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與道德強制力
⑴ 法律與道德的關系
法律與道德的關系如下:
一、社會主義法律和道德具有共同的性質、任務和目標。
1.有著共同的指導思想和階級本質。
思想:都是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思想和理論基礎的,都是我國工人階級和廣大人民共同意志和利益的體現。都是為人民服務的,為社會主義服務的。
2.社會主義法律和道德有著共同的任務和目標。
二、社會主義法律和道德的互相配合、互相促進和互相補充關系。
1.社會主義法律與社會主義道德的互相配合、互相促進關系主要表現在:
①法律和道德都把公民素質的重要內容作為自己的行為規則來要求,使之得到強化。
②社會主義法律把社會主義道德的某些要求法律化,使之規范化、制度化,並運用國家強制力來保障其實施。我國法律把嚴重違反社會主義道德規則的行為用法律來加以制裁和打擊。社會主義社會主義道德把「遵紀守法」作為社會美德來倡導,對破壞法紀的行為加以譴責。
2.社會主義法律和社會主義道德的互相補充,主要表現在:
社會主義法律所沒有或難以涉及的地方,社會主義道德卻能發揮作用。
三、提高道德水平有助自覺守法、護法。
人們的社會主義道德情操提高了,就會轉變守法觀念,變「要我遵守」為「我要遵守」。提高社會成員的道德水平,有助於人們更自覺地與違法犯罪現象作斗爭。
⑵ 法律強制性與道德引導性誰對社會的影響更大
當然是法律的強制性啦,其次才是道德引導性。你想想 一個正常的社會 必然是建立在一個司法有力公平正義的環境上,然後再來培養公民的道德操守。個人見解 滿意請採納!
⑶ 法律與道德的共同點道德有強制性嗎法律和道德怎麼都會具有強制性呢
道德是有強制性的,比起法律的強制性是不同的,它的強制性在於如果人們不遵守它會受到輿論的譴責,批評,與社會的不認同,所以人們會不自覺的去遵守它。道德是一種習慣,是人們長期生活而形成的潛移默化的一種習俗。而法律上的道德總是來自於社會中的道德的,但並不是所有社會中的道德都會是法律上的道德,法律上的道德是人們所要求的道德的最低的標准。
⑷ 什麼是法律法律與道德的關系
一般認為法律是調整人們社會關系的規范,但是並不是所有的社會關系都屬於法律調整的范圍。法律的淵源主要包括成文法,判例法等等。
法律與道德都屬於社會規范,但是二者也存在明顯的區別:
法律關注人的行為,不單獨調人的思想活動。比如,想殺人的行為並不受法律調整,只有在實施行為的時候才考慮人的思想因素。而道德則同時調整人的思想與行為。
實施方式不同。法律依靠國家的強制力來保證實施,而道德主要依靠人們的自覺遵守。
調整范圍不同。法律的調整范圍比道德小,不如法律不調整戀愛關系但是卻受道德的調整。
表現形式不同。法律包括成文法與判例法都是以文字形式表現出來的,而道德往往是人們口口相傳的一種傳統。
內容不同。法律規定的內容是人們的權利義務關系,但是道德則不突出權利,注重義務。
有理論認為法律是最低標準的道德,但是現代法理學有很多觀點也認為二者其實沒有這樣一種包含關系,法律是最低程度的道德的說法是不準確的。
⑸ 法律和道德都具有強制性嗎
法律和道德都具來有源強制性。法律具有國家強制性,道德沒有國家強制性,道德主要依靠社會輿論的強制。
法的國家強制性,是法的重要屬性之一,指法體現國家權力並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屬性。
如果沒有國家權力,沒有國家強制力的保證,法就不可能得到普遍的遵行,就喪失其獨立存在的意義,也就不成其為法了。是否具有國家強制性,是法和其他社會規范相區別的一個重要標志。
道德規范是一種道德層面的規則,無法律約束意義,只有輿論約束。是社會用來約束人們的行為的一些規則,不具有國家強制性。
例如:當看到一個腿有殘疾的人,不能叫他(她)瘸子,如果叫了不會被警察帶走,因為沒有犯法,只會被人們唾棄,被社會所不容。
(5)法律與道德強制力擴展閱讀:
法律與道德,兩者都是行為規范,但是法律是具有國家強制力保障的,而道德是一種心靈的契約,只能靠人們自覺遵守,所以約束力比法律弱很多,靠輿論來實現道德的力量。
法律與道德形成也不同,道德是在生活中逐步確立的風俗規則,法律則是有國家制定的。
法律與道德代表的利益有所不一樣,法律一般是當權者管理的有力工具,而道德是群眾在生活中的利益體現。
⑹ 法律是強制性的道德。如何理解
你這個問題有點復雜,不揣淺陋,看看能否做如下理解? 由於道德全靠人們內的自律,不具有強制性,人容們不能用道德來強制約束其他人,而這個社會又需要一個人們普遍遵守的游戲規則,這個游戲規則必須具有一定的強制性,所以才有法律的產生。法律和道德既有重疊之處,又各有自己的領地:
1、法律關注的是人們外在的行為,即使一個人的內心再邪惡、內心怎麼的不道德,但是只要他沒有實施實際的行動,法律就不會對其產生強製作用。只有發生了外在的行為,才有可能受到法律的約束。
2、法律是外在的強制性的約束,道德是自我反省和社會輿論的約束。他人可以以法律的名義起訴一個人,但不能以道德的名義起訴一個人。法律具有外在強制性的特點,有國家的強制力做保障,用以維護人們必須共同遵守的游戲規則,其中也包含了道德的部分內容。
綜上所述,道德是心中的法律,法律是外在的強制性的道德,道德和法律既密切關聯,但是二者的社會性質和著力點又各有不同。
⑺ 法律與道德的關系是什麼
在法律的范疇內,來講到底源是不合適的,在道德底線錢講法律也是扯淡的,但是我覺得這兩個東西還是有一定的關系的,在我看來法律基本上是最低限度的道德。
我記得在法律中有一個規定就是在維護國家和社會公公利益的同時要維護良好的道德風尚,這是法律的一條基本原則。
總結:
從這個案子可以看到,就算是法律有時候也不是萬能的,更多意義上來講,法律只是道德的最低限度,那個法律的規定,只是給法律的一個圓場說法而已。
⑻ 法律和道德都是具有強制性的么
法律的確具有強制性,但遵守它的人並不覺得被強制,只有跨越內了法律的界限,它才會強容制(制裁)你回歸法律劃定的范圍內。道德雖然不具有強制性,但同樣需要我們去遵守,只是跨越了道德的界限不會受到制裁,但還是會受到譴責的。
希望我的解答能幫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