頒布和立法
① 請問法律草案到正式頒布法律一般需要多少時間
一般從提案到頒布,至少要兩年。
法律分析
法律草案,有關立法的倡議列入議事日程後,提交立法機關審議和表決的法律原型。進行立法,首先必須提出立法議案,在提出立法議案的同時不一定也提出法律草案。在實際工作中,具有立法提案權的機關或人員,在提出立法議案前,往往對有關問題作了詳盡的調查研究,並同有關方面進行了協商討論,從而在提出立法議案的同時就提出相應的法律草案。另外,法律草案可以由有立法提案權的機關、組織或人員起草,也可以由沒有立法提案權的機關、組織或人員起草。提出法律草案並不是立法的必經程序。在立法程序中,法案是一個重要的概念。實際上立法活動主要是圍繞著法案展開的。法案是指有提案權的主體向有立法權的國家機關所提出的有關制定、修改和廢止規范性法律文件的建議,包括法律案、行政法規案、地方性法規案、規章案等。法案一般包括有關草案,其中法律案應當包括法律草案。也就是說,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提出法律案的人必須提出有關的法律草案。法律草案修改稿和表決稿都屬於法案。提出法案的主體稱為提案人。法案有時候稱為議案。法案不等於立法建議。任何公民和組織都可以提出立法建議,但是只有法定的提案人才可以提出法案。法案也不等於提案,法案是提案的一種。提案還包括罷免案、質詢案等。比如參加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不僅可以依法提出有關制定、修改或廢止某個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提案,還可以提出罷免有關機關領導人的提案和質詢有關國家機關的提案。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 第五十七條 本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1950年6月29日中央人民政府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同時廢止。
② 法律由誰制定和頒布
法律是由國家的立法機關制定,並由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頒布實施。
一、法律的制定
法律的制定是指立法機關通過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廢止法律的過程。在大多數國家,立法機關通常是國家的議會或國會。立法機關負責制定和修改法律,以確保國家的法律制度符合國家的利益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在制定法律時,立法機關會考慮各種因素,包括社會、經濟、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因素。制定法律的過程通常包括立法調研、起草、審議、修改、表決等環節,確保法律的內容符合憲法和國家的利益。
二、法律的頒布
法律的頒布是指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根據立法機關制定的法律,正式公布實施的過程。在大多數國家,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有權簽署和頒布法律,以確保法律在全國范圍內的實施。
頒布法律的過程通常包括簽署、公布、實施等環節。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簽署法律後,法律將被正式公布,並在指定的時間內開始實施。在實施過程中,政府和相關機構會負責解釋和執行法律,以確保法律的有效實施。
綜上所述:
法律是由國家的立法機關制定,並由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頒布實施。在制定和頒布法律時,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和規定,以確保法律的內容符合國家的利益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同時,政府和相關機構需要負責解釋和執行法律,以確保法律的有效實施。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五條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國家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必須予以追究。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第二條規定:
本法所稱法律,是專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規范性法律文件。法律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的結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和修改除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進行部分補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該法律的基本原則相抵觸。
③ 我國勞動法的立法結構具體頒布時間
你好!深圳市廣東維強律師事務所婚姻家庭李浩律師為您解答:勞動法律的立法結構如下:
一、法律: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於1994年7月5日由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八次會議通過,並於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2.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於2007年6月29日由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通過,並於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二、行政法規: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已於2008年9月3日國務院第25次常務會議通過,並於2008年9月18日起施行。
三、地方法規:
四、部門規章:
五、與勞動有關的規范性文件:
1. 國務院勞動行政部門制訂的與勞動有關的規范性文件。
2. 國務院勞動行政部門與其他行政機關聯合制訂的與勞動有關的規范性文件。
3.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制訂的與勞動有關的規范性文件。
4.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勞動行政部門制訂的與勞動有關的規范性文件。
5.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勞動行政部門與其他行政機關聯合制訂的與勞動有關的規范性文件。
④ 頒布條例是立法權還是決定權
法律分析此昌:立法權就是制定、修改和廢止法律消扒斗的權力,分為兩類:第一類是制定和修改憲法的權力;第二類中制定和修改普通法律的權力。一方面,立法機關自己制定法律,另一方面,立法機關授權行政機關制定法規、條例、決議和命令等,它們都具有法律拿磨規范的性質。在資本主義國家,作為立法機關的議會還享有提出法案的權力。這里的法是指狹義的法,不包括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中國只有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才有國家立法權,也只有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才是國家立法機關。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五十八條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
⑤ 八個正式立法的稅種以及頒布和實施的時間
法律分析: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自1993年1月1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自1980年9月10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車船稅法,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葉稅法,自2018年7月1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噸稅法,自2018年7月1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車輛購置稅法,自2019年7月1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耕地佔用稅法,自2019年9月1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資源稅法,自2020年9月1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維護建設稅法,自2021年9月1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契稅法,自2021年9月1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印花稅法,自2022年7月1日起施行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第一條 為了加強稅收徵收管理,規范稅收灶譽徵收和繳納行為,保障國家稅收收入,保護納稅人的合法權益,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 凡依法由稅務機關徵收的各種稅收春州的徵收管理,均適用本法。
第三條 稅收的開征、停徵以及減稅、免稅、退稅、補稅,依照法律的規定執行;法律授權國務院規定的,依照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的規定執行。
任何機關、單位和個人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擅自作出稅收開征、停徵以及減稅、免稅、退稅、補稅和其他同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決隱森段定。
第四條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為納稅人。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為扣繳義務人。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必須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繳納稅款、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