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反哺
⑴ 羊有跪乳之恩 烏鴉有反哺之情什麼意思
形容對父母哺育之情的報答。
這句話出自古代明代時期編寫的《增廣賢文》。
原文是: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情。孝順還生孝順子,忤逆還生忤逆兒。不信但看檐前水,點點滴滴舊池窩。
白話文釋義:小羊羔跪下吮乳,小烏鴉成年後反過來哺養老烏鴉。做子女的更要懂得孝順父母。孝順父母的人,他的孩子也會孝順他,忤逆父母的人,將來他的孩子也會忤逆他。
寓意:羊跪乳,鴉反哺,是連動物都知道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人也不能忘恩負義,不孝敬自己的父母。父母之愛,是人世間最真摯和無私的情感,值得每個做兒女的感恩一生,回報一生。
(1)道德反哺擴展閱讀:
《增廣賢文》旨在用以前聖賢們的言論,來諄諄教誨當代的人們,書籍廣泛搜集押韻的文字匯編成「增廣」,使人見多識廣。同時警示人們應當借鑒古人的經驗教訓,來指導今天的行為,因為今天是古代的延續。
但是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社會政治經濟在觀念形態上的反映,《增廣賢文》也不例外。由於時代和歷史的局限,必然打上那個時代的印記。不少內容反映了封建倫理和道德觀念,甚至帶有明顯的封建迷信、宿命論的色彩。
有的內容以個人為中心,反映了當時及時下人們普遍存在的自私自利、損人利己的思想;有的反映了在當時乃至當今社會制度下小市民階層得過且過、畏縮苟安的心理和避禍厭世的消極人生哲學;有的在當時社會不失為對社會現象的正確反映,今天已失去了借鑒的意義。
還有一些內容含義比較模糊,或者只有片面的真理性,如果不做正確的理解,就會變成錯誤的東西。這些都是不符合時代精神的,我們要在閱讀時採取批判的態度,明察揚棄,批判繼承,吸取其有營養的成分,古為今用。
⑵ 「烏鴉反哺」是否為真
沒有直接的證據證明「烏鴉反哺」,以及這種行為的科學解釋方法。
烏鴉反哺僅僅存在與《本草綱目》中,無任何其他證據出現。包括《本草綱目》在內,暫時沒有直接的證據證明這種現象的普遍存在,以及這種行為的科學解釋方法。
正常的、可接受的一種解釋:
烏鴉作為群居鳥類,是有可能在自己吃飽的前提下將食物分給其他無法獨立獲取食物的同類。但暫時沒有辦法分辨這種行為只是一種單純的反射性行為還是具有高度邏輯思維與高級情感的共同作用的後果。
(2)道德反哺擴展閱讀
相近行為:
羊羔跪乳:羊羔跪乳是由羊體內的遺傳物質控制的先天性行為,羊生來就會,和孝道,感恩無關。現在常用羊羔跪乳表達有孝心。
典故:
很早以前,一隻母羊生了一隻小羊羔。羊媽媽非常疼愛小羊,一次,小羊說:「媽媽,您對我這樣疼愛,我怎樣才能報答您的養育之恩呢?」
羊媽媽說:「我什麼也不要你報答,只要你有這一片孝心就心滿意足了。」小羊聽後,不覺下淚,跪倒在地,表示難以報答慈母的一片深情。
從此,小羊每次吃奶都是跪著。它知道是媽媽用奶水喂大它的,跪著吃奶是感激媽媽的哺乳之恩。這就是「羊羔跪乳」。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烏鴉反哺
⑶ 烏鴉反哺的故事原文
烏鴉反哺的故事原文如下:
很早以前,有一個孩子不孝敬爹娘,爹娘沒有辦法,只好把他交給舅舅。舅舅是個放羊倌。他雖然沒有文化,但對子女的教育卻很有辦法。
他對孩子的爹娘說:「把外甥交給我吧,過一段時間他會回心轉意,成為孝敬父母的好孩子的。」第二天,孩子的爹娘把孩子送到了舅舅家。舅舅見了外甥,既不罵,也不打,二話沒說,把一隻羊鞭遞給了外甥。
六月的一個晌午,太陽象火球一樣烤著山坡,鳥兒都藏在樹蔭里不出來了。舅舅也把外甥帶到一棵大樹下乘涼。這時,有幾只小烏鴉在炎熱的太陽下飛來飛去。
外甥好奇地問舅舅:「這幾只小烏鴉不怕熱嗎?它們不停地飛來飛去忙什麼呢?」舅舅指了指大樹上的鳥窩說:「鳥窩里有一隻老得飛不動了的烏鴉,正仰著頭、張著嘴,等著它的兒女們一口一口餵食呢。要是沒有這些懂事的小烏鴉喂它,它會餓死的。
老烏鴉自從生育了子女,它們每天早出晚歸,辛苦地覓食喂養自己的子女們。在老烏鴉年邁無法出去覓食的時候,它的子女便會出去尋找可口的食物孝敬老烏鴉,照顧老烏鴉,並且從不感到厭煩,直至老烏鴉自然死亡,這就叫:「烏鴉反哺」!外甥一邊聽,一邊默默地低下了頭。
停了一會兒,舅舅又說:「烏鴉還知道反哺、人難道就不知道孝敬自己的父母嗎?」外甥聽了舅舅的一席話;懊悔地哭了,從此以後,他成了一個孝順的孩子!
(3)道德反哺擴展閱讀:
烏鴉反哺出自《本草綱目·禽部》載:「慈烏:此鳥初生,母哺六十日,長則反哺六十日。」翻譯為:烏鴉這種鳥剛剛出生的時候,母鳥會喂養它六十天,長大了以後,小鳥又回反過來喂養母鳥六十天。
烏鴉反哺的道理:
鳥類都知道長大後要孝敬自己的父母,何況是人類呢!我們應該孝敬父母,因為父母賦予我們生命,哺育我們成長,教給我們知識、技能和做人的道理。父母對子女的愛是世界上最無私、最偉大的愛。孝敬父母既是為人的基本要求,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讓孩子學會知恩、感恩,父母的養育之恩,老師的教育之恩,社會的關愛之恩,軍隊的保衛之恩,祖國的呵護之恩……從家庭學校開始,學會尊重他人。
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個生命,尊重每一份平凡普通的勞動,也更加尊重自己。經常懷著感恩之心,才會心地坦盪,胸懷寬闊,自覺自願地給人以幫助,助人為樂。
孝是道德的根本,一切教化都從此產生。所以與西方文化不同,東方歷史中執政者無不把「孝」,作為立國之本去美化,作為馴化子民的第一課,來大肆宣揚,它培養了一代一代對「父母官」順與忠的奴才,甚至作為選拔領導幹部的標准。學會了順從與孝敬也成為中國孝子們的安身保命之本。
⑷ 德育反哺智育是什麼意思
1、德育
廣義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計劃地對 社會成員在政治、思想與道德等方面施加影響的活動,包括社會德育、社區德育、學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
狹義的德育專指學校德育。學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會或階級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對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響,並通過受教育者積極的認識、體驗與踐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會與階級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動,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養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動。
2、反哺
反哺意思是雛鳥長大後,銜食喂母鳥,比喻子女長大奉養父母。出自《初學記·鳥賦》:雛既壯而能飛兮,乃銜食而反哺。
3、智育
是指教育者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向學生傳授系統的文化科學知識和技能的教育活動。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⑸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受恩思報,是做人的道德底線,動物尚能如此,何況人呢。
爸爸媽媽,在這個屬於你們的日子裡,我要獻上我最衷心的祝福:願你們天天開心,永遠年輕!
⑹ 動物世界存在反哺現象么
不能絕對地說動物世界一定不存在反哺現象,但迄今為止沒有發現。
古訓《增廣賢文》中記載「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以「烏鴉反哺羔羊跪乳」警喻人們要懂得感恩父母、孝養長輩。然而,至今還沒有一篇科學文獻或觀察記錄,可以證明烏鴉有反哺的習性。
迄今為止,人們還沒能發現自然界中哪種動物有反哺的現象,烏鴉也不例外。不過鳥類學家曾觀察到,烏鴉作為一種群居的社會性鳥類,在鴉群中,有些新成年的烏鴉會幫助其他成年烏鴉哺育幼雛。在新成年烏鴉喂哺雛鳥的時候,年老烏鴉吃到食物的偶然巧合也並非不可能。
不僅是鴉科,研究表明鳥類中的翠鳥科、蜂虎科、林戴勝科、鷦鷯亞科、知更雀亞科等均有巢中幫手為正在繁殖的雙親家庭出力。由此可見,「烏鴉反哺」不見得是小烏鴉在孝養雙親,很有可能是哥哥、姐姐在幫烏鴉父母喂養弟弟、妹妹。
⑺ 烏鴉反哺,羔羊跪乳的意思
烏鴉反哺是說小烏鴉長大以後,老烏鴉不能飛了,不能自己找食物了,小烏鴉會反過來找食物喂養它的母親。羔羊跪乳是說小羊吃奶都是跪著。它知道是媽媽用奶水喂大它的,跪著吃奶是感激媽媽的哺乳之恩。
這兩個詞都寓意著孝道。動物都知道感恩父母、孝敬長輩的道理,更何況是人呢。
(7)道德反哺擴展閱讀:
「羊羔跪乳」語出古訓《增廣賢文》,原文是「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
「烏鴉反哺」出自《本草綱目·禽部》載:「慈烏:此鳥初生,母哺六十日,長則反哺六十日。」
據說烏鴉在母親的哺育下長大後,當母親年老體衰,不能覓食或者雙目失明飛不動的時候,它的子女就四處去尋找可口的食物,銜回來嘴對嘴地喂到母親的口中,回報母親的養育之恩,並且從不感到厭煩,一直到老烏鴉臨終,再也吃不下東西為止。
⑻ 作文 反哺
大家知道,烏鴉雖然外表醜陋,但在養老、敬老方面堪稱動物中的楷模。當烏鴉年老不能覓食的時候,它的子女就四處去尋找可口的食物,銜回來嘴對嘴地喂給老烏鴉,並且從不感到厭煩,一直到老烏鴉臨終,再也吃不下東西為止。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烏鴉反哺"。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在養老、敬老方面曾涌現過無數美麗動人的故事,扇枕暖被的黃香,綵衣娛親的老萊子,捨身護父的潘綜,鍋巴奉母的陳遺……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在養老、敬老方面,早已遠遠超出了"反哺"的范疇,人們在使老年人"老有所養"的前提下,逐步向"老有所醫"、"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的更高層次發展。
但是,我們還必須看到,受商品經濟大潮及西方文化的影響,傳統的價值觀受到巨大的沖擊,"敬老、養老"在許多人思想上已日見淡薄,他們放棄了做人的起碼道德,不僅不養老、敬老,甚至發展到虐待、殺害老人的地步,其行為之野蠻殘酷令人發指。、
"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一個人依託父母來到這個世界上,同時又要依靠父母的辛勤養育才能長大成人。多少父母在孩子生病的日子裡憂心如焚、夜不能寐;多少父母為使孩子吃飽穿暖,寧願自己省吃儉用節衣縮食;多少父母為使孩子生活的更好一些,廢寢忘食,忘我工作。孩子長大後,作為對父母養育之恩的回報,贍養和孝敬父母乃順理成章之事,"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既為人子,對父母行孝道應是最起碼的行為標准,焉能喪心病狂虐待老人呢?
在我國這樣一個"未富先老"的國家,特別是在廣大的農村地區,老年人養老基本上還是依賴自己的子女,這種居家養老的形式在客觀上還受許多方面制約,子女的經濟狀況,子女的家庭變故,子女的道德修養都制約著老人能否有一個幸福的晚年。因而我們仍有必要努力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大力弘揚中華民族養老、敬老的光榮傳統,使每一個子女時存感恩之情,對老人要物質上保障,精神上慰籍,竭盡全力地為辛勞了一生,養育了我們的父母營造一個金色的晚年。
生活在文明社會的每一個人,都應樹立這樣的觀念:倘若有一件衣,應先給父母穿;倘若有一口飯,應先給父母吃;倘若有一間房,應先給父母住;因為我們堅信,人生天地間,孝為百行首。
羔羊能夠跪乳,烏鴉尚且反哺,何況人乎?!
⑼ ()跪乳,()反哺;人之情,。父母教,須敬();父母責,須敬()。身有傷,貽親()德有傷,貽親()
羊跪乳,燕反哺.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
⑽ 烏鴉反哺是什麼意思
烏鴉反哺:烏鴉長大後,會本能地喂養照顧自己的父親母親,比喻奉養長輩的孝心。
出 處:《本草綱目·禽部》載:「慈烏:此鳥初生,母哺六十日,長則反哺六十日。」
譯文為:這種鳥剛剛出生的時候,母鳥會喂養它六十天,長大了以後,小鳥又回反過來喂養母鳥六十天。
近義詞:羊羔跪乳
基本信息
烏鴉是一種通貌醜陋的鳥,人們覺得它不吉利而遭到人類普遍的厭惡,但他們卻擁有一種真正的值得我們人類普遍稱道的美德——養老、愛老,在養老、敬老方面堪稱動物中的楷模。據說這種鳥在母親的哺育下長大後,當母親年老體衰,不能覓食或者雙目失明飛不動的時候,它的子女就四處去尋找可口的食物,銜回來嘴對嘴地喂到母親的口中,回報母親的養育之恩,並且從不感到厭煩,一直到老烏鴉臨終,再也吃不下東西為止。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烏鴉反哺」。
傳說考證
考證疑點
這種傳說過去除《本草綱目》中提及以外,當時無任何其他證據出現。同時,包括《本草綱目》在內,都沒有直接的證據證明這種現象的普遍存在,以及這種行為的科學解釋方法。將鳥類的這種行為模式解釋為報答母恩,是中國特有的一種道德綁架模式,其特點是以低級生物行為模式引喻高級生物行為模式中受人推崇的行為方式,相近詞如「羊羔跪乳」等。正常的、可接受的一種解釋是作為群居鳥類,烏鴉是有可能在自己吃飽的前提下將食物分給其他無法獨立獲取食物的同類。但暫時沒有辦法分辨這種行為只是一種單純的反射性行為還是具有高度邏輯思維與高級情感的共同作用的後果。但就腦容量與腦結構而言,鳥類應在智商、情商等各個腦功能領域居於低級水平,以此來推斷,烏鴉反哺現象的最合理的解釋應該是這只是烏鴉的一種反射性行為模式,與它的思想道德標准及它與老烏鴉之間應該沒有什麼關系。
類似詞語
①鴉反哺,羊跪乳,王祥卧冰求鯉。
②羊羔跪乳,烏鴉反哺,做人之本,王祥卧冰求鯉孝敬父母。
在傳說中,烏鴉反哺的故事是最讓人感動的一個故事,對烏鴉懂得孝敬「老人」這一點,深感敬佩。烏鴉——是一種通體潦黑、面貌醜陋的小鳥,因為人們覺得它不吉利而遭到人類普遍厭惡,正是這種遭人嫌惡登不了大雅之堂入不了水墨丹青的小鳥,卻擁有一種真正的值得我們人類普遍稱道的美德——養老、愛老。據說這種鳥在母親的哺育下長大後,當母親年老體衰,雙目失明飛不動的時候,小鳥便將覓來的食物喂到母親的口中,回報母親的養育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