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社會的職業道德
❶ 什麼是職業道德
職業道德是指從事一定正當職業的人們,在特定的工作和勞動崗位上進行職專業活動時,從思屬想到行為應當遵循的道德規范。模範的遵守社會主義職業道德是黨員起碼的責任,培養社會主義職業道德是執政黨黨員和幹部義不容辭的責任。作為教師,必須作到忠誠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熱愛教育工作者的職業,熱愛學生,關心學生成長,為人師表,教書育人,鑽研業務,一絲不苟。課上課下、校內校外都堪稱學生的表率。
❷ 職業道德的時代性特點表明一定社會的職業道德總是由一定社會的什麼所決定的
職業道德的時代性特點表明:一定社會的職業道德總是由一定社會的 經濟關系(經濟體制)決定的。 考試加油~
❸ 當今社會需要一種什麼樣的職業道德與之適應
職場人做事要有職業操守。說白了就是誠實守信、遵紀守法、忠於企業,但是很多人都已經被記得職業操守的含義了,這包括我自己。對於工作我們不認真,對企業不負責,甚至都無法忠於自己的職業。一如職場身不由起,但凡事講究個「尺度」,職場人還是要有職業操守的。忠於你的職業,忠於你的企業,忠於你的良心。
職場人做事要有職業道德。做人被自己認可比較容易,被家人認可也比較容易,但是要得到社會的認可卻不容易。想到得到社會的認可就要有最基本的職業道德。什麼是職業道德?說的直白些,那就是對於個人工作的熱愛、積極、向上的態度;對集體,保持自己的正確的三觀,一切以集體利益為出發點;對外,一切以公司利益為優先,做人忠於職業、做事實事求是,獎懲按規則,保持公開透明的原則,這才是一個有職業道德的人該做的事。
職場人做事要有職業素養。職業素養可以說是操守與道德的延伸。俗話說得好,久居高位、其威自現,而所謂的「職業素養」也是需要長期的保持才能培養出來,說的直白些,職業素養包括信念、行為、技能。一個積極向上的積極信念會使你勇於面對困難;而好的行為會使你快速成長;而專業技能會快速的轉變成能力,而能力又能漸漸的增加你的影響力。
我們從大學畢業,開始慢慢的接觸真正的大學,社會大學,在這所大學如果想要有所建樹,除了工作的平台、崗位,還應該遵守起碼的職業道德。職業道德是我們在各個行業中應該遵守的最起碼的行為規范,雖然說是行為規范,倒不如說是我們的道德義務及責任。
女兒大學專業是師范,畢業後到一家私利學校教書,學期還未結束時,趕上在編教師考試,報名之後時間非常緊,我希望他辭掉工作專心備考,畢竟只是一個臨時代課的工作,而且之前他也和學校做過溝通。距離考試越來越近,一次周末他從學校回家,我談到這個事,她十分冷靜的和我說了一番話,讓我心生自豪,甚至有些自慚形穢。
她說:報名之後他們學校的好幾個老師都請假回家備考了,我不是沒想過,但我是班主任,這些孩子馬上要面臨期末考試,如果請假備考,這些孩子的學業要受影響,作為剛畢業的大學生,為自己的前途沒錯;但作為一個老師,我不能沒有師德,不能誤人子弟!我一定要在這些孩子考試結束後再請假,即使因此錯過了這次入編的機會,我也不後悔!
都說職場是利益的江湖,遵守規則利用規則爭取自己的利益無可厚非,但在規則、利益之外還有一些最重要的東西才是決定你能做多遠、能站多高的決定因素,這就是職業道德——從事一份職業所應該具備的最底層的道德品質!法律法規和規則無法對道德品質做出評判和獎懲,但職業道德的能量是任何規則和利益度不能比擬的!
❹ 什麼是職業道德
職業道德是一般道德在職業行為中的反映,是社會分工的產物。
所謂職業道德,就是人們在進行職業活動過程中,一切符合職業要求的心理意識、行為准則和行為規范的總和。它是一種內在的、非強制性的約束機制。是用來調整職業個人、職業主體和社會成員之間關系的行為准則和行為規范。
道德是社會學意義上的一個基本概念。不同的社會制度,不同的社會階層都有不同的道德標准。所謂道德,就是由一定社會的經濟基礎所決定,以善惡為評價標准,以法律為保障並依靠社會輿論和人們內心信念來維系的、調整人與人、人與社會及社會各成員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的總和。
職業道德是公民道德的一個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
恩格斯指出,每一個階級,甚至每一個行業,都各有各的道德。我們堅守職業道德,就是要把社會主義道德規范滲透和落實到工作和各式各樣的職業活動中去。如今人們談論道德修養,比較注意社會公德,即在社會公共生活中應當遵循的行為准則,諸如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環境等,這是必要的。但與此同時,另一種道德修養即職業道德卻往往被有的人所忽視,其實職業道德更是應當大力弘揚的。因為職業活動畢竟是一個成年人的主要活動,一個人的思想道德面貌在很大程度上是通過職業活動表現出來的。倘若每一個行業的人,都能在自己的崗位上堅守職業道德,社會上的三百六十行都有良好的道德風范,就必然會卓有成效地推動整個社會道德水平的提高。
職業道德是生產發展和社會分工的產物。
自從人類社會出現了農業和畜牧業、手工業的分離,以及商業的獨立,社會分工就逐漸成為普遍的社會現象。由於社會分工,人類的生產就必須通過各行業的職業勞動來實現。隨著生產發展的需要,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分工不僅沒有把人們的活動分成彼此不相聯系的獨立活動,反而使人們的社會聯系日益加強,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越來越緊密,越來越擴大,經過無數次的分化與組合,形成了今天社會生活中的各種各樣的職業,並形成了人們之間錯綜復雜的職業關系。這種與職業相關聯的特殊的社會關系,需要有與之相適應的特殊的道德規范來調整,職業道德就是作為適應井調整職業生活和職業關系的行為規范而產生的,可見,生產的發展和社會分工的出現是職業道德形成、發展的歷史條件。
職業道德是人們在職業實踐活動中形成的規范。
人們對自然、社會的認識,依賴於實踐,正是由於人們在各種各樣的職業活動實踐中,逐漸地認識人與人之間、個人與社會之間的道德關系,從而形成了與職業實踐活動相聯系的特殊的道德心理、道德觀念、道德標准。由此可見,職業道德是隨著職業的出現以及人們的職業生活實踐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有了職業就有了職業道德,出現一種職業就隨之有了關於這種職業的道德。
職業道德是職業活動的客觀要求。
職業活動是人們由於特定的社會分工而從事的具有專門業務和特定職責,並以此作為主要生活來源的社會活動。它集中地體現著社會關系的三大要素——責、權、利。
一,每種職業都意味著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即職責。如完成崗位任務的責任,承擔責權范圍內的社會後果的責任等。職業者的職業責任的完成,既需要通過具有一定權威的政令或規章制度來維持正常的職業活動和職業程序,強制人們按一定規定辦事,也需要通過內在的職業信念、職業道德情感來操作。當人們以什麼態度來對待和履行自己的職業責任時,就使職業責任具有了道德意義,成為職業道德責任。
二,每種職業都意味著享有一定的社會權力,即職權。職權不論大小都來自於社會,是社會整體和公共權力的一部分,如何承擔和行使職業權力,必然聯系著社會道德問題。
三,每種職業都體現和處理著一定的利益關系,職業勞動既是為社會創造經濟、文化效益的主渠道,也是個人一個主要的謀生手段,因此,職業是社會整體利益、職業服務對象的公眾利益和從業者個人利益等多種利益的交匯點、結合部。如何處理好它們之間的關系,不僅是職業的責任和權力之所在,也是職業內在的道德內容。總之,沒有相應的道德規范,職業就不可能真正擔負起它的社會職能。職業道德是職業活動自身的一種必要的生存與發展條件。
職業道德是社會經濟關系決定的特殊社會意識形態。
職業道德雖然是在特定的職業生活中形成的,但它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則深深根植於社會經濟關系之中,決定於社會經濟關系的性質,並隨著社會經濟關系的變化而變化發展著。
在人類歷史上,社會的經濟關系歸根到底只有兩種形式:一種是以生產資料私有制為基礎的經濟結構,一種是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基礎的經濟結構。與這兩種經濟結構相適應也產生了兩種不同類型的職業道德:一種是私有制社會的職業道德,包括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的職業道德;另一種是公有制社會即社會主義社會的職業道德。以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主義的職業道德與私有制條件下的各種職業道德有著根本性的區別。
社會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不再是剝削與被剝削、僱傭與被僱傭的職業關系,從事不同的職業活動,只是社會分工不同,而沒有高低貴賤的區別,每個職業工作者都是平等的勞動者,不同職業之間是相互服務的關系。每個職業活動都是社會主義事業的一個組成部分。各種職業的職業利益同整個社會的利益,從根本上說是一致的。因此,各行各業有可能形成共同的職業道德規范,這是以私有制為基礎的社會的職業道德難以實現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中明確指出:「要大力倡導以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為主要內容的職業道德,鼓勵人們在工作中做一個好建設者。」因此,我國現階段各行各業普遍適用的職業道德的基本內容,即「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
❺ 職業道德包括哪些內容
職業道德主要內容: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素質修養。
職業道德的涵義包括以下八個方面:
(1)職業道德是一種職業規范,受社會普遍的認可。
(2)職業道德是長期以來自然形成的。
(3)職業道德沒有確定形式,通常體現為觀念、習慣、信念等。
(4)職業道德依靠文化、內心信念和習慣,通過員工的自律實現。
(5)職業道德大多沒有實質的約束力和強制力。
(6)職業道德的主要內容是對員工義務的要求。
(7)職業道德標准多元化,代表了不同企業可能具有不同的價值觀。
(8)職業道德承載著企業文化和凝聚力,影響深遠。
(5)一定社會的職業道德擴展閱讀:
職業道德的特點:
1、職業道德具有適用范圍的有限性。
每種職業都擔負著一種特定的職業責任和職業義務。由於各種職業的職業責任和義務不同,從而形成各自特定的職業道德的具體規范。
2、職業道德具有發展的歷史繼承性。
由於職業具有不斷發展和世代延續的特徵,不僅其技術世代延續,其管理員工的方法、與服務對象打交道的方法,也有一定歷史繼承性。如「有教無類」、「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始終是教師的職業道德。
3、職業道德表達形式多種多樣
由於各種職業道德的要求都較為具體、細致,因此其表達形式多種多樣。
4、職業道德兼有強烈的紀律性。
紀律也是一種行為規范,但它是介於法律和道德之間的一種特殊的規范。它既要求人們能自覺遵守,又帶有一定的強制性。就前者而言,它具有道德色彩;就後者而言,又帶有一定的法律的色彩。
就是說,一方面遵守紀律是一種美德,另一方面,遵守紀律又帶有強制性,具有法令的要求。例如,工人必須執行操作規程和安全規定;軍人要有嚴明的紀律等等。因此,職業道德有時又以制度、章程、條例的形式表達,讓從業人員認識到職業道德又具有紀律的規范性。
❻ 簡述職業道德的社會職能有哪些
1、使一定社會或階來級的道德原則源和規范職業化;
2、具有促進社會道德風尚和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職能;
3、具有幫助人們提高認識社會實現能力的職能;
4、具有調節職業關系,維護正常社會秩序的職能;
5、具有使個人道德品質成熟化,促進事業發展的職能。
❼ 職業道德則是一定社會的道德原則和道德規范在各種職業行為中的不同表現,保
職業道德,就是同人們的職業活動緊密聯系的符合職業特點所要求的道德准則、道德情操與專道德品質的總和,它屬既是對本職人員在職業活動中的行為標准和要求,同時又是職業對社會所負的道德責任與義務。
職業道德是指人們在職業生活中應遵循的基本道德,即一般社會道德在職業生活中的具體體現。是職業品德、職業紀律、專業勝任能力及職業責任等的總稱,屬於自律范圍,它通過公約、守則等對職業生活中的某些方面加以規范。
職業道德既是本行業人員在職業活動中的行為規范,又是行業對社會所負的道德責任和義務。
❽ 社會主義職業道德核心是什麼基本原則是什麼
1、社會主義職業道德核心是:為人民服務。
2、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有下面三個基本原則:
為人民服務的原則。社會主義的一切經濟活動、職業活動的宗旨是為了滿足人民群眾的需要,這是社會主義職業的根本性質所決定的。
集體主義原則。因為社會主義職業道德要協調個人、集體與社會三者的關系,離開了集體主義,這三之間的矛盾,是無法協調的。
主人翁的勞動態度原則。在我國的社會主義里,所有勞動者都是國家的主人翁,勞動者的主人翁地位是由社會主義制度所決定的,充分認識勞動者的主人翁地位,有利於激發勞動者的積極性。
(8)一定社會的職業道德擴展閱讀:
社會主義
職業道德具有以下特點:
1、行業性。職業道德指適用於特定的職業活動領域。而且對於不同的職業,職業道德是不同的。如對建築工人的職業道德要求,不同於對護士職業的道德要求。
2、廣泛性。只要有職業活動,就能體現一定的職業道德,它滲透在職業活動中的方方面面。
3、實用性。職業活動的行為用條例、章程、守則、制度、公約等以簡明的形式做出規定,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4、時代性。職業活動代代相傳,所以職業道德在不同時代有許多相似的內容。但隨著時代的變化,職業道德又具有時代的特徵。
職業道德規范是指從事職業活動的人們應當遵守的職業行為准則,是告訴從業者在職業活動中應當如何做人的規矩。職業道德規范是在職業道德核心、原則的指導下形成的,它包括各行各業必須共同遵守的職業道德基本規范和適應各自職業要求的行業職業道德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