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公司破產補償標准
① 工廠倒閉做了十年的員工怎麼賠償
工廠倒閉,10年以上員工一般不會獲得賠償,但是可獲得相應的經濟補償。如果該員工在單位工作時間超過十年半的,可獲得十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如果未超過十年半的,可獲得十個半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1、根據勞動法,公司倒閉,應按規定給予員工解除合同補償金,標准為:工作滿一年的給一個月補償金(月平均工資),如果做了十年,應該給十個月補償金。
2、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二)》勞動關系解除或者終止後產生的支付工資、經濟補償金、福利待遇等爭議,勞動者能夠證明用人單位承諾支付的時間為解除或者終止勞動關系後的具體日期的,用人單位承諾支付之日為勞動爭議發生之日。勞動者不能證明的,解除或者終止勞動關系之日為勞動爭議發生之日。
公司破產,破產財產在優先清償破產費用和公益債務後,首先是補償員工應得收入。員工應得收入的支付順序:
職工的工資和醫療、傷殘補助、撫費用,應當劃入職工個人帳戶的基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費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支付給職工的補償金。(補償金按工齡計算: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不足一年超過6個月按一個月工資計算,低於6個月按半月工資計算),破產財產不足以清償同一順序的,按比例分配。
10年以上員工辭退怎麼賠償
在公司上班10年以上,如果是員工自己提出辭職,是沒有賠償的,如果合同沒有到期,公司沒有任何法定理由單方解除勞動合同的話,涉嫌違法解除勞動合同。你可以要求支付經濟補償金兩倍的賠償金。具體按照你工作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的工資,不滿半年的按半個月,滿半年不滿一年的按一個月算。如果單位有法定理由,則分兩種情形,《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九條的規定的情形,不需支付經濟補償金。第四十條規定的情形,則需要提前三十天書面通知勞動者或者額外支付一個月工資後,再支付經濟補償金。
《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九條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一)在試用期間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的;(二)嚴重違反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的;(三)嚴重失職,營私舞弊,給用人單位造成重大損害的;(四)勞動者同時與其他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對完成本單位的工作任務造成嚴重影響,或者經用人單位提出,拒不改正的;(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的情形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
綜上所述是小編對工廠倒閉做了十年的員工怎麼賠償做出的相關回答,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六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
(一)勞動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條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二)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條規定向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合同並與勞動者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的;
(三)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條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四)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條第一款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第四項、第五項規定終止勞動合同的;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七條
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② 如果工廠要倒閉,要把員工遣散,按照勞動法公司是否要給員工遣散費有沒有明確規定怎麼賠償
如果工廠要倒閉,按照勞動法及相關法規,公司確實需要給員工遣散費,並且有明確規定如何進行賠償。
一、遣散費的法律依據
- 企業破產法規定:在工廠倒閉的情況下,遣散費的支付主要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的相關規定。該法規定了企業在破產清算過程中,需要對員工進行妥善安置,並支付相應的經濟補償。
二、遣散費的具體計算與支付
- 計算標准:遣散費的具體數額通常根據員工在公司的工作年限、月工資水平等因素綜合確定。一般來說,員工在公司工作的時間越長,所獲得的遣散費也會相應增加。
- 支付范圍:遣散費應支付給所有因工廠倒閉而被遣散的員工,無論其職位高低或合同類型(如固定期限合同、無固定期限合同等)。
- 支付方式:遣散費通常在企業破產清算過程中,由清算組根據法律規定進行支付。在支付前,清算組會對員工的工齡、工資等信息進行核實,以確保支付的准確性。
三、注意事項
- 及時溝通:在工廠倒閉前,企業應提前與員工進行溝通,說明情況並告知遣散費的相關事宜。
- 合法合規:企業在支付遣散費時,應確保所有操作符合法律法規的要求,避免引發不必要的法律糾紛。
- 員工權益保護:員工在面臨遣散時,應了解自己的權益並積極維護,如有必要可尋求法律援助或向勞動監察部門投訴。
綜上所述,工廠倒閉時,公司確實需要按照法律規定向員工支付遣散費,並應確保支付過程的合法性和合規性。
③ 按照我國勞動法公司宣告倒閉,在職滿一年的該怎麼賠償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第一百一十三條的規定,破產財產在優先清償破產費用和共益債務後,將依照特定順序進行分配。具體順序如下:首先,支付破產人所欠職工的工資和醫療、傷殘補助、撫恤費用,以及應當劃入職工個人賬戶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費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支付給職工的補償金;其次,支付破產人欠繳的除前項規定以外的社會保險費用和破產人所欠稅款;最後,支付普通破產債權。
如果破產財產不足以清償同一順序的清償要求,將按照比例進行分配。對於破產企業的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的工資,將按照該企業職工的平均工資進行計算。
因此,當公司宣告倒閉時,職工可以根據上述規定,從破產財產中依法受償。其中,如果職工在職滿一年,根據法律規定,他們還可以獲得相應的補償金。這一補償金通常包括但不限於工資、醫療、傷殘補助、撫恤費用以及應當劃入職工個人賬戶的基本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費用。
值得注意的是,破產財產的分配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確保優先保障職工的權益。在實際操作中,這通常意味著破產企業需要首先確保所有職工的工資及相關費用得到支付,然後再考慮其他債權人的權益。
對於在職滿一年的職工,如果公司宣告倒閉,他們不僅可以獲得基本的工資和福利,還可以依據相關法律規定獲得額外的補償金。這有助於保障職工的基本生活權益,並為他們提供一定的經濟支持,直到他們能夠找到新的工作。
總之,破產企業職工的權益得到了法律的明確保護,通過破產財產的有序分配,可以確保職工的基本權益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這一過程體現了法律對勞動者權益的重視和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