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依法治國的體現

依法治國的體現

發布時間: 2020-12-29 18:50:55

❶ 依法治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主要體現在哪幾方面

依法治國的必要性來和重要性主要體現源在以下幾個方面:

1、依法治國是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基本保證。

2、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

3、依法治國是維護社會穩定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證。

(1)依法治國的體現擴展閱讀:

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1、有法可依是指法律法規要完善,做到解決問題能有法可循,是後三者的基本前提和基礎。

2、有法必依是社會主義法制的中心環節;即指一切國家機關,黨派團體、社會組織和任何個人,都必須遵守法律、依法辦事。

3、執法必嚴是社會主義法制的關鍵;即指執行的司法機關及工作人員,必須嚴格按法律的規定實施法律,堅決維護法律權威和尊嚴。

4、違法必究是社會主義法制的保障。即指任何公民只要是違反了法律,必須受到追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❷ 簡述依法治國的重大意義

依法治國的重大意義有以下六條:

第一,依法治國是黨執政方式的重大轉變,有專利於加強和改善黨屬的領導。

第二,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保證。

第三,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擴大對外開放的客觀需要。

第四,依法治國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第五,依法治國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也是現代政治文明的基本標志。

第六,依法治國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條件。

(2)依法治國的體現擴展閱讀

依法治國就是依照體現人民意志和社會發展規律的法律治理國家,而不是依照個人意志、主張治理國家;要求國家的政治、經濟運作、社會各方面的活動通通依照法律進行,而不受任何個人意志的干預、阻礙或破壞。

簡而言之,依法治國就是依照憲法和法律來治理國家,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還是國家長治久安的必要保障。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人民當家作主根本保證。

❸ 依法治國的主要內容包括:

第一,廣大人民群眾是依法治國的主體;
第二,國家事務、經濟文化事業和社會事務是依法治版國的客體;
第三,憲法權和法律是依法治國的根本依據;
第四,依法治國的內容包括依法立法
依法行政,司法公正,依法治軍,法律監督;
第五,依法治國體現了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之間的有機統一。

❹ 依法治國的含義和重要意義

依法治國:就是依照體現人民意志和社會發展規律的法律治理國家,而內不是依照個人意志、容主張治理國家;要求國家的政治、經濟運作、社會各方面的活動統統依照法律進行,而不受任何個人意志的干預、阻礙或破壞。簡而言之,依法治國就是依照法律來治理國家。
意義: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❺ 依法治國體現了怎樣的社會價值取向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指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那麼,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要達到什麼目的?這就是依法治國的價值取向問題。

黨的十八大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依法治國提供了全方位、多層次的價值支撐,體現了中國共產黨高度的價值自覺與價值自信,也是依法治國的價值取向。依法治國的每個環節都離不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與踐行。

首先,國家富強、民主、文明與和諧是依法治國的首要價值理想。

國家層面的價值觀選擇,實際上是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管理國家事務以及社會組織、廣大人民群眾在參與國家事務和監督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過程中應該秉承的價值觀念。「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立足國家發展提出的價值導向,體現了建設社會主義國家「五位一體」的布局和奮斗目標,昭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共同理想和美好前景,凝聚了中華民族對國家形象塑造的追求和嚮往,反映了近代以來中國歷史發展的根本要求,凝結了中華民族長期艱苦奮斗與不懈追求的夢想。

依法治國,就是依照體現人民意志和社會發展規律的法律治理國家,要求國家在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的活動全部依照法律進行,而不受任何個人意志的干預、阻礙或破壞。依法治國的本質是崇尚憲法和法律在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權威,徹底否定人治,確立法大於人、法高於權的原則,使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不隨意被個人意志所干擾。當今世界綜合國力角逐日趨激烈,當代中國完備治理體系、提升治理能力的任務愈發緊迫。中國正在經歷現代化進程中決定性的深刻變革。越是改革攻堅期、矛盾凸顯期、發展關鍵期,越需要發揮法治的引領和推動作用,確保在法治的軌道上推進改革,更好凝聚社會力量、平衡社會利益、調節社會關系、規范社會行為,把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整體提升轉化為現代化建設的巨大推力,讓深刻變革中的我國社會既井然有序又生機勃勃,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完善。依法治國有利於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擴大對外開放的客觀需要,是實現國家富強、民主、文明與和諧的根本保障。

其次,社會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依法治國的核心價值目標。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立足社會發展提出的價值導向,順應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日益凸顯的社會相對自主與自治的發展趨勢。它的每一項內涵都與依法治國密切相關,成為引領依法治國的價值目標。「自由」,即在法律允許范圍內不受限制和約束的自主選擇,其實質是依法賦予並保障社會公眾和社會組織充分、自由、全面而個性的發展空間,激發人民群眾和社會組織的創造活力和自我調節能力。「平等」即社會權益和地位平等,其實質是社會主體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保證社會主體平等參與、平等發展和共享發展成果。「公正」即公平正義,是社會主體生存與發展的機會公正、過程公正和結果公正的良好社會環境。「法治」即依法治理,一切社會事務均有法可依,其實質是在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下,不斷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進程,使公共權力受到監督和制約,使政府權力邊界得以確立,使全社會學法、尊法、守法、用法。

社會是由各種組織、團體、階層、群體等組成的有機統一體。由於不同社會主體的利益存在差異,所抱持的價值觀存在分歧,因而必然引發各種社會矛盾乃至沖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與踐行,有利於減少和緩解社會矛盾。我們不僅要建設法治國家,還要建設法治社會,充分發揮法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的重要作用。

再次,公民個人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依法治國的基本價值追求。

「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對公民個體提出的價值導向,彰顯了公民所應遵循的基本道德准則與法律規范,涵蓋了公民社會行為的各個環節,充分體現了依法治國的價值追求。「愛國」,其實質是自覺維護國家利益和民族尊嚴,關注祖國的前途和命運,立志為建設祖國、振興中華而奮斗。「敬業」,即敬重本職工作,遵守職業道德,忠於職業操守。「誠信」,即誠實守信,要求人們在經營或交往中,杜絕弄虛作假、投機欺詐。「友善」,即友好醇善,其實質是人與人之間應該友好互助,摒棄見利忘義、惡言惡行。

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實際是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緊密結合的體現。法律是指導人們如何為人處世、如何生活工作的重要規范之一,它懲惡揚善,既保護和鼓勵人們的善行,又禁止和懲戒人們的惡行。其本身所具備的特殊權威,使得越來越多的人敬畏和遵守法律。依法治國的至高境界,不是讓人們寸利必爭、事事爭訟,而是要使法律原則和法治理念深入人心,使人們自覺承擔對國家、社會和他人的責任與義務。實現人們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體現了法律的追求、嚮往和理想,為依法治國樹立了一個催人奮進的價值標尺和價值目標。正如十八屆四中全會所指:「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必須堅持立法先行,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質量這個關鍵。要恪守以民為本、立法為民理念,貫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每一項立法都符合憲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擁護。」

❻ 依法治國在現實生活中應該如何具體體現

給你擬個提綱自己去聯想。
一、向社會各界大力宣傳,藉助電視、報紙、互聯網之類回媒介。使答社會各界人士增強法制意識。
二、通過各種正反教材對廣大人民群眾進行教育,也使他們對法律法規引起重視,從而主動學習法律知識
三、在人們普遍了解或掌握了一定的法律知識後統治者對人民的管理就變得更加容易。哈哈,自己想吧。

❼ 依法治國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依法治國,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內國家事務,管理容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依法進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所以,依法治國,是實行法治。法治是相對於人治而言,其核心是依法辦事,依法治理國家。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依法治國的戰略目標,就是要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❽ 依法治國有哪些體現

主要體現在依法執政、依法管理、依法遏制犯罪、依法監督和依法問責上面。

❾ 在下列概念中,哪一個能夠體現出"依法治國"的實質( )_a.法制 b.法治 c.人治 d.人制

b法治
法治能夠體現出"依法治國"的實質

❿ 什麼是依法治國

依法治國就是依照體現人民意志和社會發展規律的法律治理國家,而不是依專照個人意志、主張治屬理國家;要求國家的政治、經濟運作、社會各方面的活動統統依照法律進行,而不受任何個人意志的干預、阻礙或破壞。

資料拓展:

1、依法治國就是依照法律來治理國家,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還是國家長治久安的必要保障。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人民當家做主根本保證。

2、2014年10月,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首次專題討論依法治國問題。10月28日,《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發布。

3、全國的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應該由法律調整的都要實現法制化,都要依法治理:這一方針應成為執政黨、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廣大公民的共同行為准則。(參考資料----人民網)

熱點內容
民法典對我們有什麼作用 發布:2025-05-11 04:52:33 瀏覽:595
公安交警執法規范 發布:2025-05-11 04:52:15 瀏覽:649
淺談社會矛盾分析法 發布:2025-05-11 04:40:43 瀏覽:616
新的婚姻法女方提出離婚一方不離 發布:2025-05-11 04:39:11 瀏覽:758
鄂州律師電話 發布:2025-05-11 04:39:02 瀏覽:483
法院小說鄭 發布:2025-05-11 04:37:42 瀏覽:111
浙江德名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5-11 04:36:46 瀏覽:251
婚姻法的運行分析 發布:2025-05-11 04:36:42 瀏覽:684
藝術的道德的關系 發布:2025-05-11 04:24:45 瀏覽:21
廈大國際經濟法課表 發布:2025-05-11 04:09:40 瀏覽: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