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以法治之盾

以法治之盾

發布時間: 2025-07-28 14:55:31

法治發揮作用要以( )為後盾。

國家強制力。

治國理政不可或缺的兩種方式是法治與德治。

堅持法治和德治相結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一大優勢。立足當前、面向未來,要把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實行好,最關鍵的就要堅持走法治道路,發揮好這條道路的鮮明特色和突出優勢。這就要求更好地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切實推進以德治為基礎的法治建設、以法治為保障的德治建設。

堅持法治和德治相結合,也是現實的迫切要求。當前我國改革發展進入關鍵階段,要應對前所未有的矛盾風險挑戰,從根本上必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應當清醒看到,我國法治建設還存在許多不適應、不符合的問題,要解決好這些問題單就法治論法治是不夠的,必須著眼全局、系統謀劃。

法律運作的原則

法律運作必須遵循效益最大化的原則,以最小的成本費用獲取最大的收益,現代西方制度學派的興起,經濟分析法學的產生,效益被導入法律,形成了以效益為基點的法律分析。

道德感存在於每個人心中的,對不道德行為的譴責是不花成本的,無須成本維持。收益大於成本,則表明該行為有效益,這種行為就會得到強化。反之,則無效益,這種行為就會被弱化,甚至消失而出現不道德行為。

⑵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十二個詞什麼意思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

⑶ 運用法治思維解決矛盾的方式是什麼

法治思維是基於法治的固有特性和對法治的信念來認識事物、判斷是非、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而法治方式是運用法治思維處理和解決問題的行為方式,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來化解矛盾,可以較少留有後遺症。面對矛盾,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要善於用法律上的事實分清是非,用權利義務思維分清對錯,在法律框架內明確權利、界定義務。

對進入法定渠道的矛盾問題,要嚴格依據事實、法律,公開公正處理,以依法解決矛盾問題的實際成效,讓群眾體會公平正義、信服法律權威,從而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環境。

其次,要善於與人民群眾理性對話,善於與不同意見的當事者協商,做到合法合理、合情合理,只要政府理性平和、真誠對話、協商執法,人民群眾也會理性、合法地維護自己的權利,而不至於採取極端的行為,很多矛盾就不會升級、不會激化,更不會爆發成大規模群體性事件。

另外,法治的權威性,需要所有人員敬畏和尊崇,對矛盾糾紛,依法達成的協議、依法作出的處理結論,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和普通百姓都要一起執行。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不執行或執行不到位的,應嚴肅追究責任。

同樣,如果有人在合法合理訴求解決以後無理取鬧甚至聚眾滋事、擾亂公共秩序,也要依法嚴肅處理。只有建立依法辦事、依法維權、違法必究的規則和機制,才能樹立法治權威,維護正常社會秩序。

(3)以法治之盾擴展閱讀

法治文化的精神方面大概可以分為三個不同的層面。

一是法治意識和觀念的層面,這是最低最基本的層面。全社會成員都應當具備相應的法治意識、觀念,才能夠形成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的觀念基礎。

對於普通公民而言,既要有權利意識,又要有自覺遵守法律的義務觀念;對於領導幹部而言,除了相應的權利義務觀念,則要有法治的權力觀,以及帶頭守法、維護憲法與法律的權威的職責意識。

二是法治思維和理念的層面,表現在法治意識和觀念上升到思維、理念的層面,對制度建構和具體實踐起到更加巨大的推動作用。

三是法治的價值與態度層面,表現在人們的內心價值觀和態度上對於法治的內在認同和尊崇,直至法治內化為人們的日常生活方式。這是法治文化的最高層面。由此可見,法治思維是在法治意識、法治觀念基礎上的進一步升華,運用法治思維則是對培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提出的更高層面的要求。

熱點內容
刑法學大概 發布:2025-07-28 20:47:01 瀏覽:685
煙台市中級人民法院電話 發布:2025-07-28 20:46:54 瀏覽:729
2015行政訴訟法考題 發布:2025-07-28 20:46:52 瀏覽:342
商法二答案 發布:2025-07-28 20:35:39 瀏覽:365
縣民法典宣傳 發布:2025-07-28 20:17:56 瀏覽:822
江蘇省預防未成年犯罪條例 發布:2025-07-28 20:11:54 瀏覽:256
法律服務案例庫首個 發布:2025-07-28 19:59:48 瀏覽:786
道德經治企 發布:2025-07-28 19:54:06 瀏覽:103
西方國家法治 發布:2025-07-28 19:54:05 瀏覽:997
大三報考司法考試 發布:2025-07-28 19:49:22 瀏覽: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