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道德建設的主體
1. 個人品德在社會道德建設中具有什麼作用
個人品德在社會道德建設中具有基礎性作用。
1、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大力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以增強誠信意識為重點,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其中,加強個人品德建設是首次在中央文件中正式提出,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2、重視個人品德建設,有助於提升社會道德水平。黨的十七大報告強調,黨員領導幹部必須「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這實際上也是要求領導幹部加強個人品德建設。個人品德是「內在的法」,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的實現最終都要訴諸個人品德。
(1)公民道德建設的主體擴展閱讀:
1、從人類的生存發展來看,社會公德經歷了這樣的過程。在傳統的以家族、氏族為特徵的共同體時代,缺少一個獨立的、廣泛的社會生活公共空間,社會秩序的實現更多地由個人品德修養來決定。
2、隨著社會交往的擴大,特別是經濟活動市場化、職業多樣化、利益多元化、人際交往和社會關系的普遍化,以及在此基礎上出現公共領域與私人領域的分離,人們既在私人領域里享有其獨特的私人生活,又在公共領域里享有與人共有的公共生活,相應地社會公德也就逐漸形成了。
2. 思修新時代如何開展社會主義公民道德建設
道德為人生之本、民族之魂、國家之基。加強公民道德建設,提高全社會道德水平,是適應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迫切需要,
是促進社會全面進步、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因此,落實《綱要》精神,大力推動公民道德建設提質量、上水平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
1、抓基本,在踐履基本道德規范上下功夫。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是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的著力點。應通過各類新聞傳媒,利用各種宣傳陣地,
廣泛深入持久地宣傳普及基本道德規范,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採用專題講座、學術研討等多種形式,通過對一系列典型事件、具體案例和社會現象的分析,讓人們深刻理解基本道德規范。
2、抓基層,在擴大道德建設覆蓋面上下功夫。公民道德建設對象在基層、主體在基層,必須瞄準基層需求,創新基層工作。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
增強與群眾的溝通,傾聽群眾呼聲,關心群眾疾苦,多做解疑釋惑、凝聚人心的工作,既講道理、又辦實事,把好事辦實、實事辦好,把群眾的積極性引導好、保護好,
將公民道德建設工作滲透到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中,在為群眾排憂解難中增強道德教育的滲透力和實效性。把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與基層制度建設結合起來,
建立健全規章制度,使道德有機融入到有關的法規條例、管理制度、行業規范、鄉規民約、學生守則、企業文化之中,確保道德建設工作有章可循,引導人們逐漸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3、抓重點,在加強重點群體道德建設上下功夫。一是抓好黨員幹部群體。黨員幹部在公民道德建設中擔負著領導和組織責任,起著表率和帶頭示範作用。
二是抓好青少年群體。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應遵循青少年身心成長和思想品德形成的規律,因勢利導、循循善誘,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青少年在勤學求知中加強道德修養、注重道德實踐,在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4、抓載體,在吸引群眾廣泛參與上下功夫。實踐證明,選擇有效載體,吸引群眾廣泛參與,使之在自覺參與中深化道德認識,踐行道德規范,這是加強公民道德建設的重要途徑。
應在貫穿結合融入上下功夫,在落細落小落實上見成效。深入挖掘各種傳統節慶、重要節日、紀念日中蘊藏的豐厚道德教育資源,利用紀念館、博物館、美術館、音樂廳等文化陣地,
精心設計和組織開展內容鮮活、形式新穎、吸引力強的道德實踐活動,增進人們道德體驗,提升群眾道德境界。大力宣傳先進典型的感人事跡,
注重發揮榜樣力量,用先進典型、時代楷模教育引領群眾,用平凡好人、身邊好事感染和觸動心靈,在全社會形成追求先進、崇尚英雄、學習楷模的良好道德風尚。
5、抓輿論,在營造良好社會氛圍上下功夫。充分發揮各類媒體強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築同心的積極作用,特別是立足互聯網時代,從頂層設計著眼健全機構、
完善制度、補齊短板,推動網路道德教育系統化、制度化和常態化,使互聯網這個最大變數變成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的最大增量。充分發揮文學藝術對公民道德養成的教育功能。
3. 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核心是什麼
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核心是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
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主要為人民服務回的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誠實守信為重點,社會主義公民的基本道德。規范化和社會主義榮辱觀是先進道德體系的主要內容。
堅持為人民服務,首先要確立為人民服務的價值取向。這是生活中的首要和根本問題,也是無產階級生活價值觀與剝削階級生活價值觀的根本區別,也是做人的根本問題。
(3)公民道德建設的主體擴展閱讀
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基本原則
社會主義以公民道德建設的原則,是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建設的必然要求。社答會主義按勞分配原則是解決經濟利益共享的基本原則。
社會主義原則體現了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精神。民主就是人民當家作主,民主政治建設就是實現公民政治平等,讓人民真正行使權力,保障公民權利。
公民在社會文化生活中實現全面發展也是一種必然的形式,社會主義創造的公平合理的經濟發展道路,是為人的持續全面發展和個體人格和能力的自由發揮創造條件。在全社會不斷培養和造就新人,弘揚集體主義道德文化。
4. 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指出各類群眾性創建活動是人民群眾什麼的生動實踐
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生動實踐。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新時代公民道內德建設實施綱容要》,對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提出了總體要求和重點任務,並對深化道德教育引導、抓好網路空間道德建設等方面的工作作了具體安排。
《綱要》共有七個部分,主要包括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的總體要求、重點任務、深化道德教育引導、推動道德實踐養成、抓好網路空間道德建設、發揮制度保障作用和加強組織領導等內容。
(4)公民道德建設的主體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持在繼承傳統中創新發展,自覺傳承中華傳統美德,繼承我們黨領導人民在長期實踐中形成的優良傳統和革命道德,適應新時代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積極推動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增強道德建設的時代性實效性。
堅持提升道德認知與推動道德實踐相結合,尊重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激發人們形成善良的道德意願、道德情感,培育正確的道德判斷和道德責任,提高道德實踐能力尤其是自覺實踐能力,引導人們嚮往和追求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
5. 為什麼把『為人民服務』作為社會主義公民道德建設的核心為人民服務的基本內容是哪些
執政為民,核心是為人民服務是因為社會道德來自於民,就該立足於民。為人民服務可以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民精神文化水平之類
6. 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的重點任務是什麼
《綱要》指出,加強公民道德建設、提高全社會道德水平,是適應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迫切需要。新時代要「形成德者有得、好人好報的價值導向」。
《綱要》關於「適應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形成德者有得、好人好報的價值導向」這一論斷,切中了公民道德建設的本質要求。因為道德帶有合目的性的特點,即公民道德建設要合乎社會公眾需要之目的;往深一層說,公民道德建設要符合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滿足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目的性。從道德建設推動力的角度看,公民道德建設需要各種外在條件力量和人們內在利益力量(包括精神利益、物質利益)的優化配合、合力推進。由於最終決定性的力量是人民利益的力量,所以,公民道德建設一定要把道德利益的力量,內化為道德驅動力,外化為道德踐行。
落實「德者有得、好人好報的價值導向」,《綱要》從公共政策價值導向方面進一步提出了要求。指出,「公共政策與人們生產生活和現實利益密切相關,直接影響著人們的價值取向和道德判斷。各項公共政策制度從設計制定到實施執行,都要充分體現道德要求,符合人們道德期待」「在涉及就業、就學、住房、醫療、收入分配、社會保障等重大民生問題上,妥善處理各方面利益關系,充分體現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要求」。在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中,我們既要打造道德建設成果的紅利,又要讓人民享受道德建設成果的紅利,使道德建設者有建設成就感,使廣大人民有道德紅利獲得感。
7. 在推進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上大學生的所得與所為是什麼
推進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上大學生的所得與所為:
堅持教育引導與實踐養成相統一,加強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要把正確的道德認知、自覺的道德養成、積極的道德實踐緊密結合起來,既要「坐而論」,更要「起而行」。
推進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指明了新時代公民道德認知的科學內涵,又提出了新時代公民道德實踐的具體要求。要注重教育引導,提升道德認知。把立德樹人貫穿教育全過程,加強思想品德教育,幫助學生形成正確道德認知。
用良好家教家風涵育道德品行,推動形成愛國愛家、相親相愛、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會主義家庭文明新風尚,讓美德在家庭中生根、在親情中升華。要尊重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激發人們形成善良的道德意願、道德情感,培育正確的道德判斷和道德責任,提高道德實踐能力。
引導人們將正確的道德認知融入工作和生活,從日常生活入手,從身邊小事做起,嚮往和追求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
要堅持提升道德認知與推動道德實踐相結合,形成知與行的良性互動。推進各類弘揚時代新風行動、群眾性創建活動、學雷鋒志願活動、移風易俗行動,讓教育引領和實踐養成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7)公民道德建設的主體擴展閱讀:
加強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是發展先進文化的重要內容和中心環節。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從公民道德建設入手,繼承中華民族幾千年形成的傳統美德,發揚黨領導人民在長期革命斗爭與建設實踐中形成的優良傳統道德。
借鑒世界各國道德建設的成功經驗和先進文明成果,努力建立與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社會主義道德體系。
對形成追求高尚、激勵先進的良好社會風氣,保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促進整個民族素質的不斷提高,全面推進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8. 《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20字,公民基本道德規范是
《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中提出的20字公民基本道德規范是愛國守內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容善,勤儉自強和敬業奉獻。
愛國是每個中國公民的義務和責任,要求所有公民都必須把熱愛祖國作為個人的一個神聖的道德義務。維護國家的統一,保衛國家的利益,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努力奮斗,是每一個公民的光榮責任。
(8)公民道德建設的主體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道德的功能主要是認識功能和調節功能。此外還具有導向功能、激勵功能、辯護功能、溝通功能等功能。其中調節功能是道德最突出最重要的社會功能。
道德功能的發揮和實現所產生的社會影響及實際效果,就是道德的社會作用。道德發揮作用的性質與社會發展的不同歷史階段相聯系,由道德所反映的經濟基礎、代表的階級利益所決定。
9. 簡述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總體要求的六個堅持
始終保持公民道德建設的社會主義方向
道德是有立場和方向的。加強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必須始終保持社會主義方向。道德是歷史的產物,只有與社會發展進步的方向一致的道德,才能構成推動歷史發展的精神力量。在當代中國,道德建設必須堅持社會主義方向。這就要求:一是堅持馬克思主義道德觀、社會主義道德觀,倡導共產主義道德。只有以馬克思主義道德觀、社會主義的道德觀引領社會文明進步,倡導共產主義道德,才能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同向同行。二是堅持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人民群眾是創造歷史的動力,為人民服務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只有堅持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才能更好地實現先進性要求與廣泛性要求的有機結合。三是堅持以集體主義為原則。在當前歷史條件下,只有倡導把國家、集體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尊重和維護個人的正當利益,才能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個人的利益關系,促進社會和個人的和諧發展。四是堅持以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為基本要求。在道德養成過程中,唯有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體、心中有人民、心中有祖國,才能在日常生活中逐步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習慣,才能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之中。
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
道德是有價值取向的。加強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必須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核心價值觀是一個民族賴以維系的精神紐帶,是一個國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人民精神家園的價值追求和價值定位,也是人們在生活中調節人際關系和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准則和倫理規范。可以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規范社會日常道德和中國人民精神生活的基本價值框架。只有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貫穿到道德建設各方面,堅持貫穿結合融入、落細落小落實,融入日常生活,使之成為人們日用而不覺的道德規范和行為准則,以主流價值建構道德規范、強化道德認同、指引道德實踐,才能引導人們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充分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作用。
堅持在繼承傳統美德中創新發展
道德是具有民族性和時代性的。加強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必須堅持在繼承傳統美德中創新發展。我們應該自覺傳承中華傳統美德,繼承我們黨領導人民在長期實踐中形成的優良傳統和革命道德,適應新時代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積極推動中華傳統美德在新時代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發揚光大我們黨領導人民在長期實踐中形成的優良傳統和革命道德,不斷增強道德建設的時代性實效性,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起強大精神力量。
堅持提升道德認知與推動道德實踐相結合
道德是善良動機和效果的統一。加強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必須堅持提升道德認知與推動道德實踐相結合。這就要求我們既要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又要以先進模範的示範作用引領道德風尚,更要提倡每個人持之以恆的道德實踐。要尊重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鼓勵人民群眾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各類群眾性創建活動,激發人們形成善良的道德意願、道德情感,培育正確的道德判斷和道德責任,提高道德實踐能力尤其是自覺實踐能力,引導人們嚮往和追求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
堅持發揮社會主義法治的促進和保障作用
道德與法律是相輔相成的。加強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必須堅持發揮社會主義法治的促進和保障作用。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內心的法律。要發揮法治對道德建設的促進和保障作用,把道德導向貫穿法治建設全過程,及時把實踐中廣泛認同、較為成熟、操作性強的道德要求轉化為法律規范,推動社會誠信、見義勇為、志願服務、勤勞節儉、孝老愛親、保護生態等方面的立法工作。發揮司法裁判定分止爭、懲惡揚善功能,以法治承載道德理念、鮮明道德導向、弘揚美德義行,把社會主義道德要求體現到立法、執法、司法、守法之中,引導人們增強法治意識、堅守道德底線,以法治的力量引導人們向上向善。
堅持積極倡導與有效治理並舉
道德建設需要自律和他律的結合。加強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必須堅持積極倡導與有效治理並舉。只有既發揮榜樣示範引領作用,又加大突出問題整治力度,才能達到樹立新風正氣、祛除歪風邪氣的社會效應。為此,首先要堅持重在建設、立破並舉。譬如,加快個人誠信、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建設,構建覆蓋全社會的徵信體系,健全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機制,開展誠信缺失突出問題專項治理,讓誠信的人得到社會褒獎,讓失信的人付出代價。其次要遵循道德建設的規律。譬如,加強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就要遵循不同年齡階段的道德認知規律,而不同職業的公民道德建設則要創建適合職業特點的道德實踐活動。再次要營造見賢思齊的氛圍。精心選樹時代楷模、道德模範等先進典型,綜合運用宣講報告、事跡報道、專題節目、文藝作品、公益廣告等形式,廣泛宣傳他們的先進事跡和突出貢獻,讓道德模範、先進人物成為人們學習的榜樣。只有這樣,才能形成道德建設的良好氛圍,樹立新時代鮮明的價值取向,彰顯社會道德水平的高度。
10. 你認為什麼是公民道德呢
公民道德應該是公民最基本應該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