得逞後,會同個人消極慾望的某種滿足相聯系,如偷了人家的錢可以買冰棍吃,打了人可能會覺得自己偉大等,經過多次反復便成了不良習慣,如張口就罵、伸手就打、吃香喝辣、玩個痛快等等。壞習慣一經形成,就會使孩子不知不覺地採取類似的不良行為,不這樣做反而不自然,於是不良行為習慣就成了產生不良品德的內部因素。
家庭原因
少年兒童從小生活在父母身邊,受家庭的影響極大,家庭中消極因素是造成其品德不良的重要原因,具體有以下幾種可能:
養而不教,重養輕教
有些父母比較重視供給孩子吃穿,滿足其物質要求,而忽視孩子的精神需要。有的父母以工作忙、時間少、水平差為由,將教育孩子的任務完全推卸給學校,從而使孩子品德的發展在家中得不到應有的指導。
重智輕德,升學至上
有些父母缺乏正確的教育思想,只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不關心孩子的品行表現,對孩子身上表現出來的劣根性或違法先兆視若無睹,從而使孩子身上的劣根越種越深,最後走上了歧途。
寬嚴失度,方法不當
有些父母缺乏正確的教育方法,管教孩子寬嚴不當,或者管教不嚴,錯把嬌慣當愛護,或者管教過嚴,錯把苛刻當嚴教。有些父母這兩種傾向交替出現,或使孩子毫無顧忌、繼續作怪,或使孩子對父母怨恨不已、對立頂撞,甚至遠走他鄉。
缺乏一致,互相抵消
有些家庭中父母對孩子的道德要求不一致。一個要寬,一個要嚴,一個說好,一個說孬,甚至當著孩子的面爭吵,使教育的作用抵消。有的父母言行不一致,要求孩子做的是一套,自己做的又是一套,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往往對道德規范和父母的行為迷惑不解,甚至養成言行不一,見風使舵的習氣。
言行不檢點,身教言教差
少數父母沒有給孩子做好表率,或者行為粗魯,出口成「臟」,或者散布庸俗世故、陳腐落後觀點。個別家長有酗酒、賭博、偷竊、嫖娼等惡習,這些孩子看在眼裡,長期潛移默化對他們影響極大。
許多專家對家庭與子女犯罪的關系進行了大量調查和認真研究,得出以下幾種類型家庭的子女容易犯罪:(1)對社會不信任的家庭;(2)只圖眼前快樂的家庭;(3)為達目的不惜冒險的家庭;(4)愛動武的家庭;(5)家風不正的家庭;(6)離婚或即將離婚的家庭。
6. 小孩的幼兒園老師,沒道德,素質低,小肚雞腸,勢利眼,孩子感冒我讓孩子不要用學校的杯子,老師就恨我,
換個幼兒園啦
然後公開她的行為.學校不多,你得求他上學,給老師錢,還得看老師臉色.幼兒園不用啊,到處是
幼兒園.
另外還是要搞好關系.
我們小孩,教師節也就給老師個卡什麼的,期末問成績,老師不接電話,我們小區教師節給
老師一千塊的,就問得到分數.
現在的人專業操守,令人堪憂.
7. 熊孩子是一種沒有素質沒有道德的人嗎
其實熊孩子怎麼說呢?也挺可憐的。雖然看起來很皮,有時候鬧起事來,也真的是很像揍他們一頓。我在天音心理學習的時候了解到,其實大部分熊孩子的培養也是需要一個過程的,並不是一生下來就很壞,小孩的世界裡是沒有所謂素質和道德,他只有自己的需求,而素質和道德都是在孩子社會化的過程中形成的,而且小孩子的道德發展層次也是一步步來的,更多時候是一種模仿和習得。如果父母沒有及時給予邊界和規范,孩子就會亂來,不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因此熊孩子的出現跟父母的教育也有很大關系。但是另一方面說他們很可憐又是為什麼呢?因為別的孩子從小養成的與人交往的正確模式,他們都沒有,成長過程中一定會受挫的,到時候才發現世界跟自己想像的不一樣,不才是最可悲的事情嗎?
8. 現在的小孩子都沒有道德么
要看家長是否有道德,孩子的三觀是家長三觀的映射,如果家長是個不學無術的潑皮無賴,又怎麼能指望他們教出來的孩子是知書達理的紳士呢?
9. 如何培養孩子道德觀
歌德說"無論你出身高貴或者低賤,都無關宏旨。但你必須有做人之道。"
道德是一個人在世界上活著的最重要原則,也是決定一個人人生走向的重要標准之一。
因此,在對孩子的教育上,道德教育格外重要。一個孩子若是沒有道德觀念,那麼在他的人生中,他又該如何自處?
同事家的寶寶妮妮,十分聰明可愛。但是同事從來就不太看重妮妮的道德教育,只是一味的強調"要學習好"。
隨著妮妮的長大,同事發現她學習不錯,但是道德品質方面卻被學校老師提醒了很多次。
一開始她還不相信,後來看到女兒變得越來越自私、沒有公德心,同事才意識到問題所在,追悔莫及。
《二程萃言》中有說道"一德立則百善從之"
道德是一個人向善性格養成的基礎,唯有道德建立起來,孩子才能有良好的心態去面對自己的人生。
而如今社會上,不知不覺家長們對道德教育已經變得淡漠無比,對學習的重視程度已然高於做人。
一個個"高分低能"的孩子,讓我們不禁為將來道德發展擔憂起來。
孩子為什麼會缺乏道德觀念呢?
1、家長忽略了孩子養成的"黃金時期"
孩子在成長的每個階段都會有他們所需要完成的"目標",道德觀念的養成也是有"關鍵時期"的。
著名的認知心理學家皮亞傑就孩子道德觀念的養成提出過一個觀念。
皮亞傑認為,兒童道德認知發展可以劃分為四個有序的階段,在孩子的3-12歲就是他們道德養成的最佳時期。
孩子在較小的時候,一般會表現的比較以自我為中心。而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家長不斷的糾正引導下,孩子就能找到道德的航道。
赫爾巴斯說過"教育的唯一工作與全部工作可以總結在這一概念之中——道德。道德普遍地被認為是人類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因此,家長們一直認為孩子還小、不需要注意道德培養是不對的,凡事都要從小打算,何況是道德培養這種與人生息息相關的事情。
道德是人類成長路途中最理性的光輝,道德教育其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更重要的是做好一點一滴的細節。
真正把道德觀念融入到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去。
道德教育成功的秘訣在於,當一個人還在少年時代的時候,就應該在宏偉的社會生活背景上給他展示整個世界、個人生活的前景。
我們相信孩子的未來都是無可限量的,那麼就從現在開始培養孩子,面對未來路上出現所有困難的底氣吧。
10. 為什麼很多家長都會忽略對孩子的道德教育
序言:現在大部分的家長對於孩子的教育都非常的重視,但是大部分的家長都會忽略對孩子的道德教育。即使有一些素質比較高的人,也會做出一些喪失道德的事情。網路上的一則新聞,一個復旦大學的研究生投毒的事件,引起了很多人的深思。
三、培養良好的習慣
這時候的孩子沒有正確的判斷能力,會以你說的話為中心進行效仿,這是非常不可取。在生活中要教會孩子不要隨便的亂扔垃圾,父母也不要代撿,如果孩子亂扔垃圾,一定要求自己的孩子去撿起來,扔進垃圾箱里,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對於道德上的教育,家長一定要注意正確的教育自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