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是整個社會道德風尚的

是整個社會道德風尚的

發布時間: 2025-07-15 18:15:10

① 社會風尚包括哪些方面

社會風尚是全社會所推崇倡導的一種健康、向上的道德風尚,如:尊老愛幼、扶貧濟困、勤儉節約、尊師重教、互愛互助、見義勇為,等等。

一方面,社會風尚是被決定的,是被特定社會的道德內在決定的,是社會道德的外在的感性的呈現。

另一方面,社會風尚形成後,又會反過來影響一個社會的道德塑造,強烈地影響著人們對是和非、正和邪、美和丑的判斷和認識。



(1)是整個社會道德風尚的擴展閱讀

良好的道德風尚,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和重要標志。

根據新的形勢和任務要求,加強公民道德建設,促進良好社會道德風尚的形成,必須充分認識良好社會道德風尚形成的必然性和重要性,正確把握集體主義、公平正義、關懷尊重原則等形成良好社會道德風尚的基本原則。

開展群眾性與針對性相結合的道德教育、推動以踐行榮辱觀為主要內容的道德實踐、營造積極健康的社會思想輿論氛圍等是形成良好社會道德風尚的有效途徑。

② 官德是為官之本.那麼,官德到底是如何定義的呢

看這篇文章

為官之道,德在其首。「官德」不僅是檢驗領導幹部素質高低的「試金石」,更是黨風政風的「風向標」,是整個社會道德風尚的「導向儀」。今天,我們繼續「字說為官」,說文解字「德」來探討官德修養的秘訣。



德:一心行直,德者有得


河南內鄉縣衙戒石銘

中國古代的官署一般皆有石刻銘文,多用來告誡官員要守德,俗稱「戒石銘」。河南內鄉縣衙的「戒石銘」有一段文:官德隆,民德昌,國家興;官德毀,民德降,國家亡。這句話說的是為官者的道德水平反映著整個社會的道德狀況,乃至決定著一個國家的興衰成敗。如今,官衙猶在,古制難尋。「戒石銘」作為一種教育手段,已隨著封建制度的消亡而遠去,但它所敲響的官德鍾聲依然在我們耳邊激盪。


江蘇省淮安府的御制戒石銘


德的異體字為「悳」,《說文心部》:「悳,外得於人,內得於己也。」「內得於己」,即反省自我,端正心性。「外得於人」,即在正直原則的基礎上,身體力行。《說文彳部》:「德,升也。」德的本義是行得正,心真誠,表裡如一,後引申為道德、恩德、品行等。


古代不同的領域里,「德」字有不同的含義,儒家以「溫、良、恭、儉、讓」為修身五德,兵家以「智、信、仁、勇、嚴」為將之五德。男子則要求有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女子則要求孝、順、和、睦、慈、良、貞、靜。總之,德是向善的追求,是做人的基本。

何為「官德」?官德是指為行政管理者的道德意識,道德行為和道德規范。為官者在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決定了「官德」建設對道德建設的示範作用和導向作用,即「官」為民之表率,「官風」決定民風,有什麼樣的「官風」就會有什麼樣的民風。

《論語》中說,「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就是講執政者要以德施政,善待民眾,以贏得百姓的擁護。《荀子》中說,「德不稱位,能不稱官,賞不當功,罰不當罪,不祥莫大焉」。意思是品德和地位不相當,能力和職務不相當,獎賞和功勞不相當,處罰和罪過不相當,沒有比這更不好的。所有這些都強調官員從政道德的重要性。古代讀書致仕之人追求的「內聖外王」境界,就是指修身以成聖賢之德,實現治國平天下的理想。「內聖外王」之道,是安身立命之道,更是歷代的為官之道。「德」字揭示了為官者的道德境界和基本要求。


官德的要旨是一心為公

「德」從「心」,這就是說,德是一種人性的行為,是遵循本心、本性,是植根於人的心田的。不但要「行正、目正」,還要「心正」。「德」是直視「所行之路」的方面,遵循本性,本心。本心初,本性善,本我無,便成德。舍欲之德,得德。為官之德是多方面,但最主要的是心底無私,一心為公。


官德見之於行動

德的偏旁為「彳」,意為慢慢行走,落實到實踐中,德需要點滴的積累而成,不是一時,而是一世。滿口空談很容易,但落實到行動上需要付出艱辛努力。對官員來說,德就是擔當、負責、實干,腳踏實地,干出實績。


官德表現為正直的風韻

「德」從十,指代直線,表示有一個正確的標的方向。從目,表示十下的一雙眼睛,目光瞄準,直射之意。「德」的異體字為「惪」,即心直,從幾個組字的部分看,德不但要目正,行正,還要心正。做一個正直的人是官德的標准、要求和風韻。


官德的結果是得民心者得天下

「德」諧音為「得」,寓意德者有得。有道德的官員受到百姓的稱贊,一群有德的官員組成的清廉政府必然得到百姓的擁護,得民心者得天下。



張衡

西漢的張衡在《應閑》有一句名言: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恥祿之不伙,而恥智之不博。這句話代表了傳統文化中經典的「政德觀」。張衡曾任太史令前後達14年之久,多年不升遷。不慕名利的他,特地寫了篇《應閑》表明心跡,認為道德比職位更為重要。為何中國文化中將道德置於職位和才能之上?這是因為小到一方父母官,大到一個政權,其道德表現與民心息息相關,不重視官德失去政權,失去天下。直接後果就是作風不正,進而演化為腐敗盛行,必定失去民心。

熱點內容
聊城市物業管理條例 發布:2025-07-16 00:06:04 瀏覽:573
2015注會經濟法答案 發布:2025-07-16 00:03:08 瀏覽:41
法治十三五 發布:2025-07-15 23:51:58 瀏覽:192
以審判為中心的法律援助建議 發布:2025-07-15 23:51:48 瀏覽:701
中國婚姻法保護老年人 發布:2025-07-15 23:45:34 瀏覽:921
快播法院直播 發布:2025-07-15 23:44:38 瀏覽:824
2011年7月自考勞動法試題答案 發布:2025-07-15 23:26:42 瀏覽:240
政府發的實施辦法是行政法規嗎 發布:2025-07-15 23:25:50 瀏覽:89
中國是否是法治社會 發布:2025-07-15 23:21:09 瀏覽:436
民法411 發布:2025-07-15 23:20:26 瀏覽: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