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教學
① 《道德經》中的「無為」之說如何在教育教學中體現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至於無為,無為無不為。 為什麼為道要日損呢?這要從「道專」的意義來說明,老子屬所言的道,是形而上的宇宙本體,其性本空,出生有無高下等等相對而立的一切法一切物,但不是任何物任何法
② 如何看待「高中國學通識教材將出版,國學或進高考,高中生將通篇學習《道德經》」
個人認為,高中國學通識教材將出版,國學或進高考,高中生將通篇學習《道德經》這件事情雖然在社會上引起熱議,褒貶不一,我個人是不支持高中生學習《道德經》的。
我之不太支持高中生學習《道德經》,更不支持國學走進高考,理由如下:
流於形式主義
機械的強行假如道德經,說不定又增加了中小學生的負擔,因為背不下來《道德經》被嘲笑進而見到道教就抵觸,任何事情流於形式主義,離毀就不遠了,與其加到中學里,不如加到大學里,要不然就用《清靜經》相對淺顯的,中學生真的能了解這么深刻么?
總結
《道德經》是老祖宗留下來的經典,但在現有的教育體制機制下,《道德經》如果進入高中語文課,實行起來可能就變了味道,失去了我們的初衷。與其改成了四不像,還不如不改革。
③ 哪裡有道德經朗讀和視頻教學下載
土豆上有兩集 道德經解說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J3ZnCXodL2M
用土豆上的工具下載
網路也能找到
http://video..com/v?ct=301989888&rn=20&pn=0&db=0&s=8&word=%B5%C0%B5%C2%BE%AD&fr=ala0
這里也有人講座的
http://www.youku.com/playlist_show/id_4622303.html
④ 為啥啊義務教育學落雨卻不學道德經
原因一復 道德經 是後來所制寫,老子傳授的沒有原版文本。道德經在每個人的理解中都是不一樣的,正如書中這段:上士聞道,堇能行,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若存若亡。道德經不是任何一個人能講解的,沒有固定標准,怎麼讓別人學,全靠個人修為和悟性,去悟。本身道德經就是講的德和道以無的思想。所以建議有興趣可以自己去讀讀道德經,以自己的思維和見解去理解這本微妙的道德經,讀出屬於自己的道德經。
⑤ 讀《道德經》,給今天的語文教育帶來怎樣的啟示
我簡單說一下《道德經》的作用:
1.告訴人們什麼是自然規律
2.告訴人們什麼該做,什版么不該做
3.告訴人們該做的權應怎樣去做(不該做的當然就不要做)
老子把世界看得很透,所以才能寫出這么好的《道德經》
想要真正了解老子的思想,必須有很高智慧和悟性
⑥ 道教學的是什麼書啊,有道教的書嗎推薦一下啊
道教學好陰符經,佛教學好心經,所有的奧秘全部包含。
⑦ 如何在課堂中運用道德經的教育智慧
處理課堂突發事件,前提要有愛心和耐心,其次要講究藝術和方法。作為一個教師要「多用情,少發火」。要以情感人、親切和藹、心平氣和。由於課堂教學環境的不同,出現的課堂偶發和突發事件的類型也有所不同。
⑧ 道德經的教育管理智慧有哪些
為何是「道德經」?因為此書的內容就分兩部分,除了處事之道,就是為人之專德。道即屬理,所謂道理,是主外的,是一個人表露在外的才氣;德即情,所謂德情,是主內的,是一個人蘊藏於內心的靜氣。內心需要潛修,去掉內心雜志,方可通情;外在需要勤學,補上外在知識,方可達理。——《至理賢文》的後語摘錄
如果讓孩子從小就受有這種種智慧思想的啟迪。以通情達理為做人處事的根本。那麼因有為人德情的熏陶,就會減少他的叛逆心理。因了解一些處世道理,及人生哲理,那麼在思想上也就會顯得更有主見。道理即智慧,有智方有才。德情即為人,做事先做人。 ————《至理賢文》的前言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