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基本要求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基本要求

發布時間: 2022-01-04 04:06:09

1.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基本要求

一 健全完善立法
(一)堅持科學立法:1必須貫徹科學發展觀 2必須立足我國國情 3必須遵循客觀規律 4 必須科學合理地規定權利與義務;權利與責任。
(二)堅持民主集中:1注重貫徹始終 2注重增強立法主體自身的民主性。
(三)堅持法制統一:1維護憲法作為根本法的地位 2嚴格執行立法法對立法許可權的劃分 3保證地方立法與中央立法的統一 4加強立法解釋和立法監督
(四)堅持體系完備:1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2繼續制定和完善起支架作用的法律 3加強法律規定的修改完善及配套法規的制定工作 4 試時進行法律清理和法典編纂。
二 堅持依法行政
三 嚴格公正司法
四 加強制約監督
五 自覺誠信守法
六 繁榮法學事業
七 堅持依法執政

2. 依法治國理念的基本要求是什麼

依法治國理念的基本要求:

1、要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版設的發展不斷提高對法治的思想認識,權自覺地將以人民為中心的法治理念貫徹到各項工作中去。

2、樹立和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法治理念,對加強和改進立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必須努力制定符合實際的、確實管用的、群眾滿意的法律法規,更好地發揮法律的規范、引領、推動和懲戒作用。

3、在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方面,要進一步鞏固已有成果,解決存在問題,把法治政府建設和司法改革繼續推向前進。


(2)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基本要求擴展閱讀

思想和理念是行動的指南。只有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法治理念,才能破私立公,革故鼎新,除弊興利,切實做到嚴格依法、公平公正、剛柔並濟、文明便民,有效地懲處違法犯罪,調解民間糾紛,維護群眾權益,確保社會安定。在執法和司法中,一定要秉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群眾的根本遵循,堅守對法律的敬畏和執著,排除各種客觀主觀障礙,做到唯法是從、唯民是重,積極推動全面依法治國進入新境界。

3. 闡述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基本內容及要求

我多年前寫的周群文章《法律之我見》

近來,常能聞見一些似乎很懷了些憐憫之心的「有識之士」,臉上也很流露出了些不忍之色,然後,再用很帶了些責備的口吻教導著那些已然在生活中很受了些委屈與傷害的人:「碰上諸如此類的事情,你決不可妥協、軟弱!應該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與之堅決斗爭到底!」

對於此類極富「打抱不平」精神的「有識之士」之善意,我向來是既深以為然,也頗以為許的。但是,無庸諱言,我卻也始終認為這番循循善誘依稀與「你應該放棄仁慈、寬容,斤斤計較起來!」實有異曲同工之嫌。

當然,盡管如此,倘憑心而論,至刻下我也尚未絲毫懷疑過這類「有識之士」的其心可鑒,甚而至於,心下更是頗感其精神之難能可貴。因為,倘處身於一個誰都念著要佔別人便宜的食親財黑環境及氛圍中,不容置疑,確實很有針鋒相對且決不退讓之必要,做人更是如之說的:絕不應該心慈手軟而任人欺凌、擺布!

不過,理雖及此,我卻依然頑固於發自內心之深以為:問題似乎都得從根本上去著手解決才更恰當穩妥,否則,貿然地截鶴續鳧,實有引足救經適得其反之慮!而像現在這般純粹靠著「你打我一拳,我必踢還你一腳!」的法子,就妄圖解決人性及社會安定方面的系列問題,以我個人的看法,恐怕非僅不是一個什麼長久之計,更實隱了得不償失之後患。

也因而此,憑著自己的若般一得之見,我就更堅定了這樣的一個早先還尚有些疑慮的信念:雖然法律應該建設也更有必要得到完善,但卻實在不適宜把來作為人們日常行為的導向標志!原因在於:倘把法律姑且看作底線,那麼,崇高的道德、思想則就遠在之上遙遙相對了。而我的一己想法之延伸也就是:如果所有的人都蜂擁著那條作為底線的法律准繩,難免就會弄出些有意無意間或願意不願意間被擠過了法律准繩的狀況,倒不如,引導大家都靠攏了道德、思想,或者景況就會有所改觀了:絕大多數人遠離了因為太過於擁擠而常常出事的底線附近危險區域,那麼,視野寬闊了,也不再人多手雜了,若是誰膽敢在此時再於路斷人稀處欲越過法律准繩的話,大抵也僅是個自討苦吃之舉了。

然而,道理固然簡單,觀點也夠鮮明,但我卻更深知,若是真想讓如今的有些人也明白個中的道理,認同這個觀點,事情卻絕非那麼簡單。因為,問題就出在這個道理實在是太過於簡單了,以致於反而會使得那些特擅長於化簡為繁之人,更不可能會去關注、重視、思索,並由此而欣然接受了。

我們假設:有一個地方,因為那裡人們的道德、思想水平普遍的都很高,因此那地方的犯罪現象就很少,而犯罪現象少也就從而使得正常生活著的人們很少能聽聞到法律啊法制啦什麼的;而另一個地方,因為犯罪率一直居高不下,社會又動盪不安,迫於保護自己的無奈或者趨於貪婪的慾望,那裡的人們因而無論是唬唬人的還是真干實做的,嘴裡就不得不整天嚷嚷著法律、法制了,而這般「法律天、法制地」熱鬧的「盛況」,自然會令人倍感了法律、法制的「無處不在」與「不絕於耳」了。

倘若於此作個判斷:這般的兩個地方究竟是哪一個好?哪個地方更適宜人的生活?大概很有人會以為,這種問題豈能成為問題?這還用得著說嗎?然而,實際上這問題卻恰恰就是個連有些專家學者與教授們都至今糊塗著的「難題」。而其中最令人不可思議的更是,有一些專家學者與教授是非不明、黑白不分或弄來弄去弄不懂倒也罷了,不懂就是不懂,就不要再去厚顏無恥裝什麼懂了,可這些傢伙就是不緘其臭嘴,居然一邊贊揚著混亂一邊更去譏笑太平盛世的「少法律」「少法制」,似乎社會風雨飄搖人們被弄得焦頭爛額,於他們來說,是件挺有進步意義的事情。

日前,著意之下,我就很見識了幾個這樣的無視道德、思想而單抱著法律、法制就認為已經找到了足以匡時濟世良方的專家學者,其幼稚可笑的言論中居然還很夾雜了一些崇洋媚外的由頭,不時揚眉提到了一個當今犯罪率舉世無雙的國家,並把之頂禮膜拜成了凡國家都很該認真學習且效仿的楷模榜樣。

那麼,這個被些許「國人」高度頌揚的而自己也經常自吹自擂所謂的老牌法律國的法律狀況到底是個什麼樣子的呢?也許,我們也不妨實地去見識觀摩一下,或者,我們也就能不只有個大體上的感性認識,更能大致的對之端倪可察了。

在一間搞得外表很「入眼」的大房子里,幾十甚至上百個熟悉法律的人士靜靜地坐著,他們前面有幾個彷彿對法律更加掌握得透徹之人在輪番慷慨激昂著法律,而再往前的高台後面還坐著一個對法律幾乎是了如指掌的人。然而,盡管法律就一個,而大家也都似乎胸有成竹,但是,處身於這般濃厚法律氛圍之中的被告席上的人,卻依然瞪著茫然不知就裡的眼睛。

那麼,作為主角的被告,為何會是這么一副猶如置身雲霧中的神態呢?因為,面前的那幾個穿戴整齊的人盡管講的都不外是些不知被講了多少遍的同一法律,但是,被告卻在他們未能停止「這么講來講去」時,其命運究竟如何竟然尚且是個充滿了無窮變數的謎。而尤為重要的更是,被告的命運居然也恰恰正是由這幾個人的「這么講來講去」所決定:被告可能會就因為「這么講來講去」而無罪,但也可能就因為「這么講來講去」而小罪,或者中罪、大罪甚至超級巨罪都「得當」成立。

一旦「這么講來講去」完了——通常時間都很長很長,那麼,法庭就會讓另一些始終在一旁呆聽「這么講來講去」的人,根據這個聽來的「這么講來講去」的自己聽了多少與自己的理解能力再加上自己的想法,來得出一個結果——被告的結局——也就是法律的宣判。換言之,進了庄嚴肅穆的法庭,被告曾做過些什麼,其實相對而言已經不再是那麼重要了,反倒是最終在法庭上真正起了關鍵作用的,除了次之的在一旁呆聽的都是些什麼人之外,主要的卻居然就正是那個「這么講來講去」。

而更令人匪夷所思也勢必感嘆其深不可測的是,無論是那些懂得法律的抑或不懂得法律的,卻每個人心中都竟然雪亮著:錢多找個「好」律師與沒錢只能靠「壞」律師,其間,雖然還是同一法律同一被告,其結果卻往往會就因為「好」律師與「壞」律師間的「這么講來講去」之有所不同而差了天壤之別,有的時候,甚至更是生死之分!

法律,本該是用來伸張包含公平、公正在內的正義的,這一點大抵也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然而,現在居然被搞得非只是模糊且具彈性,最後更使得神聖不可侵犯的正義也反而受其拖累而成了貧富立判的待價而沽之商品,——在老實巴交的老百姓面前,堂而皇之地把至高無上的正義,通過所謂的「法律」「光明正大」地給徹底扭曲了,——使得法制也陡然變成了人制與錢制!或許,這聽上去實在令人難以置信,更似乎像是個天大的笑話或者諷刺,但事實上這卻正是當今資本主義國家公認的治理社會之無上法寶了。

究其惡醉強酒之原因,資本主義社會的性質與體制決定了其無可奈何只得緊抓著這根「救命稻草」,明知於事無補卻也不得不然,因為,資本主義社會的一切都是以錢來說話,錢凌駕於正義、真理之上,人人都渴望著自己能夠盡量剝削壓迫別人,最終成為剝削階級把正義、真理掌握在手裡聽憑自己玩弄,因此,資本主義社會根本就無法做到社會主義社會的對道德、思想的重視!

所以,清楚並明確了法律與道德、思想間的關系,也知道並肯定了本末位置的重要,更明白且確定了只有在道德、思想的引領下法律才能夠真正成為正義的之一工具,我們就不難看出那些外表道貌岸然,刻意不談道德、思想而大喊大叫唯法律、法制能救國、治國,實質卻正是在企圖敗壞人們的道德、思想,使得社會禮壞樂崩人慾橫流,導致法製成為人制與錢制,以便達到其徹底毀壞法律、法制目的之人的居心了。

也因此,倘若今後再有人擺出了一副一本正經的樣子,——一看就知又來哄騙老百姓了,故意繞開或撇開道德、思想大談法律、法制,那麼,有了一份清醒認識與警惕的我們,或者就能即刻透過裝模作樣的外表,直視其心底之險惡了。

4. 社會主義法治的基本要求什麼

一)有法可依

有法可依是建立和健全社會主義法制的前提。它要求社會主義國家高度重視和加強立法工作,制定完備的法律,使人們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這是因為,有了法,才能談到國家的法律和制度完善與否的問題;有了法,才能談到依法辦事和守法即法治的問題。所以,要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就必須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及時進行立法,使社會主義的法律體系盡快地日益完備起來。

(二)有法必依

有法必依是健全社會主義法制的中心環節。法律制定出來,就要付諸實施。有法不依,等於無法。再好的法律,如果不能為人們所遵守,無異於一紙空文。

有法必依首先要求一切執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必須依法辦事。在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問題時,固然要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即使在處理敵我矛盾問題時,也要按照法律的規定辦事。其次,還要求全體公民遵守法律,使自己的言行符合法律的規定和要求。

(三)執法必嚴

執法必嚴是健全社會主義法制的重要條件。它是指執法機關和執法人員在執行法律時必須做到嚴格、嚴肅、嚴明,切實依據法律規定的內容、精神和程序辦事,一絲不苟地維護法律的尊嚴和權威。反之,執法不嚴,以言代法,以權亂法,徇私枉法,不僅法律的權威和尊嚴得不到維護,而且會從根本上損害國家和人民的利益。

(四)違法必究

違法必究是健全社會主義法制的保證。這項要求的核心在於反對特權,也就是對一切違法犯罪分子都必須依法追究法律責任,並予以制裁,任何組織和個人都不能例外。如果對違法者聽之任之,或者對國家公職人員犯法和群眾犯法不平等看待,或者對領導幹部犯法不能繩之以法,那麼,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就會受到損害,社會主義法制的權威就會喪失殆盡。

以上四個方面是不可分割的統一體,它們密切聯系在一起,成為法制健全的標准和尺度,我們不能片面強調某一方面,而忽視其他方面。

5. 有關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基本要求正確的是( )

有關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基本要求正確的是( )
A.健全完善立法
B.堅持依法行政
C.嚴格司法公正
D.其他基本要求:加強制約監督、自覺誠信守法等
根據題目選擇:ABCD

詳解: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基本要求:
一、健全完善立法
1.科學立法
科學立法是黨科學執政、科學決策的必然要求,是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必然要求。只有在立法工作中堅持科學立法,才能夠滿足人民對法律的需求,立法的目的才能夠真正實現。科學立法必須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立足我國國情,遵循客觀規律,科學合理地規定權利、義務、權力與責任,健全立法程序。
2.民主立法
民主立法要求在立法過程中堅持群眾路線,體現人民的意志和要求,確認和保障人民的利益。堅持民主立法,既要體現立法內容的民主,又要體現立法程序的民主。堅持民主立法,必須堅持立法為民,增強立法主體自身的民主性,擴大公眾參與立法。
3.法制統—
從立法層面堅持法制統一原則,包括三層含義:一是一切法律法規都不得與憲法相抵觸;二是下位階的法不能與上位階的法相抵觸;三是相同位階的法相互之間不能抵觸。這三者結合起來,才能保證我國的法律體系的內部和諧一致,從而保證國家法制的統—。
4.體系完備
要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繼續制定和完善起支架作用的法律,更多地修改、完善法律和制定配套法規,適時進行法律清理和法典編纂。
二、堅持依法行政
1.行政要合法
行政要合法亦即合法行政,是指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應當依照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進行;沒有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行政機關不得作出影響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義務的決定;行政機關的行政管理行為,應當符合法律的原則和精神。
2.行政要合理
行政要合理亦即合理行政,是指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應當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則,平等對待行政管理相對人,不偏私、不歧視;行使行政自由裁量權應當符合法律目的,排除不相關因素的干擾;所採取的措施和手段應當必要、適當;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可以採用多種方式實現行政日的的,應當避免採用損害當事人權益的方式。
3.行政要高效便民
行政要高效便民,是指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應當遵守法定時限,積極履行法定職責,提高辦事效率,提供優質服務,最大限度地為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提供方便。
4.權責要統一
權責要統一,是指行政機關擁有的職權應與其承擔的職責相適應,擁有多大的權力就應當承擔多大的責任,不應當有無責任的權力,也不應當有無權力的責任,並且在行政機關違法或不當行使職權時,應當依法承擔法律責任。
5.政務要公開
政務要公開,是指政府機關為了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在行政管理過程中,通過一定的形式,依法將政務信息、行政事項、工作內容等主動及時地向社會公眾公開,以便於人民群眾的知曉和監督。
6.依法行政能力和職業道德水平要不斷提高
公務人員依法行政能力和職業道德是指公務人員依據依法行政的原則和觀念,按照法定職責和許可權實施行政行為並承擔相應行政責任的能力水平和職業道德素養。
三、嚴格公正司法
1.切實維護司法公正
司法公正是司法工作的靈魂,是依法治國的重要標志。司法人員必須自覺用司法公正理念指導司法工作,維護實體公正、程序公正,做到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會效果相統—。
2.不斷提高司法效率
公正與效率都是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司法機關必須不斷提高司法效率,努力實現司法公正,正確處理公正與效率的關系。
3.努力樹立司法權威
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應當以公正高效權威為價值目標。公正是靈魂,沒有公正,司法將會徒具形式;高效是生命,沒有高效,司法將會難以生存和發展;權威是品格,沒有權威,司法將會失去應有的品行和性格。司法公正、司法效率和司法權威是相互作用的統一體,沒有司法權威就很難實現司法公正和司法效率。
4.充分發揚司法民主
司法民主主要指在司法活動中體現和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司法民主包括司法主體民主、司法程序民主和司法目的民主三個方面。司法主體民主又體現為兩個方面:一是人民直接參與司法,例如陪審員制度和檢察機關的人民監督員制度;二是司法人員通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產生。司法程序民主的核心內容是司法公開制度。司法目的民主的表現為司法為民,司法權是人民給的,司法工作就必須為人民服務。
四、其他基本要求
1.加強制約監督
實現對權力的有效制約與監督,是我國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也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
2.自覺誠信守法
自覺守法是實現依法治國的重要保證,也是現代法治國家的重要標志。必須在全社會培育現代公民意識,提高全民法律素質,使人們形成發自內心的對法律的信仰和崇敬,並把法律內化為行為准則,做到自覺誠信守法,嚴格依法辦事。
3.繁榮法學事業
法學研究和法學教育是為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提供理論支撐和人才支持的重要陣地,事關我國法治建設的興衰成敗。
4.實施正確領導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貫徹和落實,關鍵在於黨的領導。

6. 簡述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本質要求

一、「黨的事業至上、人民利益至上、憲法法律至上」的提出。

2007年12月26日,胡錦濤總書記在全國政法工作會議上第一次正式提出了「三個至上」即「黨的事業至上、人民利益至上、憲法法律至上」的重要觀點。這是對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規律的科學總結,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原則,因而也是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本質屬性。

二、深刻認識堅持「黨的事業至上、人民利益至上、憲法法律至上」的重大意義。

「三個至上」從三個方面概括了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精神實質,在法律思想史上第一次劃清了社會主義法治理念與資本主義法治理念的原則界線,為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指明了

政治方向、明確了歷史使命、提供了科學方法、奠定了思想基礎,是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中國化的最新發展。

(6)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基本要求擴展閱讀: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基本特徵:

一、鮮明的政治性

社會主義法治建立在社會主義民主基礎上,並確認和保障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將服務大局作為社會主義法治的重要使命,將黨的領導作為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保證,要求全面服務社會主義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及生態文明建設,不斷增強黨的科學執政、民主執政與依法執政能力,實現了講法治與講政治的統一。

二、徹底的人民性

社會主義法治反映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是黨領導人民制定和實施法律,有效治理社會的方式、過程和狀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利益。社會主義法治與全體公民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人民是法治的主體,是法治建設的重要參與者和推動力。

三、系統的科學性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在內容構成上,從而成為一個科學的有機統一體。

「依法治國、執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和黨的領導」這五大內容,從不同方面反映和規定了社會主義法治,明確了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內容、本質要求、價值追求、重要使命和根本保證,每個方面環環相扣,相輔相成,構成一個科學有機的整體。

7. 簡述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基本內容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基本內容為:

一、依法治國

這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內容。要求政法機關和政法幹警必須不斷提高法律素養,切實增強法制觀念,堅持嚴格執法,模範遵守法律,自覺接受監督,時時處處注意維護法律的權威和尊嚴。

依法治國的基本內涵:

(一)人民民主。這是依法治國的基礎。

(二)法制完備。這是依法治國的重要標志。

(三)樹立憲法法律權威。這是依法治國的必然要求。

(四)依法執政。這是依法治國的關鍵。

二、執法為民

這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本質特徵。

執法為民的內涵:以人為本;保障人權;文明執法。

執法為民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政法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在各項政法工作中真正做到以人為本、執法為民,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

三、 公平正義

這是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價值追求。其內涵包括:

(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這是公平正義的首要內涵;

(二)合法合理,這是公平正義的內在品質;

(三)程序正當是實現公平正義的方式和載體;

(四)及時高效是衡量公平正義的重要尺度。

公平正義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線,是和諧社會的首要任務,是社會主義法治的首要目標。要求政法幹警必須秉公執法、維護公益、摒棄邪惡、弘揚正氣、克服己欲、排除私利,堅持合法合理原則、平等對待原則、及時高效原則、程序公正原則,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

四、服務大局

這是社會主義法治的重要使命。把握大局,圍繞大局,立足本職。

要求各級政法機關和政法幹警,必須緊緊圍繞黨和國家大局開展工作,立足本職,全面正確履行職責,致力於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努力創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環境。

五、黨的領導

這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保證。包括政治領導、思想領導、組織領導。

要自覺地把堅持黨的領導、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和維護社會主義法治統一起來,把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嚴格執法統一起來,把加強和改進黨對政法工作的領導與保障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職權統一起來,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立場,忠實履行黨和人民賦予的神聖使命。

(7)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基本要求擴展閱讀: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現實和全局出發,借鑒世界法治經驗,對近現代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社會和法治發展的歷史經驗的總結。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既是當代中國社會主義建設規劃的一部分,同時也是執政黨對中國法治經驗的理論追求和升華。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基本特徵:

一、鮮明的政治性

社會主義法治建立在社會主義民主基礎上,並確認和保障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將服務大局作為社會主義法治的重要使命,將黨的領導作為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保證,要求全面服務社會主義政治、經濟、文化、 社會及生態文明建設,不斷增強黨的科學執政、民主執政與依法執政能力,實現了講法治與講政治的統一。

二、徹底的人民性

社會主義法治反映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是黨領導人民制定和實施法律,有效治理社會的方式、過程和狀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利益。社會主義法治與全體公民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人民是法治的主體,是法治建設的重要參與者和推動力。

三、系統的科學性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在內容構成上,從而成為一個科學的有機統一體。

「依法治國、執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和黨的領導」這五大內容,從不同方面反映和規定了社會主義法治,明確了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內容、本質要求、價值追求、重要使命和根本保證,每個方面環環相扣,相輔相成,構成一個科學有機的整體。

四、充分的開放性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不是一個孤立的存在,也不是一個封閉、靜止的思想體系,它的形成、發展與實踐都具有充分的開放性。

隨著社會主義法治的不斷完善,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內涵也將更有時代性,更具規律性,更富創造性,不斷借鑒與吸收人類法治文明的優秀成果。可以說,正是這種廣泛吸收、兼容並蓄、與時俱進的特性,才使社會主義法治理念能夠始終指導中國的法治實踐,始終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8. 社會主義法治的基本要求是什麼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基本要求
一、健全完善立法
1.科學立法
科學立法是黨科學執政、科學決策的必然要求,是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必然要求。只有在立法工作中堅持科學立法,才能夠滿足人民對法律的需求,立法的目的才能夠真正實現。科學立法必須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立足我國國情,遵循客觀規律,科學合理地規定權利、義務、權力與責任,健全立法程序。
2.民主立法
民主立法要求在立法過程中堅持群眾路線,體現人民的意志和要求,確認和保障人民的利益。堅持民主立法,既要體現立法內容的民主,又要體現立法程序的民主。堅持民主立法,必須堅持立法為民,增強立法主體自身的民主性,擴大公眾參與立法。
3.法制統—
從立法層面堅持法制統一原則,包括三層含義:一是一切法律法規都不得與憲法相抵觸;二是下位階的法不能與上位階的法相抵觸;三是相同位階的法相互之間不能抵觸。這三者結合起來,才能保證我國的法律體系的內部和諧一致,從而保證國家法制的統—。
4.體系完備
要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繼續制定和完善起支架作用的法律,更多地修改、完善法律和制定配套法規,適時進行法律清理和法典編纂。
二、堅持依法行政
1.行政要合法
行政要合法亦即合法行政,是指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應當依照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進行;沒有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行政機關不得作出影響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義務的決定;行政機關的行政管理行為,應當符合法律的原則和精神。
2.行政要合理
行政要合理亦即合理行政,是指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應當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則,平等對待行政管理相對人,不偏私、不歧視;行使行政自由裁量權應當符合法律目的,排除不相關因素的干擾;所採取的措施和手段應當必要、適當;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可以採用多種方式實現行政日的的,應當避免採用損害當事人權益的方式。
3.行政要高效便民
行政要高效便民,是指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應當遵守法定時限,積極履行法定職責,提高辦事效率,提供優質服務,最大限度地為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提供方便。
4.權責要統一
權責要統一,是指行政機關擁有的職權應與其承擔的職責相適應,擁有多大的權力就應當承擔多大的責任,不應當有無責任的權力,也不應當有無權力的責任,並且在行政機關違法或不當行使職權時,應當依法承擔法律責任。
5.政務要公開
政務要公開,是指政府機關為了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在行政管理過程中,通過一定的形式,依法將政務信息、行政事項、工作內容等主動及時地向社會公眾公開,以便於人民群眾的知曉和監督。
6.依法行政能力和職業道德水平要不斷提高
公務人員依法行政能力和職業道德是指公務人員依據依法行政的原則和觀念,按照法定職責和許可權實施行政行為並承擔相應行政責任的能力水平和職業道德素養。
三、嚴格公正司法
1.切實維護司法公正
司法公正是司法工作的靈魂,是依法治國的重要標志。司法人員必須自覺用司法公正理念指導司法工作,維護實體公正、程序公正,做到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會效果相統—。
2.不斷提高司法效率
公正與效率都是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司法機關必須不斷提高司法效率,努力實現司法公正,正確處理公正與效率的關系。
3.努力樹立司法權威
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應當以公正高效權威為價值目標。公正是靈魂,沒有公正,司法將會徒具形式;高效是生命,沒有高效,司法將會難以生存和發展;權威是品格,沒有權威,司法將會失去應有的品行和性格。司法公正、司法效率和司法權威是相互作用的統一體,沒有司法權威就很難實現司法公正和司法效率。
4.充分發揚司法民主
司法民主主要指在司法活動中體現和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司法民主包括司法主體民主、司法程序民主和司法目的民主三個方面。司法主體民主又體現為兩個方面:一是人民直接參與司法,例如陪審員制度和檢察機關的人民監督員制度;二是司法人員通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產生。司法程序民主的核心內容是司法公開制度。司法目的民主的表現為司法為民,司法權是人民給的,司法工作就必須為人民服務。
四、其他基本要求
1.加強制約監督
實現對權力的有效制約與監督,是我國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也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
2.自覺誠信守法
自覺守法是實現依法治國的重要保證,也是現代法治國家的重要標志。必須在全社會培育現代公民意識,提高全民法律素質,使人們形成發自內心的對法律的信仰和崇敬,並把法律內化為行為准則,做到自覺誠信守法,嚴格依法辦事。
3.繁榮法學事業
法學研究和法學教育是為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提供理論支撐和人才支持的重要陣地,事關我國法治建設的興衰成敗。
4.實施正確領導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貫徹和落實,關鍵在於黨的領導。

9. 社會主義法治原則的基本要求與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基本內容區別

原則,是底線的意思,必須參照這么做的。
而理念,就是內容與打算。
中文語言很豐富,所以法律多半是一紙空文(因為可以玩文字游戲、可以鑽牛角),看看美國,就知道什麼叫法律了,三權分立不說,具體實惠的法律讓每一個公民有保障。
你的理解還是蠻正確的哦!

熱點內容
商丘法律咨詢電話 發布:2025-05-03 07:38:41 瀏覽:141
行政法中英文 發布:2025-05-03 07:37:18 瀏覽:932
10086客服工作規章制度 發布:2025-05-03 07:32:02 瀏覽:704
小姐發生關系有無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03 07:31:25 瀏覽:245
腺癌結節有辦法治療嗎 發布:2025-05-03 07:20:05 瀏覽:335
法律援助一定是律師嗎 發布:2025-05-03 07:07:04 瀏覽:210
婚姻法實施40年宣傳總結 發布:2025-05-03 07:07:00 瀏覽:238
港版國安立法美國 發布:2025-05-03 07:05:49 瀏覽:681
法院考寫作 發布:2025-05-03 07:03:18 瀏覽:663
招標代理商承擔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03 06:55:10 瀏覽: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