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觀的觀點
『壹』 道德觀怎麼來的
道德觀是人們對自身,對他人,對世界所處關系的系統認識和看法。
道德首先是人自版身開始,所以道德觀權是自身對自身言行的評價開始。
有人說,符合道德說是對,就是善,就是好,不符合道德就是惡,就是錯,就是不好。
但從老子的道德經可以看到,人的言行符合道德是善,不符合道德是不善。善就是從不善來的,通過不斷地學習和實踐,人從不成熟到成熟,從不善到善。
如果自己沒有一個合理的道德觀,那就無法去評價別人的言行是否符合道德。
『貳』 什麼是道德觀
先解抄釋一下什麼是道德.道襲德,是以意識形態為基礎的人們在共同生活中的行為准則和規范.它不是鐵的教條,而且沒有成文的條律來規范它.它一般是通過社會輿論或者某種階級性的意識形態宣傳來對人們的生活構成某種秩序,起約束作用.簡單的說,就是社會群體的不成文的規則.
那麼,道德觀就是你對這種意識形態規則的認識和立場.舉例來說明,婚前性生活是不道德的,這就表明了他對性持有的道德觀;而有人認為婚前性生活並非不道德,那麼他就與前者的道德觀不同.
總的來說,道德是社會群體的共識,道德觀在一定時期和一定范圍內是穩定的,」主流道德觀」是社會秩序的一個基礎.
『叄』 思想觀 價值觀 道德觀 還有什麼觀
人生價值觀,顧名思義,就是關於人生價值的各種觀點和觀念。自有人類的文明史以來,人類社會曾流行過,奉行過多種人生價值觀,然而,這種人生價值觀,說到底都是關於「過一種什麼樣的生活」和「生活的意義到底是什麼」的觀念,即關於人生是什麼和應該是什麼的觀念。因此,人生價值觀,本質上是一種價值尺度,是以基本評價標准為中心的價值信念,並為一定的人生哲學或人生哲學思想所統攝。值觀,顧名思義,就是關於人生價值的各種觀點和觀念。自有人類的文明史以來,人類社會曾流行過,奉行過多種人生價值觀,然而,這種人生價值觀,說到底都是關於「過一種什麼樣的生活」和「生活的意義到底是什麼」的觀念,即關於人生是什麼和應該是什麼的觀念。因此,人生價值觀,本質上是一種價值尺度,是以基本評價標准為中心的價值信念,並為一定的人生哲學或人生哲學思想所統攝。人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不同價值觀的追求,在同一個歷史時期每個人與每個人之間價值觀也不盡相同,其原因多樣化很復雜,各種人生價值觀,可依據其個人與社會的關系以及對利益問題的不同回答,劃分為不同類型有三種:第一種是社會本位論的人生價值觀,它強調社會本位,以社會共同利益為最高價值取向,這在中國古代,它是聖人的或志士仁人的人生價值觀,在我們稱之為「一心為公」,「毫不利已」的精神境界;第二種是個人本位論的人生價值觀,它強調個人利益至上,提倡個人為中心論,它以「拔一毛以利天下而不為」、「合理利已主義」,「主觀為自己,客觀為他人」等為表現形式。我們平常所說的意志主義、享樂主義、實用主義等價值觀都屬於這一類;第三種是消極虛無和悲觀厭世的人生觀,它對待個人利益和社會利益都是以一種消極無為的態度來處置。也正因為人與社會處於辯證統一的關系中,所以,人生價值也包含了多方面的豐富內容:人有社會價值觀和自我價值觀。社會價值觀即個體的人生對他人和社會的意義,自我價值即個人對自己生命存在的肯定,對自己的接受和尊重以及個人的自我完善等等;有外在價值和內在價值,外在價值即個人對社會和他人的貢獻或有益行為,內在價值即個人德性、知識、能力等創造社會價值的潛在力量;人有現在價值和應有價值,它是包括在現在人生中的,預示著人生未來的,潛在的尚未實現的價值。人應該活得有價值,應該追求和實現自身的價值。因此,每個人都應當正確解決價值取向問題,確定人生應有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樹立科學的、高尚的人生價值觀並付諸實踐。價值取向問題是解決人生的價值目標問題即確立什麼人生價值生活才有意義的問題,解決這個問題首先就得解決什麼價值目標,什麼人生價值觀是可取的,是使我們人生高尚和有意義的?人生價值目標是人生奮斗的根本目標,是人生的生命線。所以人的價值觀與社會的政治,人的學位,地位,智商都有直接的影響和關聯,但都離不開自我價值,淺析幾種人的價值取向;1;追求仕途的人從古到今都死死盯著權位和金錢,並且為了達到自己所追求的地位施展一切手段去為自己的目標而奮斗,為了達到目的喪勁良心道德。王權貴族的父子之間,兄弟之間,叔侄之間,相互殘殺,當今的爬官者者通過幾千年的品種進化智慧和手段更高的難以揣測,買官賣官明碼標價的狂妄至及了。這種人把自己的價值觀走火入魔似的就定位在權位上,有的能夠如願以常,有的身敗名裂,其實不必這樣,價值觀念是可以改變的,在同一個歷史時期,一個人的價值觀完全是可以改變和選擇的,2;追求物質的人,這類人錢迷心竅,為了得到物質和金錢,冒著生命危險貪污,受賄搜刮民財,有的去盜竊,搶劫,有的出賣肉體,這些讓人憤恨和惡心的現象是價值觀造成的嗎?不是的,你追求官位沒有錯,但要靠自身的能力和機遇來爭取,當政治黑暗官運不育的時候要調整自己的價值觀,是金子到那裡都發光的,再者就是你想得到物質的滿足要靠智慧和勞動取得,古人雲;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在追求人生價值觀的同時也要保持人生的道德觀,總之人活在世上必須有價值觀的追求,給自己定好位,追求什麼樣價值觀,必須首先確定自己道德觀,只有這樣活著才充實,生命才有意義。
『肆』 道德觀和價值觀有哪些關系
總體上價值觀決定道德觀。價值觀就是公務員關於事物存在意義的觀點。既然價值觀是對事物存在「意義」的觀點,那麼就意味著價值觀有三個明顯特點:其一,它是在事物間的相互關系中把握某一特定事物的,否則就無所謂「意義」;其二,它具有對被反映事物進行評價的特點,因而它是以一定規范為前提並對事物作出的價值評價性反映;其三,所有價值評價性反映都以人為中心,因為離開了人就不存在「意義」。
公務員的價值評價性反映對象,包括自然、社會歷史與人生。
道德觀作為人們對世界的特殊把握方式,從根本上說屬於社會意識形態,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但是這種對存在的反映屬於價值評價性反映,即它並不是對存在的事實性描述,而是在「實然」與「虛然」的連接中,以「應然」的方式反映人的社會存在,因而道德觀在本質上就是一種價值觀,即對人的活動的一定社會存在意義的觀點。
從總體上說,有什麼樣的價值觀就有什麼樣的道德觀。人類應當怎樣對待自然?在人與自然關系之背後應當有什麼樣的人與人的關系?人應當怎樣看待社會歷史,用什麼尺度去評價社會歷史?人類又應當怎樣去創造社會歷史?對這樣一些價值問題的不同回答,會在根本上決定人們對社會歷史現象的道德評價,決定人們對現實社會關系的道德認識,從而在根本上決定人們道德觀的形成和發展。
道德觀在總體上為價值觀所決定,這並不否定道德觀對價值觀的影響與作用。人們的善惡正邪觀念、責任義務意識等,會指導人們通過對人與自然、人與人關系的透視,而確立起人與自然之間的應有關系,並對現實的人與自然關系作出道德價值評價,從而形成其特定的自然價值觀;同樣也會指導人們通過對社會歷史及其發展的善惡評價,及自身對社會責任的意識,確立社會歷史價值觀,並指導人們通過對人生意義及實現途徑的認識,形成不同的人生觀。
總之,道德觀可以對價值觀的每一個具體方面的基本傾向與主要內容發生重要影響,在總體上左右著價值觀。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可以說道德觀是價值觀形成、發展及其內容的核心所在。
『伍』 對道德觀的觀點和看法
三者是相互相存的,缺一不可;但最為重要的是道德觀,一個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再高,而一個人沒有高尚的道德觀的也是不會得到社會歡迎的。價值觀影響著人生觀和道德觀,屬於更根本的東西。人生觀(life,outlook of): 關於人生目的、態度、價值和理想的根本觀點。它主要回答什麼是人生、人生的意義、怎樣實現人生的價值等問題。其具體表現為苦樂觀、榮辱觀、生死觀等。人生觀是一定社會或階級的意識形態,是一定社會歷史條件和社會關系的產物。人生觀的形成是在人們實際生活過程中逐步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受人們世界觀的制約。不同社會或階級的人們有著不同的人生觀。 在人類歷史上曾出現過以下幾種有代表性的人生觀:①享樂主義人生觀。它從人的生物本能出發,將人的生活歸結為滿足人的生理需要的過程,提出追求感官快樂,最大限度地滿足物質生活享受是人生的唯一目的。②厭世主義人生觀。宗教的厭世主義認為,人生是苦難的深淵,充滿各種煩惱與痛苦,唯有脫俗滅欲,才能真正解脫。③禁慾主義人生觀。它將人的慾望特別是肉體的慾望看作一切罪惡的根源,主張滅絕人慾,實行苦行主義。④幸福主義人生觀。一種觀點是強調個人幸福是人生的最高目的和價值;另一種觀點是在強調個人幸福的同時,也強調他人幸福和社會公共幸福,認為追求公共幸福是人生的最高目的和價值所在。⑤樂觀主義人生觀。它認為社會發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人生的目的在於追求社會的文明和進步,在於追求真理,對人生抱著積極樂觀的態度。⑥共產主義人生觀。它是無產階級的科學的人生觀。它把人的生命活動歷程看作是認識和改造客觀世界的過程 ,把消滅資本主義,實現共產主義,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看作是人生的崇高目的和最大幸福。人生的價值和意義在於對社會所盡的責任和所作的貢獻,人生的最大價值和意義,在於努力為人民服務,無私地把自己的一切精力貢獻給共產主義事業。 什麼是人生觀? 答:人生觀是指人們對人生的根本態度和看法,包括對人生價值、人生目的和人生意義的基本看法和態度。它是世界觀的重要組成部分。人生觀主要回答人為什麼活著,人生的意義、價值、目的、理想、信念、追求等問題。
『陸』 人生觀、道德觀、價值觀是什麼,怎麼理解
三者是相互相存的,缺一不可;但最為重要的是道德觀,一個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再高,而一個人沒有高尚的道德觀的也是不會得到社會歡迎的。價值觀影響著人生觀和道德觀,屬於更根本的東西。人生觀(life,outlook of): 關於人生目的、態度、價值和理想的根本觀點。它主要回答什麼是人生、人生的意義、怎樣實現人生的價值等問題。其具體表現為苦樂觀、榮辱觀、生死觀等。人生觀是一定社會或階級的意識形態,是一定社會歷史條件和社會關系的產物。人生觀的形成是在人們實際生活過程中逐步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受人們世界觀的制約。不同社會或階級的人們有著不同的人生觀。 在人類歷史上曾出現過以下幾種有代表性的人生觀:①享樂主義人生觀。它從人的生物本能出發,將人的生活歸結為滿足人的生理需要的過程,提出追求感官快樂,最大限度地滿足物質生活享受是人生的唯一目的。②厭世主義人生觀。宗教的厭世主義認為,人生是苦難的深淵,充滿各種煩惱與痛苦,唯有脫俗滅欲,才能真正解脫。③禁慾主義人生觀。它將人的慾望特別是肉體的慾望看作一切罪惡的根源,主張滅絕人慾,實行苦行主義。④幸福主義人生觀。一種觀點是強調個人幸福是人生的最高目的和價值;另一種觀點是在強調個人幸福的同時,也強調他人幸福和社會公共幸福,認為追求公共幸福是人生的最高目的和價值所在。⑤樂觀主義人生觀。它認為社會發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人生的目的在於追求社會的文明和進步,在於追求真理,對人生抱著積極樂觀的態度。⑥共產主義人生觀。它是無產階級的科學的人生觀。它把人的生命活動歷程看作是認識和改造客觀世界的過程 ,把消滅資本主義,實現共產主義,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看作是人生的崇高目的和最大幸福。人生的價值和意義在於對社會所盡的責任和所作的貢獻,人生的最大價值和意義,在於努力為人民服務,無私地把自己的一切精力貢獻給共產主義事業。 什麼是人生觀? 答:人生觀是指人們對人生的根本態度和看法,包括對人生價值、人生目的和人生意義的基本看法和態度。它是世界觀的重要組成部分。人生觀主要回答人為什麼活著,人生的意義、價值、目的、理想、信念、追求等問題。人生觀的基本內容包括幸福觀、苦樂觀、榮辱觀、生死觀、友誼觀、道德觀、審美觀、公私觀、戀愛觀等等。由於人們所處的社會地位、生活環境和文化素養不同,因而形成了不同的人生觀。我們必須提倡和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人生觀。用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的原則戰勝形形色色的個人主義,把自己鍛煉成為一個高尚的人,純粹的人,脫離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 什麼是價值觀? 價值觀是指一個人對周圍的客觀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義、重要性的總評價和總看法。像這種對諸事物的看法和評價在心目中的主次、輕重的排列次序,就是價值觀體系。價值觀和價值觀體系是決定人的行為的心理基礎。 價值觀的特點 價值觀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和持久性。在特定的時間、地點、條件下,人們的價值觀總是相對穩定和持久的。比如,對某種事物的好壞總有一個看法和評價,在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這種看法不會改變。但是,隨著人們的經濟地位的改變,以及人生觀和世界觀的改變,這種價值觀也會隨之改變。這就是說價值觀也處於發展變化之中。 價值觀取決於人生觀和世界觀 價值觀取決於人生觀和世界觀。一個人的價值觀是從出生開始,在家庭和社會的影響下,逐步形成的。一個人所處的社會生產方式及其所處的經濟地位,對其價值觀的形成有決定性的影響。當然,報刊、電視和廣播等宣傳的觀點以及父母、老師、朋友和公眾名人的觀點與行為,對一個人的價值觀也有不可忽視的 價值觀的影響效應 價值觀不僅影響個人的行為,還影響著群體行為和整個組織行為。在同一客觀條件下,對於同一個事物,由於人們的價值觀不同,就會產生不同的行為。在同一個單位中,有人注重工作成就,有人看重金錢報酬,也有人重視地位權力,這就是因為他們的價值觀不同。同一個規章制度,如果兩個人的價值觀相反,那麼就會採取完全相反的行為,將對組織目標的實現起著完全不同的作用。 價值觀的類型 1、理性價值觀 它是以知識和真理為中心的價值觀。具有理性價值的人把追求真理看的高於一切。 2、美的價值觀 它是以外形協調和勻稱為中心的價值觀,他們把美和協調看的比什麼都重要。 3、政治性價值觀 它是以權力地位為中心的價值觀,這一類型的人把權力和地位看的最有價值。 4、社會性價值觀 它是以群體和他人為中心的價值觀,把為群體、他人服務認為是最有價值的。 5、經濟性價值觀 它以有效和實惠為中心的價值觀。認為世界上的一切,實惠的就是最有價值的。 6、宗教性價值觀,它以信仰為中心的價值觀。認為信仰是人生最有價值的。世界觀也稱宇宙觀,是人門對整個世界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世界觀是人人都有的,是人們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逐漸形成的。在生活實踐中,人們為了自己的需要,每時每刻都同周圍的事物打交道,力求認識並按照自己的需要改造它們。開始時,接觸到的只是個別事物和現象,形成對各種具體事物和現象的看法。隨著人們在實踐中接觸的事物日益增多、眼界日益擴大,就由認識個別事物和現象深入到認識事物一般的或共同的本質,逐漸形成對整個世界的總的看法、根本的觀點,即世界觀或宇宙觀。世界觀形成以後,對人們的言行起著指導作用。不過,這些世界觀一般是樸素的、零散的、不系統的,缺乏理論論證和嚴密的邏輯。
『柒』 什麼是道德觀
先解釋一下什麼是道德.道德,是以意識形態為基礎的人們在共同生活中的行為准則內和規范.它不是鐵的教條容,而且沒有成文的條律來規范它.它一般是通過社會輿論或者某種階級性的意識形態宣傳來對人們的生活構成某種秩序,起約束作用.簡單的說,就是社會群體的不成文的規則.
那麼,道德觀就是你對這種意識形態規則的認識和立場.舉例來說明,婚前性生活是不道德的,這就表明了他對性持有的道德觀;而有人認為婚前性生活並非不道德,那麼他就與前者的道德觀不同.
總的來說,道德是社會群體的共識,道德觀在一定時期和一定范圍內是穩定的,」主流道德觀」是社會秩序的一個基礎.
『捌』 人生觀 道德觀 價值觀的真正含義是什麼
人生觀,是人們在實踐中形成的對於人生目的和意義,對人生道路、生活方式的內總的看法和容根本觀點,它決定著人們實踐活動的目標、人生道路的方向,也決定著人們行為選擇的價值取向和對待生活的態度。
人生觀是世界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受到世界觀的制約。人生觀主要是通過人生目的、人生態度和人生價值三個方面體現出來的。
每個人的人生觀在不同時期會發生變化,這種變化的外因是日益瘋狂的世界,導致很多人的直覺和感受發生變化,產生人生觀錯位等,也許這是人類世界發展所帶來的不可避免的問題。
在自然界中,人生觀無可厚非,生存第一,生存至上;在階級社會里和制度下,人生觀有進步和落後之分,具有鮮明的階級性,不同的階級有不同的人生觀。
道德觀是道德意識和道德水平的統一體,集中表現為個人處理與他人、集體和社會的關系的准則。人的道德觀都以個人利益在其行為中所佔的地位為核心。它包括以下兩個方面,即道德意識和道德活動。
『玖』 什麼是道德觀念
道德觀念是人們對自身,對他人,對世界所處關系的系統認識和看法。屬於社會倫理的范疇。中國傳統哲學中的道德觀主要是指以儒家為正統的傳統道德。
整體含義
指善與惡、榮與辱、正義與非正義等觀念。是道德意識最基本的形式。對人們的道德行為起指導作用。
是B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