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道德目標
Ⅰ 道德目標是什麼
自己問心無愧就好了
Ⅱ 道德教育的基礎目標是什麼
一、基礎道德品質及基礎道德教育的基本內涵
基礎道德品質是親社會成員必備的品質。親社會成員是對社會發展有益的積極成員。對社會有益的人必須正確處理對事、對人、對自己與對自然的關系。這四種關系是人的生態系統中最基本的四個方面,也是基礎道德品質的基本內容。這四方面關系的正確處理,就是要養成敬業、樂群、進取與環保四個系列的態度。
所謂敬業,指對事所持的積極的態度,即敬重自己所從事的事,專心並致力於自己的事業,千方百計地把工作做好。
所謂樂群即對人的積極態度。指個人在家庭、學校、社會中樂於與人交往,能妥善處理各種人際關系,其中包括個體對個體,個體對群體的積極態度。
所謂進取指對己的積極態度,它是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追求自我提高,積極適應發展著的社會生活要求。
所謂環境保護即對環境的積極態度,指熱愛環境,積極參與改善環境,養成保護環境的行為習慣。
這四種態度是相應道德規范內化的結果。敬業、樂群、進取與環保規范的教育,應成為基礎道德教育的主要內容。
這四種良好的態度系列,是依據人的生態系統觀點而確立的。依據現代生態學觀點,人與環境密不可分。人必須適應(包括順應與改造)環境,與環境保持平衡。人所面臨的環境包括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其中社會環境又可概括為事與人兩個方面的因素。上述對人、對事、對己與對自然環境的四種態度系列就是依據這種生態學觀點(即生態系統觀點)而確立的。敬業、樂群、進取與環保這四種態度是人積極適應環境,構建良好的生態系統所必須的。這是人生存與發展的前提。
二、基礎道德教育的內容系統
基礎道德教育的內容系統由基礎道德的目標、內容、活動與評價系統構成。
(一)目標系統的優化
基礎道德教育的目標系統即教育過程中,學生頭腦中所要構建基礎道德品質的結構。基礎道德品質是多維度、多層次的動態結構。目標系統必須是多維度、多層次的。前已指出基礎道德品質應由主體對事的敬業、對人的樂群、對己的進取和對環境的保護四系列態度構成。基礎道德教育目標系統的優化要根據黨和國家的要求,依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及接受能力,建立一個由低到高、由簡單到復雜、由近及遠和由淺入深的目標層次系統。為此,可把中小學分為小學、初中與高中三個階段。每個階段又分為低、中、高三個層次,即小學一、二年級,三、四年級和五、六年級三個層次;初中一年級、二年級和三年級三個層次;高中一年級、二年級和三年級三個層次。每個層次又分為敬業、樂群、進取與環保四方面的態度系列。從而構成一個由三階段、九層次和36項態度系列構成的中小學基礎道德教育的目標系統。
(二)內容系統的優化
中小學基礎道德教育內容系統的構建,要在廣泛吸取有益經驗的基礎上,按上述中小學三階段、九層次和36項態度系列的目標系統的要求進行優化。
敬業的教育內容分為:立志勤學、積極工作與勤勞儉朴三個方面,主要培養學生對事的責任心與義務感。
樂群的教育內容分為:尊老愛幼、誠信友善、關心集體與遵規守紀四個方面,主要培養學生對人應尊重與友善。
進取的教育內容分為:善學力行、勇敢堅毅與求實創新三個方面,主要培養學生自我提高以及自我完善的品性。
環保的教育內容分為:愛護保護環境、節約利用資源與改善美化環境三個方面,主要培養學生愛物意識及良好的習慣。
(三)教與學的活動系統的優化
基礎道德教育的教與學的活動系統即基礎道德教育的實施過程,也就是基礎道德品質結構的構建過程。教學活動系統的優化,要根據社會規范接受的依從、認同和信奉三階段理論,分期、分批和分專題進行。
1.規范的依從階段。
所謂社會規范接受的依從,指行為主體對規范的依從,表現為在對規范的依據和必要性尚缺乏足夠的認識,甚至有抵觸的認識和情緒時,也能做到既不違背也不反抗,仍然遵照執行的一種遵從現象。依從包含從眾(隨大流)和服從兩種類型。
依從行為具有下列四個特點,即:(1)盲目性;(2)被動性;(3)工具性;(4)情境性。
依從的作用包括:(1)依從是規范內化的開始,屬規范接受的初級階段。規范的依從使規范付諸實施,社會秩序得到初步控制,個人獲得規范行為的經驗。(2)依從是內化的起點,不是終點,不能停滯,必須進一步提高接受水平。
依從接受的基本條件有四種,即:(1)群體的特性(包括群體的一致性、規模、內聚性與特長);(2)個體特性(包含文化背景差異、性別差異與個性差異等);(3)直接的外在壓力(獎勵);(4)間接的外在壓力(f青境影響)。
2.規范的認同。
所謂社會規范接受的認同,指行為主體對規范的認同,表現為思想上對規范及榜樣的仰慕,符為上對規范及榜樣的趨同及模仿。
規范的認同行為具有下列三個特點,即:…自覺性(行為發自對榜樣的仰慕及趨同);(2)主動性(選擇榜樣的自主性);(3)穩定性(行為持久與廣泛)。
認同的作用有:(1)認同是外在行為要求轉向內在行為需要的中間階段,是品德結構中建立起規范行為的相應動機結構的開始。(2)規范的認同並不是規范接受的最高階段,規范必要性的認識有待於深化,體驗有待加深,行為方式有待進一步鞏固及習慣化。
認同接受的基本條件有三,即:(1)規范及榜樣的認可及仰慕(必要性有所認識,消除意義與情感障礙);(2)榜樣的選擇(同主體的相似性,榜樣的地位和身份,榜樣的行為品質,榜樣的行為後果);(3)模仿的發生C示範,觀察與強化)。
3.規范的信奉。
所謂社會規范接受的信奉,指行為主體對規范的信奉,表現為行為由規范價值的信念所驅動,行為結果能獲得自我滿足或自我獎勵作用。
規范的信奉行為具有以下四個特點,即:(1)高度的自覺性(自律);(2)高度的主動性(不需監督);(3)高度的堅定性(在不良的環境或誘因條件下,仍能按社會規范正確行事);(4)習慣化(符合規范的行為可以在無意識水平上自發地完成)。
規范的信奉是規范接受的最高水平,規范內化的最後階段,品德結構完全確立的終末階段。這表現為建立了以信念為基礎的強有力的動機系統,建立了習慣化的規范行為的執行系統。
(四)教育成效考評系統的優化
教育成效考評系統是探測內在的有關基礎道德品質結構實際構建狀態的工具。考評系統的優化必須以學生外顯的規范行為為客觀標志。考評工具要有可靠性。中小學基礎道德品質考評系統的制訂,要符合前述的中小學三階段、九層次和36項基礎道德品質的形成性測查需要,分別制訂依從、認同和信奉的不同測查內容。考評的進行要符合適時性。考評結果要有促進性。
Ⅲ 思想道德建設的根本目標是什麼
黨的十四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於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若乾重要問題的決議》指出:「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必須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建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和基本方針,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發展教育科學文化,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提高 黨的十四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於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若乾重要問題的決議》指出:「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必須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建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和基本方針,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發展教育科學文化,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團結和動員各族人民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是精神文明建設總的指導思想,也是精神文明建設總的要求 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團結和動員各族人民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是精神文明建設總的指導思想,也是精神文明建設總的要求
Ⅳ 這個品德目標該填什麼
品德目標填寫技巧
1、關心學習。懂得學習的中學生的主要任務,學習既是自己的義務又是自己的權利;學習目的明確,學習態度端正,培養科學精神、科學態度,學習科學的學習方法。
2、關心他人,尊重、愛護、幫助他人。
3、熱愛班級和學校集體,愛護集體榮譽;具有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相結合的社會主義集體主義精神。
4、樹立勞動觀念,積極參加勞動,有良好的勞動習慣,有較強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艱苦奮斗的思想作風。
5、具有現代意識,惜時守信,重視質量,講求效率,優質服務等與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思想觀念,並能進一步樹立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價值觀念、公平意識、競爭意識、合作意識和改革開放意識。
6、有基本的民主意識與法制觀念,知法,守法。
7、相信科學,反對封建迷信和陳規陋習,有獨立思考、實事求是、勇於創新的精神。
Ⅳ 道德的目標是
道德的目標是公平(最高標准),而每個個體的道德執行機制是自律。通過自律,讓社會承受最低的法律義務。
助人為樂也是道德的一種體現,但是它不是要求人們出讓自己的基本權利和經濟保障,而是在力所能及或道義上幫助他人。
至於獻身精神,這是在極端條件下各種制度都存在的一種要求。比如一個國家遭到不道義的侵略,不管該國制度如何,其公民都有責任保衛國家。嚴格地說這通常不屬於道德的范疇,而是作為集體的一員在特殊條件下的一種責任。履行這個責任是光榮的、高尚的,但未必完全是道德的。我們寧可說這是一種政治范疇的概念。
Ⅵ 職業道德修養的目標是什麼
職業道德修養的目標反映著從業者自我教育、自我改造的要求和追求,預內示著職業道德修養的方向和結容果。職業道德修養的任務受其目標決定和支配,從業者認真完成這些任務是修養目標的基礎。明確職業道德修養的目標和任務,是進行職業道德修養的首要問題,有利於保證職業道德修養的正確方向,有利於從業者科學地選擇和確定職業道德修養的內容、方法和途徑,確保他們順利地自我實現、自我完善,以免誤入歧途。
職業道德修養的根本目標,在於從業者自覺養成高尚的職業道德品質,進而提高整個社會的道德水平。為此,從業者必須把努力培養高尚的職業道德品質,努力提高自身職業道德境界作為根本任務,踏踏實實地抓緊抓好。
職業道德修養目標和任務的確定,受一定的社會經濟、科技和文化等發展水平和從業者自身條件的支配,必須服從和服務於社會發展和從業者個體職業道德充分發展的需要。因而,職業道德修養的目標和任務,隨著時代的不同而發生變化。
我國目前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從業者職業道德修養的總目標,是努力把自己培養成符合社會主義事業建設和發展需要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為人類社會最終過渡到共產主義而努力奮斗。
Ⅶ 思想道德素質目標及措施是什麼
目標:有很強的上進心,勇於批評與自我批評,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措施:完善德育體系、大力宣傳並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注意校園文化建設、加強師德建設、德育教育與時俱進、建設「大思政」格局、提升家庭教育環境。
思想道德素質:
思想道德素質是人們的思想意識狀態按社會規范的要求所達到的水準。包括人生觀、道德觀、思想品質和傳統文化習慣。人生觀指人們對人生目的、意義和態度的基本看法,它是一個人從事一切活動的根本動力。
道德是調整人們之間以及個人和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的總和,它沒有強制的法律效力,而是依靠社會輿論的力量,依靠人們的信念,習慣、傳統和教育的力量來維持。
Ⅷ 公民追求的最高道德目標是什麼
公民追求的最高道德目標是共產主義
這是一道高考政治選擇題中出現過的一項選項。
Ⅸ 思想道德目標是有哪些
思想道德目標是有哪些?
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 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 以崇尚科學為榮、以愚昧無知為恥, 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 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 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 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 以艱苦奮斗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
Ⅹ 什麼是個行個業為之努力的道德目標
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與法制建設同等重要、公正公務員職業道德的基本要求是忠誠,以德治國與依法治國同為治國方略。參考資料、道德信念和道德習慣,培養良好的道德情感。道德修養的基本內容是加強職業道德修養和社會公德修養,形成內在品質和外在氣質俱佳的完美人格,養成通達事理、誠實守信、謙虛謹慎的好品德。「德是為政之基」,努力提高個人品德修養、與人為善、道德意志、明辨是非、服務、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