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和品性
『壹』 道德和品德有什麼區別呢能等同嘛
道德與品德不能等同,道德與品德的區別有:
1、定義不一樣:
(1)道德,是由思想行為所表現的,有一定標準的,社會、風俗,習慣。道德是道和德的合成詞,道是方向、方法、技術的總稱;德是素養、品性、品質。
(2)品德是個體依據一定的道德行為准則
行動時所表現出來的穩固的傾向與特徵。品德就其實質來說,是道德價值和道德規范在個體身上內化的產物。
2、功能不一樣:
(1)道德的功能則分為認識功能、調節功能、教育功能、評價功能和導向功能。與政治、法律、藝術等意識形式有密切的關系。
(2)品德從其對個體的功能來說,如同智力是個體智慧行為的內部調節機制一樣。品德是個體社會行為的內部調節機制。
3、特徵不一樣:
(1)道德具有共同性、民族性、歷史繼承性和自律性。
(2)品德的特徵則是他總是揚善抑惡的,是依據社會輿論、傳統文化和生活習慣來判斷一個人的品質,主要依靠人們自覺的內心觀念來維持。
(1)道德和品性擴展閱讀:
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基本要求:
包括兩方面:
1、誠實守信
誠實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則,也是社會道德和職業道德的基本規范。也是不同國家間即國際社會交往應遵循的原則。
誠實守信是人際互動的基本規則。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所講的辦事要講「信用」,不能「背信棄義」,指的就是誠信原則。它是完善人際關系的潤滑劑。
2、誠信原則
市場經濟是商品經濟的高級發展階段,是一種現代經濟式它是以市場經濟作為資源配置的基礎性方式和主要手段的經濟。
市場經濟作為一種交換經濟,在它發展的各個階段都需要誠信。但在其高級發展階段,誠信的作用更為突出。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由於交換的范圍擴大,交換的品種與數量急劇膨脹,交易對象具有陌生性、間接性。
因此,交換的風險程度加大。一旦失信,造成的損失也特別巨大。因此人們對誠信的呼聲很高。我們現在發展的是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建立誠信原則更是市場建設的應有之義。
『貳』 請詳細解答"品行"和"品性"的意思
品行:
1.品行,是指人的行為品德。
2.良好的品行是內心的指南針。
3.品行是個性的基本特徵。沒有良好的品行,一切都是空虛的。具備了良好的品行,即使遇到挫折坎坷,他們仍然可以備受尊重,並為自己感到驕傲。歸根結底,品行是一個或許是唯一無法被他人剝奪的東西。
引證解釋:
清 周亮工 《書影》卷三:「 遐 (張遐 )之品行,照耀於一代。」
《老殘游記》第三回:「 姚雲翁 就將閣下學問怎樣,品行怎樣……說得宮保抓耳撓腮,十分歡喜。」 徐遲 《牡丹》三:「 姚黃 一點不知道她愛上的小開的品行怎樣。」
品性:
1. [Moral character]∶品質的性格和特徵。
2. [Nature]∶指動植物品種的性質和特徵。
3.品性是人的魂,是後天形成的;人人都有品性,人的品性卻又千差萬別,沒有兩個人有完全一樣的品性,品性需要教育和培養。
引證解釋:
《宋書·孝武帝紀》:「庶簡約之風,有孚於品性。」
夏曾佑 《小說原理》:「人多中材,仰而測之,以度君子,未必即得君子之品性。」
王國維《曲錄序》:「追原戲曲之作,實亦古詩之流;所以窮品性之纖微,極遭遇之變化。」
沈從文《菜園》:「這種品性同趣味卻全出之於母親的陶冶。」
『叄』 品德、品質、品行都有些什麼區別
品德、品質、品行的區別為:意思不同、側重點不同、出處不同。
一、意思不版同
1、品德權:品質道德。
2、品質:人的行為、作風所表現的思想、認識、品性等的本質。
3、品行:有關道德的品質和行為。
二、側重點不同
1、品德:是個體依據一定的道德行為准則行動時所表現出來的穩固的傾向與特徵。
2、品質:指人的素質和物品的質量,人的素質指人的健康、智商、情商、逆商等狀況和知識、文化、道德素養,物品的質量指物品滿足用戶需要的標准。
3、品行:指人的行為品德。
三、出處不同
1、品德:葉聖陶 《給少年兒童寫東西》:「一定要使少年兒童喜歡看,看了能懂,能得到好處,無論在品德方面,知識方面,還是娛樂方面。」
2、品質:夏曾佑 《小說原理》:「人多中材,仰而測之,以度君子,未必即得君子之品質。」
白話譯文:很多人中材,仰而可預測的,以度君子,不一定就得到君子的品行。
3、品行:清·周亮工 《書影》卷三:「 遐 ( 張遐 )之品行,照耀於一代。」
白話譯文:張霞的行為很有道德,為下一代做了榜樣。
『肆』 道德是品性縮影還是行為規范
道德是行文規抄范。
一種社會意襲識形態,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與規范。道德往往代表著社會的正面價值取向,起判斷行為正當與否的作用。道德一詞,在漢語中可追溯先秦思想家老子所著《道德經》一書。在西方古代文化中,「道德」(Morality)一詞起源於拉丁語的「Mores」,意為風俗和習慣。道德由一定社會的經濟基礎所決定,並為一定的社會經濟基礎服務。人類的道德觀念是受到後天一定的生產關系和社會輿論的影響而逐漸形成的。不同的時代,不同的階級往往具有不同的道德觀念。不同的文化中,所重視的道德元素及其優先性、所持的道德標准也常常有所差異。
『伍』 道德與品格、性格的區別
道德
是從人性上評價人的行為。例如偷竊
貪圖小利
損人不利己
相反則是扶助
善舉。
品格
是從天性上評價人的思想行為。例如素質
性格
是從天性上分辨人的思想行為。例如外向
內向
樂觀
好動
扭曲
沉悶。
『陸』 品德和道德有什麼區別
品德和道德的區別為:意思不同、出處不同、側重點不同。
一、意思不同
1、品德:版品質道德。
2、道德:社會權意識形態之 一。
二、出處不同
1、品德:葉聖陶 《給少年兒童寫東西》:「一定要使少年兒童喜歡看,看了能懂,能得到好處,無論在品德方面,知識方面,還是娛樂方面。」
2、道德:巴金 《家》三三:「他又一次誇張地感覺到自己的道德力量超過了這個快要崩潰的大家庭。」
三、側重點不同
1、品德:品德是個體依據一定的道德行為准則行動時所表現出來的穩固的傾向與特徵。
2、道德:道德,是由思想行為所表現的,有一定標準的,社會、風俗,習慣。
『柒』 道德與品德的區別
道德來與品德的區別有:源
1、定義不一樣:
(1)道德,是由思想行為所表現的,有一定標準的,社會、風俗,習慣。道德是道和德的合成詞,道是方向、方法、技術的總稱;德是素養、品性、品質。
(2)品德是個體依據一定的道德行為准則
行動時所表現出來的穩固的傾向與特徵。品德就其實質來說,是道德價值和道德規范在個體身上內化的產物。
2、功能不一樣:
(1)道德的功能則分為認識功能、調節功能、教育功能、評價功能和導向功能。與政治、法律、藝術等意識形式有密切的關系。
(2)品德從其對個體的功能來說,如同智力是個體智慧行為的內部調節機制一樣。品德是個體社會行為的內部調節機制。
3、特徵不一樣:
(1)道德具有共同性、民族性、歷史繼承性和自律性。
(2)品德的特徵則是他總是揚善抑惡的,是依據社會輿論、傳統文化和生活習慣來判斷一個人的品質,主要依靠人們自覺的內心觀念來維持。
『捌』 道德與道德品質的區別
道德是依據一定來經濟基礎而形成的自道德觀念、社會輿論,用以調節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道,規矩;德者得也。只有依據一定的規矩或者規律辦事才能得到。
道德品質是指道德觀念的內化,外德內化為德行。俗稱品行。
也可參看李春秋主編的《新編倫理學教程》
『玖』 道德和品德的聯系和區別是什麼
道德和品德的聯系是都指人所含有的優秀的好的品質,區別為:指代不專同、引證不同、側屬重點不同
一、指代不同
1、道德:社會意識形態之 一。以善惡評價的方式調整人與人之間及個人同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的總和。
2、品德:品質道德。
二、引證不同
1、道德:巴金 《家》三三:「他又一次誇張地感覺到自己的道德力量超過了這個快要崩潰的大家庭。」
2、品德:葉聖陶 《給少年兒童寫東西》:「一定要使少年兒童喜歡看,看了能懂,能得到好處,無論在品德方面,知識方面,還是娛樂方面。」
三、側重點不同
1、道德:是由思想行為所表現的。
2、品德:行動時所表現出來的穩固的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