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排除法學習

排除法學習

發布時間: 2022-01-01 20:31:21

A. 排除法求同 小班的教案 完整版

活動目標:1、通過找顏色或形狀相同的物體,初步感知集合。2、觀察、理解圖示,學習將相同特性物品圈在一起的方式表示集合。活動准備:1、紅、藍色色小筐各一個。2、紅、藍小玩具每幼兒各一個(大小、形狀不相同)、紅、藍顏色的積塑每人一顆(大小、形狀不相同)。

活動過程:

一、將花按顏色進行分類。

1、教師出示紅、藍色的玩具;這是什麼?是什麼顏色?

2、請幼兒每人拿一個玩具,要求幼兒大聲說:我拿了一個紅(綠)玩具,然後回位子上。

3、出示紅、藍兩種顏色的筐子:這是玩具的「家」,它們有什麼不同?(顏色) 「想一想哪個是紅玩具的家?哪個是藍玩具的家?」(紅筐是紅玩具的家、藍筐是藍玩具的家)「小朋友看看你拿的是什麼顏色的玩具,想想把它送到哪個家裡去?邊送邊大聲說:紅(藍)玩具,我送你回家。

二、將積塑按形狀分類。

1、出示積塑;這是什麼?是什麼形狀的?(紅、藍顏色的積塑) 請幼兒每人拿一顆積塑,並大聲說:紅、藍積塑,我和你做好朋友。

2、出示紅、綠兩種形狀的筐子。

積塑要回家了,請小朋友看看自己手上的積塑的形狀,想想應該把它送到哪個家。要求幼兒邊送邊說:紅、藍積塑我送你回家。

三、比較兩個筐里的物體。

出示紅、藍兩個筐:這是什麼形狀的筐?住著誰?為什麼它們能住在一起?(因為形狀相同。)

四、幼兒做練習冊,教師個別指導。

B. 企業員工的困難排除法有哪些

群力排除法

就是利用員工強大的智力、財力、物力的壓倒優勢,去排除困難。員工路線是我們的一大法寶,也是群力排除法的重要組成部分。俗話說,「三個臭皮匠,賽過一個諸葛亮」,只要我們置身於員工之中,和員工打成一片,依靠員工,尊重員工的首創精神,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

勇士排除法

就是大膽重用智勇雙全的能人力排重難。一般地說,勇者不懼,這種人具有不怕危險和困難,見義勇為、克敵制勝的精神。正如《禮記?聘義》中所說「所貴於天下之士者,為人排患釋難解紛亂而無取也」,「志士不忘在溝壑,勇士不忘喪其元」,「天下無事則用之於禮義,天下有事則用之戰勝」。

協商排除法

就是通過民主討論,平等協商,統一認識,從而克服橫向之間在工作上出現的困難。這種方法最適合於解決各團體之間在合作共事中,由於經濟利益和認識上的不同而給工作帶來的困難和干擾。

撥燈開窗排除法

我們經常遇到一班人之間,或一個辦公室、一個部門內部存在著扯皮問題,不團結問題。有的是由於某些利害關系引起的,有些是由於某些誤會引起的,不管什麼原因,都會給工作造成一定的干擾和困難。對於這種性質的困難和干擾,最好的辦法是把矛盾擺到桌面上。俗話說「燈不撥不亮,理不辯不明」,我們應當相信「人有感慨,盪漾焉能排」。只要大家能做到打開窗戶說亮話,擺事實,講道理,互相諒解,求同存異,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

變通排除法

在某些政策、規定同實際情況有距離,執行起來有困難時,我們不要硬著頭皮往前闖,而應從實際出發,採取另一種方法去解決。這種變換的方法,我們稱之為「變通排除法」。其精神實質是,辦事要靈活多變,水路不通走旱路,地面不通走天空。不要吊在一棵樹上,也不要被一條胡同憋死。

困學勉行排除法

就是通過學習,提高認識水平和辦公水平,去排除工作中的某些困難和干擾。這種方法最適合排除由於認識水平不高,專業知識淺薄而帶來的各種困難和干擾。在這種情況下,只要我們刻苦學習,向知識老人求教,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也沒有排除不了的干擾。正如朱亮在《困學》一詩中所說:「困學功夫豈易成,斯名獨恐是虛稱」。

C. 2021國考行測樸素邏輯解題技巧——代入排除法

2021國考行測樸素邏輯代入排除法是當選項比較全面並且比較確定時,我們可以巧用代入排除法幫助我們快速解題,但其實,除了這種情況之外,還有一種很特殊的情況我們也可以採用代入排除法。也就是說如果在做題時,遇到一些題目你無從下手,或者說由題干推出選項都非常困難的時候,在大部分情況下,我們都可以嘗試著藉助代入排除幫助我們選出答案。

代入排除法在樸素邏輯題目中運用非常得廣泛。代入排除法主要適用於題目中的選項信息較為全面的時候。當我們判斷出這是一道樸素邏輯的題目後,如果選項的信息比較齊全,大家就需要反應出這道題目很可能會應用代入排除法。選項信息比較齊全就是指他會將你所要求出的各種情況都列舉在選項中。此時我們將題干條件代入選項中進行驗證,就可以快速鎖定答案。

(3)排除法學習擴展閱讀:

2021國考行測樸素邏輯如何抓住一個突破口進而應用代入排除去選擇答案?

1、看最值:出現「唯一、最」等字眼的已知條件需要特殊關注。

2、看元素出現的次數:①最多,所謂「言多必失」出現次數比較多,論述關系比較多,可能就是我們的入手點;②最少,假設其他已知條件都在論述「甲和別人沒關系」,那出現次數比較少的「甲和別人有關系」的條件就顯得彌足珍貴。

3、看肯定項 (如題中出現「A是 B」的表達形式),肯定項必然比否定項提供的有價值信息更多一些。

4、看多維度項(一個元素給出兩到三個屬性,一個對比項在多個屬性之間建立聯系):比如已知條件論述「小王的工資大於醫生,醫生的工資大於護士」,即王>醫生>護士,我們就可知小王不是醫生也不是護士。

5、看句子的長短和數量。

當然,選項信息不齊全的時候也可應用代入排除,只是不如選項信息齊全的應用起來節省時間,同時要掌握我們在閱讀題干時需要關注的突破口特徵,幫助定位有價值信息,進而推理出結論。

D. 裝載機發動機故障排除法

可以從廢氣中分析柴油發動機燃燒情況,如下:冒蘭煙:燒機油等。黑煙:噴油嘴霧化不良燃燒不完全,負荷過大,進氣量不足,供油時間略遲等。白煙:柴油中含有水分。或氣溫較低等,首先問下您的裝載機配的是什麼柴油發動機, 6015 斯太爾。上柴6135 6114Z 等裝載量量不同配備的動力也是不一樣的。.柴油車燒機油一般是由於活塞環於汽缸磨損造成汽油上竄進燃燒室。參與了燃燒。其他還有如:渦輪增壓器漏油,機油從進氣管進入燃燒室參與燃燒,氣門油封損壞缸頭機油順著氣門桿進入燃燒室。另外您所說的敲缸,首先要判別是敲缸還是發動機的異響。如果是敲缸一般是由於供油時間略早造成的,其他原因可以調整下供油提前角解決。異響的原因很多,不一一類述了。本人開了十多年的轉載機的一點經驗。全是一個字一個字敲出來的。希望對你判斷故障有所幫助。如還有問題咱們可以進一步探討。

E. 跪求!!!做高中數學題的小方法,小技巧,比如說特殊值法啦、排除法啦,最好給個例題看看

做作業的目的
檢查自己的學習效果
一個同學,如果做作業時很順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明預習、上課和課後復習的效果是好的。相反,則說明他對知識沒有真正理解。自以為懂了還不行,要在做作業時受到檢驗。

加強對知識的理解
通過做作業時的思考,可以把容易混淆的概念搞清楚,把事物之間的聯系找出來,把公式變換搞靈活,等等。總之,做作業有利於把客觀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知識。

培養思維能力
面對作業中提出的各種問題,必然會引起自己的積極的思考。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所學的知識得到了運用,思維得到了鍛煉,思維能力在解答作業的過程中,迅速得到提高。

為復習積累資料
作業一般是經過選擇的,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做完作業以後,不應當把它一扔了事,而應當定期進行分類整理。在復習時,翻閱一下,這記錄著平時勞動汗水的作業,會給你留下深刻印象。

做作業的原則
課後做作業,就是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實踐。它既能復習和鞏固課堂學習的知識,又能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

1.要養成良好習慣。
每天在什麼時間做什麼作業,如什麼時間做語文作業,什麼時間做數學作業,什麼時間練習英語,..,要形成規律,養成習慣。有了好的習慣,到了固定的時間就能自動去做作業,而且,做作業時,注意力集中,效果提高,不會輕易擠掉做作業的時間。

2.做好准備。
做好准備,一是物質准備,就是把教科書、參考書、作業本和文具准備好一一;二是精神准備,就是先想一想當天上了哪些課,每門課的疑難點是什麼,要做幾門課的作業,然後按照先易後難的原則安排做作業的次序。為什麼要先易後難呢?原因有二:一是先做容易的,順利地做完了作業,有利於激發做作業的興趣和提高做作業的自信心;二是難做的作業費時間多,費精力多。如果先做難題,再做其它作業時,就會感到疲勞,失掉興趣,影響做作業的質量。

3.先復習後做作業。
做每門功課的作業之前,先把該門功課復習一下,熟悉該門功課當天學的定義、概念、原理,想一想當天的作業題和課堂上所講內容的關系,做到心中有數。然後運用這些知識,專做作業,通過做作業,加深對這些知識的理解和鞏固。如果拿起作業就做,就容易做錯,多費時間,影響做作業的效果。

4.先獨立思考後請教別人。
運用書上的知識,加上自己的思考,做出的答案會在腦子中留下深刻的印明。如果不經過自己獨立思考,先請教別人,或抄同學的作業,這樣做的作業,印象就不深。因此碰上難題,應當先獨立思考,自己做不出來,可以先翻翻書,看看筆記,去深刻理解課堂上學習的知識,再進一步想想課堂上學的知識和這道練習題是什麼關系,就可能做出來了。或者把這道練習題放過,先做其它題,然後再來思考這個練習題,也許思路開了,就能做出來。如果實在做不出來,再去請教別人,或同別人展開討論。

孩子在作業中遇到困難時,有的家長代替孩子解決困難,有的家長任憑孩子冥思苦想,搜索枯腸。這些都是不妥的。正確的方法應是積極地培養孩子獨立作業的能力。所謂獨立作業,就是要求孩子在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中完成作業。培養孩子獨立作業的能力,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①注意培養孩子愛動腦筋的習慣,提高其思維能力;

②幫助孩子精選一些有代表性的練習題做,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

③按孩子的實際學習水平,適當選擇一些難度較大的有代表性的綜合性練習題讓孩子去做,以發展孩子的能力;

④對一時不能解答的難題,要求孩子反復閱讀教科書,重溫學過的舊知識,以加深對問題的理解,從而創造解題的有利條件;

⑤鼓勵孩子多同兄妹、同學或教師等展開討論,並在討論中大膽發表意見,相互啟發,開闊思路。

做作業的步驟
怎樣才能做好作業?我們通過完成作業的四個步驟:准備、審題、解題、復查,進行一下分析。

(1)准備
在課後復習一章中已經講過了,做作業之前要完成「過電影」、「看課文」、「整筆記」三個過程。這自然是做作業的准備階段。其實,預習、聽課、課後復習都是准備階段。有的同學做作業耗費的時間很多,主要的原因是上述各個環節上「欠了債」。學習是環環相扣的,前面的准備階段沒做好,做作業就困難了。

(2)審題
就是認真閱讀、正確理解題意。題目中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以及每一個符號、每一個數據都要看清楚、看準確。因為題目一旦看錯了,後面的全部工作就都錯了。這里的清楚和准確有兩層含義:一層是看得准確,求「物體的動量」,不要看成「物體的動能」;作文題「我和同學」,不要看成「我的同學」。另一層含義是理解得准確,「火箭升空時受到的力為F」,就不能理解為只是一個發動機的推力,還應有地心引力、空氣阻力,它們的合力為F。

審題還有順推(逆推)法審題、圖示法審題、觀察法審題、列舉法審題等審題方法,在後面我們再介紹一兩種。

(3)解題
審題之後把解題的思路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解題的要求是一次性正確率,包括解題思路正確和答題正確,其次是速度快。這里需要特別提出的是,現在許多中學生用計算器進行計算,這種圖省事的辦法,將大大降低中學生的運算能力。一旦沒有計算器時,將會出現計算性錯誤。

(4)復查
作業做完之後,要從頭至尾檢查一下,自己判斷作業做得對不對。復查的方法很多,可以順著解題的步驟一步一步地檢查;也可以重做一遍,看答數是否一致;還可以用另外的方法做一遍,比較結果是否一致;或者把結果代入題中,按題意要求是否恰當等等。具體用哪種方法復查可由學生根據具體的習題來選擇確定。

復查之後,如果還有時間,不妨動腦筋歸納提煉出一般的解題路子,以求舉一反三。如果檢查中發現了錯誤,除了立即更正,一定不要忽視找到出錯誤的原因。

這里說的是做作業的一般的原則,具體的解題方法千變萬化,夠專門寫一本書了,這里就不多說了。

解題不能靠死記硬背
解題不能靠死記硬背,下面我們通過李春福同學解物理習題的體會,談談這個問題。

李春福說:「我剛進初中二年級時,也喜歡物理課,可總沒學好。因為,我原認為只要把那些概念、定義、定律、公式背它個滾瓜爛熟,准能學好。於是,我花了不少功夫來背公式定義,但一到做作業的時候,不是無從下手,就是常常出錯,背熟的公式定義都用不上。」

後來,在老師和同學的幫助下,李春福同學漸漸地明白了,物理是一門實驗科學,要想學好物理,必須重視實踐。這實踐既有老師的演示,也有自己親自動手做的實驗。要在這些實踐的基礎上,弄清楚每個概念、定義、定律和公式的含義及其適用的條件,熟練地掌握各種物理量單位及相互間的換算方法等等。李春福同學認識提高,也就改變了自己過去學物理的方法,結果審題分析問題的思路就廣了,解題的方法漸漸多起來,並且不用背就能把講過的許多內容記住。

例如,物理課講到「功」那一部分時,李春福同學就首先著重於理解物理學中「功」的含義和平時習慣含義的區別。

功,可以指工作效率、勞動強度、時間長短,還有難易程度、貢獻大小等意義。而物理學中的「功」,內容是單一確定的。它包括兩個必要的因素:一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力,二是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

由於這樣一比較,李春福同學對「功」的理解就深刻了。他說:在物理中,講到功,就要有力的作用,沒有力的作用,物體雖然在運動,但沒有做功;還要在力的作用方向上發生了位移,沒有在力的作用方向上產生位移,物體雖然受到力的作用,也沒有做功。好比說:如果只把重物扛在肩膀上,不繼續上舉,那麼不論用多大力,扛的時間多久,也不能說做了功。因為重物雖然受到重力的作用,但在重力方向上沒有發生位移。如果在一個水平的極其光滑的鋼槽上,有一個鋼球,當你輕輕地推它一下後,它會從這端運動到另一端,這也沒有做功,水平方向上雖然有了位移,但沒有受到水平方向的力的作用;豎直方向雖有重力作用,但豎直方向沒有產生位移。

李春福這樣深刻地理解了功的概念,他當然就很容易地記住了功的計算公式:功的大小等於力和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的乘積,並由此可以推出有關功的單位。因為力的單位是千克或牛頓,位移的單位是米,那功的單位就是千克米或牛頓米。又因為1千克等於9.8牛頓,那麼1 千克米就等於9.8牛頓米。牛頓米又叫焦耳,1 千克米就等於9.8焦耳。你看,這樣根本不用硬背,就可以把功的概念、要素、計算公式、單位換算全部記得一清二楚,解起題來速度就快多了。

摸索解題的規律
少年大學生裴益川, 15歲時以全國數學競賽三等獎的成績免試從高中一年級直接進入少年班學習。他在總結學習經驗時說到:「通過學習的實踐,我認識到要把習題解好,首先要把題意搞清楚,仔細認真地讀題,分析題目,看題目給的已知條件是什麼,要我們求的結果是什麼。搞清楚這一點後,可以從已知條件向結果去推,這叫『順推』;也可以從待求的結果向已知條件去逆推。推通過了,自己解題的思路也就清楚了。這時,把思路加以整理,用簡單明了的式子或文字表達出來,最後求出答案。」

這就是「順推法」和「逆推法」。下面我們舉一個例子加以說明。例,在△ABC 中,AB=AC,延長BC到E,延長CB到D,使BD=CE。求證:AD=AE。

這是一道幾何證明題。採用順推法來審題就是這樣分析的:順推,就是從已知條件向結果推。已知條件是AB=AC、BD=CE,結果是求證AD=AE。從已知條件看, AB 和BD 是△ADB 的兩條邊,這兩條邊的夾角是∠3; AC 和CE 是△ACE 的兩條邊,這兩條邊的夾角是∠4。那麼對於△ADB 和△ACE,兩條對應邊相等,如果這兩條對應邊的夾角∠3 和∠4 也相等,這兩個三角形就是全等三角形了。已知條件已經告訴我們AB=AC,所以∠1=∠2,那麼顯然∠3=∠4,這樣△ADB≌△ACE。因而AD=AE,從而推出了結果。

同樣,也可以採用逆推法來審這一題。逆推,就是從待求的結果往已知條件推。這一題中,要求的結果是AD=AE,AD 是△ABD 的一條邊,AE 是△ACE的一條邊;要證兩邊相等,就要證兩個三角形全等;要證兩個三角形全等,就看這兩個三角形符合全等條件的有那些;已知條件已經告訴有兩條對應邊相等,那麼就再看這兩條對應邊的夾角是否相等;因為∠1=∠2,所以對應的夾角∠3 和∠4 也相等。顯然,這樣是推通了,再按照從已知到求證的次序把逆推的過程順過來寫。

同學們也許會說,這種順推法和逆推法是我們常用的審題、解題方法。但是,遇到稍有變化的新習題就不靈了,還得從頭「推」,這是什麼原因呢?裴益川同學談自己的體會時,認為:「有的同學在解題時注重對答案,只要答案相同就滿足了,而不重視解題的過程。這樣,做習題做得再多也等於沒做。所以,審題、解題之後,必須反復思考審題的過程,反復思考解題的每一個步驟,找出規律性的東西來,每做過一道題就要懂得這一類題目的基本解題思路。這就不是為解題而解題,而是以解題來更好地掌握知識。」

摸索出題的規律
江倖幸是科大少年班的學生,她非常善於摸出題的規律。

江倖幸的數學老師很有經驗,大家都很敬佩他。倖幸發現,學校里數學測驗,每一次都是他出的試題。他出的題目既沒有超越你學的課本范圍,可你不急出幾身汗來,也別想把題全解答出來。倖幸就奇怪了。她想:「自己學過的東西,怎麼一到考試就作起難來呢?這裡面肯定有大學問。」

江倖幸專門到那位數學老師家裡,請老師根據當前所學的新課,出幾道題做。只見老師拿出課本,翻翻這一課,看看那一課,思考了一陣,就擬了幾道題。

江倖幸問:「老師,你出一道題,為什麼還要翻幾節課的書呢?」

老師說:「出題目,就是要把各節課的實質性的東西集中在一個題目上,才能考出學生的水平來。」江倖幸恍然大悟。從這以後,倖幸不再滿足於做習題,而是把學過的課程一節一節地連貫起來思考,從中找出重點,並牢牢記住。這樣做,就把那些具體的一個個知識變成了一個相互關聯的整體,就像看到一個個機器零件,腦海里馬上就有了一部機器整體形象一樣。所以,倖幸每次考數學,都做得特別快,考分也很高。高考考數學時,她只用了不到一半的時間就解完了全部習題。

科大第二期少年班畢業生、中國科學院應用數學研究所的研究生王凱寧,則把探討出題看作是探求知識的手段。他說:「做習題,不僅僅是為了學會做習題而做習題,要注意探求知識。做題時我時常想,這道題,出題人是怎麼出出來的呢?」他發現,很多題之間都有聯系,並漸漸地找出一些規律。原來,一道簡單的題,改頭換面,就變成了一道難題,而規律卻是一樣。後來,王凱寧就練習自己出一些題。他說:「這樣做,花的時間要比做題多得多。但是,印象卻特別深刻。即使一年以後,還會記憶猶
新。」 出題,從來都是教師的事,學生的任務就是解題。但是像江倖幸、王凱寧這樣一批優秀的學生,高手摘星。他們不滿足於前台的表演,偏要深入到後台去探個真實。順藤摸瓜,尋根求源,使他們得以站在比一般同學更高的階梯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我們贊成這種鑽研的精神和科學的方法,並且相信,他們能做到的,別的同學也能夠做到。

F. 如何使用函數進行排除法求和排除多個條件求和

使用函數進行排除法求和?排除條件求和,先看看書學習會了,自然會做

G. 小班排除法求同的教案

首先要吃透教材,把教材的編寫意圖弄明白,讀懂參考教學用書很重要.
其次要備學生、備課文、備自己,有教學思路
教案的格式:一教學內容分析;二教學目標(分為認知目標,技能目標,情感目標)三教學重點與難點;四學習者特徵分析;五教學策略與設計;六教學過程(重點);七教學評價設計;八課後反思及自我評價.

H. 初三物理電學 學習評價c第一題 根據排除法可以得到答案是d。可是d的那個總功率是怎麼算出來的。

甲的功率加上乙的功率啊。並聯在電路中甲乙的電壓都是2v,甲的電流是0.4A,乙的電流是0.2A,甲的功率為0.8W,乙的功率為0.4W,總功率為1.2W。

I. 托福閱讀題運用排除法可以嗎需要搭配課外輔導班進行學習嗎

排 除 法 恐 怕 是 一 直 以 來 大 多 數 學 生 在 解 閱 讀 理 題 目 時 使 用 最 多 的 方 法 。 事 實 上

熱點內容
法治教育第一課 發布:2025-05-05 05:04:22 瀏覽:214
立法三聖 發布:2025-05-05 05:03:04 瀏覽:766
後勤管理條例 發布:2025-05-05 04:54:00 瀏覽:974
商會商務運作條例 發布:2025-05-05 04:44:47 瀏覽:726
幫老闆代簽購銷合同有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05 04:43:23 瀏覽:533
勞動法工資包括獎金嗎 發布:2025-05-05 04:31:32 瀏覽:345
名詞解釋行政法的效力 發布:2025-05-05 04:31:30 瀏覽:527
小藍司法所 發布:2025-05-05 04:15:35 瀏覽:631
勞動法律法規常識 發布:2025-05-05 04:03:47 瀏覽:251
國務院制定的司法行政法規 發布:2025-05-05 03:48:38 瀏覽: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