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

發布時間: 2022-01-07 09:04:17

1. 小學《道德法治》課程每個學期為多少節課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每個學期為多少節課
小學一、二年級每期38課時; 小學三至六年級每期50課時左右。三至六年級學生應用作業本,課外有一定的書面作業,使學生鞏固知識,提高認識。

2.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如何評價

小學生道德與法治測評現場

沒有試卷、沒有答題紙,小學生「道德與法治學科」如何測評?蘆淞區第三小學進行了嘗新,研發了一套「道德與法制學科表現性評價現場測評系統」。

對價值觀成績不滿意 可申請再考

2019年12月30日下午,南方第三小學開展了四年級道德與法制學科表現性評價現場測評活動。

評委除了學校教師外,還邀請了學生家長。現場測評包括「我來露一手」「答題我能行」「環保小達人」「尋找智多星」「愛心加油站」五項內容。

測評過程中,學生們在現場完成剝豆子、剝大蒜、折衣服,去校園撿三種不同的垃圾進行分類,給幫助自己的人寫感恩卡,掃描二維碼「挑戰答題王」等活動任務。

該校校長黃新說,除此以外,還有對學生正確價值觀的考察,主要通過網上測評。學生如果對自己成績不滿意,可以再次申請考試,一直考到自己滿意為止,「如此一來,正確的價值觀就慢慢形成了。」

為什麼這么測?

2018年,南方第三小學成為我市道德與法治學科的駐點教研校。經過一年多探究,該校探索出了一套「綜合素質評價系統」。上述測評,是對中小學綜合素質測評中五個維度中的「道德品質與公民素養」維度的再次研究與開發。

黃新介紹,該評價系統是基於教材的目標對學生道德素質、法治觀念、環保意識、正確的價值觀幾個方面來進行表現性的評價,分為課堂評價、網路評價與期末評價,可採用作品展示、技能考核、自我評價、行為觀察、日常觀察、價值判斷等方式。

據悉,小學生道德與法治學業綜合評價,日常評價占綜合評價的60%,期末測試占綜合評價的40%。

市教科院工作人員余民說,這樣的考核具有可操作性,有領先性和創新性,也有可推廣性。

內容來源:株洲新聞網

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3. 道德與法治課具體包含哪些內容

1、樹來立自信心,懂得做源人要自尊、自愛、自覺抑制不健康的生 活方式,對自己的生命有一種負責任的態度。

2、體驗家庭生活中長輩對自己的呵護,熱愛自己的家庭和長輩,有一定的家庭責任感,具有珍愛生命、熱愛生活、關心他人、尊重理解他人的生活態度。

3、感受祖國山河的雄偉壯麗,熱愛祖國,感受人民與軍隊的魚水之情,懂得寶島台灣自古以來就是祖國領土的一部分,體驗兩岸人民血濃於水的真摯感情。

4、了解祖國的歷史文化傳統,認識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團結的紐帶,形成熱愛中華文化,學習中華文化和發揚中華文化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二)行為與習慣:

1、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自覺抑制吸煙、酗酒、迷戀游戲機等不良生活習慣,學習反省自己的生活習慣與行為。

2、能主動分擔家務勞動,盡力為父母分憂,正確處理與長輩的矛盾。

3、逐步形成珍惜資源、保護環境的好習慣。

4、在學習生活中培養自己繼承中華文化傳統的愛好,加強某一方面的練習,培養一項文化特長。

(三)知識與技能:

1、體會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有利於家庭幸福和個人身心健康。

2、學習關心、照顧家人的具體做法,用正確的方法處理和父母長輩之間的矛盾。

4. 2021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是什麼

課程基本理念

(一)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會關心、積極探究是課程的核心

品德與生活教育應當引導兒童在體驗自身生活和參與社會生活的過程中;學會熱愛生活、創造生活;在服務自我、他人和集體的行動中;學會關心、學習做人;在與自然以及周圍環境的互動中;主動探究;發展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二)珍視童年生活的價值.尊重兒童的權利

童年是一個蘊藏著巨大發展潛力的生命階段.童年生活具有不同於成人生活的需要和特點;它本身蘊藏著豐富的發展內涵與價值。

學校生活是童年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參與並享受愉快、自信、有尊嚴的學校生活是每個兒童的權利。

(三)道德存在於兒童的生活中;德育離不開兒童的生活道德寓於兒童生活的方方面面.兒童品德的形成源於他們對生活的體驗、認識、感悟與行動。

只有源於兒童實際生活和真實道德沖突的教育活動才能引發他們內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實的而非虛假的道德認知和道德行為。良好品德的培養必須在兒童的生活中進行。

(四)讓教與學檀根於兒童的生活

兒童的知識是通過其在生活愛活動中的直接體驗、思考、積累而逐步建構起來的;兒童的發展是其懷著對生活的熱愛;通過參與豐富多彩的生活實踐;與外部環境積極互動而逐步實現的。課程必須植根於兒童的生活才會對兒童有意義;教學必須與兒童的生活世界相聯系才能真正促進兒童的成長。

5. 如何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中滲透法治教育

一是讓自己樹立法治意識,讓自己自覺學法知法用法;
二是道德其實也是規矩回的一方面,守道德答也就是守法的原始階段,所以德育其實也就是法治教育了,上好了德育課也就是上好了法治課;
三是超出道德也就是進入了法律調整范疇,所以守好德就是守法的關鍵,所以在上好德育和法治課時多採用案例教育法,用事實來教育好守德就是守法的觀念;
四是請相關法律工作者到學校講授安全也會是不錯的方法。

6. 怎樣上好一堂小學道德與法治課

1、新課導入生活化
導入新課的目的就是為了消除學生課前緊張、恐懼的學習心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做好准備。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最好的方法就是從學生感興趣的、為他們所熟知的日常生活入手,使新課導入生活化。
2、課堂教學組織形式生活化
教學實踐表明: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依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個性差異特徵採用生活化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不但能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深受學生的喜愛,而且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整堂課師生始終是在一種民主、寬松、和諧的教學環境中進行的,學生都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3、教學情境設置生活化
創設教學情境是模擬生活,使課堂教學更加接近現實生活,使學生身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加強感知,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激發思維。
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 境,教師應注意:創設情境所選用的材料必須是與課堂教學內容有著內在聯系的、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真實的、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材料。巧用教材內容設置情境,設置出人性化的教育氛圍,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了學生,達到了「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4、教學活動生活化
教育教學中流行這樣一句話:我聽了,我忘了。我看了,我知道了。我做了,我懂了!這句話很明白地告訴我們:作為思想品德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應充分考慮學生,不能讓學生成為聽眾,應組織他們多看、多做,多參與合適的活動,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使思想品德教學過程成為學生反復親歷體驗的過程。

7. 如何上好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博客

在我的教學工作中,作為一名教師,我總認為要做個有心人,讓數學真正成內為學生願學、樂學的學科,只有容這樣,才能為學生提供充裕的探索、實踐的空間和時間,才能調動大多數同學的學習積極性;才能大面積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和學生綜合素質。

8.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如何促進學生成長

我們應該以學生為主體,以活動為載體,認真組織和開展校園活動。比如每周的升旗儀式、班隊會、晨會等,學校組織每月的法制知識講座,還可以開展演講、知識競賽等活動,做到形式新穎,內容充實。鼓勵學生觀看電視中《道德觀察》《法治在線》等法制節目,並對學生產生的焦點問題進行討論,隨時組織活動進行學習。班會活動是對學生思想教育最有效的途徑。要針對班級學生的情況,老師及時發現學生的思想動態,在不同的成長時期召開不同的班會,對學生進行適時的思想教育。堅持每周准時開設,對學生進行熱愛祖國、熱愛勞動、感恩教育、遵紀守法、努力學習、實現理想等多方面的教育,使學生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中陶冶情操,思想得以升華,得到全面發展。
作為一名新時期的道德與法制課的教師,我們要轉變教學理念,讓學生有效學習,從學生出發,優化教學方法;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我們一定要用實際行動把道德與法制相結合落到實處,讓我的學生能健康、快樂的成長,成為有理想、有道德、守法制的社會新一代接班人。

熱點內容
經營風險包括哪些經濟法 發布:2025-05-01 02:05:11 瀏覽:981
司法考試2016年改革 發布:2025-05-01 00:51:19 瀏覽:429
勞動法實習規定 發布:2025-05-01 00:05:48 瀏覽:168
法院合同法警 發布:2025-05-01 00:01:21 瀏覽:182
中國法官協會成員 發布:2025-04-30 23:32:23 瀏覽:141
法院辦公室先進材料 發布:2025-04-30 23:26:23 瀏覽:272
環衛工人有勞動法嗎 發布:2025-04-30 23:11:12 瀏覽:682
北大國際經濟法大綱 發布:2025-04-30 23:10:58 瀏覽:137
司法局簽名 發布:2025-04-30 22:23:56 瀏覽:124
街道機關規章制度總則 發布:2025-04-30 22:04:22 瀏覽: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