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三層

道德三層

發布時間: 2021-12-31 21:20:42

道德所在領域的不同可以分為哪三個層面

第一是「本體」抄層次,實際上是對倫理道德的最初根源和最高理想的抽象認識,包括道、德、王、聖四個最基本的范疇。無論道家還是儒家或佛家,「道」無疑是最高的范疇,天道、天理成了萬有的根源和原則。
第二是「工夫」層次,是對社會禮教和個人德行的基本原則的概括,包括「禮」和「仁」這兩個最基本的范疇,其各自又分別在知行兩個方面涵括諸多具體的德行概念。
第三是「本體-工夫」層次,這是對由工夫實現本體過程中的基本原則的把握。仁、義、禮、智、信這五德之間的關系,通常認為,仁為至德,而其餘四德是對仁德的體現。正如程顥所言:「仁者渾然與物同體,義、禮、知、信皆仁也。」

❷ 我感到道德經的意義不止字面以及理解2層,冥冥中似乎有恍兮惚兮的第三層甚至更多,請問那是什麼

文字這東西最騙人,別把經書看的也太過駭人聽聞,你不可能因為了解道德經白日飛升,得道成仙,那都是不現實的。畢竟人類文字能准確表達和呈現的東西都極其有限。人類的文字語言非常蒼白,所以你即使讀懂了也是需要自己來理解,不要刻意的停留在字面上。而且道德經基本上是屬於哲學思想范疇的,是人對天地的理解和感悟。你慢慢看吧。

❸ 《大學》中道德修養的三層含義

《大學》提出了「慎獨」的命題。自己獨處之時,要嚴格地以高尚的道德情操約束自己,分明善惡之界限,不得有絲毫含混之處。

❹ 人們的道德境界可以劃分為

你認為這世上有純粹的善人和惡人嗎?

不同時代,不同環境,不同情況,對於善,就有不同的內涵與詮釋。所以,善惡之爭不可能有定論,也不一定要有定論。一個人是好是壞,關鍵在於他是否自省、自律、自強;人類社會發展得是好是壞,關鍵也在於人類能否理性、節制、自律。

人都是自私自利的,這不奇怪,世上也沒什麼純粹的善人和惡人。只要一個人不但自己生存,也讓別人生存,就是善;如果一個人只考慮自己的生存,不讓別人也生存,就是惡;如果一個人能為社會、為他人、為集體著想,遏制自己的私慾、貪欲,他就是有道德的人。善心、善言、善行,三者統一,就構成了完整的善。

至於人的道德修養,則有五種境界:聖人界,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君子界,利人無己;常人界,利人利己;小人界,損人利己,或損人不利己;蠢人界,損人又害己。我們崇尚聖人,提倡做君子,至少做個常人,不能做小人,更不能當蠢人。我提倡的「大善鑄心」,就是用聖人的善熏染常人的心,讓常人的心一天天更柔軟,一天天更博大,一天天更慈悲,然後變成君子之心,最後變成聖人之心。

現在很多人認為的善,還不是真正的善,因為它帶有大量的偏見和局限。比如學科、文化、民族、宗教、政治理念的局限,等等。在這么多局限下,善文化很難形成普世共識。而且,善文化目前宣揚的,多是一種小善的東西,沒能上升到大善的層面。就是說,現在有很多善文化的傳播者,僅僅在傳播一種行為,沒能讓它發揮影響人心的作用。例如,他們大多停留在物質化的捐贈、支援、資助等行為上面,沒形成大善,還停留在小善、中善的階段。

那麼,什麼是小善,什麼又是中善呢?小善是讓人得到金錢、物質的幫助,它停留在物質層面;中善是授業、解惑,已上升到精神的層面;大善則是傳播真理,傳播為人之道,上升到靈魂和信仰的層面。

小善也很好,然而,小善的行為一旦中止,影響力和效果就會中止。比如,一個貧困生接受了兩千元的援助,如果他不理解其中的意義,或許就會當成一種「劫富濟貧」,不用白不用。那麼,兩千元一旦用完,這種幫助的效果就會消失,還可能產生副作用——那捐助者可能會被當成「冤大頭」,一旦停止捐助,接受捐助者就有可能產生怨恨,甚至將其體現在行為上。換句話說,如果沒有正確的引導,小善帶來的利益,有時反而會讓人墮落。但大善不是這樣。大善的作用,永遠不會隨著行為的中止而消失。

因為,大善是一種精神、一種文化,人們一旦明白了這種精神和文化,善的基因就會永遠紮根在他們心裡,影響他們一輩子。而且,明白人會把善的光明傳遞給更多的人,一代一代傳下去。

——《慧心》節選

作者:雪漠

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

❺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中的第三層是什麼

第三層次是情感和歸屬的需要如:友情、愛情、性親密

人人都希望得到相互的關心和照顧。感情上的需要比生理上的需要來的細致,它和一個人的生理特性、經歷、教育、宗教信仰都有關系。

❻ 老子《道德經》中的道是什麼意思

古代文言文表達的含義非常豐富,很簡短的幾個字就包含有大量的理解信息,一念之差也能造成理解上的差異。所以許多人對老子的道德經也有各種討論說法,幾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到見解,在此講一下個人看法,僅供大家娛樂。老子在道德經中所說的道,個人認為包括了天道、人道和修煉之道。

修煉之道

老子所說的修煉之道,其實就是道教弟子修煉的方法,這種方法在道教中就被稱為“道”,也叫“修道”;這種修煉之道如果放到佛學裡面來表達,就會被稱為“法”,有時候也被稱作“佛法”,即“修佛的方法”。自古以來便有“道法自然”一說,意思就是不管是道教所修的道,還是佛教所修的佛法,都必須遵循自然法則才會有所成就。

❼ 我一天中會遇到哪些行為規范(可以從法律、道德、校規校紀三層層面思考)。

從法律上講,要遵守交通法規,不闖紅燈。道德上,見到長輩或老師要問好,在校按時上課,不遲到,不曠課,有事情向老師請假。

❽ 倫理學的三層作用

當代哲學在過去的數十年間有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從生物學的觀點看」以及「從進化論的觀點看」的興起。可與這個現象相比的,可能是更早一點的「從邏輯學的觀點看」。依照一種常見的、普遍接受的看法,相對於物理學和化學而言,生物學不是一門關於我們生活於其中的世界的基礎科學,屬於哲學家們所說的「特殊科學」(special sciences)。生物學的主題局限於生命界,生物學規律的有效性通常針對特定領域並常有例外,充其量只能說是余者皆同律(ceteris paribus laws)。就此而言,當看到生物科學的分支之一――進化生物學――侵入幾乎所有的哲學核心地帶,激起了對知識、信念、辯護、推理、本體論范疇、意義以及道德這些傳統的哲學概念的再思考,人們不免會感到震驚。進化思維或進化探索業已成為今日哲學中的一個時尚,更不提它在心理學、社會學、人類學、經濟學和政治學這些社會科學中受追捧的熱度了,而這些學科長期在渴望一種受尊重的研究範式。
本文關心的問題是,在經驗或解釋的層面上,進化思維在多大程度上揭露了倫理學的基礎。這里需要對「經驗或者解釋的層面」做一點說明。這個層面通常與辯護的(justificatory)層面相區分。在說明一個信念的形成時,我們有時訴諸某些因素與該信念的形成之間的因果關系,有時訴諸某些因素與該信念之間的邏輯關系。大體而言,前一類說明屬於經驗的或者解釋的層面,後一類說明屬於辯護的層面。倫理學家對這兩個層面的道德說明之間的關系有不同的看法。自主主義者,即相信倫理學有自主性的人們認為,辯護的層面是道德探究的根本所在,無論在解釋的層面得到多少有意義的成果,它們都沒有觸及辯護層面上的問題。自然主義者則大多認為,解釋層面的工作決定了或者至少影響到辯護層面的工作。這些爭論不是本文關心的主要話題,我下面想要討論的是如何恰當地理解進化生物學對人類道德現象的解釋。

❾ 思想品德社交禮儀中的abc是什麼意思

《禮儀展風采》——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七課第二框

作者及工作單位
劉龍剛 全椒縣襄河中學

教材 分析

本課所依據的課程標準是「我與他人的關系」中的「交往與溝通」部分。「內容標准」規定:知道禮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掌握基本的交往禮儀與技能,養成文明禮貌的行為習慣。

《禮儀展風采》由兩目內容組成。

第一目「因禮儀而優雅」。教材講了三層意思:(1)關於禮儀一般。對學生進行禮儀教育,著力點在對學生個體的要求。(2)個體禮儀的具體要求。(3)按禮儀要求去做。

第二目「社交禮儀ABC」。教材講了四層意思:(1)社交禮儀一般。(2)社交禮儀的養成。(3)正確對待傳統禮儀。(4)與不同民族的人交往的禮儀。

學情 分析

1、 本課教學,學生有很大的實踐操作空間,因而要注重活動,淡化說教。要充分利用活動資源,在生動活潑的場景中讓學生自主探究,從中感受和體驗文明禮貌的魅力。

2、 禮貌與禮儀問題,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要讓學生通過生活中的小事、平常事,從禮貌與禮儀的視角領悟其中的深刻道理。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了解生活中基本的社交禮儀,知道禮儀是一個人的基本素養,並懂得禮儀的作用。

2、 過程與方法:通過多媒體演示和自我表演、角色體驗等方法,並結合多種形式的活動,以形式探究,體驗為主,以講解為輔,使教學過程既生動活潑,又充滿理性。在活動中使學生掌握基本的社交禮儀,並能夠在不同的情境中加以運用。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從內心願意做講禮儀的人,並積極展示自己的優雅禮儀。

教學 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懂得待人接物的一般禮儀及與中學生有關的禮儀規范,並能熟練掌握社交的一般禮儀。

2、 教學重點:理解禮儀的道德意義。

請採納

如果你認可我的回答,敬請及時採納,
~如果你認可我的回答,請及時點擊【採納為滿意回答】按鈕
~~手機提問的朋友在客戶端右上角評價點【滿意】即可。
~你的採納是我前進的動力
~~O(∩_∩)O,記得好評和採納,互相幫助

❿ 權利的三個層次分別是什麼馬克思主義

權利的三個層次是:

一、強制

所謂強制,就是通過一種暴力手段,要求服從,在政府中通過軍隊、組織等暴力手段來實現,比如說較近一直爭議較多的強拆,而在企業當中,職務本身就附有一種強制性,因此,在下級和上級意見不一致時,為了貫徹自己的指導方針,上級會利用此種權力,而強制性要求下級按照自己的思路行事。

二、控制

控制和強制不同,暴力機構只是控制的一種手段,此外,通過建立法律法規、行政管理、利用高科技技術進行監督等方式,可以將人民圈定在一個范圍之內,而在企業當中,控制的范圍自然就超過簡單的職權,而延伸到公司的規章制度層面的內容,通過對整個業務流程的監控,從而實現企業的整體績效。

三、影響

影響通過外部的因素,致使自身產生一種驅動力,從而依照影響者的行為行事。在政治上,就表現在通過利用媒體的宣傳作用進行正面美化,通過各種親民的主動來彰顯人格的魅力,而在企業當中,影響力更多的來源於企業的文化以及職位上某個領導人自身的一種人格的魅力。


(10)道德三層擴展閱讀:

有關權利的三種理論學說:

一、分析理論

權利的分析理論旨在研究權利的概念問題,弄清法律關系裡所使用的權利語詞,從而使法律問題的解決更容易,也更確定。如霍菲爾德認為「權利」一詞可以囊括要求、特權、權力和豁免,進而他試圖通過確定這四者在法理上的相對者和相關者來弄清法律關系。

又如,哈特與麥考米克之間關於意志論與利益論的爭論也饒有趣味。對哈特來講,權利是受到法律保護的選擇;對麥考米克來講,權利則是受到保護的某些利益。

二、價值理論

權利的價值理論構成了最近一百多年來權利理論最光彩奪目的篇章,它接引現代最好的哲學智慧,與正義理論密切相聯,也因此在較大程度上受政治立場的影響。

如在自由主義陣營里,以諾齊克為代表的自由權論者( libertarian)以人權(如財產權利)的絕對神聖不可侵犯為前提,德沃金所採納的自由主義觀點則從平等關懷和尊重個人這個前提起步。

三、社會理論

權利的社會理論是隨著最近幾十年來法社會學的興起而出現的,它強調從社會闡釋權利,以權利闡釋社會。主要研究權利的觀念、體系和保護機制產生、發展和演變的社會條件、社會過程和社會機制。

同時,還把較多的注意力投向社會生活里的人們實際享有權利的狀況。20世紀70年代以來,關於權利的社會學分析在權利與社會發展、人權與文化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但迄今還未形成比較成熟的權利社會學理論。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權利

熱點內容
山東事業單位勞動法 發布:2025-05-05 19:09:06 瀏覽:261
合同法中請求權有哪些 發布:2025-05-05 19:04:09 瀏覽:80
湖北石首交通規章有疑問 發布:2025-05-05 18:49:29 瀏覽:166
政府法律顧問運行平台 發布:2025-05-05 18:39:43 瀏覽:179
獨立的地方立法權 發布:2025-05-05 18:38:59 瀏覽:21
順德區北滘鎮法律援助工作站 發布:2025-05-05 18:38:53 瀏覽:250
安徽阜陽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5-05 18:27:32 瀏覽:513
刑事訴訟法九十條 發布:2025-05-05 18:22:33 瀏覽:895
讀在職法律碩士的學費 發布:2025-05-05 18:17:04 瀏覽:381
群立法作文 發布:2025-05-05 18:12:54 瀏覽: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