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青苗法學

青苗法學

發布時間: 2022-01-05 15:39:22

『壹』 王安石變法的內容及青苗法的大概解釋

王安石變法的主要內容是:
一、青苗法。這個辦法是他在鄞縣試用過的,現在拿來推廣到全國實行。
二、農田水利法。政府鼓勵地方興修水利,開墾荒地。
三、免役法。官府的各種差役,民戶不再自己服役,改為由官府僱人服役。民戶按貧富等級,交納免役錢,原來不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交錢。這樣既增加了官府收入,也減輕了農民的勞役負擔。
四、方田均稅法。為了防止大地主兼並土地,隱瞞田產人口,由政府丈量土地,核實土地數量,按土地多少、肥瘠收稅。
五、保甲法。政府把農民按住戶組織起來,每十家是一保,五十家為一大保,十大保為一都保。家裡有兩個以上成年男子的,抽一個當保丁,農閑練兵,戰時編入軍隊打仗 青苗法:
作用:大大增加了政府收入;限制了高利貸對農民的剝削,一定程度上緩和了階級矛盾。
局限:強制農民借貸;利息偏高,農民負擔依然沉重

『貳』 為什麼王安石搞青苗法實行不下去背後有哪些原因

王安石執政後,於熙寧二年八月壬午(1069年9月21日)實行青苗法,規定凡州縣各等民戶,在每年夏秋兩收前,可到當地官府借貸現錢或糧谷,以補助耕作。青苗法其實很簡單,就是官方向民間發放的貸款。國家為啥這么搞,因為農民手裡沒錢,春天想種地卻沒有種子肥料耕牛等生產資料,種不了地就會導致土地荒蕪,土地荒了就會出現流民遍地,流民多了就會導致社會動盪,漢唐明清其實都亡在流民上,張角黃巢李自成洪秀全都是流民領袖,北宋的梁山泊起義王小波起義也都是流民起義。春秋時期管仲說過,有恆產則有恆心,無恆產則無恆心。一個吃了上頓沒下頓的光棍流氓毫無疑問是社會不安定分子,比如李逵武松劉唐三阮之流。因此歷朝歷代的統治者都對流民問題相當重視。宋神宗之所以下定決心搞變法,王安石之所以一意孤行搞改革,就是為了讓大宋王朝不要亡在流民上。

當然了要說流民就是王安石搞變法弄出來的,這也不是實情。任何朝代的流民都是由於土地兼並財富不均加上自然災害各種條件累加而生,王安石搞青苗法的本意正是對流民遍地的糾偏,只是沒想到適得其反。那麼王安石難道真是個不問世事的書獃子,亂決策瞎指揮嗎。不是的,青苗法這個政策是他在當縣令時搞試點弄出來的經驗,效果相當好。別的縣遭受自然災害時都有流民和災民出現,唯獨王安石治理的縣毫發無傷,因此王安石才會被當朝宰輔發現並且越級提拔。那麼王安石為啥能搞好一個縣,卻搞不好一個國呢。其實這個問題孔子早就說過,能治理一邑者未必能當一宰。王安石在一個縣里,全縣的人力物力財力都是可控的,他的行政命令可以具體落實到鄉村任何一個角落和任何一件事一個人身上,真正的貧民也能從政府的借貸機構得到實惠。可是一旦上升到一國,各種勢力錯綜復雜,事情就難辦得很。青苗法最終在宋神宗駕崩後人亡政息。

『叄』 有關王安石青苗變法。能有多詳細就講多詳細

青苗法 亦稱「常平給斂法」、「常平斂散法」。中國宋朝王安石變法之一。宋朝初期,在各地設有常平。惠民等倉庫,」調劑人民糧食歉收時的食糧不足,但收效不大。1068年,各地倉庫積存錢谷1500餘石貫石。王安石執政後,於熙寧二年(1069年)實行青苗法,規定凡州縣各等民戶,在每年夏秋兩收前,可到當地官府借貸現錢或糧谷,以補助耕作。借戶貧富搭配,10人為保,互相檢查。貸款數額依各戶資產分五等,一等戶每次可借15貫,末等戶1貫。當年借款隨春秋兩稅歸還,每期取息2分,實際有重達三四分的。初期在河北、京東、淮南三路實行,後其他諸路也推行開來。這項措施本是為了抑制兼並,在青黃不接的時候救濟百姓,但實際執行卻出現偏差:地方官員強行讓百姓向官府借貸,而且隨意提高利息,加上官吏為了邀功,額外還有名目繁多的勒索,百姓苦不堪言。這樣,青苗法就變質為官府輾轉放高利貸,收取利息的苛政。元祐元年(1086年)停止執行。 青苗法起源於唐朝中後葉,唐朝中央政權被各路藩鎮分割,除了軍隊數量不足外,更悲慘的是沒錢。青苗法就在那時出現,其主要目的就是為皇帝創收。熙寧二年(1069年)二月,王安石開始推行新法,採取一系列改革措施。翰林學士范鎮認為實行「青苗法」是變富人之多取而少取之,然「少取與多取,猶五十步與百步」,七八月間范純仁上書皇上,公開指責安石「掊克財利」,舍「堯舜知人安民之道」,御史中丞呂誨上書劾王安石巧詐,說他:「置諸宰輔,天下必受其禍」。 主要有富國之法、強兵之法、取士之法「富國之法」的主要內容是: 青苗法。宋仁宗時,陝西百姓缺少糧、錢,轉運使李參讓他們自己估計當年穀、麥產量,先向官府借錢,谷熟後還,官稱「青苗錢」。王安石、呂惠卿等據此經驗,制定青苗法。它規定把以往為備荒而設的常平倉、廣惠倉的錢谷作為本錢。每年分兩期,即在需要播種和夏秋未熟的正月和五月,按自願原則,由農民向政府借貸錢物,收成後加息,隨夏秋兩稅納官。實行青苗法的目的,在於使農民在青黃不接時免受兼並勢力的高利貸盤剝,並使官府獲得一大筆「青苗息錢」的收入。募役法。又稱免役法。免役法規定:廢除原來按戶等輪流充當衙前等州、縣差役的辦法,改由州縣官府出錢僱人應役,各州縣預計每年雇役所需經費,由民戶按戶等高下分攤。上三等戶分八等交納役錢,隨夏秋兩稅交納,稱免役錢。原不負擔差役的官戶、女戶、寺觀,要按同等戶的半數交納錢,稱助役錢。此法的用意是要使原來輪充職役的農村居民回鄉務農,原來享有免役特權的人戶不得不交納役錢,官府也因此增加了一宗收入。方田均稅法。熙寧五年八月司農寺制定《方田均稅條約》頒行。此法分「方田」與「均稅」兩個部分。「方田」就是每年九月由縣令負責丈量土地,按肥瘠定為五等,登記在帳籍中。「均稅」就是以「方田」的結果為依據均定稅數。凡有詭名挾田,隱漏田稅者,都要改正。這個法令是針對豪強隱漏田稅、為增加政府的田賦收入而發布的。 農田水利法。熙寧二年十一月頒布農田水利法,獎勵各地開墾荒田興修水利,建立堤坊,修築圩埠,由受益人戶按戶等高下出資興修。如果工程浩大,受利農戶財力不足,可向官府借貸「青苗錢」,按借青苗錢的辦法分兩次或三次納官,同時對修水利有成績的官吏,按功績大小給予陞官獎勵。凡能提出有益於水利建設的人,不論社會地位高低,均按功利大小酬獎。此法是王安石主張「治水土」以發展農業,增加社會財富的重要措施。市易法。在東京設置市易務,出錢收購滯銷貨物,市場短缺時再賣出。這就限制了大商人對市場的控制,有利於穩定物價和商品交流,也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收入。均輸法。主要內容有:要求發運使必須清楚東南六路的生產情況和北宋宮廷的需求情況,依照「徙貴就賤,用近易遠」的原則,必須在路程較近的生產地采購,節省貨款和轉運費。另外,還賦予發運使一定的權力,使他們能夠斟酌某時某地的具體情況適當地採取一些權宜措施。這就減輕了納稅戶的額外負擔,限制了富商大賈對市場的操縱和對民眾的盤剝,便利了市民生活。強兵之法」這是王安石變法的第二個主要內容,具體措施有:保甲法、保馬法、將兵法、設軍器監。保甲法。熙寧三年司農寺制定《畿縣保甲條例頒行》。其主要內容是鄉村住戶,不論主客戶,每十家(後改為五家)組成一保,五保為一大保,十大保為一都保。凡家有兩丁以上的出一人為保丁,以住戶中最有財力和才能的人擔任保長、大保長和都保長,同保人戶互相監察。農閑時集中訓練武藝,夜間輪差巡查維持治安。王安石推行保甲法的目的主要是為了防範和鎮壓農民的反抗,以及節省軍費。 將兵法。作為強兵的措施,王安石一方面精簡軍隊、裁汰老弱,合並軍營。另一方面實行將兵法。自熙寧七年始,在北方各路陸續分設100多將,每將置正副將各1人,選派有武藝又有戰斗經驗的軍官擔任,專門負責本單位軍隊的訓練,凡實行將兵法的地方,州縣不得干預軍政。將兵法的實行,使兵知其將,將練其兵,提高了軍隊的戰斗素質。保馬法。規定百姓可自願申請養馬,每戶一匹,富戶兩匹,由政府撥給官馬或給錢自購。養馬戶可減免部分賦稅,馬病死則要賠償。政府下令設置軍器監,監督製造兵器,嚴格管理,提高武器質量。從此,武器生產量增加,質量也有所改善。「取士之法」。王安石在進行政治、經濟和軍事體制改革的同時,也非常關注人才的選拔、培養和使用,主要是為變法造輿論。主要有改革科舉制度、整頓太學、重視對中下級官員的提拔和任用這三個具體措施。熙寧四年(1071年),頒布改革科舉制度,廢除以空洞的華而不實的詩賦詞章取士的舊制,恢復以《春秋》,三傳明經取士。即要求考生聯系當前實際採取參加經義策論的考試。這就把科舉的立足點放在選拔具有經綸濟世之志和真才實學的天平上,從而擴大了考選名額,使一大批新進之士取代反對改革的舊官。同年秋,實行分上、中、下三班不同程度進行教學的太學三舍法制度,不能不看到,九百年前我國已有了從實際出發的科舉、學校制度。被貶的人,除了蘇軾歐陽修外,還有范純仁和司馬光,文彥博,這幾個是守舊派,但是後來新法派內訌,連自己人呂惠卿也被貶了。可以說他沒有與大臣們聯合好啊。

『肆』 王安石的青苗法是什麼意思啊

亦稱「常平給斂法」、「常平斂散法」。中國宋朝王安石變法之一。宋朝初期,在各地設有常平。惠民等倉庫,」調劑人民糧食歉收時的食糧不足,但收效不大。1068年,各地倉庫積存錢谷1500餘石貫石。王安石執政後,於熙寧二年(1069年)實行青苗法,規定凡州縣各等民戶,在每年夏秋兩收前,可到當地官府借貸現錢或糧谷,以補助耕作。借戶貧富搭配,10人為保,互相檢查。貸款數額依各戶資產分五等,一等戶每次可借15貫,末等戶1貫。當年借款隨春秋兩稅歸還,每期取息2分,實際有重達三四分的。初期在河北、京東、淮南三路實行,後其他諸路也推行開來。元佑元年(1086年)停止執行。

『伍』 王安石變法中的青苗法為什麼會使窮人愈窮,而富人亦貧

歷史和
在西寧(1069)王安石執政後,青苗法的實施需要借入准備現金或穀物縣的中國家庭,因為在此之前,每年向地方當局在今年夏天,結束對農業的補貼。富人與窮人之間,10個保羅的家庭成員,檢查對方。每個每戶貸款金額除以年底的15戶一致由五個一流戶的資產。當借款人返回春秋兩稅分期利息的實際重量的34。

翠芽「的內容和源農業信貸的角度來看,自然是很不錯的。王安石的人,但是,這樣做出來的小人,他們自願貸款成為掠奪農民財富的沖動,但也打消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此外,這些腐敗官員被迫提高貸款利率,原規定的兩個點,34分鍾後,腐敗官員的口袋裡的錢,中間的區別! !
政策是好還是壞的,其執行結果。青苗法是一門科學,但執行的是真正的貪官,是註定要失敗的。

將成為歷史評價:
的青苗法本質,政府的農業信貸政策的實施,信貸,必須在自願的基礎上。評估的強烈信用惡化的稅收負擔。政策的正確執行,有沒有獨立的機構,王安石缺陷培訓師。 [蘭台史館醉山

回答您的問題

『陸』 請教老師,王安石變法中「青苗法」為什麼損害了百姓的利益

北宋時,民間高利貸非常猖獗。以致造成許多下等戶農夫破產。實施「青苗法」是為了實現國家與農民互惠互利。該法規定,如有需要,農民可在每年夏秋兩收前,到當地官府借貸現錢(青苗錢)或糧谷,以補助耕作,收獲了再附帶一部分利息償還官府,一來使資金周轉困難的農戶免受高利貸剝削,二來不致影響了農業生產,三來官府也可以收些利息來增加財政收入。

青苗法是「熙寧變法」的一項重要內容。對於推行青苗法,王安石一開始很有信心,因為早在他任鄞縣父母官時就試行過這一法律,效果很好。後來陝西轉運使李參以及京東轉運使王廣淵不謀而合,先後在自己的轄區開展過「試點」,都取得了不錯的效果。為了慎重起見,在正式實施這項法律前,王安石又特意先在河北、京東、淮南三路再進行試點,待取得經驗後,才正式推向全國。而且,在頒行之前,他還特別加上了「禁抑配」這一條款,即禁止強行攤派貸款。

但就是這樣一部法律,在全國各地實施時卻出現了截然相反的情況:有的地方嚴格按照朝廷的規定辦事,執行得好,百姓得到實惠,對此法就非常擁護,老百姓就歡天喜地地歌頌朝廷。而在另外一些地方卻出現了嚴重的偏差,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這些地方官不按規定辦事,在實際執行過程中想方設法多放貸款,多收利息,不惜層層下達指標,強行攤派貸款,特別是將貸款強行攤派給不需要貸款但有償還能力的富戶,而不願貸給真正需要的貧農,由此引起了富戶與貧農的共同反對。百姓對新法自然也就怨聲載道。

據史料記載,雖然規定的利率半年是20%,但是地方官員們卻常常私自提高利息到30%甚至更多。如在陝西,農民向官家借陳米一石,到還的時候是新的好小麥一石八斗七升五合,「所取利近一倍」。有的記載甚至說實際利率有達到原先設定的3至5倍的。若光是私自提高利率倒也罷了,農民如果嫌利息太高,不去借就是了。但要命的是,地方官不僅擅自提高利率,而且還「抑配」,也就是強行攤派,分任務,下指標,逼迫百姓借錢。為了保證青苗錢的可回收性,新法原本規定「五戶以上為一保」,商量好要借多少錢,大家互相擔保。而到了執行過程中,竟變成了官府強令富戶為各等級貧戶提供擔保,並向各等級民戶攤派青苗錢。收錢時若貧戶無力償還就向富戶索取,將貸款的風險轉嫁給富戶。

所以,它損害百姓利益

『柒』 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青苗法對誰有利

青苗法對封建國家和百姓有利。

熱點內容
名詞解釋法治理念 發布:2025-05-02 02:31:55 瀏覽:984
司法拍賣塑料 發布:2025-05-02 02:31:52 瀏覽:879
違反勞動合同法辭職的損失 發布:2025-05-02 02:30:22 瀏覽:855
三亞市城郊法院 發布:2025-05-02 02:26:00 瀏覽:398
認識依法治企 發布:2025-05-02 02:22:53 瀏覽:542
中國刑事訴訟法290條 發布:2025-05-02 02:17:54 瀏覽:612
民事訴訟法第171 發布:2025-05-02 02:02:06 瀏覽:625
法律碩士選擇01還是F1 發布:2025-05-02 01:47:53 瀏覽:30
勞動法無故裁人是以合同 發布:2025-05-02 01:47:50 瀏覽:425
編篡民法典是黨的 發布:2025-05-02 01:36:04 瀏覽: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