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越道德

越道德

發布時間: 2022-01-06 17:42:14

⑴ 為什麼人們在建國初期可以遵守道德,而在經濟發展了得的今天,人們卻越來越道德喪失

主要是價值觀重建的問題。
新中國建立後,我們徹底性的打破了舊的封建價值觀,建立起了新的社會主義價值觀。而社會主義價值觀因為各種歷史原因,在當時得到了最大程度上的發揚,所以,價值觀建立了,思想道德就有了標准,人人遵守,愛崗敬業。
而當改革開放後,一方面是社會主義價值觀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強烈腐蝕、沖擊,所以產生了動搖。而另一方面,我們已經認識到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固然是有糟粕,可更多的還是精華,所以,傳統是不應該一概而論。
所以,我們此時,就是在一邊鞏固社會主義價值觀,一邊恢復中國傳統文化的艱難過程中。
而這個過程,即價值觀的重建。
而在價值觀的重建中,自然就產生了思想道德上的混亂,所以,人們感覺世風日下,人心不古。

⑵ 超越道德界限會怎麼樣

那是自由,做自己的事,做自己認可的人。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道德標桿,事實上,你的道德不是全世界的道德,只有做自己,拋開外界,才會感覺舒服(源於:網路)

⑶ 人在成長過程中會變得越來越道德嗎

不知道你的道德的標準是什麼,但是從道德心理的發展階段來看是會的。一般而言剛開始我們的道德水平是根據父母的標准來形成的,比如說父母認為是對的,那麼我們就會去做。第二個階段是「注重結果」,比如會認為打碎了碗,這個行為是不對的,不會考慮到前提條件,是為了自己偷偷拿東西吃還是為了幫忙。第三個階段,就會上升到比較高級的極端,能夠考慮到行為原因和結果間的聯系,並且根據社會認可的道德標准去適應,更高階段的,則是能夠從人類整體發展水平上考慮,會質疑社會道德規則是否正確,為建立新的、公平的道德規則而努力。說的比較通俗,如果想了解專業的答案,可以網路「皮亞傑道德發展階段」或者「科爾伯格道德發展階段」
希望採納

⑷ 文學越道德化越有價值,你同意這種說法嗎為什麼

同意,文學越道德化越有附加價值。
因為文學逐步變成道德說教的工具。

⑸ 愛情超越道德

愛,是心靈與心靈的相知,它可以不要太多的語言來粉飾。真正相愛的人,會毫不計較地為情感付出,唯一的期盼只是對方的疼惜;真正相愛的人,會處處時時牽掛著對方,給他(她)以關懷體貼;真正相愛的人,一個動作,一個眼神,都能心領神會,那份相知的默契勝卻一切物質帶來的歡悅。

⑹ 愛情是不是可以超越道德論理

我想這樣的愛情應該不被常人贊同
這樣的愛情也得不到親人和朋友的支持
何必呢

⑺ 超越道德和倫理的愛才是真正的愛,永恆的愛

不是,愛要有道德和倫理,不能超越

⑻ 藝術超越道德 辯論賽

一辯完整的陳述詞需要你們自己去寫。因為不知道你們打算從哪個方向去入手。
藝術超越道德,這個命題有點難打,因為道德和藝術的思維定位是很明確的。人沒辦法為了一個藝術品,去出賣自己的道德。舉個例子: 你正在做行為藝術,有老奶奶跌倒了,你扶還是不扶?扶了,道德就大於藝術了;不扶,就算你贏了辯論賽,又有什麼意義?所以,這個命題要想打,一定不能局限字面。
不局限字面,就要深入。首先先了解什麼叫藝術,什麼叫道德。網路給出: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它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與規范。 藝術,是才藝和技術的統稱,詞義很廣,後慢慢加入各種優質思想而演化成一種對美,思想,境界的術語。 在這里需要認清楚的是,道德是一種行為准則,也是一種無形的標准,需要與素質、品行等搞清關系,因為可能辯論途中會有偏題。而日常我們所謂的藝術,基本上都是說物體,例如藝術品。
現在開始進入對辯題的主觀詮釋(這里一辯開始構思開篇立論稱述詞),根據網路給出的對兩個名詞的解釋,道德是一種精神思想、是一種行為准則、是人類對社會生活的一種歸納總結(此處一定要把道德圈定在字面上,如果對方展開探討,也要勾回來,不然對方談到「道可道非常道」那就不用辯論了,因為老子的道德經裡面,把道歸為萬物之母,那又如何「超越」呢?)。而藝術,在後來「慢慢加入各種優質思想而演化成一種對美,思想,境界的術語」,這句話很重要,它可以理解為「藝術是對美、思想、感情、行為准則、人生態度、哲學等等人類行為思想的表達途徑」。到了這里,兩個名詞定位基本清晰:道德是一種社會思想;藝術是對思想的一種表達,但又不局限與思想,它還能表達情感、情緒、看法等等。
到了這里,你應該明白,你們的論點就是:把藝術的內涵放大到可以包括道德在內的程度。也就是說,道德只是一種思想,雖然傳承很久也很重要,但是藝術卻是一種除了可以表達道德之外,還能提現情感,傳到思緒的方式。(務必把道德的字面解釋圈定、放大藝術的表達形式)
到了這一步,基本上論點就已經成型,其次就是要說說「超越」。什麼叫超越?它可以是貶義的一種比較,例如強弱之分,前後之分。但在這里,它需要表達的是意義、作用更深。 在提出論點的時候,我們需要強調:超越並非是誰比誰更強,而是在某個方面表現的更加完美、更加被人知道與理解。對於人類的接受與認知,有直觀的提現。
接下來就是將思維轉向這兩個名詞在生活中的表現以及狀態。 道德,我們已經打算將其盡量圈定在 人類行為准則、人類思想這個范圍,那它的生活日常表現,應該是尊老愛幼、樂於助人、見義勇為等(在此可以和隊友討論一下:敬業奉獻、愛國守法這些算不算。個人認為不算,因為你不敬業,自然被開除;你不守法,自然受到法律制裁。這里有個外力,而這些在後面都可以和藝術有關)。道德無形中局限了我們自己的行為,但卻不是強制的。因為你完全可以不去救落水之人、也可以不去扶摔倒的老人。 藝術則不然,這個概念有點廣泛,同樣舉例子:一個杯子,被眾人所喜好,那麼它可以算是藝術品;一幅畫也是如此;一首詩、一首歌等等。如果一定要給它定位,那就是被大眾所接受與認可的。這個概念過於主觀,一筆帶過即可。 那問題來了, 法律、道德、音樂、文字、文章等等,其實均可以是藝術的具體表現形式。法律,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藝術品;音樂,表達人的情感;詩詞,記錄詩詞人感情的最好藝術載體,穿越千年還讓人能感受到喜怒哀樂;而有一種思想,在不斷的總結與實踐的過程中形成,它是人類千百年來社會生活得到的藝術品,它可以叫做信仰、也可以叫做原則、還可以叫做道德!
說到這里,道德和藝術的主從關系就能明確了,然後把法律、詩詞等各種元素,都融入到藝術的范疇(當然,本來就是可以這樣認為)。那麼這個時候,詩詞與道德關系是可以淡化的,你寫詩詞歌賦是表達情感的,與道德沒有直接關系,但確實最直接的藝術形式;當你在扶老奶奶過馬路的時候,是你的良好道德觀驅使著你,這也可以視為一種藝術行為。總結下來就是,藝術的被接受程度,是更廣闊於道德的。所以在對人類社會的促進、對人類行為的影響,藝術是要超過道德的。這就是藝術超越道德。

詳細的需要你們自己去辯證了,我能做得只有這些。

附上幾個觀點:
壞人不被道德所控制,但是卻會因為一幅梵高的畫而趨之若鶩。
人們可以不在乎道德輿論譴責,卻害怕法律的制裁
古人在用詩詞歌賦直抒胸臆的時候,可能只是為了愛恨情仇、也可能是憂國憂民(這里就是道德觀)、還可能只是懷才不遇、又或一響貪歡之後,但卻都採用了文字藝術的表達形式,將當時的情感保留了百年千年。
道德經講述的道德,是天底下最全的了,而依舊使用文字與書本來進行傳承。在生產角度來說,書本就是藝術;文明的角度來說,文字就是藝術
最後,藝術兩個字雖然出現的比道德要晚很多,但確實人類進步的證明:人類找到了一個叫「藝術」的名詞,概括了人們對一切美好事物的情感,而在以前,是沒有的。

案例:
文字的誕生,造就了人類最重要的藝術,它直接區分了人與獸的區別。

印刷術、指南針、造紙術、火葯。均是對應行業無可替代的藝術產物,都在不同的時代推動了時代巨輪。

唐詩宋詞的出現,造就了文化的藝術,也造就了這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文化載體。

西方工業革命,造就了工業的藝術,帶動了社會乃至整個世界的進步。

各色各樣的交通也是藝術,它們直接是拉動了社會的步伐。

可以說所有的發明,在對應的領域都是藝術品。而且藝術是一個廣泛詞,它是非常主觀的,你不喜歡的、不欣賞的,那就不是藝術。一切你喜歡的,欣賞的,都可以稱之為藝術,當然,是你認可的藝術!

⑼ 為什麼我們國家越窮的地方好比山溝溝哪裡的人越道德敗壞,素質低下

你說的這種情況比較適用「人窮志短」這個詞語。一般情況下,當人被困在一個狹窄局促的環境中,他的首要任務是維持自己的生存,而發展壯大自己則是第二位的。但是由於所處地方資源稀少,要維持生,存就要與別人競爭,這種競爭因為雙方素質的低下很容易發展成「竟次」,就是看誰更無底線,誰更卑鄙。因此,在這樣的環境里,是不會產生高尚的行為的。

熱點內容
經營風險包括哪些經濟法 發布:2025-05-01 02:05:11 瀏覽:981
司法考試2016年改革 發布:2025-05-01 00:51:19 瀏覽:429
勞動法實習規定 發布:2025-05-01 00:05:48 瀏覽:168
法院合同法警 發布:2025-05-01 00:01:21 瀏覽:182
中國法官協會成員 發布:2025-04-30 23:32:23 瀏覽:141
法院辦公室先進材料 發布:2025-04-30 23:26:23 瀏覽:272
環衛工人有勞動法嗎 發布:2025-04-30 23:11:12 瀏覽:682
北大國際經濟法大綱 發布:2025-04-30 23:10:58 瀏覽:137
司法局簽名 發布:2025-04-30 22:23:56 瀏覽:124
街道機關規章制度總則 發布:2025-04-30 22:04:22 瀏覽: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