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經的上善

道德經的上善

發布時間: 2022-01-05 16:22:12

Ⅰ 《老子》上善若水翻譯及原文

老子道德經第八章 上善若水原文及翻譯

老子道德經第八章[原文]

上善若水①。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②,故幾於道③。居,善地;心,善淵④;與,善仁⑤;言,善信;政,善治⑥;事,善能;動,善時⑦。夫唯不爭,故無尤⑧。

[注釋]

①上善若水:上,最的意思。上善即最善。這里老子以水的形象來說明」聖人」是道的體現者,因為聖人的言行有類於水,而水德是近於道的。

②處眾人之所惡:即居處於眾人所不願去的地方。

③幾於道:幾,接近。即接近於道。

④淵:沉靜、深沉。

⑤與,善仁:與,指與別人相交相接。善仁,指有修養之人。

⑥政,善治:為政善於治理國家,從而取得治績。

⑦動,善時:行為動作善於把握有利的時機。

⑧尤:怨咎、過失、罪過。

[譯文]

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樣。水善於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停留在眾人都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最接近於「道」。最善的人,居處最善於選擇地方,心胸善於保持沉靜而深不可測,待人善於真誠、友愛和無私,說話善於格守信用,為政善於精簡處理,能把國家治理好,處事能夠善於發揮所長,行動善於把握時機。最善的人所作所為正因為有不爭的美德,所以沒有過失,也就沒有怨咎。

解讀:

水的品質近似於道,水的特性即利益一切有情無情,水有功而不居,安處下位,若人要修仙了道當學水的品質,將自己的品質修煉的像水一樣,善於奉獻,不計得失,不計功果,功成身退,也就近似於得道成仙了。

不爭則無尤,無因亦無果,要修行就要有修行的因,善就是修行的因,種善因則得善果,如果以不善心修行,距道遠矣

Ⅱ 《道德經》中「上善若水」該怎麼理解

「上善若水」 這四個字,出自於老子的《道德經》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它的字面含義是:最高的善像水那樣。水善於幫助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它停留在眾人所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接近於道。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樣安於卑下,存心要像水那樣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樣相親,言語要像水那樣真誠,為政要像水那樣有條有理,辦事要像水那樣無所不能,行為要想水那樣待機而動。正因為他像水那樣與萬物無爭,所以才沒有煩惱。說到這其中所涵蓋的思想意義,那就需要多做些解釋了。

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此乃謙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為百穀王者,以其善下之,則能為百穀王。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此乃柔德;故柔之勝剛,弱之勝強堅。因其無有,故能入於無之間,由此可知不言之教、無為之益也。」

他認為上善的人,就應該象水一樣。水造福萬物,滋養萬物,卻不與萬物爭高下,這才是最為謙虛的美德。江海之所以能夠成為一切河流的歸宿,是因為他善於處在下游的位置上,所以成為百穀王。

世界上最柔的東西莫過於水,然而它卻能穿透最為堅硬的東西,沒有什麼能超過它,例如滴水穿石,這就是「柔德」所在。所以說弱能勝強,柔可克剛。

不見其形的東西,可以進入到沒有縫隙的東西中去,由此我們知道了「不言」的教導,「無為」的好處。

老子還說:「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此乃效法水德也。水幾於道;道無所不在,水無所不利,避高趨下,未嘗有所逆,善處地也;空處湛靜,深不可測。善為淵也;損而不竭,施不求報,善為仁也……

「道」是產生天地萬物的總根源,是先於具體事物而存在的東西,也是事物的基本規律及其本源。所以「道」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認知與理解的。水的德行就是最接近於「道」的,「道」無處不在,因此,水無所不利。它避高趨下,因此不會受到任何阻礙。它可以流淌到任何地方,滋養萬物,洗滌污淖。它處於深潭之中,表面清澈而平靜,但卻深不可測。它源源不斷的流淌,去造福於萬物卻不求回報。這樣的德行, 乃至仁至善……

Ⅲ 老子《道德經》中的「上善若水」到底在表達什麼看過才知道

水是萬物之源,它滋養世間萬物,無孔不入,從不與世間萬物相爭。老子在《道德經》中說「上善若水」想表達的就是人應該像水一樣心懷天下,但要學會恩澤萬物而不計名利,要擁有一個廣大的胸襟與包容萬物的氣度 。水至善至柔,剛柔並濟,水靜時清澈無波瀾如明鏡般透明無暇,動時則洶涌彭拜,波濤洶涌。

滴水石穿絕非一朝一夕,這是一種堅持,也是一種信念。世上最柔軟的東西莫過於水,它是源源不斷的,它是無處不在的。它的存在就是要教會世人為人處世的,它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存在,是不可缺少的東西。

Ⅳ 道德經上善若水翻譯

原文: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專、善時;夫唯不屬爭,故無尤。 快樂 翻譯 : 最善的人,居處最善於選擇地方,心胸善於保持沉靜而深不可測,待人善於真誠、友愛和無私,說話善於恪守信用,為政善於精簡處理,能把國家治理好,處事能夠善於發揮所長,行動善於把握時機。最善的人所作所為正因為有不爭的美德,所以沒有過失,也就沒有怨咎。

滿意請採納

Ⅳ 《道德經》中講的「上善若水」應該怎麼理解

感謝邀請

「上善若水」——語出《老子》(又稱《道德經》)原文: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wù),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Ⅵ 《道德經》書中的「上善若水」是什麼意思

《道德經》書中的“上善若水”,應該聯系老子的一整句“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來理解,意思就是說作為一個真正善良的人,應該像水一樣清純善良、滋潤萬物,對世間萬物只有利而無害,懂得包容和謙讓世人,不與世人產生爭端和矛盾。

上善若水應該得到弘揚

上善若水這種為人觀念是我們現在缺乏的,如果很多人都能夠靜下心來體會其中的意境,並且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把這種與人為善的心態貫穿下去,我們的人際關系和心態就會發生改變,這是從內心的真正變化,會為人類和社會帶來很大益處。

Ⅶ 老子《道德經》中「上善若水」是什麼意思呢

上善若水」的字面含義是:最高的善像水那樣。
具體解釋:
「上善若水」 這四個字,出自於老子的《道德經》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它的字面含義是:最高的善像水那樣。水善於幫助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它停留在眾人所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接近於道。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樣安於卑下,存心要像水那樣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樣相親,言語要像水那樣真誠,為政要像水那樣有條有理,辦事要像水那樣無所不能,行為要想水那樣待機而動。正因為他像水那樣與萬物無爭,所以才沒有煩惱。說到這其中所涵蓋的思想意義,那就需要多做些解釋了。

Ⅷ 老子創作了《道德經》,書中的「上善若水」是什麼意思

在中國古代的時候,人們就開始探索人和自然的關系,對於人本身的探索也有了一定的進展。在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道家也成了大家之一。道家的創始人是老子,他著作的《道德經》對於個人的精神世界的提高有著很大的影響,在中國文化中佔有很高的地位。其中提到的“上善若水”對於個人的修養很重要,它指的是一個人最高境界的善良是像水一樣的。老子指的水是溫柔的水,是可控范圍內的水。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一個人道德品質的根源。一個人的善良總會給他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我認為善良是人的本質。每一個人都可以保持一顆善良的初心,成為更好的自己,也讓我們做一個上善若水的人吧。

熱點內容
名詞解釋法治理念 發布:2025-05-02 02:31:55 瀏覽:984
司法拍賣塑料 發布:2025-05-02 02:31:52 瀏覽:879
違反勞動合同法辭職的損失 發布:2025-05-02 02:30:22 瀏覽:855
三亞市城郊法院 發布:2025-05-02 02:26:00 瀏覽:398
認識依法治企 發布:2025-05-02 02:22:53 瀏覽:542
中國刑事訴訟法290條 發布:2025-05-02 02:17:54 瀏覽:612
民事訴訟法第171 發布:2025-05-02 02:02:06 瀏覽:625
法律碩士選擇01還是F1 發布:2025-05-02 01:47:53 瀏覽:30
勞動法無故裁人是以合同 發布:2025-05-02 01:47:50 瀏覽:425
編篡民法典是黨的 發布:2025-05-02 01:36:04 瀏覽: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