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中請求權有哪些
㈠ 請求權基礎
請求權基礎系指能夠支持一方當事人得向他方當事人有所主張(物之交 付、所有權移轉、支付價金、賠償道歉等)的法律規范。
「請求權基礎」方法的出發點是對案例提出如下問題,即「誰得向誰依據什麼請求什麼?」(Wer will was von wem woraus?)分析言之:
(1)「誰向誰」(Wer von wem)。請求權是相對權,在回答問。請求權是相對權,在回答問題時須明確權利人針對哪一個義務人主張請求權。
(2)「請求什麼」(Was)。這一步是審查當事人主張要求什麼,例如支付買賣價金、損害賠償、返還原物等。
(3)「依據什麼」(Woraus)。權利人主張的內容須以某個法律規范為基礎,能夠確立請求權的法律規范稱為「請求權基礎」。請求權基礎包括構成要件(T)和法律效果(R)兩個部分。構成要件是適用該法律規定的前提條件,由數個要素組成(可分解為t1,t2,t3……)。法律效果是滿足構成要件後得出的後果,一般對應著請求的內容。
1.案例事實的核心
2.糾紛的類型
(1)確認之訴:
確認之訴有肯定確認之訴與否定確認之訴之別,分別用以確認法律關系之存在或不存在。
確認之訴的實體規范基礎如:
須遵循如下三個步驟:請求權是否產生?請求權是否消滅?請求權是否可執行?
首先,從積極方面考察,案件事實是否符合(假定)可運用的請求權基礎。如果請求權基礎構成要件的每一要素都獲得滿足,可以判定請求權成立。
其次,從消極方面審查,案件事實中有沒有權利產生障礙的抗辯事由(權利阻卻之抗辯),例如當事人無行為能力(《民法總則》第20條)、意思表示無效(《民法總則》第146條)、合同不成立或被撤銷(《合同法》第58條 【合同無效或被撤銷的法律後果】)、附生效條件的法律行為條件未成就(《民法總則》第158條)等。
審查有沒有導致已經產生的請求權發生消滅的後果,即考慮權利毀滅之抗辯。毀滅抗辯的主要事由有:(1)清償、代物清償;(2)提存;(3)抵銷;(4)免除;(5)混同。(6)不可歸責於債務人或雙方當事人的給付不能;(7)撤銷權的行使;(8)權利不當行使,如權利失效。
審查有沒有阻礙請求權執行的事由,即權利障礙之抗辯(私法上的抗辯權)。抗辯權須被告主張才可適用,例如訴訟時效抗辯權(《民法總則》第192條第1款)、同時履行抗辯權(《合同法》第66條)、人身性給付或履行費用過高之抗辯權(《合同法》第110條第2項)等。
(1)合同請求權
合同請求權可分為原初的給付請求權和次生的救濟性請求權。前者例如《合同法》第60條第1款的履行請求權,《合同法》第135條的買受人交付標的物並轉移所有權的請求權、第159條的出賣人價金請求權。後者例如《合同法》第107條的實際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損害賠償請求權,第111條的瑕疵擔保請求權,《合同法》第97條規定解除後恢復原狀、損害賠償請求權,以及《合同法》分則規定具體合同的違約救濟請求權,於此不一一枚舉。
(2)類合同請求權
如果合同未成立或無效、被撤銷,但當事人基於締約磋商應盡到照顧、保護締約對方權益的義務,若有違反應承擔締約過失責任。由於其接近合同請求權,因而緊隨其後予以審查。
根據我國現行民法,類合同的請求權例如:《合同法》第42條規定締約過失請求權,第43條規定締約中違反保密義務的損害賠償請求權;《合同法》第58條、《民法總則》第157條規定合同或法律行為無效、被撤銷或確定不發生效力後,發生返還財產、折價補償、損害賠償等請求權;《民法總則》第164條第2款規定的代理人與相對人惡意串通,損害被代理人權益,被代理人向二者主張連帶責任的請求權;《民法總則》第171條第3款規定的無權代理人因代理未被追認時,善意相對人得請求其履行債務或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3)無因管理請求權
(4)物權請求權
(6)不當得利請求權
依據何種法律規范,請求什麼
1.主給付請求權:履行請求權
出賣人的基本義務 :《合同法》第135條【出賣人的基本義務】
買受人的基本義務 :《合同法》第159條【買受人的基本義務】
2.次給付請求權
解除的效力 :《合同法》第97條(判例(一)最高人民法院(2009)民一終字第23號民事判決 :案由:房屋買賣合同糾紛,審結時間為2009年12月15日;判例(二)最高人民法院(2009)民提字第137號民事判決 :案由:聯營合同糾紛,審結時間 2010年4月15日)
瑕疵履行 :《合同法》第111條【瑕疵履行】
承受人權利 :《合同法》第155條【承受人權利】
締約過失 :《合同法》第43條【保密義務】
無權代理 :
無因管理 :《總則》第121條
停止侵害請求權:
排除妨礙請求權:
妨礙預防請求權:
《物權法》第34條:無權佔有動產及不動產的,權利人可以請求返還原物。
(1)《民法通則》第二十五條:被撤銷死亡宣告的人有權請求返還財產。依照繼承法取得他的財產的公民或者組織,應當返還原物;原物不存在的,給予適當補償。
(2)《物權法》第109條:拾得遺失物,應當返還權利人。拾得人應當及時通知權利人領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關部門。
《物權法》第114條:拾得漂流物、發現埋藏物或者隱藏物的,參照拾得遺失物的有關規定。文物保護法等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3)《物權法》第219條第1款:債務人履行債務或者出質人提前清償所擔保的債權的,質權人應當返還質押財產。
(4)《合同法》第194條:撤銷權人撤銷贈與的,可以向受贈人要求返還贈與的財產。
(5)《擔保法司法解釋》第87條:因不可歸責於質權人的事由而喪失對質物的佔有,質權人可以向不當佔有人請求停止侵害、恢復原狀、返還質物。
不當得利:《總則》第122條
【資源】
1. 朱曉喆 | 請求權基礎案例研習方法導論_法律 (sohu.com)
2. 締約過失責任糾紛請求權基礎、法律適用及權威案例_騰訊新聞 (qq.com)
3. 王澤鑒:請求權基礎、法之適用與案例研習 - 知乎 (hu.com)
4. 民法思維 王澤鑒 & 第四章 請求權基礎 (qq.com)
5. 最高法院法官:民法請求權基礎思維實例應用精解 (qq.com)
6. 《民法思維:請求權基礎理論體系》第一、二章的讀書筆記 (qq.com)
㈡ 合同法 第122條 就加害給付允許債權人自由選擇損害賠償請求權基礎。這里的請求權基礎怎麼理解啊
您好!本條是《合同法》第122條的內容,具體規定為「因當事人一方的違約行為,侵回害對方人身、財產答權益的,受損害的一方有權選擇依照本法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擔侵權責任」,這里的請求權基礎就是要求他人為或者不為某種行為的權利。例子比如,假如甲跟乙簽訂委託合同,約定乙在規定時間幫甲買某種葯,(只是假設而已)在履行合同期間,由於乙不履行、遲延履行或者履行不符合合同約定義務,由此造成了甲由於沒有及時得到葯使得病情加重,此時,乙的行為就是違約責任和侵權責任的競合,那麼甲就可以基於這個原因,請求乙承擔違約責任或者侵權責任。。
㈢ 請求權是什麼意思
問題一:請求權的含義 1. 「請求權」的第一層含義,是旨在獲得某種特定的給付的要求。他人可以請求這種給付,至於該他人能否獲得其希冀的給付,則是另一回事。民事訴訟上的請求權,多為這種理解。2. 請求權定義為「要求他人為或不為一定行為的權利」。該種請求權以存在一項有實體法依據的請求權為前提。在另一方面,該請求權不一定非得(通過訴訟或其他方式)提出不可。該項請求權的存在,不受是否有人提出主張的影響,也不受債權人是否知悉其請求權的影響。這一實體法上的請求權概念,是由Windscheid從羅馬法和普通法中的「訴」(actio)的概念中發展出來的。「訴」的概念乃著眼於程序法而非實體法。
問題二:民法中,稱請求權者不一定就是請求權,是什麼意思啊 按權利的作用分類,請求權、形成權、抗辯權、支配權。名為請求權的權利,其作用不一定是此分類中的請求權。這個分類中的請求權,是指請求他人為或不為特定行為的權利,是否發生請求權人希望的法律效果,還依賴於相對人的特定行為。比如買受人請求出賣人交付並移轉標的物所有權,是債權請求權,希望的法律效果是取得標的物所有權,但能否發生物權變動,依賴於出賣人是否為交付行為。
物權法第九十九條共有人約定不得分割共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以維持共有關系的,應當按照約定,但共有人有重大理由需要分割的,可以請求分割;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份共有人可以隨時請求分割,共同共有人在共有的基礎喪失或者有重大理由需要分割時可以請求分割。
法條用語是「請求」,俗稱共有物分割請求權,但該權利以單方意思表示即可導致法律關系變動的效果,實為形成權。一個按份共有人提出分割,不需要其他按份共有人的特定行為,就會發生共有關系消滅的效果。
再比如,合同法111條,俗稱買受人的減價請求權,也是名為請求權,實為形成權,也是一項不問出賣人是否同意,僅以買受人單方意思即可引起法律關系變動的權利。只要買受人行使減價請求權,也不需要出賣人的特定行為,就直接發生應付價款減少的法律效果。
問題三:請求權與什麼是什麼 請求權是指權利人得請求他人為特定行為(作為、不作為)的權利。請求權是相對權的典範,即僅僅相對於某個特定的人產生效力。
問題四:收購請求權是什麼意思 請求權的意思就是民事法律上請求他人為一定行為、不為一定行為或者盡應盡義務的的權利。那麼你問的收購請求權,就是對可收購的東西(比如股份啊之類的東西,只要是經濟上的操作)的所屬人或者上級部門(就是對你收購的東西有支配權的人或者部門)請求收購的權利。比如,聯想收購IBM的電腦部門的時候,它的收購請求權釘就是向IBM總公司、董事會請求去收購IBM的電腦部門的權利
問題五:交還子女請求權是什麼意思 這是一種身份權請求權,基於父母子女之間身份關系產生,如果有人侵犯了這種身份利益,比如把你的孩子抱走不還給你了,你就可以行使這種請求權,要求對方將子女交還給你,從而維護作為父母對子女享有的身份權的圓滿狀態
問題六:須為法律上可強制執行的請求權是什麼意思??怎麼理解 首先,請求權成立的基礎是債權,你的問題關鍵在「須為」上,是指構成其他法律述求的要件。例如破產請求權,構成的兩個要件其中一條就是:須為法律上可強制執行的請求權。按此理解就是:首先你的債權,是要經過法律程序確認,可進入強制執行階段(執行程序,詳見民事訴訟法)
問題七:物上請求權是什麼意思?幫忙舉下例子說明一下吧。 根據《物權法》,物上請求權是指當物權的圓滿狀態受到妨害或有可能發生妨害時,物權人為了使其物權恢復到圓滿狀態,請求妨害人為一定行為或不為一定行為的權利,主龔包括以下權利:
1、所有物返還請求權;
2、所有權的排除妨害請求權;
3、所有權消除危機請求權;
4、修理、重做、更換、恢復原狀請求權;
5、賠償損失請求權。
例如:你的杯子被我拿了,你可以要求我返還,這就是你的物權請求權。
問題八:請求的意思是什麼 提出要求,希望得到滿足
---------------------------------------------------
個人宣言--雅淑手工(淘寶):用我最巧的手,裝扮最美的你!
---------------------------------------------------
問題九:形成權與請求權的區別 1、形成權是指權利人僅憑自己的行為(如追認行為、受權行為、撤銷行為、棄權行為)即能引起某種民事權利產生、變更、消滅的那種權利。――佟柔主編《民法原理》法律出版社1983年6月第1版 第34-35頁
2、形成權是指當事人一方可以以自己的行為,使法律關系發生變化的權利,又有人稱之為能為權、變動權等。形成權的主要特徵在於:權利人可以以自己的意思表示行使形成權,使法律關系發生、變更或終止。形成權按其作用有三種:有能使法律關系發生的形成權,如本人對無權代理人代理行為的承認權;有能使法律關系發生變更的形成權,如選擇之債的選擇權;有能使法律關系終止的形成權,如撤銷權、抵銷權。――王利明、郭明瑞、方流芳《民法新論》(上)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87年版 130-131頁
3、形成權,是指權利人以自己單方的行為,使某一法律關系效力發生變化的權利。包括追認權(如本人對無權代理行為的追認)、選擇權(如選擇某一標的使選擇之債變為特定之債的權利)、撤銷權(撤銷可撤銷民事行為的權利)等。――郭明瑞《民法學概論》光明日報出版社1988年4月第1版 第31頁
4、形成權是指當事人一方可以以自己的行為使法律關系發生變化的權利。如追認權、撤銷權、抵銷權等。――佟柔主編《中國民法》法律出版社1990年版 第39頁
5、形成權是依照權利人的單方意思表示就能使權利發生、變更或者消滅的權利。形成權的特徵,在於因單方意思表示,就足以使既存法律關系生效、變更或者終止,從而突破了雙方法律關系,非經協議或者其他法律上的原因不得變更的市民法古老法原則。――張俊浩主編《民法學原理》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1年版 第85頁
6、形成權是指權利人僅憑自己單方行為就能是民事法律關系發生、變更或消滅的權利,如在委託代理關系中,只要委託人撤銷委託就可使委託關系消滅。――柳經緯主編《中國民法》廈門大學出版社1995年版 第45頁
7、形成權是指根據權利人一方的行為就能夠引起某項民事權利設立、變更、終止的那種民事權利。例如,追認權、拋棄權、撤銷權、免除全、解除權、抵銷權等。――馬原主編《中國民法教程》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6年1月第1版 第82頁
8、形成權,是權利人依自己的行為,使自己與他人之間的法律關系發生變動的權利。如撤銷權、解除權、追認權等。形成權之主要功能,在於權利人得依其單方之意思表示,使已成立之法律關系之效力發生、變更或消滅。但須注意,形成權與請求權亦有密切關系,即形成權之行使常是主張債權(或物權)請求權之前提條件。形成權賦予一方當事人得依其單方意思干預他人之法律關系,如何保護相對人亦很重要,故關於各個法定形成權法律設有不同的構成要件,並在若干特殊情形,使權利人負損害賠償責人,且形成權之行使,原則上不得附條件與期限,以避免置相對人於不確定之法律狀態。――梁慧星《民法總論》法律出版社1996年8月第1版 第66頁
9、形成權(Gestaltungsrecht)者,因一方之行為是某種權利發生變更或消滅之權利也。形成權名稱,始於Seckel,已漸為一般學者所承認。但有稱為能為權(Recht der rechtlichen Konnens)者,亦有稱為變更權(Recht auf Rechtaenderung)者,本書則從通說,用形成權之名稱。形成權有在發生權利者,例如對於無權代理之承認是。有在變更權利者,例如選擇選擇之債之選擇權是。有在消滅權利者,例如撤銷權、抵銷權、解除權及繼承拋棄權是。――胡長清《中國民法總論》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 第40頁
10、形成權是......>>
㈣ 十類請求權之合同請求權
合同請求權以合同有效為前提,根據合同的履行,又具體分為:合同履行請求權,次合同請求權。
1. 合同履行請求權
2. 次合同請求權
一、合同履行請求權
現行通說是表示主義的解釋方法
格式條款是當事人為了重復使用而預先擬定,並在訂立合同時未與對方協商的條款。 為了保障格式合同相對方的利益,合同法對格式合同規定了相應的規制措施。
一般來講,合同成立即生效,但有例外情形。
民法總則第一百四十三條規定: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
一般來講,如果當事人約定合同應當採用特定形式的, 如果沒有採用特定形式,通常認為合同無效。 但也存在特殊情形,一種是履行補正合同瑕疵,一種是產生新的法律效果。
一般來講,承諾生效合同成立,但在實踐合同, 還需要滿足特定的條件,但是該條件影響合同成立還是生效法律規定並不統一。
法律應當對私人生活保持必要的謙抑,不應過多的介入私人生活。這方面,儒家對法家的批評還是很有道理的。並非所有的約定都具有法律意義,都應該由民法進行調整。
合同生效後,自應嚴守。但法律也規定了合同解除制度,以便當事人從法的枷鎖中解脫出來。分為三種方式:
委託人或者受託人死亡、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或者破產的,委託合同終止,但當事人另有約定或者根據委託事務的性質不宜終止的除外。(合同法411條)
合同雖然存在,但是合同已經因為履行、提存、抵消、混同、免除而消滅的,合同履行請求權就消滅了,所剩的就是後合同義務了。
債權和債務同歸於一人的,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但涉及第三人利益的除外。(合同法106條)
債權人免除債務人部分或者全部債務的,合同的權利義務部分或者全部終止。 (合同法105條)
㈤ 形成權 請求權 抗辯權 支配權
按民事權利的作用,可以將民事權利分為支配權、請求權、形成權和抗辯權。這是傳統民法對權利的最重要分類。
支配權,又稱管領權,指權利主體可以直接支配權利標的物而具有排他性的權利。這類權利的作用有兩方面:於積極方面可直接支配標的物,不需他人介入;於消極方面可禁止他人妨礙其配,而具有排他性。物權為典型的支配權,其他如准物權、人身權、知識產權也屬支配權。
請求權,指權利人得要求他人為一定行為或不為一定行為的權利,權利人不能對權利標的物直接支配,只能對義務人請求。請求權由基礎權利產生,因基礎權利不同,可分為債權上請求權、物權上請求權、人身權上請求權、知識產權上請求權等。債權是典型的請求權。但債權和請求權並不等同,請求權只是債權的主要內容,除其外,債權還包括其他權利內容,如變更權、撤銷權、解除權等。
形成權,指權利主體僅憑自己的行為,即可使自己與他人之間的法律關系發生變動的權利。形成權的主要功能,在於權利人得依單方意思表示,使已成立的法律關系的效力發生、變更或者消滅。撤銷權、追認權、解除權、選擇權等都是形成權。廣義的形成權,還包括抗辯權。
【法律依據】:
抗辯權,是指對抗相對人請求權或其他權利的權利。抗辯權的作用,通常只是停止請求權的行使,可為永久抗辯,可為延期抗辯。抗辯權的防禦性質,使其區別於請求權而成為一類獨立的權利。我國《合同法》所規定的同時履行抗辯權、序時履行抗辯權和不安抗辯權等都是抗辯權。《擔保法》規定的先訴抗辯權也屬於抗辯權范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