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訂立法法
1. 現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於哪年進行最新一次修正
(2000年3月15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根據2015年3月15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的決定》修正)
2. 0202新修訂的立法法規定,政府以後收取哪些稅,怎樣去收取,應該由
修改後的立法法將「稅收」的專屬立法權單列,並規定「稅種的開征、停徵和稅收徵收管理的基本制度」只能制定法律,即「稅收法定」。
目前我國稅收共18種,但只有3種是由法律規定的,其他15種都是國務院制定暫行條例後開征的。根據修改後的立法法,今後政府收什麼稅,向誰收,收多少,怎麼收等問題,都要通過人大立法決定。
從經濟、政治、社會多位一體的國家治理角度考察,全面落實稅收法定原則無疑具有重大且深遠的意義:
第一,稅收法定可為市場經濟發展營造穩定、合理的稅法環境。現階段,我國已經基本建立起市場經濟的初步框架,但尚未建立起法治的市場經濟。體現在稅收領域,目前尚有15個稅種未做到「一稅一法」,稅法規范的低位階導致納稅人的財產安全、經營自由等缺少較穩固的保障。鑒於此,稅法促進市場經濟發展的首要體現,就是通過充實和完善稅法體系,設計科學的現代稅制,為市場主體提供穩定的預期和行為指引。
第二,稅收法定有利於以點帶面地推進我國的民主法治進程。稅收的徵收是將私人財產轉化成公共財產的過程,與每個納稅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故而,稅收的法治化備受社會關注,亦是開創改革和法治新局面的極佳路徑。在稅收法定的指引下,廣大納稅人間接或直接參與稅收的徵收、管理和使用活動,行使納稅人權利,可以大大增強納稅人的法治意識和民主能力。
第三,稅收法定可以助力形成良性、文明、互動、和諧的社會運行方式。隨著居民財富顯著增加、利益訴求日趨多元,納稅人對自身的財產權益保護比任何時候更加重視,如果處理不當,容易引發社會沖突。依託稅收法定原則的落實,在制定稅收規則時便開放地聽取民意、吸納民智,經由充分的對話、協商、博弈和調適,最終形成凝聚盡可能多共識的民主決策產物,可以提前消化可能出現的異議,化解潛藏的社會矛盾和風險。
新法要求稅法必須由人大制定,人大代表審議通過後方能執行,這就避免了任性擴張的紅頭文件導致的濫收稅,從根本上保障了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從立法上規范了納稅這一不能隨意增加的公民義務。
3. 根據最新立法法修改,司法解釋屬於正式法律淵源了吧
今年的立法法修改並沒有涉及到法律解釋的部分,司法解釋一如既往的不屬於正式的法律淵源。
4. 新修訂的立法法規定哪些有立法權
立法法第二條規定
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的制定、修回改和廢止答,適用本法。
國務院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的制定、修改和廢止,依照本法的有關規定執行。
那也就是說 立法法范圍內的法規 包括
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國務院部門規章、地方政府規章
一一對應就是
全國人大、全國人大常委會、中央人民政府、中央政府各部門、省人大及其常委會、省政府、自治區人大、自治區政府、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經濟特區所在地的市和國務院已經批準的較大的市、和其他設區的市人大及其常委會
立法法還規定了 中央軍委的 軍事法規許可權
5. 最新立法法比上一部立法法修改了那些條文
這次修改的主要內容包括:完善立法體制,發揮人大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導作用,深入專推進科學立法、民主屬立法,完善制定行政法規的程序,加強備案審查,對司法解釋的規范和監督等。其中,對立法體制的規定作了如下修改:實現立法和改革決策相銜接,賦予設區的市地方立法權,落實稅收法定原則,對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許可權進行規范。
修改後的立法法分為「總則」「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適用與備案審查」「附則」6章,共計105條.
6. 新修訂的立法法規定哪些有立法權
立法法第抄二條規定
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的制定、修改和廢止,適用本法。
國務院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的制定、修改和廢止,依照本法的有關規定執行。
那也就是說 立法法范圍內的法規 包括
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國務院部門規章、地方政府規章
一一對應就是
全國人大、全國人大常委會、中央人民政府、中央政府各部門、省人大及其常委會、省政府、自治區人大、自治區政府、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經濟特區所在地的市和國務院已經批準的較大的市、和其他設區的市人大及其常委會
立法法還規定了 中央軍委的 軍事法規許可權
7. 中國地方政府有立法權嗎
地方政府沒有立法權,但是地方人大有立法權。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內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行容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和頒布地方性法規,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和國務院備案。
1979年頒布的地方組織法和1982年制定的憲法,以憲法和國家基本法的形式設定了地方立法權,這是我國立法體制的重大改革。從憲法和法律有關條文的具體表述來理解,地方立法權是一種附有必要條件和明確限定的職權。憲法和地方組織法規定: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和頒布地方性法規,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和國務院備案。我們不妨「咬文嚼字」,對這一規定中幾組重要的用語作一番剖解和領會
8. 請簡述新修訂的立法法有哪些亮點
對主要責任人的相關處罰更加嚴厲了。同時對加油站達不到國家法律規定的,處罰也更加嚴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