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哪個更重要
A. 以德治國和依法治國哪個重要,今晚辯論會,求破
必須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國家和社會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回德共同發揮作用答。必須堅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培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既重視發揮法律的規范作用,又重視發揮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體現道德理念、強化法律對道德建設的促進作用,以道德滋養法治精神、強化道德對法治文化的支撐作用,實現法律和道德相輔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B. 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的區別與聯系
一、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的區別:
1、法治屬於政治建設,德治屬於思想建設;
2、法治強調權威性和強制性,德治注重感召力和勸導力。
二、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的聯系:
1、依法治國是最根本的治國方略,以德治國是在依法治國的基礎上,對人們的思想道德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2、以德治國與依法治國二者本質上是一致的,但屬於不同范疇。前者屬於思想建設、精神文明,後者屬於政治建設、政治文明。
3、以德治國與依法治國相互促進。依法治國方略的充分實現,有利於社會主義道德的推行,社會主義道德水平的普遍提高又必然促進社會主義法治的有效實現。
C. 辯論:以德治國比以法治國重要
為什麼說以德治國比以法治國更重要。
多少年來我們一直在提以法治國,建立社會主義法制國家,是因為我們覺得發達國家都在實行法治,而發達國家之所以發達,就是因為人家法律制度比較完善,這是一個很大的誤區。我的意思並不是說法律不重要,不應該實行以法治國,而是不能為了建立法制國家就把以德治國放在一邊。一個國家能否發達,不在於法律制定了多少,而取決於這個國家公民的道德水平。因為一個淺顯道理是「法靠官來行」,如果我們的法官業務能力不錯,但道德水平不高,換句話說私心嚴重,那法律實行的結果可想而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便只能是一句空話,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在法律越來越健全的今天,冤假錯案反而越多了。回顧我國五千年的歷史,最繁榮的要屬唐朝了,而唐朝時期也正是儒家思想(儒教)的鼎盛時期。而儒教影響了周邊的許多國家,中華民族的文化底蘊也就在於此。而現在我們卻有被西方發達國家日趨同化的危險,一些傳統的道德觀念(價值觀念)受到了挑戰。我們在儒教的繼承上遠不如我們鄰居日本和韓國,而兩個國家只所以有今天,是與國家推崇儒教分不開的。我們不能在學習別人長處的時候,而拋棄了自己的優良傳統,馬列主義不能使中國復興,盲目學習西方會迷失自己,只有把儒家思想發揚光大,實行以儒教為核心的德治,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才能實現。
D. 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 ()
(1)依法治國需以以德治國為基礎。這首先是因為道德是立法的基礎,重要和基本的道德規范是法律規范的主要來源之一,先進的道德規范是法律規范的主要價值目標之一,良好的道德規范是評價法律規范善惡的主要標准之一。其次是因為道德是執法的基礎,法律規范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的模糊性,能否公正地、准確地把握立法宗旨,取決於執法者的素質;執法者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權,能否恰當地運用這一權力,則取決於執法者的素質;執法者不可避免地具有證據採信方面的自由心證權,能否恰當地運用這一權力,則取決於執法者的素質。再次是因為道德是守法的基礎。大多數人對法律的認同和信仰是法律存在的基礎;權利是現代法治的核心,如何將法定權利兌現成為現實權利取決於公民的自覺和自願意識;與權利意識相對應的義務意識也與公民的自覺和自願意識相關聯。(2)以德治國需以依法治國為補充與保障。以德治國著力於通過提高人的內心覺悟和建設人的動機文明,來端正人的文明行為;依法治國則著力於通過約束人的外部行為和建設人的行為文明,來開掘人的內心文明。以德治國著力於建設個體文明,通過榜樣的力量促進社會主義群體文明水平的提高;依法治國則著力於建設群體文明,通過群體文明的提高,防範、震懾個體的越軌行為。以德治國著力於強調人的義務意識、責任意識,依法治國著力於維護人的權利,強調人的權利意識,兩者相得益彰。
E. 「人治或是叫以德治國」與「法治或是叫依法治國」哪個更重要
「人治或是叫以德治國」與「法治或是叫依法治國」哪個更重要?
一樣重要.
F. 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哪個更好
我國現在是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想結合的方式,我國道德補充並促進法律的貫徹實施,法律體現並維護社會的道德,二者密不可分,相輔相成,但以我的觀點,依法治國更重要,
G. 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哪個重要
在以德治國還沒達到以前,依法治國還是需要的,不能說哪個更重要,應該兩個同等重要,二者相輔相成,共同維護社會的正常運轉!
H. 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的關系是什麼
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的關系:
1、依法治國是最根本的治國方略,以德治國是在依法治國的基礎上,對人們的思想道德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2、以德治國與依法治國二者本質上是一致的,但屬於不同范疇。前者屬於思想建設、精神文明,後者屬於政治建設、政治文明。
3、以德治國與依法治國相互促進。依法治國方略的充分實現,有利於社會主義道德的推行,社會主義道德水平的普遍提高又必然促進社會主義法治的有效實現。
依法治國:
依法治國就是依照體現人民意志和社會發展規律的法律治理國家,而不是依照個人意志、主張治理國家;要求國家的政治、經濟運作、社會各方面的活動通通依照法律進行,而不受任何個人意志的干預、阻礙或破壞。
簡而言之,依法治國就是依照憲法和法律來治理國家,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還是國家長治久安的必要保障。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人民當家做主根本保證。
以德治國:
以德治國,就是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為基本要求,以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的建設為落腳點,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與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相配套的社會主義思想體系,並使之成為全體人民普遍認同和自覺遵守的行為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