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法學傳播

法學傳播

發布時間: 2022-01-09 03:39:55

⑴ 新聞傳播學和法學哪個好

新聞傳播學和法學都挺好的。法學可能會更辛苦一點,因為法學要學習的東西太多了,新聞傳播學可能會更好一點。

⑵ 傳媒與法學哪一個就業前景廣闊

新聞與傳播專業培養學員具備現代媒體傳播的基礎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掌版握現代電子媒體特別是電視媒權體與網路多媒體傳播的基本技能,從而使學員適應信息化社會與知識經濟時代的要求,能夠勝任從事影視傳播、新聞傳播、網路傳播、廣告及媒介經營管理等領域的工作。本科畢業生可授予文學學士學位。
法學專業主要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法學思維,掌握法學基本理論和法律專業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法律問題。具有社會責任感和擔綱精神,具有較強的文字和口頭表達能力及論證才能以及較好的外語聽說讀寫能力。畢業生適合從事法院、檢察院、律師,以及法律顧問、法律事務助理等專業工作。本科畢業生可授予法學學士學位。

⑶ 如何傳播法律

鄙人在基層也碰到老兄提到的問題。我認為要看你所處的環境中服務對象的知識層次,而後尋找對症下葯,像我在農村基層,因為普遍法律意識不高,先要提高對法律的認識才是最重要的。說句實話,真正傳播法律其實很難的,我在基層呆的這兩人,感受很深,要知道法律不過是解決問題眾多方式中的一種,法是調整社會關系的方法之一。

⑷ 我想從法學轉到新聞傳播,一個普通一本,可是一直在猶豫。明天就要決...

說實話,你這兩個都不好找工作,法學就業王道就是公務員,做律師的屈指可數,新聞傳播如果是名校的研究生進大型報社,電視台或者大型網路傳媒公司希望還是有的,一般的基本上就是混些小雜志,小網站,夠喝口粥的,如果你家裡在媒體有熟人,那就算我白說。。。你看你們學校還有些什麼靠譜的專業沒有

⑸ 中國傳媒大學的法學專業

中國傳媒大學的法學專業還可以,只能算一般的專業。

中國傳媒大學文版法學部權成立於2013年6月,是中國傳媒大學四個學部之一,由文學院、政治與法律學院、漢語國際教育學院、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有聲媒體中心(掛靠)等教學、科研機構組成。

學部設中國語言文學系、漢語國際教育系、應用語言學系、法學系、社會學系、中國文化國際傳播研究所、漢語國際推廣研究所、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傳媒政策與法規研究所、國際關系研究所、政治學研究所等。

學部現有全日制在校生本科生450餘名,碩士研究生500餘名,博士研究生40餘名,外國留學生200餘名。近些年來,畢業生就業率均保持在90%以上。

⑹ 有沒有法律和傳播結合的專業

中國政法大學光明新聞傳播學院的傳播法與傳播倫理方向。 傳播法與傳播倫理研究版方向權系新聞傳播學與法學和倫理學之間的交叉學科,自2007年起在新聞學和法學(法學理論)兩個專業招收「新聞政策與法規」方向碩士研究生,是國內最早設立的傳播法專業方向碩士授予點。
中國政法大學光明新聞傳播學院
http://sjc.cupl.e.cn/rcpy/2014-10/28/content_8582740.htm

⑺ 關於傳播謠言的法律規定以及處罰。

造謠屬於違法行為,應當依法追究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

第二十五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500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罰款:

(一)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

(二)投放虛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蝕性物質或者傳染病病原體等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

(三)揚言實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

第四十二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500元以下罰款:

(一)寫恐嚇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脅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

(三)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企圖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處罰的;

(四)對證人及其近親屬進行威脅、侮辱、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

(五)多次發送淫穢、侮辱、恐嚇或者其他信息,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窺、偷拍、竊聽、散布他人隱私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

第二十二條 侵害他人人身權益,造成他人嚴重精神損害的,被侵權人可以請求精神損害賠償。

(7)法學傳播擴展閱讀

傳播謠言的法律責任

如果當事人在主觀意識上能判斷該消息是謠言或是虛假信息,不管是原創還是轉發,都需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這其中,又分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三種。

1、民事責任:即如果散布謠言侵犯了公民個人的名譽權或侵犯了法人的商譽的,依據我國民法通則規定,要承擔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及賠償損失的責任。

2、行政責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五條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五百元以下罰款;

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揚言實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

3、刑事責任:如果散布謠言,構成犯罪的,要依據《刑法》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2011最新刑法全文)》第二百九十一條,編造、故意傳播虛假恐怖信息罪;

編造爆炸威脅、生化威脅、放射威脅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編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

⑻ 傳播的法律定義

對不特定的人利用大眾傳媒和互聯網等傳遞信息的行為。

⑼ 關於法學專業和新聞傳播專業

法學的就業方向:律所、企業法律顧問、檢察院、法院、政府等等。
新聞傳播專業:新聞主持、報社、企業、政府文案等等。
兩者在實踐中解決的問題性質不一樣,法學,特別是民商法,是解決民商事糾紛的,有糾紛的地方就必須有人來公斷,一般的企業之間的糾紛,訴訟費用都很高的,如工程糾紛、大公司之間的糾紛(蘋果VS深圳唯冠,律師費為600萬美金)。上市公司需要律所律師出具律師所意見,坐著收錢。政府部門,法官、檢察員等等。
就新聞而言,更多是一種喉結,傳遞想要被傳達的聲音,其放大效應優於律師,就收入而言,一般來說,相對較低。當然,兩者都不可或缺,單純比較沒有多大意義,需要結合自身實際。
新聞法治的必要性1、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後對新聞活動的法律要求2、新聞報道中的違法現象令人注目3、新聞法治是新聞事業發展的自身要求4、層出不窮的新聞糾紛和新聞訴訟要求新聞法治5、世界范圍內的新聞發展趨勢要求新聞法治
新聞法治的可能性1、新聞法治的良好的社會環境2、新聞法治的法學和新聞學基礎3、新聞侵權訴訟客觀經驗的積累4、大批專家已經開始新聞傳播法學的拓荒並已經取的初步成果。新聞法律關系是由新聞法律規范所調整的當事人在新聞活動過程中形成的權利和義務關系。
特點:1、它是符合新聞法律規范的要求,並接受新聞法律規范調整的社會關系。2、必須是在新聞活動中發生的權利義務關系。

熱點內容
保證書怎樣才具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5-08 06:42:13 瀏覽:55
法院春秋 發布:2025-05-08 06:15:03 瀏覽:376
行政法案例與解析 發布:2025-05-08 06:12:00 瀏覽:851
公休假管理條例 發布:2025-05-08 05:19:06 瀏覽:368
法庭上叢法官 發布:2025-05-08 05:14:35 瀏覽:966
東莞勞動法工資標准2020加班費 發布:2025-05-08 05:13:53 瀏覽:420
民法利害關系人 發布:2025-05-08 05:13:53 瀏覽:396
社會與法走過迷茫 發布:2025-05-08 05:13:52 瀏覽:440
法警可以轉法官嗎 發布:2025-05-08 05:06:45 瀏覽:139
安全氣囊相關法規 發布:2025-05-08 04:42:39 瀏覽: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