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情操論
A. 《道德情操論》讀後感
《道德情操論》讀後感
讀完這篇文章知道它的主要內容是:身處千急劇變革的市場經濟大潮中,每一個普通人都面臨著貧富差距拉大、企業改革、股市非理性繁榮等各種各樣的問題,人們身處其中又常常感到被自私、虛榮、妒嫉、仇恨、貪婪和背信棄義等不道德的情感所包圍,因而更加嚮往感恩、大度、慷慨、正直、勤儉、自我剋制等人性的美德。。而這些不道德和道德。以及衍生出以上種種人類情感的「同情感」正是200多年前現代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在撰寫《國富論》之前,甚至在寫完《國富論》之後一直不厭其煩反復思考的焦點。
他耗費畢生的心血把這些思考寫成了這本十分罕見的,也可以說是至今惟一的一本全面、系統分析人類情感的作品,他想告訴讀者——人在追求物質利益的同時。要受道德感念的約束。不要去傷害別人,而是要幫助別人。這種「利他」的道德情操永遠地種植在人的心靈里。而且。每個人對這種人類樸素情感的保有和維持對整個市場經濟的和諧地運行,甚至民族的強盛將是至關重要。
大家都知道亞當•斯密《國富論》的一句名言——市場是一隻看不見的手,但他的另外一本著作《道德情操論》卻很少有人讀過。他在這本書里寫道,如果一個社會的經濟發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眾手中,那麼它在道義上將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風險的,因為它註定會威脅到社會的穩定。對於我們來說,第一是發展。第二是協調發展。我們要特別重視社會公平與正義。
這本書中,斯密對人類豐富多彩的道德情操世界作了簡明扼要的理路說明。
首先,他認為同情、同情心是人類天賦的本性之一,換句話說,情感互動構成社會生活天然的、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接著,他引出一個類似公理的常識,即相互同情的愉快,同情既能增加快樂也能減輕痛苦。
其次,第二卷中談到對優點和缺點的感覺——確定無疑的贊同或反對的對象——從內心情感同它意欲產生的或往往產生的結果之間的關系來研究——優點(受賞)與缺點(受罰)。第三卷闡述了我們評判自己的情感和行為的基礎,兼論責任感。第四卷:效用對贊同情感的作用。第五卷:習慣和風氣對有關道德贊同和不贊同情感的影響。第六卷:有關美德的品質—當我們考慮任何個人的品質時,我們當然要從兩個不同的角度來考察它:第一,它對那個人自己幸福所能產生的影響;第二,它對其他人的幸福所能產生的影響(第271頁)。第七卷:論道德哲學體系。
看完這本書給我的感觸很深,大家都知道道德和法律一樣規范著大家的日常行為,而且弘揚道德美德是中國的優良傳統。在我們行業一樣處處都能體現出人與人之間、社會與人之間、社會與社會之間的情感。公司推薦這本書給我們看自然有其作用,能夠讓我們的心靈得到啟發,讓我們以後在工作和生活中得到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讓我們學會互相幫助、互相體諒、,讓我們學會面帶微笑的去對待每一位顧客(顧客即是上帝)、去生活。
我自己編輯的給你用下、、因為我自己也要寫來交、、
B. 亞當·斯密的《道德情操論》全書可分為哪五大篇
亞當·斯密的《道德情操論》全書共分為五大篇,第一篇題為「論勞動生產力回增進的原答因並論勞動生產物自然而然地分配給各階級人民的順序」。第二篇題為「財富的性質及其用途」。第三篇題為「論不同國家財富的不同發展」。第四篇題為「論政治經濟學體系」。第五篇題為「論君主或國家的收入」。
C. 中文版《道德情操論》完整版的PDF
這個地址是exe版本的復 比較全,好多PDF版本都制不全的 我推薦樓主看這個
http://222.177.79.137:10002/200702/ddqcl.rar 地址直接復制放到迅雷中就可以下載了~~~
D. 如何看待亞當斯密的《道德情操論》和《國富論》
《道德情操論》主要講了這么一個觀點:同理心讓我們能夠站在其他人的角度看問題,也能站在一個公正的旁觀者角度看問題。同理心是我們道德觀的基礎,但它也有一些問題。比如說同理心讓我們希望得到的別人誇獎和羨慕,而且我們更容易對那些有錢的人而不是窮的人產生同理心,這讓我們本性非常虛榮。
但如果站在社會的角度來看,我們的這一本性是好的。因為我們虛榮,想要別人的愛和羨慕,我們才會去消費。因為每個人自私的本性,這個社會反而能夠非常順利地運轉。
《國富論》里,斯密進一步指出了這一運轉的基礎是什麼,也就是市場這一「看不見的手」。他舉了幾個例子,比如農場主因為想要城裡一些小裝飾品(baubles and trinkets),所以源源不斷地向城市輸送事物,這讓城市的繁榮發展成為了可能。農場主絕不是因為對城裡人的同情或慈善才送給他們食物的,而完全是因為自己的利益,但這樣反而讓城市更好更持續地發展。斯密說,顧及自己的利益、想讓自己更開心是沒有問題的,而且國家就是應該讓人民都更開心。因此他認為國家主要的目的應該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而不是當時更主流的一些觀點,比如增加國家財富。
亞當*斯密更進一步指出,我們之所以買賣有兩個主要基礎,一是分工,二是自由交換。而市場在宏觀的層面上讓我們每個人的自私自利成為了對所有人都有利的事情。這就是市場的偉大之處。
E. 道德情操論的內容簡介
《道德情操論》共分七部分,修訂過六次。在書中,斯密用同情的基本原理來闡釋正義、仁慈、克己等一切道德情操產生的根源,說明道德評價的性質、原則以及各種美德的特徵,並對各種道德哲學學說進行了介紹和評價,進而揭示出人類社會賴以維系、和諧發展的基礎,以及人的行為應遵循的一般道德准則。
相比《國富論》,《道德情操論》給西方世界帶來的影響更為深遠,對促進人類福利這一更大的社會目的起到了更為基本的作用;而它對處於轉型期的我國市場經濟的良性運行,對處於這場變革中的每個人更深層次地了解人性和人的情感,最終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身處急劇變革的市場經濟大潮中,每一個普通人都面臨著貧富差距拉大,企業改革,股市非理性繁榮等各種各樣的問題,人們身處其中又常常感到被自私、虛榮、妒嫉、仇恨、貪婪和背信棄義等不道德的情感所包圍,因而更加嚮往感恩、大度、慷慨、正直、勤儉、自我剋制等人性的美德。而這些不道德和道德,以及衍生出以上種種人類情感的「同情感」正是200多年前現代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在撰寫《國富論》之前,甚至在寫完《國富論》之後一直不厭其煩反復思考的焦點。他耗費畢生的心血把這些思考寫成了這本十分罕見的,也可以說是至今唯一的一本全面、系統分析人類情感的作品,他想告訴讀者——人在追求物質利益的同時,要受道德感念的約束,不要去傷害別人,而是要幫助別人,這種「利他」的道德情操永遠地種植在人的心靈里。而且,每個人對這種人類樸素情感的保有和維持對整個市場經濟的和諧地運行,甚至民族的強盛將是至關重要。要正確理解真正的「市場經濟」,經濟學之父的這本巨著是必讀作品。
F. 道德情操論與國富論的追求是什麼,有什麼區別與價值,總覺得兩者有點矛盾
國富論重要主張的是:
1、個人主義:經濟體制之建構,應以保障個人之生存及發展為原則。因為每個人若能充分發展自我,則社會整體也將獲得進步。
2、財產私有制:就是主張私人有權擁有及支配自己的財富。因為如此才能使個人充分發展,同時促進文明的發展。
3、追求利潤具有正當性:企業家投資工商業雖然為了追求利潤,但是在過程中往往產生服務人群、貢獻社會的效果,促進社會進步。
4、經濟自由:主張政治中立,不隨便干預經濟活動,使每個人得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地進行其經濟活動,如此才能有效率。
5、價格機能:商品的價格,由市場來決定,如此價格自然會調整恰當,而且資源也會配置得當,結果將始社會效益達到最佳的狀態。
他認為人類有自私利己的天性,因此追求自利並非不道德之事。倘若放任個人自由競爭,人人在此競爭的環境中,不但會憑著自己理性判斷,追求個人最大的利益。
道德情操是:在亞當斯密生活的那個時代,「道德情操」這一短語,是用來說明人(被設想為在本能上是自私的動物)的令人難以理解的能力,即能判斷克制私利的能力。因此,亞當私密竭力要證明的是:具有利己主義本性的個人﹝主要是追逐利潤的資本家﹞是如何在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和社會關系中控制自己的感情和行為,尤其是自私的感情和行為,從未而建立一個有必要確立行為准則的社會而有規律的活動。
從根本上說,道德情操論》和《國富論》不僅是亞當斯密進行交替創作、修訂再版的兩部著作,而且是其整個寫作計劃和學術思想體系的兩個有機組成部分。《道德情操論》所闡述的主要是倫理道德問題,《國富論》所闡述的主要是經濟發展問題,從現在的觀點看來,這是兩門不同的學科,前者屬於倫理學,後者屬於經濟學。亞當斯密把《國富論》看做是自己在《道德情操論》論述的思想的繼續發揮。《道德情操論》和《國富論》這兩部著作,在論述的語氣、論及范圍的寬窄、細目的制定和著重點上雖有不同,如對利己主義行為的控制上,《道德情操論》寄重託於同情心和正義感,而在《國富論》中則寄希望於競爭機制;但對自利行為的動機的論述,在本質上卻是一致的。在《道德情操論》中,亞當斯密室把「同情」作為判斷核心的,而其作為行為的動機則完全是另一回事。
G. 斯密教條與道德情操論是什麼關系
「斯密教條」是經抄濟學襲主要創立者——亞當·斯密的一種觀點,即:無論是個別商品還是社會總產品,其價值都只分解為工資、利潤和地租的一種錯誤的觀點。
《道德情操論》是斯密從人類的情感和同情心出發,討論了善惡、美醜、正義、責任等一系列概念,進而揭示出人類社會賴以維系、和諧發展的秘密。
二者沒什麼關系。不過道德情操論裡面有一些思想也反映在斯密的《國富論》裡面
H. 《道德情操論》哪個版本好
看一部譯著好壞,一般而言,直觀的方法是看是哪個出版社,譯者是何專業。試想,內以出中國歷史著作容聞名的出版社如果出版了一本有關現代西方醫學的著作,它的可信度就可想而知了,說不準那些編輯連西方醫學術語都不懂。譯者的專業也很重要。一個專業門外漢,雖然外語水平非常好,也不定能將真意譯出來,假設你不懂哲學,現在讓你去讀中國人寫的哲學,你不一定讀得懂。就是同一本書不同的人也會讀出不同的味道,你讀《莊子》與小學生讀《莊子》,效果顯然不一樣,而馮友蘭讀又是另一種境界。所以,
商務印務館與社科出版社(從上個世紀就開始了倫理學名著譯叢)兩個版本應該好點,至於這兩本哪個更好,據我所知,前者由學經濟的人譯出,而後者由研究西方倫理學的人(周輔成學生余涌,現好像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副所長)譯出。所以,後者應該比前版要好些。當然這不是說後一版本就是完美無瑕的。至於其他版本,嗯…哈…嗯……不多說了。
另外,判定哪個版本好,還可以專業人士引用的頻率來看,如果譯的不好,專業人士不會去引用的……這就直接看譯文的水平了。
I. 《道德情操論》哪個譯本最好
我在網上找過許石軒的…
簡直就是垃圾…
最後同事推薦的王秀莉的…
我讀了三個月…
絕對經典啊…
建議不要換啦…
慢慢消化理解嘛…
難不成比金剛經還難啊…
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