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經是主義

道德經是主義

發布時間: 2021-01-13 13:46:12

A. 老子是唯心主義者還是唯物主義者為什麼

唯心主義

原因:按現代物理學理論,老子所謂的道其實就相當於能量守恆、物質不滅中處於原始混沌狀態的物質與能量的概念。也因此,老子當然是屬於唯物主義者,而不是認為上帝、絕對觀念等是世界本體的唯心論者了。

補充:

老子(約前570—前500),姓李名耳,字伯陽,謚號聃,楚國苦縣人,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曾在東周國都洛邑任守藏史,孔子周遊列國時曾向老子問禮。傳說他晚年乘青牛西去,並在函谷關前寫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經》(又名《老子》),最後不知所終。老子思想的精華是樸素辯證法。例如:「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在修身方面,講究性命雙修、虛心實腹、不與人爭。在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不言之教。其思想對後代影響深遠。例如:漢初的統治者一度把老子的「無為」思想作為信條,採取「與民生息」的政策。老子的思想被莊子所傳承,並與儒家和後來的佛家思想一起構成了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核心。

老子出生

據傳,被道教奉為太上老君的老子是彭祖的後裔,在商朝陽甲年,公神化氣,老子寄胎於玄妙王之女理氏腹中。

理氏在村頭的河邊洗衣服,忽見上游飄下一個黃澄澄的李子。理氏忙用樹枝將這個拳頭大小的黃李子撈了上來。到了中午,理氏又熱又渴,便將這個李子吃了下去。從此,理氏懷了身孕。

理氏懷了81年的胎,生下一個男孩。這男孩一生下就白眉白發,白白的大鬍子。因此,理氏給他取的名子叫「老子」。老子生下來就會說話,他指著院子中的一棵李子樹,說:「李就是我的姓」。

B. 為什麼《道德經》中的主旨思想被歸為客觀唯心主義

道德經不是抄非黑即白的襲學問。唯物主義是強調物質本位的學說,它陷入了本體論的宇宙本源的泥淖。唯心主義是強調了精神與意識,認為一切存在都是精神意識的反映,所以"我思,故我在"。他們都是割裂了"人"既是物質的又是精神意識的。這是生命本性的重要特徵。這說明人類對生命的認識還不夠深切。這兩個學說均源自西方的認知,與東方文化文明背道而馳。《道德經》第四十二章的內容就說明了一切。

C. 老子《道德經》的哲學思想是什麼

由於老子其人及其著作,歷來即便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所以在開始介紹這個問題之前,先必須交待一下我們將採用那種觀點作為我們的立論依據。這里,我們不準備詳細地去介紹各種不同的分歧意見了,因為任繼愈先生在1985年3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修訂版《老子新譯》一書的「緒論」中,已經對有關各種不同的分歧意見,作了非常詳細的系統歸納和分析,並在歸納分析各種不同意見的基礎上,提出了他自己的一些很好的看法,也可以說是對這些爭論問題作了一個很好的總結,他肯定了老子是春秋晚期的人,與孔子同時而略早,是孔子的老師;《道德經》五千言基本上是老子本人的著作,其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勞動者農民群眾的願望。他的這些觀點也正是本文立論的依據之一。此外,張松輝教授在2006年8月由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老子研究》一書中,又在任繼愈先生系統總結的基礎上,對老子的身世及其思想,作了更為詳盡的考辨,其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考辨的基礎上提出了以老子為首的道家文化,乃是批判繼承了以西周文化為核心的中原文化的產物,「老子思想是屬於中原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本書第108頁),並在論證老子對儒、佛兩家均有極為重要影響的同時,還特別強調其和道教的密切關系,認為老子是道家文化的創始人,又是道教所尊奉的教祖,其著作《老子》一書,被道教尊奉為主要經典,稱之為《道德尊經》;其基本思想,為歷代高道們所繼承和發展。所以,他認為道家與道教是密不可分的,如果離開道教而談論道家,這個道家就是有頭而無尾;相反,如果離開道家而談道教,這個道教就是有尾而無頭,他的結論是:「應把道家和道教視為一體」並對此作了詳細的論證(本書第406-412頁)。他的這種看法,我們是基本贊同的。我想,也許這正是我們這次召開的「國際道德經論壇」,既邀集了海內外的道教領袖,又同時邀集了世界范圍內的專家學者以及文化、經濟等社會各界知名人士一起共同參加研討《道德經》的一個重要原因。

我理解,老子的學說屬於樸素唯物主義的范疇,他否定人對自然的反作用,認為應當順天道,核心是無為。現在評價老子學說,不應以現代人的角度來看,而應站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來看。人類對自然的認識,有一個積累和過程和不斷揚棄的過程,我們能做的,是吸收其精華,揚棄其糟粕。

D. 道德經,是一部唯物主義還是唯心主義

道德經不屬於現代哲學認知方法,所以,既不是唯物,也不是唯心,而是身心關系平衡,雖然版中華佛學也有權心物一元之說,但是,由於中華佛學自身定位和整體理論支撐緣故,其僅僅為一論點而已,道家學術,比如神農本草經,道德經,鬼穀子,論衡,才真正能夠做到雙向思維方式。

E. 道德經是一個唯物主義體系這句話對嗎

錯誤
道德經不是
一個唯物主義體系

F. 道德經第十章與三民主義的關系

第十章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
專氣致柔,能嬰兒乎?
滌除玄覽,能無疵乎?
愛民治國,能無智乎?
天門開闔,能為雌乎?
明白四達,能無知乎?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理解:
內心想的和軀體舉止,共同表達,來完成一個目標,能夠不分離么?我們看到很多人心裡這樣想,但是他的言辭和舉止卻是另一個意思,這不免使我們感到困惑。為什麼很多人內心希望彼此關系變好,可是嘴裡說的、行為舉止卻讓彼此關系變得更加惡劣呢?能讓自己的內心和舉動表達一致,就是一德。

急速的呼出氣,氣會很剛,如果緩緩呼氣,就會很柔順,我們無論做任何事情都能做到平心靜氣么?即便遇到很讓人生氣的事情、很緊迫的事情,都能如嬰兒般氣順致柔么?能做到,這就是一德。

用鏡子照自己,不斷找出自身的缺點毛病,並且不懈的堅持完善自身,這也許是人一生的工作。不過你真的能看到自己潛意識里的缺點么?真的能認識到是自己的哪些深層的思維理念造就了這些缺點么?真的能徹底改正這些思維、行為模式么?真的有勇氣嘗試新的做法並堅持,以致改正缺點么?能做到,又是一德。

愛國家,治理萬民,管理的時候能管住自己閑不住的管理慾望么?能看到社會和時局的變化么?能能做到不用所謂的精明細致的智巧治國么?能做到,又有一德。

思考事情,突然有重大收獲,能不像公雞那樣叫的讓人心亂么?能不能像母鳥產蛋一般,即便重大收獲,也能相對平靜么?能做到,就又添一德。

當智慧之光在你身上已經匯貫通,你還能看到世界知識的博大和自己所擁有智慧的淺顯么?三人行必有我師,只有認識到自己的無知,謙虛好學才能更上一層樓。能做到,就又有一德。

生下它,培養它,不為了佔有而生它創造它,更不要為了主宰它才撫育它。
就拿生養孩子來說,我們很多人把孩子看成自己的私有財產,並加以命令指揮,殊不知孩子是一個完整而獨立的個體,我們不應該獨占、主宰孩子思維行為等等。

以上的你都能真正的明白么?明白了能徹底的做到位么?
能夠把所有的事情都連貫的用「德」做好,就叫「玄德」。

注意:
本章闡述的是「德」的基本標准。「玄德」,就是處理一件接著一件事時都能以德的標准來做。呼應第二章、第三十八章。兩個古本中的第四句均為「愛民治國,能毋以智乎」。

注釋:
營,營氣、是指人體生命中的血液和養分等作用《黃帝內經》、本章解釋為靈魂。
魄字本義:人體軀殼。抱,用手臂圍住、持守。專,集中。致,送詣也《說文》。
滌,洗滌、清除。除,打掃。玄字本義:搓線、編草繩,最後筆畫,那一點就是新續的草。
覽,鑒、青銅製成的鏡子。玄覽,遠見、深查。疵,病也《說文》。門,出入口。
闔,關閉。雌,母鳥、能產卵的鳥。明,智慧。白字本義:日出與日落之間的天色。
達,行不相遇也《說文》、暢通。知,知識、培養、馴養。恃,賴也《說文》。
宰者,官也《周禮·目錄》。長,撫育。

譯文:
使心靈和軀體表達一致,能不分離么?
集中吐氣至氣順柔和,能像嬰兒么?
洗滌打掃鏡子中自己,能沒毛病么?
愛民治國,能不用精巧的智謀嗎?
天門開閉,能像雌鳥產蛋一樣嗎?
智慧通達,能認識自己的無知嗎?
生下它、培養它,不為了佔有而生它,不為了主宰而撫育,這叫玄德。

G. 道德經是唯心主義還是唯物主義

道德經不是非黑即白的學問。唯物主義是強調物質本位的學說,它陷專入了本體論的宇屬宙本源的泥淖。唯心主義是強調了精神與意識,認為一切存在都是精神意識的反映,所以"我思,故我在"。他們都是割裂了"人"既是物質的又是精神意識的。這是生命本性的重要特徵。這說明人類對生命的認識還不夠深切。這兩個學說均源自西方的認知,與東方文化文明背道而馳。《道德經》第四十二章的內容就說明了一切。

H. 道德經所謂的道是經驗主義嗎

不是
《道德來經》的思想解釋自,《呂氏春秋·不二》用了一個字為其定義,即「柔」字。《道德經》把中華民族的民族性通過《周易》、通過升華,以貴「柔」為核心,創造了完整的理想體系。用三個關鍵詞概括《道德經》的思想體系:第一是「自然」,也就是事情本來的那個樣子,自然之性,天生的。按照事物本來的樣子生長,就達到了生命的最佳狀態;第二是「無為」,不折騰,順應事物的自然本性。「無為」不是什麼都不做,而是順應事物的自然之性,這就是第三個詞:「道」,「道」是規律,順應自然本性就是根本的規律。

I. 道德經屬於什麼學

屬於哲學,具體說是道家思想哲學,也是中國古代道教經典。

J. 道德經的主旨是什麼

核心思想:
道;復
核心理制論:
有欲觀其徼無欲觀其眇;
法自然、循天道、勿妄為;
無極而守中、有極而必返;
陰陽相生、三生萬物、天道人德;
、、、、道德經五千文都是核心理論,要不然怎麼叫「經」?

最早指出語詞概念(名)之間的邏輯關系;
最先提出三生萬物,否定了一元論和二元論;
最先指出天地無欲,否定了神的存在,奠定了中國無神論的思想基礎;
最先指出主客觀的差別所在(無欲觀與有欲觀);
最早提出和論述了仁、義、禮、智、信、德等基本概念,奠定了中華文化的基礎本源;
最先提出了事物發展的辯證否定規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道者反之動),早於黑格爾兩千多年!
、、、、、、、、道德經幾乎解決了人類哲學的所有問題,至今無人超越,後人只能望其項背!!!

熱點內容
法官發揮 發布:2025-05-11 14:51:28 瀏覽:285
特種行業的規章制度 發布:2025-05-11 14:39:18 瀏覽:602
法律知識日常生活 發布:2025-05-11 14:37:39 瀏覽:610
首封法院和解 發布:2025-05-11 14:37:22 瀏覽:201
合同法102 發布:2025-05-11 14:32:56 瀏覽:349
北京法院上班時間 發布:2025-05-11 14:30:26 瀏覽:143
南山法院符波 發布:2025-05-11 14:21:06 瀏覽:412
經濟法基礎哪個老師講得好 發布:2025-05-11 14:11:48 瀏覽:864
湖北公司法律顧問2018公告 發布:2025-05-11 14:05:33 瀏覽:236
中級法院是哪裡 發布:2025-05-11 13:37:41 瀏覽: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