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法律誠信道德誠信

法律誠信道德誠信

發布時間: 2022-01-03 10:33:04

道德誠信與法律誠信的區別

道德誠信是自覺遵守的,而法律誠信是強制執行的。就像學校校規,有些同學能自覺遵守,有些同學卻得強制執行。

② 誠實守信既是道德規范又是法律原則。___

【答案】:A
【答案解析】:誠實守信既是一種公共道德規范,又通過這種「版誠信」思想歷年,權制定出了許多保證和維護「誠信」道德規范得以實施的法律法規規章制度,所以它又是一種法律原則,故本題判斷正確。答案為A。

③ 在道德和法律的領域中,哪些方面需要誠信建設

誠信是道德的基礎,也是法律的基礎,所以,兩個領域中都需要誠信建設。如果法律不誠信,則道德建設再多也沒有用。我國傳統思想中存在陽謀和兵不厭詐的內容,總將人群分為敵我兩部分,這是不利於誠信建設的。世界信用組織【WCO】,將誠信解釋為善,進而解釋為:不損害他人的正當權益,或者:積極維護、增進他人的正當權益。這更說明:誠信是所有領域的基礎,任何一項事業都需要以誠信為基礎,否則,這項事業不可能長久。下面是世界信用組織【WCO】關於誠信的定義:
2.1 誠信,是指廣義的信用,它是一種處理各類社會關系的行為規范,它要求人們善意地處理各類社會關系、積極遵守人類普適價值原則。以下行為屬於誠信行為:
(1)善意地遵守法律、法規。(指善意地行使法定權利、善意地使用法定權力、善意地履行法定義務。)
(2)善意地披露重要事實。
(3)善意地達成契約。(指善意地約定義務、善意地約定權利、善意地約定權力。)
(4)善意地遵守契約。(指善意地行使約定權利、善意地使用約定權力、善意地履行約定義務)
(5)對於不合法、無效的契約,積極採取措施。(如對於因重大誤解或對方欺詐、脅迫而達成的契約,應當積極採取措施。)
(6)對於自己的違法行為、違約行為,積極採取補救措施。
(7)承認他人的正當權利、接受他人的合理要求、合理請求、合理訴求。
(8)善意對待他人的合理信賴或合理信任。
(9)其它善意行為或符合人類普適價值原則的行為。
2.2 本規則所稱重要事實,是指對利害關系人的正當權益有重要影響的事實。
本規則所稱契約,是指以書面或其它形式訂立的合同、協議、聲明、承諾等相應文件。
本規則所稱補救措施,是指對過失或不當行為採取的改正措施,一般包括積極賠償損失、積極改正、積極尋求受侵害人諒解等行為,它表明行為人的良知與善意。
本規則所稱法定權利,是指法律賦予的自由作為或利益。
本規則所稱法定權力,是指法律賦予的可以使用的[給予或奪取他人權利]的力量。
本規則所稱法定義務,也稱法定責任、法定職責,是指法律規定的應當作為或禁止作為。
本規則所稱約定權利,是指單方或雙方或多方通過契約明確約定的自由作為或利益。
本規則所稱約定權力,是指單方或雙方或多方通過契約明確約定的可以使用的[給予或奪取他人權利]的力量。
本規則所稱約定義務,也稱約定責任、約定職責,是指單方或雙方或多方通過契約明確約定的應當作為或禁止作為。
本規則所稱善、善良,是指不損害他人的正當權益,或者:積極維護、增進他人的正當權益。本規則所稱善舉、善行,是指善良的行為、行動、舉措。本規則所稱善意,是指主觀上追求善良、主觀上想從事善行的意願、意圖、意識。
本規則所稱正當權益,是指一個人或單位或地區擁有的符合[人類普適價值]的權益,該權益無論是否被[某一空間和時間的法律及/或風俗習慣]支持或反對。
本規則所稱人類普適價值原則,是指人類不分時間、空間、種族、宗教、信仰等因素而普遍適用的價值原則,如:人的基本權利至上原則、人的發展機會均等原則、獎善懲惡與獎功罰過原則、誠信原則、[利益分配與爭端處理的公平、公正、公開原則]等。

④ 有關於誠信的法律法規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四條:

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公平、等價有償、誠實信用的原則。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六條:

當事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四十二條:

當事人在訂立合同過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一)假借訂立合同,惡意進行磋商;

(二)故意隱瞞與訂立合同有關的重要事實或者提供虛假情況;

(三)有其他違背誠實信用原則的行為。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四十三條:

當事人在訂立合同過程中知悉的商業秘密,無論合同是否成立,不得泄露或者不正當地使用。泄露或者不 正當地使用該商業秘密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六十條:

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全面履行自己的義務。當事人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根據合同的性質、目的和交易習慣履行通知、協助、保密等義務。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九十二條:

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後,當事人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根據交易習慣履行通知、協助、保密等義務。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條:

經營者在市場交易中,應當遵循自願、平等、公平、誠實信用的原則,遵守公認的商業道德。

(4)法律誠信道德誠信擴展閱讀:

守則釋義:

守則共12句,分為總述(第1,2句)、政治誠信(第3,4句)、學習科研誠信(第5,6句)、交往誠信(第7,8句)、經濟誠信(第9,10句)、就業誠信(第11,12句)五部分。

單句採用五言形式,為「2+1+2」句式,即「名詞(副詞)+動詞+名詞(副詞)」。在音韻上,偶句押韻,押ing(in)韻。

總述兩句,總領全文,論述誠信作為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傳統文化的精神追求,是為人處事之本、養德修業之源。

分述

在政治信仰方面,從忠誠報祖國、銘記社會主義榮辱觀、堅定政治立場等角度出發,倡導大學生在政治生活中以誠信為價值取向,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勇擔政治責任和歷史使命,自覺踐行政治信用。

在學習科研方面,從追求真知、創新學術科研、真實評優評獎、嚴守考試紀律等角度出發,號召大學生堅守誠信學習品德,杜絕學術欺詐、考試作弊等不良行為,共同營造良好的學習科研風氣。

在人際交往方面,從師生交往、同學交往、網路交往等角度出發,提倡大學生以誠實守信的人格素養作為人際交往的基礎和前提,構建和諧人際關系。

在經濟生活方面,從大學生日常花銷、校園兼職、助學貸款等角度出發,要求大學生科學理財、守信還款,自覺抵制惡意拖欠助學貸款等不正之風,將誠信作為經濟生活中最基本的道德准則。

在就業創業方面,從求職自薦、簽訂協議、踏實工作、履行義務等角度出發,號召大學生遵守誠實守信的道德規范,將誠信理念貫穿職業生涯始終。

⑤ 誠信社會與道德和法律的關系

誠信來是文明社會的道德根基自。所謂「誠」,就是真誠、誠實,「內誠於心」,是「信」的內在依據;所謂「信」,是指守信、信用、信任,是「誠」的外在體現。「誠」與「信」的結合,是作為社會關系總和的人的內在道德修養與外在行為准則的統一。誠信在人際關系、社會秩序、治國理政等諸多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是文明社會道德和法律的根基。誠信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道德基石。誠信友愛作為和諧社會的基本要素之一,具有基礎性的地位而不可或缺。誠信的缺失,將導致社會道德淪喪、世情冷漠、腐敗橫行、犯罪高發,社會也就失去了和諧的道德基石。誠信是高尚的人格力量,是法治社會建設的要件,是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應有之義。全體公民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體,個人的道德修養,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石

⑥ 誠信問題該用法律來解決還是道德

法律和道德都不能解決,它必須靠事前的有效保證措施才能杜絕!如沒有效措施,法律和道德面臨它的不講誠信,同樣是無能為力的。這就是現在法院執行局很多判決得不到有效執行的根本原因。

⑦ 誠信是用法律還是道德

誠實信用是道德范疇,但有些法律會將其作為一項原則,如民法。在民法裡面誠實信用原則被稱為「帝王原則」。

⑧ 什麼道德是政策法律的誠信

社會誠信道德是政策法律的誠信

熱點內容
民法典對環境的意義 發布:2025-05-04 13:38:21 瀏覽:110
宇宙與道德經 發布:2025-05-04 13:37:37 瀏覽:905
景道德光 發布:2025-05-04 13:36:10 瀏覽:393
法院立案登記制 發布:2025-05-04 13:33:52 瀏覽:584
勞動法9級工傷賠償多少錢 發布:2025-05-04 13:30:42 瀏覽:362
中國婚姻法有對女方贍養這一說法嗎 發布:2025-05-04 13:16:45 瀏覽:102
依法治國認識理解 發布:2025-05-04 13:15:14 瀏覽:199
地震預報管理條例以什麼為准 發布:2025-05-04 13:14:38 瀏覽:275
供電營業規則法律效力等級 發布:2025-05-04 13:13:06 瀏覽:243
鄭州市司法廳 發布:2025-05-04 13:04:16 瀏覽: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