恥與道德
A. 八榮八恥與傳統美德
道德是人類社會區別於其他物種的重要特徵,也是個人安身立命的基本准則。
胡錦濤同志提出的「八榮八恥」,精闢地告知人們該以什麼為榮,該以什麼為恥,言簡易賅,寓意深刻,為全社會樹起了一個新的道德標尺。它就象一面鏡子,映照著每個公民的一舉一動;它還象一位法官,考問著每一個公民的道德良知;它更象一股清風,凈化著整個社會的道德風氣。我們應該承認,現實社會生活中確實存在著一些不健康、不文明的現象。有些人思想混亂,道德缺失,是非顛倒、善惡不分、美醜混淆、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的滋生和蔓延,極大地損害了我們的社會風氣。我認為,在當前社會思想領域動盪,人們的價值標准出現偏離和迷茫的情況下,胡錦濤同志提出樹立「八榮八恥」的社會主義榮辱觀,真是太及時,太有必要了。希望中央盡快在全民中,特別在領導幹部和青少年中廣泛開展「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榮辱觀教育。
首先,要在全社會形成一種共識。現代社會生活的多樣性,給了每個人選擇自己生活方式的自由。但不論怎樣選擇,都不能離開做人的底線,都不能顛倒是非,以丑為美,以惡為善,以恥為榮,每個人都應具有最基本的榮辱觀。榮辱觀是由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所決定的,它不僅需要得到自我的確認,更需要社會的認同,榮是社會給的,辱也是社會給的。黨中央應大力宣傳和倡響「八榮八恥」,要在全社會形成一種共識,讓大家知道是非、善惡、美醜的界限,知道該堅持什麼、反對什麼、倡導什麼、抵制什麼。讓「八榮八恥」成為每個人做人的基本准則,滲透在整個社會的生活之中。
其次,就是要建立完善的法規制度。「沒有規矩無以成方圓」。「八榮八恥」作為全社會的行為准則,只停留在這八句話上是不行的,還必須針對每一條標准,從法律制度上加以規范。一方面制定嚴厲制裁「八恥」行為的相關法規,加大對腐敗、不誠信等行為的監督和約束;另一方面應出台一套鼓勵和褒獎「八榮」的相關政策,大力表彰先進,弘揚正氣。從制度上保證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讓「八榮八恥」成為一種文化的自覺,成為社會大眾自覺自願的行動。
第三,關鍵是各級領導幹部率先垂範。轉變社會風氣,輿論是導向,領導是示範。當前,老百姓最在意的是,總書記提出的「八榮八恥」能否對黨政機關和領導幹部真起作用;能否促進政府機關轉變作風,提高公眾服務機構的辦事效率;能否使官員們更守官德,公務員更講職業道德,領導們更遵紀守法,執法人員更嚴以律己。這些最能影響公德意識的普及。因此,要讓社會風氣好起來,各級幹部和政府機關的示範作用是最關鍵的。如果領導幹部和領導機關帶頭恪守胡錦濤同志提出的「八榮八恥」,那麼,我們的社會風氣就會有一個大的好轉。
「八榮八恥」喚醒的是人的良知,彰顯的是道德自律的力量,倡導的是社會主義榮辱觀。人活一張臉,樹活一張皮。人要活得有尊嚴,就得自覺做到「八榮八恥」,做一個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好公民。
B. 性與道德的問題
不會原諒他
這是道德 人品的問題
只要是正常的男人或版女人都應該有正常的反應
正常的女人無法接受權
正常的男人更無法接受
從人的心理來說
不排除非常的關系 如果是這樣一定會原諒他
因為還有比性更重要的東西 吸引雙方
回答你的問題:
無法接受 一次都會讓感情受到巨大的傷害
更不要說N次 早就分手
絕不會在要他
1.首先他不是真的愛我
2.他的人品 道德極其卑劣 不值得擁有一個垃圾
3.他太臟了
4.這樣的人說出來的話還值得相信嗎
5.把自己降低到畜生的行列 誰會和畜生在一起生活
經典一句話:男人沒一個好東西
C. 道德觀跟八榮八恥的關系是什麼
「八榮八恥」是榮辱觀,是人民明是非,知榮辱的一個標准!道德觀包括了是非觀、榮辱觀等方面的東西。但范疇大於後者,總體感覺國家是想把社會搞好,只是中國的情況特殊,很多好東西也都形式化了。
D. 什麼叫知與恥
知與恥就是知道羞恥。真正有自尊心的人,必定是知道羞恥的人,知恥是自尊的重要表現。如果一個人對自己不恰當、不合適的行為不感到慚愧和羞恥,就永遠不會有自尊。知恥指有羞惡之心。《禮記.中庸》:「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
E. 法與道德的根本區別在於是否具有強制性.
法是國家制定或認可、並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其實施的行為規范的總和。道德是專評價人們屬行為的善與惡、光榮與恥辱、正義與非正義的行為規范的總和。
所以提問者的問題「法與道德的根本區別在於是否具有強制性」,應選擇正確。
F. 道德感和羞恥心從何而來
1、道德感
道德感是人所特有的一種高級情感,道德品質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一個人對自己或他人的動機、言行是否符合社會一定的道德行為准則而產生的一種內心體驗。
例如對符合道德行為准則的行為,即會產生滿意、愉快、心安理得等內心體驗;反之,則會產生憤怒、厭惡、羞愧等內心體驗。這類內心體驗就是道德感。
道德感按其形式可分為:(1)直覺的道德情緒經驗,它是由於對某種情境的感知而引起的;(2)與具體的道德形象相聯系的情緒體驗,它是通過人的想像發生作用的一種情感;(3)意識到道德理論的情緒體驗,它是可以清晰地意識到道德要求為中介的情感。
2、羞恥心
從心理學上說,羞恥心是個體因為自己在人格、能力、外貌等方面的缺憾,或者在思想與行為方面和社會常態不一致,而產生的一種痛苦的情緒體驗。
產生羞恥心的個體往往會感到沮喪、自卑、自我貶損、自我懷疑、絕望等,認為自己對事情無能為力。
公開的情境會強化羞恥感,所以減少羞恥心最容易的一個辦法就是自我孤立,讓自己遠離他人。人們也可以通過積極努力,改善自己的行為表現來減少羞恥感。
健康的羞恥感是個體心理發展的自然結果,是人適應社會生活、改善自己的一種重要方式;而過少或者過多的羞恥感都是不健康的,都對個體發展不利。
G. 道德仁義禮智信恥是什麼意思
引用一篇
為避免被惡人利用來阻礙道行,故不貼出處。
失道而後德(4)
四、皮與毛:道德仁義的親密關系
「故失道而後失德,失德而後失仁,失仁而後失義,失義而後失禮。」
這四句,《老子》帛書和通行本都沒有每句「而後」後面的「失」字,筆者是根據韓非
子在其「解老篇」中的引文補訂的。差了這4個「失」字,這四句的意思離原意就已是「失之千里」了。
坊間眾多注家將這四句串解為:大道喪失以後才有德行,德行喪失以後才有仁愛,仁愛喪失以後才有正義,正義喪失以後才有禮節。通行本《老子》里,河上公對此有注雲:言道衰而德化生也;言德衰而仁愛現也;言仁衰而分義明也;言義衰而施禮聘,行玉帛。這就是對著訛脫的文字想當然了。
我們在前面已經提到,老子並不反對仁義禮,而且講過「孔德之容,唯道是從」,講的就是德以道生,道以德彰。德和道是兩個緊密相連的概念,怎麼可能會有這樣相互抵牾的表述:「大道喪失之後才有德行,德行喪失之後才有仁愛……」。
當然,道、德、仁、義、禮,有其環環相扣的緊密關系。按韓非子的說法就是:「道者,德之功。功有實而實有光;仁者,德之光。光有澤而澤有事;義者,仁之事。事有禮而禮有文;禮者,義之文。」翻譯成白話就是:德,就是道的功效;功效有一定的實際內容,而實際內容帶有一定的思想光彩;仁,就是德的光彩。光彩有一定的色澤,可色澤也反映出一定的事情;義,就是關於仁的事情。辦事有一定的禮節,而禮節也有一定的規章;禮,就是義的規章制度。
所以,老子說,失去了道以後,也就失去了德;失去了德以後,也就失去了仁;失去了仁以後,也就失去了義;失去了義以後,也就失去了禮。
有個成語叫「皮之不存,毛將附焉」。大意講是皮都沒有了,毛往哪裡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藉以生存的基礎,就不能存在。我們可以以此類推:道是德的「皮」,德是仁的「皮」,仁是義的「皮」,義是禮的「皮」。道都沒有了,德往哪裡依附呢?德沒有了,仁往哪裡依附呢?仁沒有了,義往哪裡依附呢?義沒有了,禮往哪裡依附呢?
「夫失禮者,忠信之泊也,而亂之首也」。
通行本這一句作「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非常不好理解。一般的人都把它視為下一句「前識者,道之華也,而愚之首也」的對文。但很難解釋清楚。「前識者」與「禮」不成對應,「道之華」與「忠信之泊」也不成對應。按坊間的翻譯,「禮是內心忠誠淡薄的表現,也是禍亂的開端」,這與我們慣常對「禮」的定義、印象是很有偏差的。「禮者,所以貌情也。」「禮者,外節之所以諭內也。」如果硬要將禮解釋成「內心忠誠淡薄的表現」,那這樣的禮,只能是虛偽的禮。
筆者在清人魏源的《老子本義》一書中查到此句的一個註解。魏源引汪仲伊雲:「夫」字單以虛詞發端,老子無此句法。上下篇但雲「夫唯」,不單雲「夫」也。「夫」乃「失」之誤。「失禮者」四句,與「前識」句對文見義,於上文「失仁」、「失義」,亦意脈相通。魏源感嘆道,「汪君言是也」。
發現「夫」為「失」的誤植後,此句語義就豁然開朗了。失去了禮以後,忠和信就日以衰薄了。成為禍亂的開端。
「前識者,道之華也,而愚之首也。」
上一句語義搞清楚了,這一句也就好解釋了。「前識者」並非眾多注家所言的「先知先覺者,有先見之明者」。而是前面所言的「失德」、「失仁」、「失義」、「失禮」,這些都是失去了道之實(朴實),處道之華(浮華),也是愚昧的開端。
「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泊,居其實而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
有人說「大丈夫」之「大」,在此謂其智之大也。筆者認為,大丈夫一語,應是老子的有感而發,做人要厚道啊。老子雲:智慧很高的人,立身於淳厚而不立身於輕薄,立身於朴實而不立身於浮華。這樣的高人懂得捨去那輕薄和浮華,擁抱這淳厚與朴實。
當然,這樣的高人也就是上德之人,可以臻至無為而無不為的境界。這樣的高人,對於吾輩而言,那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高,實在是高啊。
H. 「知恥」為何能從古至今一直被視為做人的基本道德的呢
我覺得這就是個人最起碼的底線了,因為只有知恥才會後勇,才會改正!
想想這么一個畫面。一個小孩子打了一個人,問他為什麼有什麼原因不好說話解決的,偏偏要動手,然後他說就是為了好玩!你說這樣不對,但是他不會聽你的。然後一直這樣,這樣豈不是沒有救了,以後想殺人就行動了?
I. 有人罵你沒有道德和羞恥怎麼辦
到時候開庭上面問你,就把聽到對方說'你要不動手打他,他就打你,然後全家都會有事'這些直說無仿..
J. 《恥辱感與道德感》張煒 讀後感200字!求
《恥辱感與道德感》張煒 讀後感
正我們平時說:一個人講什麼很重要,做什麼就更加重要。因為如果只有漂亮話,做的事情卻讓人鄙視,那就更糟糕了。有了權力卻沒有一點理想,只想不勞而獲,那就等於選擇了一種最下賤的職業。人在相應的位置上,總得有一點點公益心和事業心,就是說做些對社會和民眾有利的事情。如果風氣被徹底敗壞,那麼一個人從很小的時候起,就會被普及和灌輸一種信念:賺錢或做官。結果只能是無數人在這條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