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法治建設的重要意義
⑴ 法治社會建設的意義
你要的是學術文章還是了解一下?
簡單的來說
1。教改 2。醫改 3 土改 4。房改 5。企業改制 工人就業 6。股改
學術文章
縱觀歷史,中國在人治社會下發展了兩千年,在絕大多數時間里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從世界文明發展史上看,歷史上古希臘、兩河、印度、中國產生的四大文明只有中國的文明保存了下來,傳承至今。今天的中國人怎麼突然說已經被歷史證明了成功的經驗不好了呢?在我們已經進入文明的時代,西方社會還處在茹毛飲血的境地,現在我們卻要放棄自己的東西向西方學習,這樣做是為什麼?
對這個問題需要進行大量的研究和深入的思考並不是一篇短短的博文能夠解決問題的,而且本人對這個問題思考的遠遠不夠,本文只能起拋磚引玉的作用,希望各位共同討論這個問題。
首先討論人治的優劣。
人治的最大優勢是決策效率高。人治社會的最大特點是少數人甚至一個人說了算。這就在決策過程中省去了民主政治中大量繁瑣的決策程序。社會發展的任何階段都存在許多稍縱即逝的機會,高效率的快速決策能夠更容易、適時地抓住這些機會。因此,在人治社會下,一旦明主出現,或者有一個好的領導團隊出現,社會的發展就會十分迅速。
第二個優勢就是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人治社會祟尚萬眾一心,人心齊泰山移,要求有統一思想、統一意志、統一行動。因此許多法治社會辦不到的事,在人治社會卻可以輕而易舉地辦到。我們國家的城市建設能有如此日新月異的發展,在法治社會下是不可想像的。最簡單的例子是舊城改造中,經常需要道路加寬,取直,這從總體規劃上看怎麼說都是好事。但在民主社會下,必然會涉及到道路兩邊和取直障礙建築所有者一批人的利益,如果有一個人協商不通,這項工作可能幾年、甚至幾十年也別想做成。而在我們國家,這根本就不是問題。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不再贅述。
第三個優勢容易形成強大的勢力。歷史上的強大帝國無一例外都是人治社會下產生的。雖然我們過去稱美國為美帝國主義,蘇聯倒台後,美國人自己也在考慮是否應該建立帝國的問題,但美國並不符合歷史學家對帝國的定義。任何時代生活在一個強大的國家中要比生活在弱小的體制下更有安全感,也更容易獲得更多的利益。古希臘是民主的發源地,但它卻多次被外族侵佔。
人治的最大劣勢是容易犯大錯。希特勒一個人就可以讓世界數千萬生靈塗炭,財產損失更是不計其數。毛主席晚年一個判斷失誤給中帶來了十年動亂,使中國的發展一下子被世界甩在了後面。
第二個劣勢是不尊重個體。人治由於是少數人決策,在決策過程中不需要考慮大多數人的意見和想法,自然在決策過程中考慮少數人或單個人的個體的利益就會少一些。長期在這樣的社會體制下,自然在社會的總體認同下輕視個體的利益和感受,這與現代社會尊重個體,增加社會和諧相矛盾。
人治的第三個劣勢是難以保持社會穩定。由於人治的少數人決策機制,對大眾的感受不敏感,容易與多數民眾的意願相佐,且由於決策的暗箱操作,即便是正確的決策也可能因得不到理解而產生矛盾。這些問題的積累很容易造成社會動盪,甚至引起內戰,對社會的危害極大。
因本人對該問題思考的不夠深入,暫時就想到這些,希望大家補充、完善。
對人治社會的劣勢再補充兩點:
一是壓制人性,此一點造成的影響是十分廣泛、深遠的。在人冶社會,當權都的好惡決定著社會的好惡,不同的人當權,就會有不同的好惡,造成社會的道德標准、是非標准混亂。被封建社會大力推崇的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就是典型的不問是非標准,只唯上的愚忠哲學。在這種道德規范下,追求真理是錯誤的,無限盡忠才是做人之本。在這樣的社會氛圍下,自然形成了君王、父輩老子天下第一,對下級、晚輩絕對的控制權,並且為了加強這種控制權,自然會限制下級、晚輩的獨立性和探索精神,對於下級、晚輩來說,既然獨立性和探索精神不是與社會相溶的觀念,自然就會在自身的成長過程中壓制這種尋求獨立、希望探索的原始沖動,學會夾著尾巴做人。中國代近代在自然科學方面遠遠落在了西方後面,應該說人治社會是重要根源之一。沒有獨立思考,也就談不上創新,並用「天不變,道亦不變」的觀念為自己的墨守成規找到了最好的理由。
壓制人性的另一大危害是讓人失去了真誠。既然一切以君王、長輩的好惡為標准,就不能隨意表示自己的真實思想,不管是善意還是惡意。中國的處世原則就是「話到嘴邊留三分,不可全拋一片心」、「言多必失」,中國善於察言觀色等等,都是要人不要將自己的真實想法表達出來,而要學會順從上級的的意思發表自己的見解。久而久之,中國人自然就失去了獨立思考的能力,成為只會人雲亦雲的應聲蟲。中國人的機變、權謀等處事哲學應該說是世界上最「先進」的,這些就是在人治體制下「發明」的生存之道,只有學會了事不關已、高高掛起,才能明哲保身。
二是對缺少對社會進步的繼承性。中國古代出出現了一大批偉大的科學家、發明家、醫學家、探險家,如張衡、祖沖之、華佗、徐霞客、鄭和等,還有諸葛亮發明的木牛流馬等應用技術。但這些發現、發明很少能延續下來,一個重要原因是就在人治社會下,一切以統治者的好惡為標准,這一個統治者有某種愛好,這一方面便可以得到發揚光大,當另一個人當政時,不喜歡這些東西,便將前者的成果束之高閣,甚至付之一炬。最典型的就是鄭和下西洋。鄭和在這一個皇帝的支持下七下西洋,可是到另一個皇帝當政後,不喜歡這樣的行為,下一道「片板不得下海」的聖旨,中國的遠洋事業也就徹底終結了。特別是中國在改朝換代的過程中,更將前朝的一切破壞殆盡。
這種一切從頭再來,讓中國的歷史在兩千年來陷入停頓。年齡大一些的人都看過過去的「小人書」,那其中有許多歷史故事,我們在這些故事中看到不管是使用的兵器、穿的衣服、住的民房或宮殿等等,除了清朝的辨子和帽子有點變化外,如果不看文字根本就分不清是哪一朝、哪一代,兩千年基本沒什麼變化。中國最早建立了偉大的農耕文明,把世界遠遠卻甩在了後面,而兩千年的停滯,卻給了西方超越我們的機會。
先補充這兩點。希望各位繼續發表各自的高見,我們一起來討論。
⑵ 法治文化建設的重大意義是什麼
法治文化建設的重大意義是:
1、法治文化建設是現代民主法治回的靈魂;
2、法治文化建設是深入推答進依法治國方略的現實需求;
3、法治文化建設,是做好新時期人大工作的內在要求;
4、法治文化建設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
5、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是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內容。
⑶ 建設法治政府對於依法治國的重要意義
建設法治政府是建設法治中國的重要一環。如果我們的政府不夠法治,那麼將會對整個社會的法治建設產生負面的影響。相反,我們如果我們的政府能夠做到帶頭。守法。那麼將會為整個社會樹立起積極的榜樣作用。
⑷ 加強民主法治建設,對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有何重要意義
依法治國,是鄧小平建設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一貫強調民主和法制是相互關聯、不可分割的。民主是本質,是基礎,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社會主義的現代化;法制是保障,並明確告誡:「必須使民主制度化、法制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
可見,法治的概念,是民主和法制相結合,而同人治相對立。依法治國是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基本保證,民主政治的建設不能離開法治。無論堅持和完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體,保障人民的主人翁地位,保證公民享有廣泛的權利與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權,都離不開社會主義法治。
同時,依法治國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發展社會主義文化,必須有法律制度的保障。崇高的思想道德的樹立,先進科學技術的發展,全民教育的振興,文學藝術的繁榮,文化市場的治理,都需要政府依照法律給予支持和保護。而法律和制度的建設,人民學法守法程度如何,又取決於人們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質。
而且,依法治國是維護社會穩定,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社會穩定,安定團結,是我 各項事業順利發展的前提。要保持穩定,就必須保證人民充分享有民主權利,各種破壞、犯罪活動能受到有力打擊和有效控制,各種人民內部矛盾能得到正確處理,等等。
因此,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加強民主法制建設。
⑸ 加強法治政府建設有何重要意義
法律的生命力在於來實施,法自律的權威也在於實施。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國的重點內容。各級政府是國家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是實施法律法規規章的主體,形成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必須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要求各級政府必須堅持在黨的領導下、在法治軌道上開展工作,加快建設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並採取一系列重要措施,如推進政府機構、職能、許可權、程序、責任法定化,建立科學民主依法決策機制,推進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加強對行政權力的制約和監督,全面推進政務公開,依法化解行政爭議等,有很強的針對性,對建設法治政府十分重要。
⑹ 法治中國建設的重大意義包括什麼
重大意義:
第一,抄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執政方式的重大轉變,有利於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
第二,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保證;
第三,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擴大對外開放的客觀需要;
第四,依法治國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第五,依法治國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也是現代政治文明的基本標志;
第六,依法治國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條件。
⑺ 我國加強法制建設的必要性及意義 (1000字左右)
礦大的 孩子 您好 我國加強法制建設的必要性及意義
我們黨歷經革命、建設和改革,已經從領導人民為奪取全國政權而奮斗的黨,成為領導全國人民掌握全國政權並長期執政的黨;已經從受到外部封鎖和實行計劃經濟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成為對外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從革命黨到執政黨,加上執政大環境的變化,必然要求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作出根本性的轉變。
佘祥林案件就是我國公正審判的代表。即使他的案子過了很久,但是當公安機關得知一切緣由後立刻重新審理此案,使得他得以免受後期的牢獄之災。可見,我國司法機關對於法律是縝密嚴謹的,這標志著我國司法機關依法辦事,公平對待每一位公民。
所以我們國家應該避免依靠政策辦事,而是轉變為不僅依靠政策,更要注重建立、健全法制,依法辦事,依法治國;從總體上實行直接領導,轉變到不僅實行直接領導,更要善於利用國家機器實現黨的主張。鞏固政權,必須加強法制建設。人民掌握了政權,也就有了改造社會、改造自然的強大武器。人民喪失了政權,也就會失去一切。而政權同法律從來是密不可分的,新政權制定新法律,新法律肯定新政權的合法性,並賦予其行使權力的依據。建國以後,我們黨作為執政黨,運用政權和法律來體現黨的領導、實現黨的主張,是理所當然的。
為了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須加強法制建設。法律規范的功能是調整社會關系的,說到底,是調整社會利益關系的。在我國,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同時,又要看到,隨著改革的深化、開放的擴大和社會主義市場的發展,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關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樣化,不同的地區、單位,不同的社會階層,甚至不同的家庭、個人,各有各的具體利益、特殊利益。於是,共同利益與特殊利益、全局利益與局部利益、長遠利益與眼前利益的矛盾突出了。運用法律准繩,處理共同利益與特殊利益、全局利益與局部利益、長遠利益與眼前利益的關系,許多問題才好解決。
⑻ 加強法治政府建設有何重要意義
建設法治政府的意義:
(一)有利於實現MZ政治。
(二)有利於促進法制完備。
(三)有利於嚴格公正司法。
(四)有利於社會文明進步。
⑼ 我國加強法制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事物的發展過程中,舊的矛盾一解決新的矛盾就會產生,又開始了新的矛盾運動。在新舊矛盾之間絕對不存在哪怕一剎那的無矛盾狀態。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時時有矛盾。總之,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之中,並且貫穿於每一事物的始終,即事事有矛盾,時時有矛盾,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體事物的矛盾及每一個矛盾的各個方面都有其特點;各個具體事物的矛盾及每一個矛盾的各方面在發展的不同階段也各有特點。矛盾的特殊性與普遍性是相互區別的,有著各自的內容,但它們又是相互聯結的,任何現實的事物都是特殊性和普遍性、個性和共性的有機統一而且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區別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是相對的,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是從各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踐中總結概括出來的,對各國具體實踐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是矛盾的普遍性;各國的國情、環境、歷史條件又不同,具體實踐必然又有自己的特點,這是矛盾的特殊性。二者相結合,才能找到適合自己國情的正確道路,高好革命和建設。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統一的原理,是堅持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這一基本思想原則的理論基礎。我國走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的過程中的理論成果。因此,我們在建設社會主義當中,既要堅持社會主義的共性,又要從我國的實際出發,體現出中國特色這一個性。走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一方面,我們必須堅持社會主義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原則;另一方面,我們又必須從中國的國情出發,注意中國的特點。中國是一個社會主義大國,又是一個窮國,人口多,底子薄,生產力水平低,即我國現在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和各項方針政策,就是把社會主義基本原則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結果。只有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走自己的路,我們才能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上不斷取得勝利。在所有制方面,我們堅持以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形式共存;在分配形式方面,我們堅持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形式共存;在政治上,我們堅持人民民主專政。
在建設國家的指導思想上,我們國家的幾代領導人都可以說是做出了很多創舉,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⑽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意義是什麼
依法治國的六個重大意義:
第一,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執政方式的重大轉變,有利於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
第二,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保證;
第三,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擴大對外開放的客觀需要;
第四,依法治國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第五,依法治國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也是現代政治文明的基本標志;
第六,依法治國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條件。
另外,依法治國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提供製度化、法治化的引領、規范、促進和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對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10)加強法治建設的重要意義擴展閱讀:
依法治國:
第一,依法治國就是依照體現人民意志和社會發展規律的法律治理國家,而不是依照個人意志、主張治理國家;要求國家的政治、經濟運作、社會各方面的活動通通依照法律進行,而不受任何個人意志的干預、阻礙或破壞。
第二,依法治國就是依照憲法和法律來治理國家,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還是國家長治久安的必要保障。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人民當家做主根本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