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茶與道德經

茶與道德經

發布時間: 2021-01-03 09:42:43

A. 馮友蘭先生的"何止於米,相期於茶。道超青牛,論高白馬"何義

這是馮友蘭賀金岳霖八十八歲生日聯。上聯是「道超青牛,論高白馬",下聯是"何止於專米,相期於茶。屬
「青牛」借代騎青牛出關的《道德經》作者老子;「白馬」借代論辯「白馬非馬」的公孫龍。所以上聯的大意是,稱譽現代哲學家金岳霖的學術造詣超過了古代的老子與公孫龍。
米就是指米壽、茶就是指茶壽,按照中國傳統的說法,米字的形態,一看便知為八十八,所以米壽就是88歲;而茶字形態恰如米字之上又加上草字頭,可推想到再加廿,成108歲了。粗看起來,這話好像是圖高壽,「茶」是精神文化層次的,因此,從「米壽」到「茶壽」應該還暗含著「再攀精神高峰」的意思。所以,下聯的大意是,再攀精神高峰,獲得更多的學術成果。

B. 老子與孔子有關茶道知識什麼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來就是規律,是自然界的規自律,人生的規律。
「道可道非常道」就是說,人生的規律是可以認識的,是可掌握的,但並不是我們平常所認識的那樣。
「名」在這兩句話中有兩個含義,一是名利,二是指人或事物的表象。「道」是內在的、實際存在的東西,而「名」是外在的,是虛的東西,即平常所說的「虛名」。
「名可名非常名」是說,真正的名與利是可以求到的,但不是平常所認為的那種「虛名」。

C. 何止於米,相期以茶,論高白馬,道超青年的出處,作者及其意思

是1983年,馮友來蘭先生源與金岳霖先生同庚,均是88歲。於是馮友蘭先生就寫了兩副對聯,這副是送給金先生的,是道超青牛不是青年。何止於米,相期以茶中,米可拆成兩個八,茶可拆為一十八,就是108歲的意思,所以兩句就是說期待能活到108,就是高壽的意思了。後面論高白馬出自公孫龍的「白馬非馬」論,就是說比公孫龍的論斷還要高,青牛代指坐在牛上的老子,就是論道比老子還要高超。

D. 孔子和老子在樹下喝茶有什麼典故

這個畫面應該是出自明代畫家丁雲鵬的《三教圖》。

三教圖中描繪版佛、儒、道三教創始者共坐樹下權相談的場景,為丁雲鵬明想像之作,意在表達對佛、道思想的膜拜以及對儒家學說的尊崇。

此圖畫孔子、老子、紅衣羅漢坐於樹下共同探究玄理的情景。畫中三位智慧長者面目嚴肅,神情專注,孔子儒雅敦厚,循循善誘,正發表言論;老子道貌岸然,謹慎而善辯,他注視著對方,似乎准備隨時發問;紅衣羅漢雙目低垂,安詳而平靜,從他緊鎖的眉頭可以看出他已沉於思索之中。

圖中描繪佛、儒、道三教創始者共坐樹下相談的場景。事實上這種場面是從來不曾存在的,畫家不過是憑藉手中畫筆,表達了自己對佛、道思想的膜拜以及對儒家學說的尊崇。在畫中,丁雲鵬一方面是由於自己的對佛像的擅長,一方面更是以信徒的身份,因此,他將釋迦牟尼置於中心,端坐於綠柏與菩提樹下,課晶、凸鼻、虯須、紅袍,法相庄嚴慈祥。釋迦兩側的岩石上,分畫孔子與老子側坐。孔子束峨冠蓄長須,著藍色暗花長袍。老子骨骼權奇,長眉疏發,著褐色布袍、雲頭紅履。

E. 22 逐漸的愛上了 太極,易經。道德經。京劇,喝茶。這是什麼節奏,與年齡不符啊,小伙還挺精神的,

哈哈 氣質開始轉變 慢慢古典話 沒事 中華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 中國人 不能忘

F. 《道德經》這段話的意思: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

《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是春秋時期老子(即李耳)所作的哲學著作。在先秦時《呂氏春秋·注》稱為《上至經》,在漢初則直呼《老子》。自漢景帝起此書被尊為《道德經》,至唐代唐太宗曾令人將《道德經》翻譯為梵文。唐高宗尊稱《道德經》為《上經》,唐玄宗時更尊稱此經為《道德真經》。

創作背景
據文獻記載,老子靜思好學,知識淵博。他的老師商容教授知識過程中,老子總是尋根問底,對知識非常的渴望。為了解開自己的疑惑,他經常仰頭觀日月星辰,思考天上之天為何物,以至於經常睡不著覺。後來,商容老師「實乃老夫之學有盡。」推薦老子入周都深造。文獻記載:」老子入周,拜見博士,入太學,天文、地理、人倫,無所不學,《詩》《書》《易》《歷》《禮》《樂》無所不覽,文物、典章、史書無所不習,學業大有長進。博士又薦其入守藏室為吏。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書,汗牛充棟,無所不有。」通過這段經歷,老子積累了豐富的學識,也使他遠近聞名。
老子生於春秋戰國時期,當時的環境是周朝勢微,各諸侯為了爭奪霸主地位,戰爭不斷。嚴酷的動亂與變遷,讓老子目睹到民間疾苦,作為周朝的守藏史,於是他提出了治國安民的一系列主張。
函谷關的守關關令尹喜對《道德經》的成書也起了巨大作用,他少時即好觀天文、愛讀古籍,修養深厚。司馬遷在《史記老子傳》中記載老子「居周久之,見周之衰,乃遂去。至關,關(令)尹喜曰:子將隱矣,強為我著書,於是老子言道德五千言而去,莫知始終」,尹喜感動了老子,老子遂以自己的生活體驗和以王朝興衰成敗、百姓安危禍福為鑒,溯其源,著上、下兩篇,共五千言,即《道德經》。

注釋:
(1)三十輻,共一轂:輻,車輪上連接軸心和輪圈的木條;轂:音gu,車輪中心的圓孔,車軸從當中穿過。古代的車輪由三十根輻條所構成。輻:車輪中連接軸心和輪圈的木條,古時代的車輪由三十根輻條所構成。此數取法於每月三十日的歷次。

(2)當其無,有車之用:無,指車轂中虛空的部分。正因為有了車轂中虛空的部分,(車軸才能在裡面轉動),才使車具有了運載作用,"無"指轂的中間空的地方。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的意思:
三十根輻條匯集到一根轂中的孔洞當中,有了車轂中空的地方,才有車的作用。

G. 「誰蔚茶苦,其甘如薺」這句話出自下列哪部經典名著A《論語》 B《詩經》 C《爾雅》 D《道德經》

「誰蔚茶苦,其甘如薺」這句話出自《詩經·邶風·谷風》雲:「誰謂茶苦?其甘如薺!」

H. 「誰謂茶苦,其甘如薺」出自哪部古典名著()A《論語》B《詩經》C《爾雅》D《道德經》

B《詩經》
《詩經·邶風·谷風》雲:「誰謂茶苦?其甘如薺!」

I. 老子.孟子.孔子在一起喝茶但是只有孟子.和孔子在喝茶誰拿茶葉

不象話,來兩個口口聲聲尊自師重道之人競然在老師師爺面前坐著喝茶,太不象活了,按儒家提倡的應該把老師安排在上位,老師不坐學生也不落座,老師坐下喝茶學生弟子應待立一旁,這孔子孟子倒好,自己坐下喝茶為什麼不讓老子?不在乎老師是吧,這滿天下人都知道孔子問禮的事,看來這禮真是白問了……

J. 為什麼 一邊喝茶一邊看《道德經》就是茶道 呢

這是對茶道來的錯誤理解。自
引自網路-茶道
「茶道,就是品賞茶的美感之道。茶道亦被視為(拼音:chá dào 英語:tea ceremony)一種烹茶飲茶的生活藝術,一種以茶為媒的生活禮儀,一種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它通過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增進友誼,美心修德,學習禮法,是很有益的一種和美儀式。喝茶能靜心、靜神,有助於陶冶情操、去除雜念,這與提倡「清靜、恬澹」的東方哲學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內省修行」思想。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靈魂。」

熱點內容
政府法律顧問運行平台 發布:2025-05-05 18:39:43 瀏覽:179
獨立的地方立法權 發布:2025-05-05 18:38:59 瀏覽:21
順德區北滘鎮法律援助工作站 發布:2025-05-05 18:38:53 瀏覽:250
安徽阜陽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5-05 18:27:32 瀏覽:513
刑事訴訟法九十條 發布:2025-05-05 18:22:33 瀏覽:895
讀在職法律碩士的學費 發布:2025-05-05 18:17:04 瀏覽:381
群立法作文 發布:2025-05-05 18:12:54 瀏覽:101
集團公司內部監督規章 發布:2025-05-05 18:12:54 瀏覽:648
法律顧問為機關提供 發布:2025-05-05 18:09:46 瀏覽:67
簡述婚姻法的概念和特徵 發布:2025-05-05 18:05:26 瀏覽: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