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道德調
A. 職業道德的主要特點是什麼
包括有限性、歷史繼承性、表達形式多種多樣性、紀律性等。
1、職業道德具有適用范圍的有限性。
每種職業都擔負著一種特定的職業責任和職業義務。由於各種職業的職業責任和義務不同,從而形成各自特定的職業道德的具體規范。
2、職業道德具有發展的歷史繼承性。
由於職業具有不斷發展和世代延續的特徵,不僅其技術世代延續,其管理員工的方法、與服務對象打交道的方法,也有一定歷史繼承性。如「有教無類」、「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始終是教師的職業道德。
3、職業道德表達形式多種多樣性。
由於各種職業道德的要求都較為具體、細致,因此其表達形式多種多樣。
4、職業道德兼有強烈的紀律性。
紀律也是一種行為規范,但它是介於法律和道德之間的一種特殊的規范。它既要求人們能自覺遵守,又帶有一定的強制性。就前者而言,它具有道德色彩;就後者而言,又帶有一定的法律的色彩。
就是說,一方面遵守紀律是一種美德,另一方面,遵守紀律又帶有強制性,具有法令的要求。因此,職業道德有時又以制度、章程、條例的形式表達,讓從業人員認識到職業道德又具有紀律的規范性。
(1)職業道德調擴展閱讀:
職業道德的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職業道德是指從業人員在職業活動中應該遵循的行為准則,涌蓋了從業人員與服務對象、職業與職工、職業與職業之間的關系。狹義的職業道德是指在一定職業活動中應遵循的、體現一定職業特徵的、調整一定職業關系的職業行為准則和規范。
不同的職業人員在特定的職業活動中形成了特殊的職業關系,包括了職業主體與職業服務對象之間的關系、職業團體之間的關系、同一職業團體內部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以及職業勞動者、職業團體與國家之間的關系。
職業道德的涵義包括以下八個方面:
(1)職業道德是一種職業規范,受社會普遍的認可。
(2)職業道德是長期以來自然形成的。
(3)職業道德沒有確定形式,通常體現為觀念、習慣、信念等。
(4)職業道德依靠文化、內心信念和習慣,通過員工的自律實現。
(5)職業道德大多沒有實質的約束力和強制力。
(6)職業道德的主要內容是對員工義務的要求。
(7)職業道德標准多元化,代表了不同企業可能具有不同的價值觀。
(8)職業道德承載著企業文化和凝聚力,影響深遠。
特徵:
1、職業性。職業道德的內容與職業實踐活動緊密相連,反映著特定職業活動對從業人員行為的道德要求。每一種職業道德都只能規範本行業從業人員的職業行為,在特定的職業范圍內發揮作用。
2、實踐性。職業行為過程,就是職業實踐過程,只有在實踐過程中,才能體現出職業道德的水準。職業道德的作用是調整職業關系,對從業人員職業活動的具體行為進行規范,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具體道德沖突。
3、繼承性。在長期實踐過程中形成的,會被作為經驗和傳統繼承下來。即使在不同的社會經濟發展階段,同樣一種職業因服務對象、服務手段、職業利益、職業責任和義務相對穩定,職業行為的道德要求的核心內容將被繼承和發揚,從而形成了被不同社會發展階段普遍認同的職業道德規范。
4、多樣性。不同的行業和不同的職業,有不同的職業道德標准。
特點:
1、職業道德具有適用范圍的有限性。
每種職業都擔負著一種特定的職業責任和職業義務。由於各種職業的職業責任和義務不同,從而形成各自特定的職業道德的具體規范。
2、職業道德具有發展的歷史繼承性。
由於職業具有不斷發展和世代延續的特徵,不僅其技術世代延續,其管理員工的方法、與服務對象打交道的方法,也有一定歷史繼承性。如「有教無類」、「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始終是教師的職業道德。
3、職業道德表達形式多種多樣
由於各種職業道德的要求都較為具體、細致,因此其表達形式多種多樣。
4、職業道德兼有強烈的紀律性。
紀律也是一種行為規范,但它是介於法律和道德之間的一種特殊的規范。它既要求人們能自覺遵守,又帶有一定的強制性。
就前者而言,它具有道德色彩;就後者而言,又帶有一定的法律的色彩。就是說,一方面遵守紀律是一種美德,另一方面,遵守紀律又帶有強制性,具有法令的要求。例如,工人必須執行操作規程和安全規定;軍人要有嚴明的紀律等等。
因此,職業道德有時又以制度、章程、條例的形式表達,讓從業人員認識到職業道德又具有紀律的規范性。
道德不僅調節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而且平衡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它要求人們端正對自然的態度,調節自身的行為。
環境道德是當代社會公德之一,它能教育人們應當以造福於而不貽禍於子孫後代的高度責任感,從社會的全局利益和長遠利益出發,開發自然資源發展社會生產,維持生態平衡,積極治理和防止對自然環境的人為性的破壞,平衡人與自然之間的正常關系。
一切不侵犯非己自由的自由都應受到保護,也就是說不能刻意欺壓別人,也不能讓別人故意欺壓自己。
這條法則是自由主義者提出的檢驗一切道德規范的標准,不符合這條規則的道德就是不平等的、迫害弱者的奴隸道德。換句話說,只要是與他人無關亦未侵犯他人自由和利益的行為,不應該被認為是不道德的、邪惡的、可恥的,不應該受到任何暴力干涉或輿論譴責。
B. 職業道德所調整的職業關系有哪些方面
職業道德所調整的職業關系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職業集體內部勞動者之間的關系內。這種職業關系主要包容括各部門之間的關系,同事之間的關系,領導和被領導之間的關系。對這種關系需要用職業道德來調節,通過這種調節,要求職業內部的工作者,為了同一目標和正當利益和諧地工作,即各部門之間要互相信任、互相配合、彼此兼顧,以全局利益為重;同事之間要團結一致、平等互助、禮貌相待、和睦相處,有助於增進感情、減少矛盾、避免糾紛;上下級之間要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上級關心下級,下級要尊重服從上級,這樣才能防止內耗的產生,使一定職業生活呈現出整體的文明禮貌與和諧發展的可喜局面,共同完成好一定職業所要履行的社會職責。
二是本職業與服務對象之間的相互關系。即一定職業的勞動者與該職業以外其他職業人員或社會上其他人員的關系。
C. 職業道德有幾項職能
主要有四項,請你參考:
職業道德是社會道德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一方面具有社會道德的一般作用,另一方面它又具有自身的特殊作用,具體表現在:
1、 調節職業交往中從業人員內部以及從業人員與服務對象間的關系。
職業道德的基本職能是調節職能。它一方面可以調節從業人員內部的關系,即運用職業道德規范約束職業內部人員的行為,促進職業內部人員的團結與合作。如職業道德規范要求各行各業的從業人員,都要團結、互助、愛崗、敬業、齊心協力地為發展本行業、本職業服務。另一方面,職業道德又可以調節從業人員和服務對象之間的關系。如職業道德規定了製造產品的工人要怎樣對用戶負責;營銷人員怎樣對顧客負責;醫生怎樣對病人負責;教師怎樣對學生負責等等。
2、 有助於維護和提高本行業的信譽。
一個行業、一個企業的信譽,也就是它們的形象、信用和聲譽,是指企業及其產品與服務在社會公眾中的信任程度,提高企業的信譽主要靠產品的質量和服務質量,而從業人員職業道德水平高是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的有效保證。若從業人員職業道德水平不高,很難生產出優質的產品和提供優質的服務
3、 促進本行業的發展。
行業、企業的發展有賴於高的經濟效益,而高的經濟效益源於高的員工素質。員工素質主要包含知識、能力、責任心三個方面,其中責任心是最重要的。而職業道德水平高的從業人員其責任心是極強的,因此,職業道德能促進本行業的發展。
4、 有助於提高全社會的道德水平。
職業道德是整個社會道德的主要內容。職業道德一方面涉及到每個從業者如何對待職業,如何對待工作,同時也是一個從業人員的生活態度、價值觀念的表現;是一個人的道德意識,道德行為發展的成熟階段,具有較強的穩定性和連續性。另一方面,職業道德也是一個職業集體,甚至一個行業全體人員的行為表現,如果每個行業,每個職業集體都具備優良的道德,對整個社會道德水平的提高肯定會發揮重要作用。
D. 職業道德是如何調節彼此的關系
職業道德是職業規范之一,除了道德之外還有法律,職業道德是對自身的要求,也是對他人的想要,相互遵守,有利於社會運轉,社會發展。
E. 什麼是職業道德
指擔負不同社會責任和服務的人員應當遵循的道德准則。它通過人們的信念專、習慣和社會輿論屬而起作用,成為人們評判是非、辨別好壞的標准和尺度,從而促使人們不斷增強職業道德觀念,不斷提高服務水平。
職業道德其實包括很多,但是簡單點講就是個人參加工作,做好相關的職業工作,還要求有一定的道德准則和道德情操以及道德品質。
在簡單形式上要求在本職工作中盡到自己的義務和職責,但是同時因為你職業的特質,也會形成一定的品質,比如警察就有一種大公無私的形象,搞學問的就有一種學究氣,這就是獨有的品質。
(5)職業道德調擴展閱讀:
職業道德的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職業道德是指從業人員在職業活動中應該遵循的行為准則,涵蓋了從業人員與服務對象、職業與職工、職業與職業之間的關系。狹義的職業道德是指在一定職業活動中應遵循的、體現一定職業特徵的、調整一定職業關系的職業行為准則和規范。
不同的職業人員在特定的職業活動中形成了特殊的職業關系,包括了職業主體與職業服務對象之間的關系、職業團體之間的關系、同一職業團體內部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以及職業勞動者、職業團體與國家之間的關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職業道德(一種道德准則)
F. 職業道德調解有哪三種關系
職業道德,是建抄立在中國傳.統.社會道德體系基礎上的職場從業文明。
在失去了中國傳.統.社會道德體系基礎的現代職業道德,僅僅是量化產品的數字規范,只能調節機器人之間的關系。
為此,在拋開了中國傳.統.社會道德體系下的現代職業道德,並不具備調節職工彼此人際之間關系的功能條件。
所以,這個命題有問題,無道理不科學
G. 簡述教師職業道德的調節作用
概念:是指教師在其職業生活中,調節和處理與他人、與社會、與集體、與職業工作關系所應遵守的基本行為規范或行為准則,以及在這基礎上所表現出來的觀念意識和行為品質。
作用:人民教師作為人類思想文化的傳播者,各種人才的培養者,對於傳播人類文明,開發人類智慧,塑造人類靈魂,影響人類未來起著重要的作用。教師的勞動,同社會進步、經濟發展、國家興盛緊密相連。人民教師的職業道德體現著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反映著整個社會教師的利益,它對促進教師完成教書育人工作,陶冶學生的情操,推動社會精神文明有著重要的作用。
一、師德對教師起著調節和教育作用
所謂調節作用,指教師道德具有糾正人的行為和指導實際活動能力;所謂教育作用就是教育教師正確認識和對待教師的職業,認識自己對他人、對集體、對社會的利益關系應盡的責任和義務,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道德觀念和判斷力。
二、師德對學生起榜樣和帶動作用
榜樣作用,在道德行為上,師德比其他職業道德有著更加強烈的典範性。
帶動作用,包括教師所起的帶頭作用,紐帶作用和思想政治品質的教育作用。
三、師德對社會起影響和促進作用
1、對精神文明建設的促進作用
通過三個渠道表現出來:通過培養學生的優良品德而影響社會道德;通過教師參加各種社會活動而影響社會道德;通過教師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促進社會主義新型人際關系的建立和發展。
2、對物質文明的推動作用
師德是促進社會生產力發展的一個重要精神力量,因為教育是培養人的工具,而人是物質文明的創造者,是生產力中起決定作用的因素,經過教育的勞動者是高素質的勞動者。這樣的勞動者有助於擴大再生產。在社會主義社會,教育以教育活動為中介,以自己的崇高師德為重要教育手段,通過培養「四有」新人,發展社會主義生產力,完善社會主義的生產關系,以推動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建設。
3、對社會生活的影響作用。
教師道德是受社會經濟條件的制約的,同時它對社會經濟條件具有一定的反作用
基本內容: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熱愛學生、團結協作、以身作則幾個方面。
H. 求職業道德調研範文一篇
一、青年職工對職業道德看法的量化分析
本次調查研究選擇了性別、年齡、政治面目和職務等四個屬性交量作為分析的相關變數,以青年職工對職業道德看法中相關性最強的6道問卷題為目標變數。從整理分析結果看,不同政治面目和性別的青年對各類觀點看法的差異性較小,而不同職務和年齡的青年職工對各類觀點看法的差異較大。6道問題的具體分析結果是:
1、對「同事之間不和,工作上拒絕合作可以理解」的態度
行政幹部和工人更認同合作的重要性:26—30歲的青年相對於其他年齡段的更認為個人恩怨不應該引入到工作中;黨員相對於群眾更注重工作的協調配合問題;男同志比女同志更重視合作問題。
2、對「如果沒有獎金,任何情況下都不願加班」的態度
行政幹部奉獻精神較強;女同志比男同志更祟尚奉獻精神;30歲以下的青年反對拜金主義的較多。
3、對「只要完成本職工作,不必太在意出勤率」的態度
政工幹部最重視出滿勤,干滿點;專業技術幹部更重視工作效率;30歲以下青年多認同此說法;女同志相比男同志不太在意出勤率。
4、對「同事工作都不積極,自己願意隨大流」的態度
行政幹部和工人對工作的責任感較強,30歲以下的青年更不同意以上說法;黨員比一般群眾工作責任心強;男同志相比女同志更不同意以上說法。
5、對「坑蒙拐騙現象是市場經濟引發的」的態度
行政幹部和工人相對於其他職務人員更不同意以上說法;30歲以下的青年更不同意這一觀點;男同志相比女問志更不認同此說法;黨員相對於群眾更不同意以上觀點。
6、對「競爭可以不擇手段」的態度
30歲以下青年更希望公平競爭;技術幹部和工人更希望公平競爭;黨員更不認同此觀點。
從6道題的分析結果中可以看出:30歲以下青年中的行政幹部和黨員對職業道德重視程度較高,但部分青年的職業道德觀念存在滑坡傾向。
二、職業道德有所滑坡的表現及主要原因
1、職業道德有所滑坡的主要表現
通過調查,我們發現了一些道德建設中出現的不良現象:
(1)價值觀念發生錯位。在職業道德領域表現為拜金主義盛行,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抬頭,權力部門的青年年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冷、硬、頂、推、托、吃、拿、卡、要、報」,不給好處不辦事、給好處亂辦事等不正之風以及衙門作風。
(2)價值趨向比較庸俗。在職業道德上,表現為部分人認為市場競爭就是金錢、利益的競爭,對「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等不道德現象見怪不怪,特別是有5人(占被調查總人數的2.36%)表示個人拿多少餞、干多少事,且有1人(占被調查總人數的0.47%)選擇「只要賺錢,可以不講原則和手段」,將人際關系庸俗化為赤裸裸的金錢關系。
(3)道德評判出現偏差。表現在職業道德上,評判是非的標准模糊,對哪些靠鑽政策空子而一夜暴富的人,一些人佩服得五體投地。
(4)社會道德心裡失衡。表現在職業道德領域是部分職工對主人翁地位出現失落感,認為自己是僱工,沒了地位,少了保障,還談什麼職業道德。在思想觀念上,淡化了集體觀念,忘掉了集體利益,導致了職業道德的倒退。
2、導致職業道德滑坡的主要原因
新舊體制的交替和新舊矛盾的沖突,加上人們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還缺乏全面正確的認識,片面強調物質利益,忽視精神文明建設,其中既有體制轉換過程中道德規范尚未成型帶來的影響,更主要的是道德思想混亂和道德信義動搖而造成的。歸納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
(1)新舊體制轉換過程中,對利益關系的重組不能正確看待,導致了人民思想道德觀念的混亂。改革開放使原有道德觀受到沖擊,而新的道德觀還未完全形成,但這時產生出許多反傳統的似是而非的道德信條,如表現在職業道德領域的拜金主義,一切向「錢」看,有權不用過期作廢等等。在錯誤的義利觀引導下,過去一些受到批判的人生觀、道德觀死灰復燃,如個人主義、利己主義等;把本來只是經濟領域應用的原則,如等價交換,擴大到政治領域和社會生活領域。從而使人們的道德觀念變得混亂不清,表現在職業道德觀念上,就出現了重金錢、輕義利和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盛行,導致思想道德的淪落。
(2)對權力異化滋生的各種腐敗現象缺乏正確認識,也嚴重影響了人們的職業道德思想。由於少數腐敗分子貪污腐化、以權謀私、權錢交易等,敗壞了社會風氣。極少數人在道德言行上搞兩面派,在政治道德上搞實用主義,國家政策和中央指示對自己有利的就執行,無利的就變通。一些單位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制的原則被削弱,吹牛拍馬抬頭,嚴重損害了黨的形象。致使有些人喪失信念,意志衰退,忘了黨的宗旨。作風上的官僚主義、弄虛作假、欺上瞞下、渙散人心的思想,離間了黨群關系,也必然導致思想道德的滑坡。
(3)宣傳輿論缺乏明確定位的正確導向,也是引起人們職業道德思想混亂的外部原因。允許一部分先富起來,這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個重要政策,然而,少
I. 職業道德如何調節彼此之間的關系
講道理講課科學:
職業道德,是建立在中國傳.統.社會道德體系基礎上的職版場從業文明。
在失去了中權國傳.統.社會道德體系基礎的現代職業道德,僅僅是量化產品的數字規范,只能調節機器人之間的關系。
為此,在拋開了中國傳.統.社會道德體系下的現代職業道德,並不具備調節職工彼此人際之間關系的功能條件。
所以,這個命題有問題,無道理不科學。
J. 職業道德調解哪三種關系
職業道德調節的關系有:
1、調節職業集體內部勞動者之間的關系
即運用職業道德規范約束職業內部人員的行為,促進職業內部人員的團結與合作。如職業道德規范要求各行各業的從業人員,都要團結、互助、愛崗、敬業、齊心協力地為發展本行業、本職業服務。
2、調節從業人員和服務對象之間的關系
即一定職業的勞動者與該職業以外其他職業人員或社會上其他人員的關系。如職業道德規定了製造產品的工人要怎樣對用戶負責;營銷人員怎樣對顧客負責;醫生怎樣對病人負責;教師怎樣對學生負責等等。
(10)職業道德調擴展閱讀:
職業道德的特徵:
1、職業性。職業道德的內容與職業實踐活動緊密相連,反映著特定職業活動對從業人員行為的道德要求。每一種職業道德都只能規範本行業從業人員的職業行為,在特定的職業范圍內發揮作用。
2、實踐性。職業行為過程,就是職業實踐過程,只有在實踐過程中,才能體現出職業道德的水準。職業道德的作用是調整職業關系,對從業人員職業活動的具體行為進行規范,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具體道德沖突。
3、繼承性。在長期實踐過程中形成的,會被作為經驗和傳統繼承下來。即使在不同的社會經濟發展階段,同樣一種職業因服務對象、服務手段、職業利益、職業責任和義務相對穩定,職業行為的道德要求的核心內容將被繼承和發揚,從而形成了被不同社會發展階段普遍認同的職業道德規范。
4、多樣性。不同的行業和不同的職業,有不同的職業道德標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