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原則綁架
① 道德綁架有哪些類型遇到道德綁架該怎麼辦
這不叫道德綁架,真正的道德綁架是你應該做的,而你沒做。有道德的人做了那件事會收獲幸福感,偽善的人卻感覺痛苦。而你這事沒有人會收獲幸福感……你應該學會拒絕。以及語言的藝術。姑娘婉拒知道嘛?比如那個雨傘的。可以說買回來備用的,說自己忘性大怕掉了沒傘用。
道德綁架一般都是你太注重廣場舞大媽對你的看法,忽略你自己對事件本生的獨立認知,分析理解。等你自己想清楚了就會做選擇了:一個是做別人眼中的,一個是自己心中的
② 什麼是道德綁架
所謂的「道德綁架」,可能是在用聖人或超人的標准要求普通人,用美德來要求道德義務,主要是源於群體思想覺悟低,資源分配不均勻所產生的不平衡心理。 比如,要求一個軍人捨身救人,否則就要譴責,這就是道德綁架;要求一個富人掏錢支持希望工程,這盡管是一件好事,但如果一個人不掏就要譴責,這也是道德綁架,因為這並非他的道德義務;要求一個人代表團體去隨機抽獎,如果抽不到就是損害了團體利益就要受譴責,這同樣是道德綁架。「道德綁架」之所以發生,除去人的精神結構不談,根源就是道德判斷的邏輯混亂。
觀點一(保守主義):但是,如果一個人連道德底線都沒達到,連道德義務都沒盡到,用道德底線的標准、盡道德義務的要求對他進行道德判斷就不僅不是道德綁架,相反是在捍衛作為一種「公共善」的道德。那些把什麼都稱之為「道德綁架」的人,等於連這樣的道德底線和道德義務都要取消。
觀點二(自由主義):「道德」一詞的存在,目的在於個人的修身養性與精神發展,並進而形成群體性的「寬容」、「理解」、以及「尊重」。其存在不同於並高於法律,沒有任何強制性和規范性,是一種對模糊的「善」與「美」的渴望與追求,紮根於人的本性之中。且不論社會對「道德底線」和「道德臨界點」的所在並沒有一個很好的定性——「道德底線」正因為「道德」本身並不存在「義務」屬性,「道德義務」一詞犯了邏輯上的錯誤,本身不應存在。
觀點三(以偏概全):這種情況部分人不會對其子進行教育而是責罵或諷刺,盡管知道做的不對卻不用正確方式引導,比起「道德」來說更願逞一時口舌之快,用道德的正面來否定別人的經歷見聞至使其更加偏激。
案例
2006年9月,為了籌集孩子「神經幹細胞移植」所需的4萬元手術費,一位母親向王菲、李亞鵬夫婦發出求助信,這封信刊登在了報紙上。
2006年3月,北京地鐵車廂里,一個身披袈裟的男子扮成「唐僧」,號召乘客轉告李宇春、徐靜蕾等名人向一個患白血病的孩子獻愛心,得到媒體廣泛報道。
③ 怎樣看待「道德綁架」
道德綁架,就是拿一個你不敢公開反對的道德標准來要求你,左右你的行為。把具體情境下的道德,抽象為沒有具體情境的道德原則。對具體情境的有限道德責任,擴張為無限的道德責任。一個人可以在具體的道德情境里做選擇,但無法承擔所有維度的選擇和責任。把錢花在打扮自己、吃得更好、買好車好房是不道德的,因為世界上還有很多人在挨餓。
④ 你如何看待道德綁架行為
我記得有個印象很深的事情:
公交車站到站後,上來了一位老人,老人上車後才發現自己忘帶錢了。所以對司機說自己沒錢,希望師傅能通融一下。
本來也是兩塊錢的事情,司機想著老人家也確實是忘了,於是打算著幫老人出這個錢。
這時候,後面的乘客發話了:「司機,才兩塊錢啊,就算了吧,老人也不容易。你就當做做好事,畢竟每個人都有老的那天,對吧。」
其他乘客都點頭表示贊同,但公交車司機接下來對這位乘客說的話會讓全車人都傻了眼。
司機回應到:「兩塊錢確實不多,老人也確實是特殊情況,我也沒准備向他要。但事情要說清楚。要不要那兩塊錢是我的事,如果你想當好人,你就幫老人把坐車的兩塊錢出了,不願意出,就不要用你口中的善良和道德來要挾別人。你想的倒也挺美,不願意幫老人出這個錢,卻跑出來裝好人。錢我可以不要,但這個好人我自己會當。」
司機的話一說完,全車人都沉默了,仔細想一想也確實是這樣,人家司機都已經讓老人上車了,這位乘客卻自己跳出來再用道德來「綁架」司機一次。
師傅隨後讓老人找個位置坐,並表示這兩塊錢自己會補給公司的。
這個事情讓我印象很深: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講道德不是為了約束自己,而是為了審判他人。
如果你想做好人,就請付出行動,不要只停留在嘴上,然後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去綁架別人。
正如尼采所說,迫使人們遵從道德本身就是不道德的。
最後,分享一個以前看的段子:
一個二十幾歲的年輕人坐在愛心專用席上,旁邊還有一個座位。然後車上來了個老太太,帶著他的孫子,大概十七八歲。
老太太讓孫子坐在空位上,自己站在年輕人旁邊,一直盯著他。年輕人受不了,就給老太太讓位了。
後面的大爺看到這件事,也站了起來給年輕人讓位置,年輕人連連擺手。大爺說:「下個站就到了」,年輕人一聽也就沒什麼負擔,坐了大爺的位置。
然而大爺並沒有準備下車,而是站在老太太的孫子旁邊盯著他。老太太的孫子受不了,也給大爺讓位了。坐在後面的年輕人,看到大爺回頭過來給他比了個「耶~」 你大爺畢竟還是你大爺!我以後也要做這樣的大爺!
⑤ 所謂的道德綁架是怎麼回事
道德綁架行為要不得。道德可以提倡,但不必「綁架」。理由:1、以道德綁架的方式迫使某人就範,動機崇高,但手段錯誤,每每尷尬收場。因為有的行為雖然與道德倫理格格不入,但他並沒有給其他人造成威脅。2、在民主的潮流中,多元共存成為人們較容易接受的存在原則。即便在今天的中國,多元共存已經成為普遍的事實,社會對於個人行為的寬容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道德綁架:是以道德為砝碼,要挾個人或眾人不得不做某些事情。
⑥ 用馬哲原理談道德綁架
道德綁架的實質:以道德為砝碼,要挾個人或者眾人做或者不做某些行為,冠以「美德」與「義務」等字眼,並且有社會輿論作為後盾的強迫行為!馬克思的矛盾普遍性原理正確揭示了道德綁架在當前是不可避免的,並且表明了道德綁架問題不同與一般道德問題,其自存在著特殊性。
道德綁架出現的原因所在:
1、道德綁架的根源可以歸結為供需關系失衡,簡單來說就是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之間的問題。上層建築依賴於經濟基礎,它是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如今我國仍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基礎的發展還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而上層建築的狀態都是可以直接或者間接的從社會經濟結構中得到說明,因此我們的上層建築表現出不夠的適應性。貧富差距、基礎設施不完善、社會矛盾一定的激化都是上層建築其側面的反應。
2、心理因素作為內因通過外因起到了作用。人們內心都存在著一些固有的道德思想,在一些事物上或多或少有著不是很積極的看法,因此在道德綁架中這些人們容易形成一個整體,從而最大化的刺激了人們消極看法的增長,當到達一定值時,於是人們心中的怒氣無從發泄,那些無辜的優勢人物就往往成了攻擊對象,人們也能夠藉此來尋求一種假象的心理平衡。整體藉此帶動部份,內因藉此帶動外因,讓我們看到人們在道德評判是內心是混亂的,心理因素戰勝理性取的主導地位。
3、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中國自古以來重視道德的作用,在教育中,學生們被灌輸的就是一種為大多數人所認可的道德准則。正是這種教育模式,人們的道德認知能力是固化的。當發現有人沒有做他們認為理所應當屬於道德范疇必然的事時,他們的內心就會產生憤怒,認為這是不道德的行為。然而從理性分析的角度大多數道德綁架事件並不存在一定要實行的必然行為,而是人們在主觀上強加了自己個人的意願。在這種行為背後表現的確實群體社會意識的低下與幼稚。
道德綁架的預防措施:
1、從國家層面來說,首先是要改革現行的經濟制度,使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切合,促進社會生產力的轉型升級。更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原則,穩步有序的向前進,弘揚十三五精神,繼續走中國特色發展道路,加快社會主義道德建設。
2、從個人層面出發,道德是用來約束自己的,我們要堅持正確意識的指導作用,發揮其積極的一面,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正確的認識世界與改造世界。
⑦ 什麼叫做道德綁架
道德綁架:以道德為砝碼,要挾個人或眾人不得不做某些事情。一般是一個群體思想道德低下,認為資源多的人就必須幫助資源少的人,才能達到一種心理平衡,也順帶達到了自己幫助別人的虛榮感。
⑧ 「堅守道德」和「道德綁架」的區別在哪裡
堅守道德就是有自己的良心,不會為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有自己的原則,不會違背專自己的道德。屬道德綁架就是在看到對自己有利的東西,忍不住誘惑,痴心妄想,沒有能力絕不擇手段的要去實現他,這就是道德綁架,自我的迷失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