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結果主義

道德結果主義

發布時間: 2022-01-26 13:08:42

『壹』 誰有哈佛大學 公平與正義 的文本版

哈佛大學公開課《公平與正義》整理稿

春節在家有空,開始整理這個視頻的文字內容。本人技術盲,所以找不到更好的文字稿了,只好就手頭的資源進行簡單的處理,希望對大家有用。

該講座以哈佛教授Michael Sandel的《關於公平和正義的入門課》為基礎,是對道德和政治哲學的系列入門介紹。
這套講座共有12集,邀請觀眾們帶著批判的觀點來思考正義,公平,民主和公民權等基礎問題。在哈佛大學,每星期都有一千多名學生去聽教授兼作家的MichaelSandel開設的這門課程,渴望藉此擴充對政治和道德哲學的理解,並從中檢驗長期秉持的信仰。學生們學到了過去的偉大哲學家們的哲學理論-亞里士多德,康德,-穆勒,洛克--再把學到的東西運用來思考復雜且動盪不定的現代社會的種種問題,包括反歧視行動,同性婚姻,愛國主義,忠誠和人權。
演講者:Michael Sandel (哈佛大學哲學教授)
第1講:《殺人的道德側面》
如果必須選擇殺死1人或者殺死5人,你會怎麼選?正確的做法是什麼?教授MichaelSandel在他的講座里提出這個假設的情景,有多數的學生投票來贊成殺死1人,來保全其餘五個人的性命。但是Sandel提出了三宗類似的道德難題-每一個都-設計巧妙,以至於抉擇的難度增加。當學生站起來為自己的艱難抉擇辯護時,Sandel提出了他的觀點。我們的道德推理背後的假設往往是矛盾的,而什麼是正確什麼-是錯的問題,並不總是黑白分明的。
公正:該如何做是好?1

設想你是一位電車司機
你的電車正已每小時60英里行駛
你發現,在車軌的盡頭有5位工人在那裡幹活
你想盡辦法停下來,但已經停不住了
你的手剎不靈了
你感到十分絕望,因為你知道
如果你撞向這5位工人
他們必死無疑
你很快會就知道
你不知道該怎麼辦好
直到你發現
在電軌的盡頭,剛好有一條分叉
在電軌的盡頭,剛好有一條分叉
而在那條分叉路上,只有1位工人
你的方向盤還沒有失靈
所以你可以選擇把電車拐向那條分叉路
撞向1位工人,但救活了另外那5位
現在我要問第一個問題
什麼是我們應該什麼做?
你會怎麼做?
讓我們來做一次投票
多少人會選擇轉入拐向那條分叉路
舉起你的手
有多少人選擇一直往前開的?
極少數人會。絕大部份選擇了變方向
讓我們先聽聽。現在我們需要研究你這樣做的原因
讓我們先聽聽佔多數的人
有誰選擇轉向一邊岔道的?
為什麼你會這么做?你的原因是什麼?
誰願意說說你的想法?
如果你可以只撞死一人,那麼撞死5人肯定是不對的
如果你可以只撞死一人,那麼撞死5人肯定是不對的
這是一個很好的理由
還有誰?是否有人同意這個想法,原因是什麼?
我認為這和 9/11日事件是同樣的道理
我們把那些,把飛機撞向賓夕法尼亞州空地的人,視作英雄
因為他們選擇了犧牲飛機上的人,而不是撞向有人的大廈
因此,原則是相同的,雖然都是發生在悲劇的情況下
為了5個人能活下來,犧牲一個人 也是值得的
佔多數人的你們,也是這樣嗎想嗎?
現在讓我們來聽聽 那些少數分子
我認為這跟種族滅族主義、極權主義,是同一個手法
為了救活一個種族,你就能殺害其他人
那麼,在這種情況下你會怎麼辦?
為了避免 作出像種族滅絕一樣的做法
你就寧願撞向那5個工人
理論上是這樣
好的。還有誰?這是一個大膽的想法。謝謝您
讓我們考慮另外一種情況
看看你們這些佔多數的
為什麼在這種情況下,你的原則是犧牲一人來救活5人
現在,你不是電車司機,你只是一個旁觀者
你站在橋上,俯瞰電車的電軌
沿著這個軌道,在盡頭有5名工人
電車的手剎照樣不靈了
電車快要撞向那5個工人
現在你不是司機
你真的感到無助
突然,你看見 站在你旁邊
橋上還是一個非常胖的人
你可以推他一把
他會掉到軌道上
剛好能停住那輛電車
他會死去,但他能救活其他5個人
現在,有多少人會推那個胖子。舉起你的手
有多少不會這么做?大部分人都不會
問題顯而易見
你每次的選擇,原則是什麼?
犧牲一個,救活更多人
在第一種情況幾乎每個人都贊同,原因何在?
我要聽聽,在兩種情況下都是站在大多數的人一邊的人
你如何解釋二者之間的區別
在第二種情況下,我認為涉及 選擇的問題
那個胖子原本不牽涉到這宗事故里
我覺得,第二種情況比第一種情況
那個胖子可以選擇置身其外
但在第一種情況,司機,兩邊的工人的已經牽涉到裡面
但是,那個在岔道上的傢伙
他不會比那個胖子,更想犧牲自己吧?
這是事實。但他在岔道上
胖子也是在橋上啊
你可以繼續,也可以待會兒再說
好的。這是個難題。你已經做得很好了
還有誰可以找到能調和的前後兩種不同做法的?
我想在第一種情況,我們必須在犧牲那1個工人或另外5個之間的選擇
我們必須作出的選擇
那些工人是死於那駕電車,而不是你的直接行為
電車失控了,然後你才閉著你選擇
而推胖子的話,是你自願的選擇
你有能力選擇推還是不推,但你沒辦法控制的電車不撞向大家
所以我認為兩者略有不同
好的。誰想回應他的想法?這很好。
誰想回應?是否有更好的解釋?
我不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理由`
在這兩種情況下,你都是選擇殺人
因為前者你選擇拐向那個岔道上的工人,這是你有意識的行為
後者,你去推胖子也是一種有意的行為
所以不管怎樣,都是有意的行為
你想回應?
我不是肯定,事實就是這樣
這看來是不同的
推胖子到電軌上,他會死
你是在殺死他
你是在親手殺死他
這有別於把電車轉向,然後再撞死其他人
這好像聽起來不對,是吧?
這很好。你叫什麼名字?
讓我問你一個問題,Andrew
假設在橋上,我不用推那個胖子
假設他是站在了一個陷阱上,我可以像轉方向盤那樣打開那個陷阱
不知道為什麼,這樣做似乎跟不對
我的意思是,也許你不小心推動了那個陷阱的方向盤
或者是其他原因,就發生了
又或者,電車陰差陽錯地就拐向那條岔道了
我可能就認同了
好的。在第一種情況是正確的做法,在第二種情況就變成不對的了
而且,在第一種情況下,你直接牽涉到事故
在第二個,你是一個旁觀者也。
所以你可以有選擇捲入或不去推胖子
讓我們暫時擱下這個故事
讓我們想像另外一個的情形
這時候,你是急診室的醫生,6位病人來找你
他們剛剛經歷了一場電車交通事故
其中5人中度受傷,1人重傷
你可以花一整天來照顧那位重傷病人
但這樣的話,其他5個會死去
或者你可以先照顧好那5位,再來看那位重傷病人
但那位重傷病人也會死去
現在你是醫生,有多少人選擇先就那5個病人?
又有多少人選擇先救那位重傷者
極少數人。只有極少數人
我假設你們的原因跟之前的一樣。1條生命對5條
現在考慮一種情形。這一次你是外科醫生。
你有5名患者。每一個迫切需要
器官移植
其中需要心臟,一個需要肺,一個要腎臟,另一個要肝臟
第五個人要胰腺
但現在沒有可移植的器官。你即將看著他們死去
你突然發現,在你的隔壁病房
有一個健康的傢伙,來檢查身體
他正在打瞌睡
你可以很安靜地走進去,
把那個傢伙的5個器官取出來,當然他會死去
但是你可以救活另外那5位病人
你們有多少人願意這樣做?
還有其他人嗎?
把你的手舉高
還有沒有人,包括在二樓的
我會
小心,不要摔下來哦
有多少人不會這樣做?
好的。你是怎麼想的,剛才那位在二樓的同學
我其實是想著有沒有其他可能的替代做法
先把那5個病人中最先會死去的人,把他的器官捐出來
這樣,他健康的器官可以救活其他4位
這是一個不錯的主意
可惜,您避開了我們要討論的哲學觀點
讓我們回過頭來看這些故事,這些爭論
要注意的方式幾點
注意我們的爭論是圍繞那幾點展開的
我們的討論已經涉及到了一些道德的原則
我們的討論已經涉及到了一些道德的原則
讓我們回顧一下,有哪些道德原則
第一道德原則是,
正確的做法,符合道德的事
取決於我們行為的後果
如果在最後,能救活5個,哪怕是犧牲一個也是值得的
這是關注以結果為中心一派,一個很好的例子
結果主義的道德推理取決於道德行為的後果
它取決於我們最後的結果
但接著,我們考慮了另外一種情況
在這種情況,人們對結果主義的道德推理原則就不那麼堅定了
我們在猶豫,例如對於那個站在橋上的胖子
或者是去去掉那位無辜病人的器官
人們在思考什麼是應該做的時候
會考慮到那個行為的本身
而不只是行為的後果
人們改變了原意
人們覺得這樣做是不對的,行為本身是錯誤的
即使是為了拯救更多的生命,殺害無辜的人是不對的
人們認為,在第二種情況下是不對的
這是另外一種道德推理的原則
絕對主義的道德推理認為,道德有其絕對的道德原則
有明確的職責,明確的權利,不論後果是怎樣
我們會在今天和未來幾周來討論
討論結果主義和絕對主義的異同
結果主義道德推理最有名的一個例子
是功利主義,由 邊沁 提出
他是18世紀英國的一位政治哲學家
而最重要的一位絕對主義的哲學家
是18世紀德國哲學家 康德
因此,我們來看看這兩個不同的道德推理模式
評價它們,也考慮其他替代的理論
從教學大綱,你會發現我們將會讀一些非常著名的書
亞里士多德的,洛克,康德,約翰•密爾等人
從教學大綱中,你會看到,我們不只是讀這些書
我們還討論當代的政治和法律爭議
討論它們背後的哲學問題
我們將辯論 何為平等和不平等
平權行動,言論自由,攻擊性言論
同性婚姻,徵兵
一系列實際問題
為什麼? 因為我們不僅要真實地感受這樣抽象、遙遠的書籍
還要認真地討論 我們日常生活中 一些的議題
包括我們的政治生活,
所以我們讀這些書,我們將討論這些問題
我們將看到,它們之間的聯系
這聽起來很吸引人
但在這里,我要提醒大家
我的提醒是
閱讀這些書
作為認識自我的一種訓練
閱讀這些書會有冒險
個人的,政治上的冒險
每一個學政治哲學的學生都知道的風險
這些風險的根源於一個事實
哲學會教化我們,擾動讓我們
面對在我們已經知道我們
有一個諷刺的說法,學習本課程的困難之處
事實上,包括它教的東西,我們已經了解的
它會把我們都熟視無睹的情景
使其不在熟悉
剛才我列舉的案例就是例子
我們一開始假定的情景
融合了趣味性和嚴肅性
它也是這些書籍里,哲學讓我們對熟悉的事物
變得陌生。它並不是提供新的信息
而只是引導著我們用新的方式看這些事物
但風險就在這
一旦熟悉變得陌生,它就會永遠和以前不一樣了
自我認識,就像一個迷了路的人
不管你覺得它多麼地擾動你
你就不能不想起和思考這些問題了
是什麼讓這個探索的過程,顯得既困難,但又有趣呢
因為,道德和政治哲學就像一個故事
你不知道的故事將怎麼發展下去
但你卻知道的,這是關於您的故事
這些是個人的風險。那麼政治的風險在哪呢?
我或許可以這樣描述這門課程,它向你承諾
通過閱讀這些書籍和討論這些問題
你將會成為一位更負責任的公民
你會重新審視那些,你過去的觀念和公共政策
你會訓練你的政治判斷力
你會更有效地參與公共事務
但這會是一個片面的、誤導人的承諾
大部分政治哲學並不是那樣的
學習政治哲學,你將有可能
成為一位更壞的公民
而不是一個更好
或者,至少在你成為一個好公民之前,讓你變成壞公民
那是因為,哲學是一個遙遠的事情
甚至是件破壞性的活動
這可以追溯到蘇格拉底
蘇格拉底和他的一個朋友,曾有過這樣一個美妙的對話
## 試圖說服放棄哲學
##告訴蘇格拉底,哲學是一個很好的玩偶
如果你只是適度地沉溺其中,並在生命里合適的時候
但如果過度地追求
它絕對會傷害你
聽我的勸告把」## 說
放棄你的爭論。學習那些將會讓你有成就的事情(?)
不要去研究那些,盡說些貌似優美但模稜兩可的事情的人們
去研究那些生活過得很好,有名氣的人們
## 是真心地對蘇格拉底這樣說的
放棄哲學。去尋找那些真實可見的。又或者進商學院
## 有一個點確實說得很對
哲學確實會讓我們疏遠
我們過去的慣例習俗,預定的假設,固有的觀念
這些都是風險,個人上的和政治上的
而在面對這些風險,我們有一個特別的迴避方式
迴避方式叫懷疑主義
懷疑主義是這樣的
我們不會徹底地去解決問題
無論是我們一開始討論過的個案或原則
如果亞里士多德,洛克,康德和密爾
經過這些年,都沒有解決這些問題
你覺得我們是誰? 我們坐在這個Sanders劇院里
經過一個學期就能解決這些問題
或許,我們只要每個人還是堅持自己的原則
我們也不會對別人的原則,有什麼好說的
不去進行推理、思考
這是在逃避,這是懷疑主義的逃避
對你們在座的每位,我提出以下的答復
這些問題確實是已經被辯論過很長時間了
事實上,這些問題和討論還在重復著
這可能意味著,在某種意義上,他們不可能的
在另外一種情況下,他們卻是不可避免的
無法避開它們的原因在於
是因為我們就生活在這些問題的答案中
因此,懷疑主義只是讓你放手,
放棄思考道德問題並不是問題的答案
康德曾經很好地形容過懷疑主義
他寫道,懷疑主義是人類推理的安息之地
它只是讓我們在一些教條之間徘徊
它不是我們最好的安身之處
懷疑主義只是簡單地默許,它不足以經受住「魯莽」的推理
我試圖提出這些故事,這些論點
可能會是一種風險
最後,我來總結一下
本課程的目的是喚醒我們魯莽的推理
然後看看我們最後會走到哪裡
謝謝

『貳』 《道德哲學體系》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道德哲學體系》((英) 哈奇森)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提取碼: 7w7f

書名:道德哲學體系

作者:(英) 哈奇森

譯者:江暢

豆瓣評分:8.0

出版社:浙江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0-4-1

頁數:336

內容簡介:

本書是哈奇生的道德哲學理論專著,哈奇生的道德理論對亞當`斯密影響很大。哈奇生將道德哲學劃分為四個相對獨立的部分的做法奠定的斯密的寫作計劃。根據哈奇生的觀點,人除了五種外部感官之外,還有多種內部感官,包括了美感、道德感、尊重感和羞恥感。這些感覺對人的行為和意識產生了決定性的作用。

作者簡介:

弗蘭西斯·哈奇森(Francis Hutcheson,1694-1746)是蘇格蘭啟蒙運動中第一個主要思想家,他在1729年到1746年間任格拉斯哥大學哲學教授,對後來的蘇格蘭大思想家產生了重大影響。他研究的主題包括形而上學、邏輯學和倫理學。作為一個道德哲學家,他持有與霍布斯不同的意見,反對霍布斯的信徒休謨,為蘇格蘭思想找到了一條新的道路。哈奇森對世界作出的主要貢獻在於他的功利主義思想,他的結果主義准則是將最高的快樂帶給最多的人。除了其著作所帶來的影響之外,哈奇森還是一個知名的教師,他在格拉斯哥的學生,亞當斯密,對幾代蘇格蘭道德哲學家產生了深遠影響。

『叄』 絕對主義道德倫理是什麼急求回答,謝謝各位了!!!

道德絕對來主義是一種理論或信自仰,相信存在著判斷道德倫理問題的絕對標准,而且並不受社會或者場合的影響。依據道德絕對主義,道德內存於普世規律、人類天性和其他基礎來源之內。道德絕對主義有時被拿來與道德相對主義相對應,並且經常被簡單地類型化為類似的語句:「對的就是對的,錯的就是錯的。」
結果主義又稱結果論,是倫理學中的學說,指一個行為的對錯要視該行為就總體而言是否達到最高內在價值(參閱價值學[axiology])來決定,即結果主義的道德推理取決於道德行為的後果。
結果論最簡單的形式又即古典的(或是享樂主義的)功利主義,它主張一個行為的對錯,要視就總體而言該行為的快樂抵消痛苦之後的凈效應是否達到最高。簡單地說,造成快樂的行為就是對的,造成痛苦的行為就是錯的,而不管動機與否。其他不同於古典功利主義的形式,若非以各個等級事物的內在價值來判定(即G.E.穆爾的理想的功利主義、倫理的利己主義),就是看各類事物的結果是否恰當合適。
結果主義相對於絕對主義。絕對主義(代表人物康德)認為道德有其絕對的道德原則,即道德有一定的准則和行為規范,只需注重動作的意圖,而不管結果如何。

『肆』 結果主義的介紹

結果主義[consequentialism]又稱結果論,是倫理學中的學說,指一個行為的對錯要視該行為就總體而言是否達到最高內在價值(參閱價值學[axiology])來決定,即結果主義的道德推理取決於道德行為的後果。

『伍』 倫理學研究的問題是什麼

倫理問題研究了很多,基本沒有什麼問題?如果有,是什麼呢?在這方面,我們的道德行業進行了劃分。

有一種普遍的看法,道德和利益之間的關系問題是倫理學的基本問題。這個問題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第一,道德意識和物質的利益,誰決定誰的問題。這個問題決定的法律的道德性的作用,問題的答案。換句話說,它是決定
道德哲學是唯物主義還是唯心主義的基礎上。二是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誰服從誰的問題。這個問題確定的基本原則的倫理道德體系構建。換句話說,個人主義或集體主義的問題。 (參見進展 - 主編:「倫理學」,人民出版社,1989年,10至12),但也有人認為,最基本的問題,善良與邪惡之間的關系的問題,是道德。善惡的善和惡,因為是特殊的道德矛盾,在學習前的善和惡的矛盾的唯一道德的善和惡的問題是還研究了古代和現代的所有倫理學家,學校的中心和重點問題的矛盾也是一個道德和倫理發展的動力貫穿始終,在人類生活的所有領域,善與惡之間的核心,也是道德領域。 (參見張維迎閔:當代中國倫理和道德,「昆侖出版社2001年8月版的,78至85)此外,它也表明,物質生活倫理道德和社會條件之間的關系的基本問題倫理的基本問題,是道德的性質,起源和標准;倫理的基本問題是科學,什麼是一個很好的問題。

我認為,以上五點來看,前兩種觀點有一個合理的,但不夠全面。後者的觀點得到了部分包含兩種觀點。基本的倫理問題應該是能夠覆蓋的道德現象的各個部分,不應該僅涵蓋的道德現象的一部分的現象,道德倫理的研究,包括的道德??理論的四個基本組成部分,倫理,道德活動,道德心理。然後,道德和利益之間的關系,或善惡之間的關系。或不能涵蓋道德現象的四個基本部分,因此,我們應該找出每個問題的四個基本組成部分的道德現象,這樣一來,勢必倫理的基本問題有四個,而不是只有一個,即問題善惡的關系是道德理論的忠誠度和效益的關系問題是基本問題的道德准則,知識與行動之間的關系問題是道德活動的基本問題;榮辱觀的關系問題是基本問題道德心理學。總結,倫理學的基本問題是善和惡,正義和李,被稱為榮辱觀與線的關系。

原因,性質和善惡標准,是道德理論的核心問題。道德觀念,人類的起源地的善和惡的現象和矛盾,如果生活中沒有邪惡的危險,人類追求的好。沒有追求的善和惡的斗爭,就沒有由於犯罪或法律意識的核心問題善惡的道德意識的核心問題是存在的道德問題和道德。但是,什麼是好,什麼是惡,不同的時代,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階級,經常有不同的意見,道德,科學揭示的性質和演化的善和惡,促進人的努力,形成了較為統一的標准,和自己的時間來適應的道德認識。
/>的善惡標准與人們追求利益有著直接的關系。在一定范圍內,通過合法的手段,那就是,良好的行為是追求自己的利益,採取不正當的手段去追求利益是邪惡的行為,所以,其中范圍的界限,這意味著什麼是合理的呢?此代碼道德的規定。邪惡的世界,有各種各樣的表現,其中大部分是涉及不當追求的利益相同的人。為了減少罪惡發生的現象,它是人們追求利益的行為要規范,道德是調整之間的關系,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人與信心,促進良好的抑惡,是有關系的,應實行調整的現實與理想或引導社會向更進步的文明和理想的發展方向。因此,道德和功利,客戶忠誠度和效益問題的關系道德體系,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道德理論和道德都非常實用,如果從倫理的做法,即使是最沒有價值的理論和規范。分離的現象,道德修養的核心道德教育,道德評價,道德活動,是解決問題的知識和行動。「知識」是道德知識的「行」的道德行為。道德不僅是為了幫助人們提高道德意識,形成正確的道德價值觀,還要培養良好的品質和習慣的人,引導人,以正確的道德行為選擇。知行之間的關系,無論是哲學認識論的哲學理論價值和倫理問題。在中國哲學中,許多哲學家早知道的困難和簡單了點,總的行頭。長時間的討論,無論是理論知識,道德理論,強調要就行了。古人說的線被稱為前提的做法,相當於我們所談論的是在理解的基礎上。古人說,知行統一,不能這樣做不正確的知識,也就是在這個意義上的道德認識和道德實踐。唯一的道德理論和規范不能支付實踐中,出於等於沒有。因此,倫理的任務不僅是幫助人們認識到道德的現象,還必須深入研究的知識與行動之間的關系,特別是研究已知的轉化機制守德的路線,以引導人們道德理論和道德實踐。

榮辱觀的心理機制,導致網上道德道德認知的概念。引以為傲的不當行為感到羞愧難當,這是一種普遍的人類的道德心理,但作為一個男人,底線是基本點的個性。有羞恥感或羞恥感,自我維護人的尊嚴的人,如果一個人不知道羞恥或不感到羞恥慚愧的,就是自我毀滅的性格,人格是人的尊嚴,資格和價值。道德和自我毀滅的個性,它是人的尊嚴,資歷和價值的損失。這是信仰的這榮譽和恥辱,支持人類道德的做法。早在春季和春秋時期,在管上「禮義廉恥,該國的四維,四維肺不張,這個國家被摧毀」(「牧民」)的思想。孔子還提出了「自己的恥辱」(「莊子」),「指導的政治,齊之以刑,中國無恥;指導以德,齊之以禮,恥辱和網格」(「治」)。我們說的「恥辱」消極把握好「榮感是肯定的把握好。知恥的承認和追求美好的。因此,有沒有羞恥感,能不能具體掌握好,不能是特定覺得好光榮而崇高的。如果一個社會不到邪惡慚愧羞恥厭惡和蔑視,而不是邪惡的,可恥的處罰,無論是無恥的,也不榮。由於榮辱觀教育的重要性,決定了它必然成為倫理學的基本問題之一。

探索的四個基本的倫理問題,以及服務的一個完整的,成熟的道德體系建設。換句話說,道德體系的評價是完??美的,成熟的標準是看其道德如何解決問題的,它是如何回答的善良與邪惡,忠誠和利益,知識和行動,榮與辱的關系。一些基本的問題要解決,才有可能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案,倫理的意義和價值可以體現出來了。

『陸』 什麼是絕對主義和相對主義

絕對主義同「相對主義」對稱,一種把事物和認識絕對化的唯心主義、形而上學觀點。它和相對主義一樣,都把客觀事物和人的認識的絕對性與相對性完全割裂開來。

相對主義是一種認為觀點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只有因立場不同、條件差異而相互對立的哲學學說。

相對主義只承認相對性,否認絕對性,絕對主義只承認絕對性,否認相對性。絕對主義把事物絕對化,認為一切事物都是從來如此,永遠如此,不承認一切過程都有始有終,一個過程可以轉化為另一個過程。

絕對主義就是認為凡事都有規律,不會出現特例的信念。絕對主義者認為事情的真相是清晰的,確定的簡單的。但現實中事情往往是模糊的,不確定的復雜的。由於他們不合理的期望,絕對主義者在思考中缺少耐心因此會過於簡單化和草率地得出結論。

而且,一旦他們下定決心,他們會比批判性思考者更加教條地堅持自己的觀點——也就是說,他們不樂意去接受挑戰他們觀點的證據。一旦一條原則設定好,絕對主義者就會拒絕去接受意外。

相對主義的實質是:一個概念有確定的形象概念,但沒有確定的抽象概念,那麼此概念就是相對概念。像這樣的概念就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只能根據抽象概念的大小來相對的判斷對與錯。

(6)道德結果主義擴展閱讀;

相對主義中的道德相對主義,道德相對主義強調道德都是相對的,當我們說「道德上正確的」這一個形容詞時,它所形容的只是某一行為與其所處的社會環境之間的關系而已。簡言之,某一個行為A在X社會中是道德上正確的,但也完全可能在Y社會中是錯誤的。

因此,當我們說「行為A是道德上正確的」這句話時,我們要麼是省略了「在某一個社會之中」這一個限定詞,要麼這個句子就不存在意義。也就是說,道德相對主義主張不存在所謂的「普世道德」,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道德標准。

道德相對主義的意義,道德相對主義的主張在當下全球化的環境之下似乎有著某種特別的文化意義——由於不同社會的道德評判標准不一樣,所以不同社會道德規范之間應當相互容忍,而這種容忍的心態則為文化的多元性提供了較大的發展空間。

『柒』 結果主義和絕對主義的異同是什麼

結果主義的道德推理取決於道德行為的後果。代表人物:邊沁代表理論:功力主義道德理論 絕對主義的道德推理:道德有其絕對的道德原則。代表人物:康德

『捌』 哈佛教授怎樣講哲學(哲學課是可以這

公平與正義(該如何做是好?)
Michael Sandel(哈佛大學哲學教授)
上千人的禮堂樓上樓下座無虛席,Michael Sandel教授走上講台,掌聲四起。

教授:這是一堂關於公平與正義的公共課,讓我們先從一個故事講起。
假如你現在是一輛有軌電車司機,而你的電車正在以每小時60英里的速度疾駛。在鐵軌的末端,你發現有5個工人在鐵軌上工作,你盡力想停下電車,但是你做不到,電車的剎車失靈了,你覺得十分絕望,因為你知道,如果這樣撞向這5個工人,他們必死無疑。
當你感到無助的時候,你突然發現,就在右邊另一條鐵軌的盡頭,只有1個工人在那裡工作。你的方向盤沒有失靈,只要你願意,你可以讓電車轉向那條分叉的鐵軌上,撞死1個工人而因此救了另外5個工人。
那我們的第一個問題就來了,現在我們該怎麼做才對?你會怎麼做?我們做個調查看看,有多少人會選擇讓電車轉向到分叉鐵軌上?舉起你的手。
(絕大多數人舉手)
多少人不會?多少人選擇就這樣筆直開下去?
(少數人舉手)
少數人不會,大多數人選擇轉向。讓我們先聽聽看,現在我們研究一下,你為什麼覺得這樣做是正確的?讓我們先從大多數人開始吧。誰選擇轉向的?你為什麼這樣選?你的理由是什麼?誰願意給我一個理由?
(指一學生)站起來說吧。
學生A:因為當你可以只撞死1個時,卻去撞死5個人,肯定是不對的。
教授:當可以撞死1個人時,卻去撞死5個人,肯定是不對的。這是個好理由。其他人呢?每個人都同意剛才那個理由嗎?(指一學生)你來。
學生B:我覺得這和9.11的一項事件是同樣的原因。我們把那些將飛機撞向賓夕法尼亞空地的人視為英雄,因為他們選擇只犧牲飛機里的人,從而拯救了大樓里更多的生命。
教授:所以,原因和9.11事件中那些人的選擇是相同的,雖然一定會發生悲劇,但只撞死1個人好過撞死5個人。你們大多數是不是這么想?選擇轉向的各位,是嗎?現在讓我們來聽聽那些少數人的想法,選擇直行的人……(指一學生)
學生C:我覺得這和對種族滅絕與極權主義的詭辯相似,為了拯救一個種族,你抹去其他種族。
教授:那麼在這個事件中你會怎麼做?你會為避免恐怖主義的種族滅絕而選擇撞死5個人嗎?(笑聲)
學生C:理論上講,是這樣的。
教授:真的?
學生C:對。
教授:好吧,還有誰?這是個大膽的想法,謝謝。
讓我們再考慮另外一個有關電車的例子,看看那些佔多數的人是否仍然會堅持剛才的原則,「犧牲1個人總好過撞死5個人。」
這次你不是電車司機了,你是個旁觀者。你站在橋上,俯瞰橋下電車鐵軌,此時電車開過,鐵軌盡頭有5個工人,剎車失靈,電車馬上就要撞向那5個人,而這次你不是司機,你真的感到毫無辦法,直到你突然發現,你旁邊有一個非常非常胖的人靠在橋上(笑聲),你可以推他一下,他會摔下橋而且擋住電車的去路,雖然他會被壓死,但因此另外5個人將得救。這次,多少人會推一把橋上的胖子?舉起你的手。
(個別人舉手)
教授:多少人不會這樣做?
(絕大多數人舉手)
教授:絕大多數人不會。問題顯而易見,剛才的原則發生了什麼?犧牲1個人總比犧牲5個人好,剛才第一個事例里幾乎每個人都贊同的原則怎麼了?我需要聽聽,兩次都站著多數人陣營里的人的想法,你怎麼解釋前後不同的選擇?(指一學生)你來。
學生D:第二個例子,我覺得,涉及到一個主動選擇的問題。去推一個人,而那個人本不會涉及到這場事故里,我們替他做了選擇,把他捲入進來,而這事件本與他無關。但在第一個例子中,三方——司機、兩隊工人已經身在這件麻煩事當中了。
教授:但是那個在鐵軌上單獨工作的傢伙,他沒有自己選擇犧牲他的生命,而胖子也是這樣,不是嗎?
學生D:是的,但他已經在鐵軌上了,所以……
教授:那那個胖子也已經在橋上了啊。(笑聲)好吧,你願意的話可以待會兒接著說。這是個很困難的問題,你做得已經很好了,問題很難,你做得非常好。還有誰能綜合解釋多數人在兩個事件中不同的選擇?(指一學生)你來。
學生E:是的,我覺得在第一個例子中,選擇是在5個人和1個人之間,你不得不做出選擇,工人們是死於那輛電車,而不是你的直接行為造成的。電車失控了,你必須在一瞬間做出選擇。而推那個胖子的話,在你這一邊看是確確實實的謀殺行為。你可以控制自己是否推他,但你沒辦法控制電車是否撞向工人,所以我認為這兩個場合略有不同。
教授:很好。誰想對他說的做出回應。他說的很對,誰想回應?有別的答案嗎?(指一學生)你來。
學生F:我覺得這不是一個很好的理由。因為你的選擇……無論怎麼選,你都是在選擇殺人。因為不管你是選擇讓電車撞向另一邊的一個人,這是你自己有意識的行為,還是你選擇去推橋上那個胖子,這也是你主動的,是有意識的行為。所以,無論你怎麼做,你都在選擇(殺人)。
教授:(指一學生)你想回應她的說法嗎?
學生E:我不是很確定我剛才說的是完全對的,它只是看起來有點不同,把一個人推向鐵軌的行為,他死了,你實際上是自己親手殺了他。
教授:你親手去推他了。
學生E:你親手去推他了,這就造成了不同,前者則是你打方向盤,造成了別人死亡。好像(有點猶豫),現在說起來似乎就不是那麼對了。
教授:不、不,你說得很好了。你叫什麼?
學生E:安德魯。
教授:讓我問你一個問題,安德魯。
學生E:好的。
教授:假如我站在橋上,在胖子身邊,我不必一定要去推他,假設他站在一扇門旁,而我可以像這樣(做了一個轉動的動作)用方向盤打開那扇門(笑聲),你會開嗎?
學生E:那個多少、那個看起來就更加不對了(笑聲)。我是說,可能你不小心靠到了方向盤上或者類似的,或者說電車陰差陽錯地拐進了岔道(笑聲),那我贊同。
教授:好的,在第一種情況下是正確的選擇,這會兒就不對了……你說(指一學生)
學生E:這種說法,我覺得,在第一種情況下,你已經直接捲入事件中了,而在第二種情況下,你只是一個旁觀者。
教授:好的。
學生E:所以你可以選擇你是否要卷進去,是否推那個胖子。
教授:好吧,讓我們先暫且不考慮這個事例,現在想像一個不一樣的場景。這次你是急診室里的一個醫生,有6個病人向你求助。他們都被電車重重壓過(笑聲),其中5人中度受傷,另一個受到重傷。你可以花一整天救治那個重傷的受害者,但是同時另5人會因此死掉,或者你可以去照顧那5個人讓他們恢復健康,但同時那個重傷患者會死。現在,作為一個醫生,多少人會選擇去救治那5個人?
(大多數人舉手)
教授:多少人選擇救那個重傷的?
(很少人舉手)
教授:很少人,非常非常少,我猜是同樣理由吧,一條生命對5條生命?
現在考慮另外一個關於醫生的例子。這次,你是器官移植的外科醫生,你有5個病人,他們每個人都迫切需要進行器官移植,這樣他們才能活命。一個人需要心臟,一個人需要腎臟,一個人需要肺臟,一個人需要肝臟,而一個人需要胰臟。你手頭沒有別人捐獻的器官,你將不得不看著他們死去。然後你想到,在隔壁房間有一個健康的人來醫院做檢查(笑聲),而且他正在打瞌睡,你如果願意的話,你可以悄悄的走進去,取出他的五個器官(笑聲),雖然這個人會死,但你卻救了5條人命。多少人會這樣做?有嗎?如果你想這么做舉起你的手。
(沒有人舉手)
教授:樓上有嗎?你會嗎?小心點,別走極端。
(沒有人舉手)
教授:多少人不會?
(全部舉手)
教授:好吧,你有什麼說法嗎?在二樓的同學,你會取出那個人的五個器官嗎?
學生G:我只是提出另外一個稍稍不同的選擇,只要從那5個病人里找出第一個死去的,然後就能用他健康的器官來救治另外4個人。
教授:這是個非常好的主意,好主意。只可惜,你的辦法繞開了我們所討論的哲學觀點。(笑聲)
我們先把這些事例和爭論放一邊,注意一些別的事情,我們的爭論是如何開始展開的,一些道德准則已經在我們剛剛討論的過程中開始顯現出來了。現在讓我們認真思考一下,那些道德准則究竟是什麼?
討論中涉及到的第一條,事情的正確以及道德與否取決於你的行為所產生的後果。如果在最後可以有5個人活下來,那麼哪怕犧牲一個人的生命也是值得的。這個例子體現了結果主義的道德推理。結果主義的道德推理將行為的道德與否取決於該行為所產生的後果,即我們的行為對外界產生的影響。
但當我們進一步討論的時候,我們加入了一些別的事例,於是大家就對結果主義的道德推理產生疑問了。當你們猶豫的時候,是不是推那個胖子,或者是不是要取走那個無辜人的器官,你們在考慮這個行為本身,無論結果如何,這么做你們並不情願,人們覺得這是錯的,而且是大錯特錯,即使是為了救回你5條人命,殺害一個無辜者始終是錯的。至少大家在剛剛我們的故事中是這么想的。
所以這就引出了第二個道德推理,絕對主義的道德推理。絕對主義的道德推理認為,道德有其絕對的道德原則,有明確的責任和權利,而無論所造成的結果是怎樣的。
在未來的幾周內,我們將討論,結果主義和絕對主義之間道德准則的區別。結果主義的道德准則中最著名的理論是功利主義。傑米里.邊沁,一位18世紀的英國政治哲學家提出了該學說。而絕對主義道德推理的代表是18世紀德國哲學家康德。
我們將討論這兩個不同的道德推理,評估他們,同時也將考慮其他的一些道德推理模式。如果你看過教學大綱,你會發現,我們將閱讀大量名家著作,亞里士多德、洛克、康德、穆勒,等等。你也會發現,我們不只是讀它們,我們也會舉一些當代的有關政治或者法律的爭議事件,藉此提出些哲學上的問題。我們將討論何為平等與不平等、反歧視行為、言論自由與攻擊性言論、同性之間的婚姻、徵兵等等現實問題,為什麼呢?不只是為了使這些久遠且抽象的書生動起來,更是要在哲學層面上弄清一些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包括我們的政治生活,等等。所以,我們將閱讀這些書,對一些問題展開辯論,這樣我們就會看到它們之間的聯系。
這聽起來很有吸引力,但我需要提醒你們一點,這樣讀這些書,可以作為你們認知自我的一種練習,但同時也有一種冒險。這種冒險既有個人層面上的,也有政治層面上的。
修政治哲學的學生們應該知道這點,冒險來自於這樣一個事實,哲學教化著我們也擾動著我們,它使我們和本已知道的事物產生矛盾。這很諷刺,這門課程的難度正在於它在教一些你已經知道的東西,它使我們一些本來毫無疑問的熟悉的事物一下子變得陌生。剛剛開始時那些趣味又不乏嚴肅的虛構事件,就起到了這種作用,那些哲學書也有同樣的力量。
哲學使我們原本熟悉的東西變得陌生,它不是給我們更多新的信息,而是給予我們另一種看待事物的方法。所謂的冒險就是,一旦那些熟悉的東西變陌生了,它們就再也不會和以前一樣了。
自我認識就像一個迷路的旅人,無論它多麼混亂或者不安,你已經不能不再想它了,這個過程困難卻又不得不全身心投入。道德和政治的哲學就像個故事,你不知道它會將你帶向何方,但你清楚地知道,這是個關於你的故事。
以上是個人層面上的冒險。那政治層面上的呢?有種介紹這個課程的方法是向你承諾,你讀了這寫書,參與了這些討論之後,你將會變成更好更負責任的公民,你將審視那些對公共政治領域的假說,你的政治判斷力將得到鍛煉,你將更加積極地參與到公共事業中去。
但是這樣的承諾可能片面而且存在誤導。政治哲學,很大程度上並沒有那種作用,你需要承認的是,它可能使你變成一個更壞的公民而非更好,或者至少在你成為好公民之前先讓你變壞,那是因為哲學是件很久遠的事,甚至有些破壞性。讓我們看看蘇格拉底時代的一段對話。
蘇格拉底的朋友卡里克勒希望能夠說服他離開哲學,他對蘇格拉底說:「哲學確實很美好,但只是當你在生命中的恰當時刻適度涉入的時候(才美好),可是如果你過於沉迷於它,它將把你毀滅,聽我的吧,放下那些哲學爭論,想想什麼才是現實生活中真正的成就,別學那些在模稜兩可的哲學語句中浪費時間的人,你該看看那些真正過得好的人的富足的生活、名譽等等其他東西。」所以,卡里克勒實際上是在對蘇格拉底說:「放下哲學吧,哥們兒,現實點,轉向商學院吧。」(笑聲)不過,卡里克勒有一點說對了,他說哲學會使我們和原先的慣例、預定的假設、固有的觀念變得疏遠。
以上就是我要說的個人與政治層面上的冒險。當我們面對它們的時刻,我們有個特別的迴避方式,它的名字叫做懷疑主義。它的意思是,像這樣的,我們才開始學,沒有辦法一下子徹底解決那些我們爭論的案例或原理,而且如果亞里士多德、康德、洛克、穆勒他們用了那麼多年都沒有解決這些問題,我們以為我們自己是誰?就這樣在這個禮堂里待上一個學期就能解決它們嗎?而且這可能只是一個關於每個人各自有自己不同原則的問題。沒有什麼可以值得討論的,也說不出這些問題是為什麼,這就是懷疑主義的逃避方式。
關於此我想可以這樣回答,確實這些問題已經被討論非常非常久了,但正是因為它們不斷地被討論,說明雖然在某種意義上它們不可能被解決,可是另一方面它們也不可迴避,是因為這些問題的答案就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所以懷疑主義只是讓你放手,放棄思考,它不會解決任何道德或者哲學問題。
康德對懷疑主義的描述有一段很精彩,他寫道:「懷疑主義只是人們探索過程中的暫歇之地,它讓我們在一些教條中徘徊,但是它絕非是我們能夠永遠呆著的地方。」「懷疑主義的簡單默許,」康德寫到:「永遠無法滿足對問題的無盡推理。」

熱點內容
省內條例 發布:2024-05-08 05:00:26 瀏覽:952
公司法定代表人行為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4-05-08 04:40:35 瀏覽:814
美國最高法院有票 發布:2024-05-08 04:33:45 瀏覽:278
民法典與人們的生活 發布:2024-05-08 03:21:31 瀏覽:420
有哪些地方規章舉例 發布:2024-05-08 01:32:18 瀏覽:452
法院消費十大 發布:2024-05-08 01:30:42 瀏覽:706
王超法院 發布:2024-05-07 18:04:29 瀏覽:416
廣州司法職業 發布:2024-05-07 17:47:17 瀏覽:860
法治進行著 發布:2024-05-07 15:18:19 瀏覽:228
2019年4月合同法自考00230答案 發布:2024-05-07 14:48:51 瀏覽: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