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法學基礎知識形成性

法學基礎知識形成性

發布時間: 2022-05-17 07:47:17

Ⅰ 電大《經濟法律基礎》2018春形成性階段考試試題及解答

找試題答案的話,我覺得可以去大象找答案小程序找一下的,這是最近剛出不久的搜題小程序吧,感覺搜題搜答案還行,基本上都能搜到的,希望能夠幫到你~~~
1、法是由(D)保證實施的規范。
A.統治階級意志
B.被統治階級意志
C.領導者個人強制力
D.國家強制力
2、經濟法是調整一定范圍內的(A)關系的。
A.經濟關系
B.民事關系
C.刑事關系
D.行政關系
3、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是依法參加經濟法律關系、享受經濟權利和承擔經濟義務的(C)
A.組織
B.個人
C.組織和個人
D.政府機關
4、經濟法律關系的客體是經濟法律關系主體通過經濟法律關系所過求的、體現一定的經濟利益和經濟目標的(C).
A.財物
B.行為
c.財物或行為
D.無形財富和有形財富
5,法的本質是(C)
A.維護社會秩序穩定的工具
B.維護和鞏固國家政權的手段
c.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
D.規范人們行為的規則
6,規定國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務的法律是(C).
A.民法
B.經濟法
C.憲法
D.行政法規
7,在原始社會調整人們關系與行為規則的是(D)
A.原始社會的法律
B.氏族首領的意志
C.原始社會的制度
D.人們的原始習慣
8.人類社會最早出現的法是(A).
A.奴隸製法
B.封建製法
C.資本主義法
D.社會主義法
9,人類社會最後一個類型法是(D).
A.奴隸製法
B.封建製法
C.資本主義法
D.社會主義法

Ⅱ 為什麼大學生必須加強社會主義法律修養 怎樣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識

一、為什麼大學生必須加強社會主義法律修養:
從社會學角度講,我國正在融入法治社會。對置身於未來社會的任何一個人,是無法擺脫法律而生存的。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構建和加入WTO,所有市場主體都得遵循統一的規則或制度,在這種高度規則化的社會里,「法制手段」將越來越廣泛地運用於我們的現實社會關系中。這意味著,從個體人的日常生活行為到豐功偉業之創造,均離不開一定的法律知識或法律技能。當我們以審思發展和關切生活的態度來判斷實踐視域時,自然會發現,必備的法律素養,已成為現代市民特別是青年大學生們立足社會的不可或缺的基本要件。
勿容置疑,作為造化育人的高等學府,主導性培育和快速提升青年學生的法律素養,是其參與社會現代化進程和塑造「現代型人才」不可推卸的職責。然而,近年來一升再升的大學生犯罪數據,頻頻向我們告示:校園並不平靜,大學生們的法律素養還十分貧瘠。

二、大學生怎樣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識:
1、懂法從法做起,做一名普通的大學生,不是學法律專業的同學應該學習一些基本的法律,如:婚姻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
2、平時多看一些法律類的節日,加強對法律的理解,如今日說法等法律節日,通過其中一些案例能更直觀地理解學習到的法律知識;
3、旁聽一些官司,以身邊的事情對學生進行生動的教育,起到的效果往往超出預期;
4、可以參加校園法律互動的活動,比如進行辯論等

Ⅲ 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實用法律基礎學習指導及形成性考核冊答案

樓主,本人是學法律的,這些題目,能做,要是需要本人做的話,加下本人。

Ⅳ 電大的實用法律基礎形成性作業怎麼沒答案呀

實用法律基礎第一次作業 第 1 大題 單選題1 . (5分) 下列不屬於國際經濟法的淵源的是( ) 國際判例2 . (5分) 作為行為規范的一種,法的實施主要靠( )。 國家強制力作保證3 . (5分) 法主要體現的是( )的意志。 統治階級 4 . (5分) 在行政訴訟中,對於行政機關顯失公平的行政處罰,人民法院可以( )判決撤銷5 . (5分) 原始社會的行為規范是( )。 習慣6、國家應具備以下基本要素:有定居的居民;有確定的領土以及( )具有主權 第 2 大題 填空題 0分 1 . (5分) 「法無明文規定不處罰」體現的是 。參考答案或提示: 罪刑法定原則2 . (5分) 我國刑法規定的溯及力的原則是 。參考答案或提示: 從舊兼從輕的原則3 . (5分) 合同的訂立,在法律上主要分為 兩個階段。參考答案或提示: 要約和承諾4 . (5分) 區分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的關鍵在於 。參考答案或提示: 是否自願放棄犯罪意圖5 . (5分) 在主刑中,最輕的刑罰方法是 。參考答案或提示: 管制6 . (5分) 按照我國刑事訴訟法的規定, 無權行使偵查權。參考答案或提示: 人民法院 第 3 大題簡答題0分 1 . (10分) 結婚概念及其條件參考答案或提示: 結婚,又稱婚姻的締結,是指男女雙方依照法律規定的條件和程序,確立夫妻關系的法律行為。結婚的條件分為必備條件和禁止條件。其中,必備條件包括:1. 男女雙方必須完全自願。2.必須達到法寶婚齡。3. 必須符合一夫一妻。禁止條件包括:1.禁止有一定血親關系的親屬結婚。2. 禁止患有一定疾病的人結婚。 2 . (10分) 法律關系的特徵參考答案或提示: 法律關系的特徵:
1.是以法律規范的存在為前提而形成的社會關系。2. 法律關系是以法律上的權利和義務為內容而形成的社會關系。3. 法律關系是受到國家強制力保障的社會關系。4.法律關系的前體是社會關系,但一旦法律以某種理由對相應的社會關系進行規范,該社會關系就變成為法律關系。 3 . (10分) 國家機構組織和活動基本原則參考答案或提示: 1、民主集中制原則。2、社會主義法制原則。3、責任制原則。4、精簡和效率原則。5、密切聯系群眾,為人民服務的原則。 4 . (10分) 正當防衛概念及條件參考答案或提示: 正當防衛,是指為了使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採取的制止不法分割,對不法分割人造成一定損害,但是不需要承擔責任的行為。 正當防衛的條件:1.必須是對客觀存在的不法侵害行為進行防衛。2.必須是對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進行防衛。3. 必須是對不法分割者本人進行防衛。4. 必須具有正當的防衛目的。5. 防衛行為不能超過很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 實用法律基礎第二次作業第 1 大題一單選題0分 1 . (5分)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受理刑事案件的許可權的劃分稱為()職能管轄2 . (5分) 人民法院適用第一審普通程序審理的民事案件,通常應當自立案之日起()6個月內審結3 . (5分) 在我國,因不動產糾紛提起民事訴訟,由()不動產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轄4 . (5分) 在刑事案件的審判中( )公訴案件不得實行調解,自訴案件可以實行調解5 . (5分) 根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監視居住的期限不得超過( )6個月 6 . (5分) 下列屬於民事訴訟當事人的是第三人 第 2 大題 二填空題1 . (5分) 在行政法律關系雙方當事人中,必有一方是 。參考答案或提示: 行政主體 2 . (5分) 我國目前沒有形成統一、完整法典的部門法是 。參考答案或提示: 行政法 3 . (5分) 我國的國家結構形式屬於 。 參考答案或提示: 單一制 4 . (5分) 法是調整 的行為規范。參考答案或提示: 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 5 . (5分) 在我國,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 。參考答案或提示: 全國人大及地方各級人大 6 . (5分) 我國公民在選舉權方面要求年滿 。參考答案或提示: 18周歲 第 3 大題 三簡答題1 . (10分) 法的局限性體現在哪些方面?參考答案或提示: 法的局限性體現在:(1)法不是調整社會關系的唯一的方法。(2)法的僵化性。(3)法不可避免地存在漏洞。(4)法的保守性。(5)法可能帶來的壓制。 2 . (10分) 為什麼說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參考答案或提示:
1、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直接反映了我國的階級本質。我國是以工人階級為領導,以工農業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我國的政權具有廣泛的階級基礎。
2、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建立其他制度的基礎。全國人大作為最高權力機關,行使國家立法權,通過立法活動建立起其他制度。
3、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反映了我國政治生活的全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全面反映了我國的政治生活,體現了我國政治力量的源泉。所以說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 3 . (10分) 簡述我國訴訟法的基本原則參考答案或提示: 我國訴訟法的基本原則有:1、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職權原則。2、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原則。3、當事人法律地位平等原則。4、使用本民族語言文字原則。5、人民檢察院法律監督原則。 4 . (10分) 法的特徵參考答案或提示:1、法是調整社會關系的行為規范。2、法由國家制定或認可,具有國家意志性。3、法是以權利義務為內容的行為規范。4、法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5、法在國家權力管轄范圍內普遍適用。 實用法律基礎第三次作業第 1 大題 單選題1 . (5分) ( )有權制定和修改民事、刑事、國家機構及其他基本法律。全國人大2 . (5分) 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3 . (5分) 下列引起民事法律關系產生、變更、消滅的法律事實屬於行為的是( )。 簽定合同4 . (5分) 下列不屬於我國的中央國家機關的是(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5 . (5分) 我國社會主義法的適用要求是( )。正確、合法、及時6 . (5分) 下列屬於法律關系的客體的是( )。知識產權 第 2 大題 填空題 0分 1 . (5分) 和平解決國際爭端的法律方法是 。參考答案或提示: 仲裁與司法解決2 . (5分) 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 ,法律另有規定除外。參考答案或提示: 兩年3 . (5分) 緩刑的適用對象是 。參考答案或提示: 被判處拘役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4 . (5分) 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的關於行政管理的規范性文件,總稱為 。參考答案或提示: 行政法規5 . (5分) 我國的現行憲法是在 第五屆全國人民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的。參考答案或提示: 1982年6 . (5分) 國際法院的訴訟當事方 。參考答案或提示: 只能是國家 第 3 大題 簡答題 0分 1 . (10分) 法的局限性體現在哪些方面?參考答案或提示: 法的局限性體現在:(1)法不是調整社會關系的唯一的方法。(2)法的僵化性。(3)法不可避免地存在漏洞。(4)法的保守性。(5)法可能帶來的壓制。 2 . (10分) 簡述我國訴訟法的基本原則參考答案或提示: 我國訴訟法的基本原則有:1、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職權原則。2、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原則。3、當事人法律地位平等原則。4、使用本民族語言文字原則。5、人民檢察院法律監督原則。 3 . (10分) 簡述國際法的基本原則參考答案或提示: 國際法的基本原則有:(1)國家主權平等原則。(2)不侵犯原則(3)不幹涉內政原則(4)和平解決國際爭端原則(5)善意行使國際義務原則。 4 . (10分) 法的特徵參考答案或提示: 1、法是調整社會關系的行為規范。2、法由國家制定或認可,具有國家意志性。3、法是以權利義務為內容的行為規范。4、法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5、法在國家權力管轄范圍內普遍適用。 @!

Ⅳ 2010電大(法學基礎知識)實用法律基礎形成性考核冊答案

wo buxiao de

Ⅵ 電大法理學形成性考核冊的答案

電大2011法理學形成性考核冊參考答案
法理學作業1
一.填空題
1、法律現象 2、具體 具體 一次性 3、某一類 某一類 重復性 4、自發 自覺 個別 一般
5、國家 6、國家強制力 7、法的階級統治職能 法的社會公共職能 8、保護 9、經濟基礎 階級意志 10、 歷史傳統 外部特徵
二 、單項選擇
1、B 2、B 3、D 4、C 5 、D 6、B 7、B 8、A 9 、D 10、A
三、多項選擇
1、AB 2、BCD 3、BCD 4、ABCD 5 、A ? 6、AD 7、AD 8、ABCD 9 、BD 10、BCD
四 、名詞解釋
1、法學體系是由法學分支學科構成的具有內在有機聯系的統一整體。法學體系是一個由互不相同,但又有聯系的分支學科構成的知識系統。法律調整的社會關系是多種多樣的,因而研究社會的各種法律現象及其發展規律的法學所研究的范圍也就十分廣泛,從而形成若干分支學科。這些分支學科構成一個有機聯系的知識系統就是法學體系。
2、法理學是在法學體系中處於基礎理論地位的理論學科。它系統闡述馬克思主義法律觀;從總體上來研究法和法律現實的一般規律,研究法的產生、本質、作用、發展等基本問題。
3、法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並有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反映著統治階收(即掌握國家政權的階段)意志,以權利義務為主要內容具有普通的約束力的規范體系。它具有規范性、國家強制性、階級意志性和物質制約性。
4、法的價值,即法這個客體(制度化的對象)對滿足個人,群體,社會或國家需要的積極意義。
五、小組討論題:
習慣與法的區別與聯系
小組討論記錄表
小組成員
張三 李四 王五 趙六 丁七 錢八 崔九 姜十
小組長
張三
討論人員
張三 李四 王五 趙六 丁七 錢八 崔九 姜十
討論時間
2008年11月8日下午 (南教學區教學樓301教室)
討論主持人
李四
自我發言提綱
一.法與原始習慣的聯系
法與習慣都是用來規范人們的行為,調整一定的社會關系,維護社會秩序的行為規范。法與原始習慣有著一定聯系,法由原始習慣演變而來,是原始習慣的延續,法與原始習慣在內容上卻存在著歷史的連續性。
二.法與原始習慣的區別
法與原始習慣的區別主要表現在:(一)兩者產生的方式不同。(二)兩者賴以產生和存在的經濟基礎不同。(三)兩者體現的意志不同。(四)兩者適用的范圍不同。(五)兩者實施的方式不同。
其它人發言摘要
王五發言摘要:習慣是指人們在長時期逐漸養成的,一種不易改變的思維傾向、行為模式和社會風尚。習慣和習慣法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只有得到國家認可的習慣才能成為習慣法。也就是說,我們一般所講的習慣,並不具有法律效力,不是法的一種淵源。
趙六、丁七發言摘要:(1)原始社會的習慣和法所反映的社會關系不同。原始社會的習慣反映原始社會的平等、沒有階級的社會關系,因此,原始習慣不帶有階級性;法是社會發展到階級社會以後產生的社會規范,它恰恰反映了階級社會的社會關系,法是具有階級性的。(2)原始社會的習慣與 與法反映的意志不同。原始社會的習慣反映著氏族部落全體成員的共同利益和意志;而法則反映在政治、經濟上佔有統治地位的階級的意志。(3)原始社會的習慣與法所形成的方式不同。原始社會的習慣是由代表氏族或部落全體成員利益的自治組織,整個氏族社會以輿論或其他形式形成的;而法則是由國家這個統治階級實行階級統治的組織知道或認可的。(4)原始社會的習慣與法所保證實施的力量不同。原始社會的習慣是靠傳統、習慣的力量和整個社會的影響來保證實施的;而法的實施則必須有國家強制力的保證。(5)原始社會的習慣與法所生效的范圍不同。原始社會的習慣限於在有血猿關系的本氏族、本部落內生效,而無論他們在哪個地區;而法則是在國家主權所及的領域內生效。這一點也反映出法與國家的內在聯系,因為國家正是按照地域來劃分居民的。
錢八、崔九發言摘要:人類社會的存在和發展離不開各種各樣的社會規范。社會規范是調整人與人之間社會關系的行為規則,包括法律規范、道德規范、宗教規范、社會團體規范等。法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規范,具有以下基本特徵:(1)法是具有規范性、概括性和可預測性的社會規范
馬克思指出,「法律是肯定的、明確的、普遍的規范」。 法具有規范性、概括性和可預測性的特點。規范性是指法規定了人們在一定情況下可以做什麼、應當做什麼或不應當做什麼,也就是為人們的行為規定了模式、標准和方向。概括性是指法的對象是抽象的、一般的人和事,在同樣的情況和條件下,法律可以反復使用。可預測性是指人們通過法有可能預見到國家對自己和他人的行為的態度和產生的法律後果,因為法律規定了人們的行為模式,從而成為評價人們行為合法不合法的標准。(2)法是國家制定或認可的社會規范。法是由國家制定或者認可的,這是法區別於其他社會規范的重要特點之一。制定和認可是國家創製法律規范的兩種基本方式和途徑。所謂「制定」,是指社會生活中原來沒有某種行為規則,立法者根據需要,通過相應的國家機關,按照法定程序制定出各種規范性法律文件來體現這種行為規則。所謂「認可」,是指社會生活中原來已經存在著某種行為規則(如道德、習慣、宗教、禮儀等),國家以一定形式對其加以承認並且賦予其法律效力。無論是制定還是認可,都與國家權力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都體現著國家的意志。(3)法是規定人們權利和義務的社會規范。法的核心內容在於規定人們在法律上的權利和義務。法律權利是指法律賦予人們的某種權能。法律義務是指法律規定人們必須履行的某種責任。法通過人們在一定社會關系中的權利和義務來確認、保護和發展有利於統治階級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4)法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社會規范
任何社會規范的實施都需要某種力量作保證。但在所有的社會規范中,只有法是以國家強制力來保證實施的。統治階級為了法的實施,依靠軍隊、警察、法庭、監獄等暴力機器,迫使社會全體成員一體遵守。在任何國家,違反法律規定的行為都將由專門國家機關依法定程序追究行為人的法律責任。因此,法是具有普遍約束力的社會規范。但是,法以國家強制力來保證實施,是從法的「最後一道防線」意義上講的,並不是說國家強制力是法得以實現的惟一途徑。
姜十發言摘要:我完全贊同剛才幾位同學的發言。

法理學作業2
一、名詞解釋
1、一國兩制是我國為解決和平統一問題而實行的制度。是指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國家的主體堅持社會主義制度,香港、澳門、台灣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長期不變。
2、法律調整是根據一定社會生活的需要,運用一系列法律手段對社會關系施加的有結果的、規范組織作用。
3、法制:法制是以法為核心的某國、某地區法律上層建築的整個系統,包括現行法以及與現行法相適應的法律意識、法律實踐。通常有兩種意思,一種認為法制是指法律和制度;一種認為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簡稱。而法律制度既可以指某國某地區法律、法規的總和;一是指某項具體的法律制度。
4、法治:是運用法律這樣的實體工具來管理國家的原則,是主張嚴格依照法律治理國家的原則
5、民主:民主的含義則是指一種國家制度。是指一定階級范圍內,按照平等的原則和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來共同管理國有事物的國家制度。民主的原意是一種與個別人專制獨裁統治不同的,實行"多數人統治"的國家形式。"多數人的統治"是指在統治階級范圍內的多數人。教材上講到的"民主",首先是指它的本意,即作為國家制度的民主,通常又叫"民主制"。是一種與專制制度相對立的國家制度。
6、法律意識是社會意志的一種特殊形式,是人們關於法和法律現象的思想、觀點、知識和心理的總稱。
7、法律文化是法的制定、法的實施、法律教育和法學研究等活動中積累起來的經驗、智慧和知識的總和。
二、問答題
1、一國兩制的含義
一國兩制是我國為解決和平統一問題而實行的制度.是指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國家的主體堅持社會主義制度,香港、澳門、台灣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長期不變。一國兩制實行後,大陸的法仍然保持社會主義的本質不變,而港、澳、台保持資本主義法的本質不變,而且社會主義性質的法是我國法律體系的主體.因此,當代中國的法就其本質來看,出現了一國兩法的獨特情況.但是一國兩制條件下,一個國家兩種法律制度的情況,不同於歷史上存在過的一個國家兩種法律制度的情況。我國現階段一國兩制條件下出現的本質不同的法律制度,不再是相互排斥對抗性的關系,而是長期並存,互利互惠,互相促進,共同繁榮發展的關系。總之,一國兩制不會改變我國社會主義法的本質,特別行政區的資本主義法的本質,不會改變中國法的主體部分的社會主義本質;當代中國法主體的社會主義本質,也不會改變特別行政區的資本主義的本質。
2、社會主義法的專門法律原則
(1)法治原則即依法治國,一切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公職人員和公民都必須嚴格守法的原則。我國憲法規定:「全國各族人民、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以憲法為根本的活動准則,並且負有維護憲法尊嚴、保證憲法實施的職責。」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這一原則反映了法作為以同一尺度衡量事實上不平等的人的調整器的特殊規律性。這一原則不僅指權利的平等,而且包括義務的平等。這一原則和公民權利義務是一致的,反映了社會主義社會個人利益、集體利益和國家利益的一致性。這一原則既體現在法的創制過程中,也體現在法的實施過程中。
3、政策與法律的聯系與區別
社會主義法律和黨的政策的聯系:中國共產黨的政策是社會主義法的核心內容;社會主義法是貫徹黨和國家政策的法律武器。
社會主義法律和黨的政策的區別:(1)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者認可的,具有國家意志的屬性。政策是黨組織制定的,不具有國家意志的屬性。(2)法律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並具有普遍的約束力。政策是通過思想工作、說服教育、黨員的模範帶頭作用以及黨的紀律保證來實現,黨的某些政策並非對每個公民都具有約束力。(3)法律是由憲法、法律、法規等規范性文件形式表現。政策 未被制定或認可為法律規范之前,是由決定、決議、綱領、宣言、通知、紀要等形式表現的。(4)法律規定的內容比較具體、明確和詳盡,它不僅告訴人們可以做什麼、應該做什麼和禁止做什麼,而且還規定了違法所應承擔的責任。政策一般比較原則和概括。(5)法律比較穩定。政策比較靈活,變化較快。
4、道德與法律的聯系與區別
道德與法律是社會規范最主要的兩種存在形式,是既有區別又有聯系的兩個范疇。
道德與法律的的區別:(1)產生的條件不同。原始社會沒有現代意義上的法律,只有道德規范或宗教禁忌,或者說氏族習慣。法律是在原始社會末期,隨著氏族制度的解體以及私有制、階級的出現,與國家同時產生的。而道德的產生則與人類社會的形成同步,道德是維系一個社會的最基本的規范體系,沒有道德規范,整個社會就會分崩離析。(2)表現形式不同。法律是國家制定或認可的一種行為規范,它具有明確的內容,通常要以各種法律淵源的形式表現出來,如國家制定法、習慣法、判例法等。而道德規范的內容存在於人們的意識之中,並通過人們的言行表現出來。它一般不訴諸文字,內容比較原則、抽象、模糊。(3)調整范圍不盡相同。從深度上看,道德不僅調整人們的外部行為,還調整人們的動機和內心活動,它要求人們根據高尚的意圖而行為,要求人們為了善而去追求善。法律盡管也考慮人們的主觀過錯,但如果沒有違法行為存在,法律並不懲罰主觀過錯本身,即不存在「思想犯」;從廣度上看,由法律調整的,一般也由道德調整。當然,也有些由法律調整的領域幾乎不包括任何道德判斷,如專門的程序規則、票據的流通規則、政府的組織規則等。在這些領域,法律的指導觀念是便利與效率,而非道德。(4)作用機制不同。法律是靠國家強制力保障實施的;而道德主要靠社會輿論和傳統的力量以及人們的自律來維持。(5)內容不同。法律是以權利義務為內容的,一般要求權利義務對等,沒有無權利的義務,也沒有無義務的權利。而道德一般只規定了義務,並不要求對等的權利。比如說,面對一個落水者,道德要求你有救人的義務,卻未賦予你向其索要報酬的權利。向被救起的落水者索要報酬往往被視為不道德。

道德與法律是相互聯系的。它們都屬於上層建築,都是為一定的經濟基礎服務的。它們是兩種重要的社會調控手段,自人類進入文明社會以來,任何社會在建立與維持秩序時,都不能不同時藉助於這兩種手段,只不過有所偏重罷了。兩者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互推動的。其關系具體表現在:(1)法律是傳播道德的有效手段。(2)道德是法律的評價標准和推動力量,是法律的有益補充。(3)道德和法律在某些情況下會相互轉化。一些道德,隨社會的發展,逐漸凸現出來,被認為對社會是非常重要的並有被經常違反的危險,立法者就有可能將之納入法律的范疇。反之,某些過去曾被視為不道德的因而需用法律加以禁止的行為,則有可能退出法律領域而轉為道德調整。
5、法制與法治的聯系與區別
法制和法治是既有區別又有聯系的兩個概念,不容混淆。二者的主要區別在於:(1)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簡稱,屬於制度的范疇,是一種實際存在的東西;而法治是法律統治的簡稱,是一種治國原則和方法,是相對於「人治」而言的,是對法制這種實際存在東西的完善和改造。(2)法制的產生和發展與所有國家直接相聯系,在任何國家都存在法制;而法治的產生和發展卻不與所有國家直接相聯系,只在民主制國家才存在法治。(3)法制的基本要求是各項工作都法律化、制度化,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而法治的基本要求是嚴格依法辦事,法律在各種社會調整措施中具有至上性、權威性和強制性,不是當權者的任性。(4)實行法制的主要標志,是一個國家從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到法律監督等方面,都有比較完備的法律和制度;而實行法治的主要標志,是一個國家的任何機關、團體和個人,包括國家最高領導人在內,都嚴格遵守法律和依法辦事。
二者的聯系在於:法制是法治的基礎和前提條件,要實行法治,必須具有完備的法制;法治是法制的立足點和歸宿,法制的發展前途必然是最終實現法治。
6、如何培養和加強公民的法律意識?
要增強公民法律意識,主要應在端正普法指導思想,深化普法教育,加強法律防範意識,加強政法幹部隊伍建設,從源頭抓好普法工作,輿論宣傳工作等六方面下功夫。(具體由自已適當展開闡述。)
法理學作業3
第三編 法的創制 第四編 法的實現
一、名詞解釋
1、法的創制是國家或國家機關依照法定程序制定或認可、修改、廢止法律規范的活動。
2、法律規范是指由國家制定或認可,反映統治階級意志,並有國家強制力保證實現的一種行為規則。
3、法的體系是指一國或一地區現行法律規范按不同的法律部門組成的有機系統的統一整體。
4、法的部門是指對一個現行法律規范,按其所調整的社會關系的不同,以及與之相適應的調整方法的不同所作的分類。
5、法的淵源(形式淵源)僅指法的法律效力的來源,即一個行為規則通過什麼方式產生,有何種外部形式才被認為是法律規范,具有法律規范的效力,並成為國家機關審理案件或處理問題的規范性依據。
6、法的實現是指法律規范在人們的行為中的具體落實,權利被享用,義務被履行,禁令被遵守。
7、法的適用是指國家專門機關和由國家授權的社會組織,按照法律的規定運用國家權力調整和保護具體的社會關系的活動。
8、法律規范的效力是指法律規范的生效范圍,即法律規范在什麼時間,什麼地點,對什麼人具有法律上的約束力。
9、法律關系是根據法律規范產生的,以主體之間的權利與義務關系的形式表現出來的特殊的社會關系。
10、法律監督是指有關國家機關依照法定許可權和法定程序,對法的創制和法的實施的合法性所進行的監察和督促。
二、問答題
1、我國法的創制的基本原則
法的制定的基本原則是在法的制定的整個活動中貫徹始終的行為准則,它是指導思想的規范化和具體化,是指導思想體現的形式和落實的保證。
我國社會主義的立法,一般來說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則:(1)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原則;(2)合憲性和法制統一原則;(3)總結國內實踐經驗和借鑒外國經驗相結合的原則;(4)原則性和靈活性相結合的原則;(5)立足全局、統籌兼顧、適當安排的原則;(6)群眾路線和專門機關工作相結合,民主與集中相結合的原則;(7)維護法的穩定性、連續性和嚴肅性與及時創、改、廢相結合的原則。
2、法的制定程序
法律制定程序即立法程序,廣義的立法程序是指享有立法權的主體在制定、修改、補充 、廢止以及認可各種規范性文件和法律規范過程中的工作方法、步驟和次序。狹義的立法程序是指國家最高權力機關(或國會)在制定、修改、補充、廢止各種規范性文件過程中的工作方法、步驟和次序。我國全國人大及常委會制定法律的程序是:
(1)法律案的提出這是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立法程序的第一階段。所謂提出法律案,就是根據有關規定,享有相應職權的國家機關或個人向全人大或常委會提出關於制定、修改、廢止法律的議案。這里的「法律」是狹義上的,不包括憲法。因為,憲法的修改有特別程序,《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以下簡稱《憲法》)第64條規定:「憲法的修改,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提議。」
(2)法律案的審議法律案的審議是立法程序中關鍵性的階段,也是立法程序的第二個階段。審議法律案,就是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就已經列入會議議程的法律案進行審查討論。3.法律案的通過
(3)通過法律案,是指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通過表決來決定法律草案能否成為正式法律的活動。這是立法程序中的重要一環。在我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通過法律案都是採用表決通過的方式進行的。
(4)法律的公布公布法律,就是將立法機關通過的法律用一定方式和形式公之於眾。憲法規定由國家主席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或者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決定公布法律。主席令載明該法律的制定機關、通過和施行日期。
3、法律規范的邏輯結構
法律規范的邏輯結構包括三個因素,假定,處理,制裁。(1)假定:法律規范中關於規范使用的條件的部分。(2)處理:法律規范中指明人們可以做什麼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的部分。(3)制裁:法律規范中關於違反該規范後承擔什麼樣的法律後果的規范。
4、我國的主要法律部門
我國的法律部門主要包括:(1)憲法;(2)行政法;3.民法(民商);(4)刑法;(5)經濟法與環境法;(6)訴訟法;(7)軍事法;等等。這是對法律的一種分類,分類標準是法律的具體調整對象和調整機制。
5、我國法的淵源
我國法的淵源主要有以下幾個:(1)憲法 在中國,全國人大監督憲法的實施,全國人大常委會解釋並監督憲法的實施,對違反憲法的行為予以追究。(2)法律法律狹義上講,僅指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規范性文件。我們這里僅用狹義。在當代中國法的淵源中,法律的地位和效力僅次於憲法。分為兩大類:一類為基本法律,即由全國人大制定和修改的刑事、民事、國家機構和其他方面的規范性文件;另一類為基本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即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和修改的規范性文件在全國人大閉會期間,全國人大常委會也有權對全國人大制定的法律在不同該法律基本原則相抵觸的條件下進行部分補充和修改。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作出的具有規范性的決議、決定、規定、辦法等,也屬於「法律」類法的淵源。(3)行政法規行政法規是指作為國家最高行政機關的國務院所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其法律地位和效力僅次於憲法和法律。(4)地方性法規、民族自治法規、經濟特區的規范性文件地方性法規是一定的地方國家權力機關,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依法制定的在本行政區域內具有法律效力的規范性文件。(5)規章規章是行政性法律規範文件,從其制定機關而言可分為:一是部門規章。規定的事項應當屬於執行法律或者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的事項;另一種是地方政府規章。盛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以及盛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和人民政府依照法定程序制定的規范性文件。(6)特別行政區的法律特別行政法依法享有高度的自治權,除外交、國防事務屬中央人民政府管理外,特別行政區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現行的法律基本不變,現行的社會、經濟制度和生活方式不變。(七)國際條約、國際慣例國際條約是指我國作為國際法主體同外國締結的雙邊、多邊協議和其他具有條約、協定性質的文件。國際慣例是指以國際法院等各種國際裁決機構的判例所體現或確認的國際法規則和國際交往中形成的共同遵守的不成文的習慣。國際慣例是國際條約的補充。政策也是當代中國法的淵源之一。政策是國家或政黨為完成一定時期任務而規定的活動准則。此外,在法學上一般也認為,習慣應視為我國法的非正式淵源。在當代中國,不採用判例法制度,判例不具有拘束力,不是法的正式淵源之一。但我國應當重視判例的作用。
6、法律關系的要素
法律關系的要素主要有:(1)法律關系的主體:自然人(公民、外國人、無國籍人)或法人(具有法律人格,能夠以自己的名義獨立享有權利或承擔義務的組織)(法律關系主體參加法律關系還有資格的限制,被稱為權利能力或責任能力);(2)法律關系的客體:法律關系主體之間權利義務共同所指的對象。與權利客體有區別又有聯系,是一定利益的法律形式。客體主要類別:物、行為、智力成果、人身利益;(3)法律關系的內容權利義務是法律調整的特有機制,是法律行為區別於道德行為最明顯標志,也是法律和法律關系內容核心
法理學作業4
學習心得(嚴禁協雷同,不少於400字)
學習心得的答案,由於作業要求可以是學習法理學的方法技巧,可以是對某一問題的思考,也可以是對法理學課程的新認識。特別強調的是個人的觀點,不得少於400字。其實只要做到兩點就可以了,一要是自已的觀點,不與別人雷同;二是確保字數四百以上。
請各位自已做一下,下面只是一例,僅供參考。
通過參加中央電大開放教育的法學專科《法理學》的學習,使我開始初步接觸系統的法學知識,了解了許多法學基礎知識,並為以後系統全面地深入學習法學專業課程奠定了基礎。在這里我重點談一下對「社會主義民主與社會法制的關系」的認識。
民主和法制是既平實又抽象的兩個概念,我們幾近耳熟能詳,報紙雜志廣播電視網路無處不現。多少年來,為了民主和法制,多少人為之奮斗。然而,在生活中許多人對此卻有所偏頗,要麼認為想要怎麼就怎麼樣,幾近無法無天,要麼是獨裁統治,人們無任何自由與權利。這兩種現象都將民主與法制的關系割裂開來了。通過《法理學》課程的學習,我懂得了,民主與法制是辯證統一的關系。一方面,民主是法制的基礎。因為,社會主義民主是社會主義法制的前提。只有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由工人階級和全體人民掌握政權,才談得上制定出體現自己意志的法制。現代意義上的法制,中心環節是依法辦事,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反對超越法律的特權。這種法制只存在於民主政體中,決不能存在於專制政體中。社會主義民主是社會主義法制的一個原則。法制的民主原則是指在立法、執法、守法、法律監督等法制的種種環節上。都實行民主。堅持法制的民主原則是由社會主義法制的本質決定的。社會主義民主是社會主義法制的力量源泉。充分發揚民主,使人民在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監督方面都發揮作用,社會主義法制建設就有成功的保障。隨著社會的發展,民主不斷完善、健全、發展。相應地,法制也必然隨之發展、健全、完善。另一方面,社會主義法制是社會主義民主的保障。社會主義法制確認社會主義民主。民主要得以存在、實現和發展.需要法制加以確認、肯定。社會主義法制規定社會主義民主的范圍。社會主義法制規定如何實現社會主義民主。一方面法制規定實現民主的程序和方法,為人民行使各項民主權利提供有效措施。同時也規定對行使民主權利的制約,保障人民能正確地行使民主權利。社會主義社會仍然存在危害民主的違法犯罪行為,這就需要用法來制裁這些行為,使民主得到切實保障。同時,法制也是同官僚主義進行斗爭的武器,通過這種斗爭,保障社會主義民主。當然社會主義法制是軌道,在此基礎上要大力發揚社會主義民主,在社會主義民主的前提下要健全社會主義法制。由此可見,任何割裂兩者都是錯誤的。

Ⅶ 電大 實用法律基礎學習知道及形成性考試作業答案

一、如何進一步培養社會主義法律意識?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全社會范圍內開展了 「五五普法」,普及法律知識,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公民的法律意識有了很大的提高,人民群眾掌握了一些法律知識,對如何依法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等有關的法律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開始有了依法辦事、依法治理的覺悟,人們的法制觀念初步形成。但是與現代法治國家的要求仍有相當的差距,因此,如何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識仍是一個具有時代意義的課題。

一、國現階段公民意識欠缺的原因

公民意識在建構法治社會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在現實生活中國公民的公民意識還不是很強,還存在一些影響公民意識形成的消極因素,究其根源主要有:

(一)臣民意識的影響

君主專制,維護皇帝的權力、地位和尊嚴,樹立皇帝至高無上的獨尊地位,乃是中國古代社會一切法律制度的出發點,這種封建專制制度培育出的是適應封建政治文化發展的臣民意識。改革開放後,人們的思想得到了較大的解放,但由於缺乏系統的公民教育和法制教育,家長制、特權思想、臣民意識在一部分人的大腦中仍然根深蒂固。

(二)權利意識的淡薄

權利意識是公民意識的核心,但在改革開放之前,我國民眾的權利意識極其淡薄。由於儒家思想的影響,強調義務本位,權利、自由、平等等觀念無法正常發育與成長。

(三)公民教育的滯後

現代化的市場經濟實踐要求有現代法治觀念和倫理精神的支撐,需要有與之相應的思想教育理念和運作體系。

(四)社會轉型期制度的不完善

當前我國正處於由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向市場經濟轉型的進程中,在制度建設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績,但仍然存在不完善的地方。

二、提高法律意識的途徑及方法

培養和提高國公民社會主義法律意識,是時代的呼喚和歷史的責任,也是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建設的基礎性工作。我認為公民法律意識的提高,應主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創造適宜於社會主義法律意識形成和發展的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

(二)深入持久地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活動

(三)國家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都必須嚴格依法治國、嚴格執法

(四)重視法學教育,開展法學研究

(五)樹立正確的權利義務觀念,合理表達訴求

人們的法律意識狀態是受其物質生活條件和其他社會意識制約和影響的。社會生活的變化必然引起法律意識的變化。當前,我國正處在一個大變革時代,人們的法律意識尤其顯得復雜。因此,從實踐需要出發,深入到社會生活中,調查、了解、把握不同階層、不同群體和個體法律意識的狀況,分析、總結帶有規律性的東西,提出各種有益的看法、主張,對於培養和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識、推進現階段國民主與法制建設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二、如何理解公民權利義務的一致性

我國公民權利和義務的一致性,既要求公民增強權利觀念,依法行使權利,又要求公民增強義務觀念,依法履行義務。那種只想享受權利,不願履行義務的觀點和行為是錯誤的。我國憲法33條規定:「任何公民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同時必須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

所謂權利,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權益,它表現為享有權利的公民有權做出一定的行為和要求他人做出相應的行為。所謂義務,是指公民依法應當履行的職責,它表現為負有義務的公民必須做出一定的行為或禁止做出一定的行為。對這一原則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理解。
(1)從法律關繫上講,二者是同時產生的,是相對應的一對范疇。沒有權利,就沒有義務,沒有義務,也就沒有權利。我國憲法規定:"任何公民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同時也必須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
(2)從法律關系的主體來說,一方面,公民既是權利的享有者,又是義務的承擔者。既沒有脫離義務單獨存在的權利,也沒有可以摒棄權利而單獨履行的義務。所以說,權利和義務是法律規定中不可缺少的兩個方面,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權利的主體,又是義務的主體。
另一方面,權利的實現要求義務的履行,義務的履行要求權利的實現。也就是說,公民享有權利需要條件,這個條件的實現依靠義務來創造,如果不履行義務,那麼權利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礎。公民能夠享有什麼樣的權利,就根據公民所盡的義務確定;同樣,公民的義務,也是根據它所享有的權利確定的。
(3)從我國來說,社會主義制度下,公民得權利和義務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關系。公民權利的充分實現,可以激發人民群眾的主人翁責任感,調動人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自覺地承擔對國家和社會地責任,盡自己的義務。隨著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又反過來為公民權利的實現提供和創造了條件。
(4)對公民的要求來說,在我國,任何公民都必須用權利和義務的統一性原則來規范自己的行為,既要認真行使自己的權利,又要自覺地履行自己的義務,在行使權利時,要履行對國家、對社會和他人權利的義務。

三、論述行政合法性原則

行政合法性原則,又稱依法行政原則或行政法治原則。就是說所有行政法律關系當事人都必須嚴格遵守並執行行政法律的規定,一切行政活動都必須以法律為依據,任何行政法律關系主體不得享有法外特權,越權行為是無效行為,違反行政法律規范的行為應導致相應的法律後果,一切行政違法主體必須承擔相應法律責任。

行政合法性原則是行政法治原則的核心內容。它是指行政權力的設立、行使、運用必須依據法律,符合法律要求,不能與法律相抵觸。行政主體必須嚴格遵守行政法律規范,不得享有行政法規范以外的特權。違法行政行為依法應予以追究,違法行政主體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行政合法性原則包括實體合法和程序合法兩方面的內容。

行政合法性原則的具體要求包括:1.任何行政職權都必須基於法律的授予才能存在。任何行政主體都不得自己設立行政權力,也不得超越自己的職權范圍行事。 2.任何行政職權的行使都應依據法律、遵守法律,不得與法律相抵觸。不僅要遵守實體法規范,而且要遵守程序法規范。 3.任何行政職權的授予和委託及其運用都必須具有法律依據,符合法律宗旨。

社會的發展從政府上經歷了「夜景國家時代」,政府相當於「守夜人」,一般維持治安,只有出現混亂不能解決時政府出面;而現在是「福利時代」,政府必須積極投入社會中,更有力、更大程度地為人民的權利提供更大的方便,所以政府的權力越來越大,但政府的權力過大,人民的權利就可能受到遏制,所以需要行政程序。

總之,採取行政程序既要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限制行政機關的權力,又要保護行政管理的效率。如果行政程序過多、過廣、過濫則行政機關的管理無法有效進行,從根本上也會損害公民的合法權益。

第四章至第六章作業

一、案情

原告:方新良,男,37歲,幹部

被告:周士明,男,56歲,工人

答案:本案是附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原告以500元人民幣購買被告的房屋,並已經辦理了登記過戶手續,但在房屋交付時間上附有條件:「待單位分配給被告房屋居住後,被告即馬上騰房」。半年後,被告單位分配給被告房屋,原被告約定的交房條件成就,被告應當按約定履行交付房屋的義務。

二、案情

原告徐巧娣

被告趙偉成

答案:

1、趙偉成應以繼承人以外的對被繼承人扶養較多的人的身份取得遺產。《繼承法》第十條規定「繼承人以外的對被繼承人扶養較多的人,可以分配給他們適當的遺產。」

2、本案處理:1)、原告徐巧娣是徐國柱、趙雪文夫婦合法的養子女,作為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徐國柱、趙雪文的遺產。趙偉成與徐國柱、趙雪文的收養關系不合法,不能以養子女的身份參加繼承。可以以《繼承法》第十四條的規定,以繼承人以外的對被繼承人扶養較多的人的身份取得遺產。2)、繼承人應當本著互諒互讓、和睦團結的精神,協商處理繼承問題。遺產分割的時間、辦法和份額,由繼承人協商確定。協商不成的,可以由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如果法院判決,原告徐巧娣分得的遺產應多於趙偉成分得的遺產。

三、案情(略)

答案:

1、D公司股東人數符合《公司法》規定。《公司法》第二十四條規定, 有限責任公司由五十個以下股東出資設立。
2、公司章程中可以對注冊資本作出規定,但必須符合《公司法》對注冊資本的最低要求。D公司章程中規定注冊資本60萬元是合法的。《公司法》第二十六條規定,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本的最低限額為人民幣三萬元。法律、行政法規對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本的最低限額有較高規定的,從其規定。

3、A、B、C的出資形式合法。《公司法》第二十七條規定, 股東可以用貨幣出資,也可以用實物、知識產權、土地使用權等可以用貨幣估價並可以依法轉讓的非貨幣財產作價出資。

A、B、C的出資過程不合法。已存入賬戶的貨幣出資10萬元沒有達到注冊資本的30%,即60萬元*30%等於18萬元。《公司法》第二十七條規定,全體股東的貨幣出資金額不得低於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本的百分之三十。

4、在認繳出資額方面,A沒有按公司章程中規定按期足額繳納所認繳的出資額。除應當向公司足額繳納外,還應當向已按期足額繳納出資的股東承擔違約責任。

第七章至第十章作業

一、答案:

1、該企業解除與何某、劉某的勞動合同不合理。

何某因身體不適且有醫院證明,要求調換工作崗位,是正常的合理要求。何某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的,企業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本人或者額外支付勞動者一個月工資後,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劉某還在試用期內,其與同事打架的行為與錄用當時的條件無關,企業以在試用期間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的為由解除勞動合同,是不合理的。

2、本案勞動仲裁委員會應當在作出裁決前,應當先行調解。調解不成或者調解書送達前,一方當事人反悔的,仲裁庭應當及時作出裁決。本案應依法認定企業與何某、劉某勞動合同關系沒有解除。

二、答案:

1、葉某的行為構成過失致人死亡罪。葉某對自己的行為可能造成被害人死亡的結果已經預見,但卻輕信能夠避免這種結果的發生。

2、葉某行為時的心理態度應當認定為過於自信的過失。過於自信的過失是指行為人對自己的行為可能造成被害人死亡的結果已經預見,但卻輕信能夠避免這種結果的發生。

3、葉小的行為不構成犯罪。本罪的主體要件為一般主體,凡達到法定責任年齡且具備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構成本罪。

三、答案:

人民法院應當受理蔣某的起訴。根據《行政訴訟法》第二條的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鄉政府的《關於籌資安裝自來水管道的決定》是針對特定當事人----鄉政府所在地的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兩村村民-----的不能反復適用的具體行政行為,且鄉政府通知蔣某限期10內交納30元集資款的行為也是是具體行政行為,據此規定,蔣某有訴權。

綜合作業

一、 單項選擇

1D , 2A, 3A, 4D, 5C, 6D

二、 多項選擇

1ABCD, 2BC, 3ACD, 4ABC, 5AC

三、 名詞解釋

1、法律責任:是指因違反了法定義務或契約義務,或不當行使法律權利、權力所產生的,由行為人承擔的不利後果。

2、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中國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組織形式,是中國的根本政治制度。

3、行政行為:是指行政主體行使行政職權,作出的能夠產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為。

4、民事法律行為:是指公民或法人以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為目的的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合法民事行為。

5、贍養:主要是指子女在經濟上為父母提供必需的生活用品和費用的行為,即承擔一定的經濟責任,提供必要的經濟幫助,給予物質上的幫助。

6、消費者權利:是指消費者在消費領域中,即在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中所享有的權利。

7、勞動法律關系:勞動法律關系,是指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依據勞動法律規范,在實現社會勞動過程中形成的權利義務關系。

8、土地所有權:土地所有權是國家或農民集體依法對歸其所有的土地所享有的具有支配性和絕對性的權利。

9、取保候審: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規定的一種刑事強制措施。在我國,指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或公安機關責令某些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提出保證人或者交納保證金,保證隨傳隨到的強制措施。由公安機關執行。

10、訴訟法:指的是規定訴訟程序的法律的總稱,是訴訟過程中所應遵循的行為規范。訴訟法是典型的法律程序法。在中國有三大訴訟法,分別是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

四、 簡答題

1、 簡述行政訴訟法的特有原則

答:我國行政訴訟法的特有原則主要有:(1) 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審查原則。(2) 當事人法律地位平等原則。(3) 辯論原則。(4) 不適用調解原則。

2、 簡述合同違約責任的構成要件

答:違約責任的構成要件概括為違約行為、損害事實、違約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的因果關系、行為人主觀上的過錯等四個方面。

3、 簡述勞動法的調整對象

答:勞動法是調整勞動關系和與勞動關系密切聯系的其他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五、論述題

試論述我國公民基本權利和義務的特點

我國公民基本權利和義務有以下的特點

一、公民權利和自由的廣泛性

我國公民享有權利和自由的廣泛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享有權利的主體非常廣泛。在現階段,我國權利主體包括佔全國絕大多數的工人、農民、知識分子、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就是被剝奪政治權利的公民也有與他們身份相適應的某些公民權利。

(二)憲法確認並保障的公民權利和自由的范圍也十分廣泛。包括公民政治上、經濟上、文化上、宗教信仰上等等權利,還有社會生活上的、婚姻家庭上的、以及個人財產權上的權利。

二、公民權利義務的平等性

(一)公民在享有權利和使用法律上都一律平等,也就是:①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和職位高低,都一律平等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也一律平等地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②國家機關在適用法律時對公民也一律平等,任何公民的正當權利和合法利益,都平等地予以保護。③國家不允許任何組織或個人享有憲法和法律之上的特權。人人都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范圍之內活動。

(二)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權利和義務,不可以只享有權利而不履行義務,也不可以只履行義務而不享有權利。

三、公民權利和義務的現實性

(一)憲法在確認公民的基本權利和自由時,總是從我國的實際情況出發,充分考慮到現階段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實際水平,來確認權利自由的范圍、內容以及物質保障問題。具體表現在:

1、客觀上十分需要,而又非確認不可的就堅決寫進憲法。2、能夠做到的,或者經過創造條件可以實現的,就根據能夠做到的程度,做出實事求是的規定。3、從實際來看,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不能做到的,憲法就不予確認。

(二)憲法規定的公民的基本權利義務具有法律保障和物質上的保障。法律保障有立法上的、司法上的、執法上的各種保障。物質保障主要是國家和社會提供物質幫助。

四、公民權利和義務的一致性

權利和義務的一致性是指互相依存、互相促進、互為條件的辯證統一關系。具體表現在:

(一)憲法要求公民既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又必須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不允許只享有權利而不履行義務,或只履行義務不享有權利的現象存在。

(二)公民的某些權利和義務相互結合,如享有勞動權、受教育權,它們既是公民的權利,又是公民的義務。

(三)權利和義務相互促進。國家為公民行使權利和自由提供越來越多的保障,就越有利激發公民的政治熱情和生產積極性,更加促使他們對義務的履行,而履行義務的自覺性越高,國家就越能向前發展,就會富強昌盛,公民的權利和自由越能得到保障。

六、 案例

答案:

1、甲、丙均應按搶劫罪論處。甲在2000年10月18日作案被抓獲時已滿十五周歲,根據《刑法》第十七條的規定,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2、乙不按犯罪論處。在2000年10月18日作案被抓獲時,雖滿十三周歲,但未滿十四周歲。

3、丙是教唆犯,應當按按搶劫罪論處。根據《刑法》第二十九條規定,教唆他人犯罪的,應當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處罰。教唆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的,應當從重處罰。丙教唆甲搶劫,與甲構成搶劫罪的共犯。

Ⅷ 法律基礎知識

法律基礎學習心得

很榮幸我有機會學習到《法律基礎》這門課。學習這門課後,讓我對「法律」這個熟悉而又陌生的詞彙有了深一層的認識和理解。
從這一門課,我學習到了民法、訴訟法等與自身生活相貼近的法律知識,使我更加識法、懂法,相信在將來,這些認識也能夠帶給我實實在在的意義!我們一直提倡建設法治社會,無論是作為一名普通的公民還是當代大學生,貫徹國家宗旨,我們也應該提高法律常識,為祖國建設法治社會作貢獻。因此,我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也努力修讀《法律基礎》。做一個懂法,守法,用法的好學生,好公民。

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對自由的渴望和追求,是我們的共性。大學校園里方興未艾、屢禁不止的課桌文化表達了當代大學生"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的共同心聲。但是,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自由不是恣意妄行,也不是為所欲為,而是相對的、受制約的。個性自由從一開始就受到來自兩個方面的制約:一是自然規律;二是社會規則。逾越這兩者的行為,都不可能嘗到自由的甘果。法,作為人類選擇、接受、沿襲下來的一種文化現象和社會規則,自產生之日起便與人們獲取或喪失自由息息相關。

對於法和自由的關系,先哲們有過許多至理名言。古羅馬法學家西塞羅說過:"為了得到自由,我們才是法律的臣僕。近代法國啟蒙思想大師孟德斯鳩進一步指出:" 自由是做法律所許可的一切事情的權利;如果一個公民能夠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為其他人也同樣會有這個權利。 " 馬克思對此則闡述得更為明確,他說:"法律是肯定的、明確的、普遍的規范,在這些規范中自由的存在具有普遍的、理論的、不取決於個別人的任性的性質。法典就是人民自由的聖經。" 可見,人們要獲得真正的自由,就應該學習法律,掌握法律,以法律來規范自己的行為。法律基礎課正是一門幫助大學生掌握法學的基本觀點和法律的基本知識的課程
我們國家很早就開始了關於法律的宣傳,比如中央電視台的「法治在線」、「今日說法」等欄目,讓我們更能接近並且了解怎樣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可是僅僅這樣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大學生,是未來國家的建設者和社會主義的接班人,我們的法制觀念和法律素質的程度,將直接關繫到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們中華民族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進程。因此,大學生,無論什麼專業,學習法律基礎,提高法律素質,是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必然要求,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

同時,因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本事就是法制經濟。而我們每一位大學生畢業後都將走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道路。因此,我們必須具備基本的法律素質,使自己可以充分運用法律這一武器來規范、引導、制約和保障市場主體的活動、市場秩序的維系、國家對市場的宏觀調控、市場對資源配置基礎性作用的發揮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幾我們自身未來發展的需要是我們必須努力提高自己的法律素質。

而且,由於我們專業的知識體系過於單一,導致我們很少接觸到能使自己綜合素質提高的知識。而這門課很好的彌補了我們專業所缺乏的,並使我們的知識視野擴大。對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很有好處。比如:在找兼職做的時候,能夠更好的維護自己的利益等。

在這一個學期的學習中,我感覺到自己有了很大的變化。我覺得自己比以前更自覺地貫徹黨的基本路線、方針、政策,也更堅定的確立了正確的政治方向。這對我自己以後的發展是有很大幫助的。也讓我更加明白了入黨的積極意義。

我們學生,是國家現在和將來的主人,應當以主人翁的姿態積極參與國家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而由於法律是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保障這些得以正常運行的基本准則,因此,通過這門課的學習,我了解了依法正確參與國家政治經濟及社會生活的意義。
學完這門課,我更加了解了自己的合法權益,和維護這些權益的程序和方式。也初步具備了依法自我保護的意識,並有了一定的尋求法律救濟的能力。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思想道德修養水平。
此門課程不止讓我們具備了一定的自我保護能力,同時,也使我們大學生的知識結構完善,適應新時代對大學生的要求。提高了我們自身的綜合素質。讓我們更能適應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
近年來,由於我國的經濟體制、社會結構、價值觀念都發現了重大變化,大學生的思想觀念也隨之發生了巨大變化。據調查,我國大學生犯罪有逐年遞增趨勢。這個時候,正是《法律基礎》這樣的課發揮作用的時候,我認為,即使這樣的課不能拯救所有犯錯誤的人,也一定會對一部分人有作用的吧。
在我國進入WTO以後,法律知識更是我們必備的基本知識,我們更應該把這些法律知識用在處理好國際關繫上。

總之,在本學期學習的這門《法律基礎》課上,我們掌握了法學的基本理論,了解並明確了各主要法律部門的基本精神和規定,並在一定法律知識的基礎上形成了有關法與法律現象的知識、思想、心理、觀點和評價。並學會了運用法律知識和法律規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通過這門課,我還了解了馬克思主義法學的基本觀點,掌握了我國憲法和有關法律的基本精神和內容,增強了法律意識,提高了法律素質。並會堅持做到遵紀守法,維護社會穩定與和諧。也能夠正確理解和堅持實行依法治國方略,並決心為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奮斗。
如果有機會,我還會將我所掌握的法律知識傳給那些法律意識薄弱的人,積極參與普法,讓更多的人學會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
作為一名學生,我不僅要學習好專業知識,還要博覽群書,擴闊視野,學習《法律基礎》這門課,使我加深了對法律認識,提高了法律常識!作為一名普通公民,我要擁護黨的領導,積極配合國家建設法治社會,做到知法、守法、用法,絕不做有違法律、法規的事!

在今後的學習當中,我會繼續修讀有關法的知識,繼續提高法律常識,並把法運用到日常生活中,為祖國構建法治社會作出一點貢獻。

熱點內容
幼兒園學習的法律法規 發布:2024-04-30 13:07:38 瀏覽:969
梁河法院 發布:2024-04-30 10:07:04 瀏覽:979
暗保是否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4-04-30 05:28:22 瀏覽:244
勞動法中關於陪護假的面規定 發布:2024-04-30 05:22:06 瀏覽:143
勞動法關於破產賠償金的規定 發布:2024-04-30 04:26:27 瀏覽:610
小學衛生規章制度 發布:2024-04-30 04:14:35 瀏覽:404
4勞動法上的工資界定情況 發布:2024-04-30 01:31:35 瀏覽:807
民法典廣東 發布:2024-04-28 22:44:49 瀏覽:904
刑事訴訟法精神損失費 發布:2024-04-28 22:06:37 瀏覽:979
環境侵權責任法律依據 發布:2024-04-28 18:34:33 瀏覽: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