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關於道德經的手抄報

關於道德經的手抄報

發布時間: 2021-01-14 18:52:38

1. 關於經典誦讀手抄報的資料

經典誦讀基本上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經"的誦讀,一類是"典"的誦讀。
對於"經"的界定,它的層級就比"典"的層次要高一些。歷史上根據文化系統,特別是人文系統的發展來說,"經"是世界各民族在獲得精神營養和後天智識這兩個層面上,能夠同時起到教育作用的一個範本或者文章。你看中國的經典、世界級的經典,大部分都有一個重要的特色,就是能夠包羅我們三維空間的知識,也能夠給我們提供精神層面的營養,或者說它能夠穿越太極圖中央陰陽兩極的弦線,能夠同步提升我們的智和慧,使智和慧這兩個系統同步提高,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大腦負責記憶,負責思維判斷,而心靈負責感受,負責捕捉直覺。要想提高人類這兩個層面的知識、文化和素質,就要注重"經"的誦讀。對於"典"的作用,它注重反映歷史前人在大智慧情況下產生的一些文字記錄,基本上都是一些知識層面的,而不是文化層面的。或者說文化層面的內涵比較少一些,不具備同時穿越陰陽,包羅黑白兩個層面上的一些知識或者營養,不具備雙重作用,只是單方面的作用,也就是說"典"當中所含太極白裡面的內容比較多。而且"典"的概念,在近代社會民眾的解釋定位,通常已經改變了古代對"典"的定義,現代人們一般的定義都是將"典"與古代所定義"書"的概念同等解析和理解。社會上一般所說的經典,在典這一系統中,現在這個典字,已經成了書的代名詞。我們也要注意這種學術上和通俗中的不同。
對我們來說,人們往往注重後天智識的比較多,而注重直覺和靈感提升的就比較少,所以在我國歷史時期,凡是注重了"經"的誦讀,把"經"的誦讀作為國家重要精神課題的歷史時期,國家強盛,政治清明。比如漢代的"文景之治",這個時期是用"黃老"的經典來指導官員們進行誦讀,並且根據這個經典來選拔治國的人才,他就帶來了文景之治的輝煌。漢代時候,由於漢武帝的專權作用和董仲舒的禁言,以及田蚡(當時的宰相,漢武帝的舅舅),他們出面聯手把《黃帝四經》清除了,而且把《老子》五千言原來比較接近原著的《德道經》顛倒為《道德經》,並且把經文內容也做了一些修改,修改成了後來《道德經》的通行本這樣一個格局。但在唐朝,在這樣的背景下仍然採用《老子》五千言,進行了全民的教育,還是帶來了唐代的輝煌,這個輝煌到目前為止在世界各國的影響還是非常深遠的。
從這個好的歷史現象中我們可以看到,凡是真正注重了"經"的誦讀教育的,培養出來的人才既能夠提升全民的人文質量,同時也給社會的昌盛中興帶來極大的幫助。但是宋明以後八股文出現了,只讀"書"而不讀"經",只讀了《四書》而沒有提倡經典,並且在"經"裡面將最著名的《易經》也清除出去了,這個時候中國的教育就基本上進入了一個僵化時期。所以歷史發展到了"五四運動"時期,就必然出現了一個反對誦讀"書"的這樣一個歷史現象。當時由於西方文化的大量湧入,人們突然從八股文的禁錮中蘇醒過來,也發生了一些"連孩子帶水一起潑出去"的現象。
在我們現代人理解誦讀"書"和經典這個方面,誦讀"書"和誦讀"經"基本上在社會上已經同時出現了,並且從上世紀末期就已經開始了。但是如果我們只誦讀以儒學為代表的"書",那麼它對於我們如何通過潛移默化方式,來使孩子們獲得人文素質與品格提升方面,看起來是不足的。因為全國有的地方已經推行了十年,有的地方已經推行七八年,專門選擇"書"一類的典籍,來指導孩子們進行道德教育,到了一定的層次和階段以後,由於"書"裡面的深刻內涵,對精神層面潛移默化的作用,只能夠使孩子們在品格上受到一些培養和教育,但是對內在物質能量的提升上,對同步將道德心靈與益智開慧同時開發方面,卻受到了限制,而這一點恰恰就是要通過誦讀"經"來解決的問題。
凡是能夠將"經"和"書"恰到好處的結合在一起進行誦讀,就可以突破這個瓶頸階段。就象台灣的王財貴教授,他怎樣推廣經典誦讀?在大陸他推廣的是誦讀"書",而沒有推廣誦讀"經",但我們看看他自己的講話裡面就有個現象:他指導自己兒子誦讀的是"經",特別是誦讀《老子》五千言,使他原本弱智的兒子改變了現狀。這個兒子七八歲還在流口水,本來表達能力和思維水平都不行,但他就利用了一個暑期,暑假期間指導自己的兒子把《老子》五千言背誦下來,結果他的孩子的智識和慧識就同步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通過他自己這一例子和我們在國內辦了很多這樣的試點,這些年總結出來的經驗證明:如果你誦讀"書",只誦讀《千字文》,《弟子規》等等有關"書"方面的內容,那麼可以對孩子們的道德品格有比較良好的規范作用,但是對他們提高人文素質,真正地改變他們的智慧方面,卻遇到了明顯的局限,產生的效果並不好。如果說把"經"和"書"結合起來,特別是對八歲以後的孩子們將"經"和"書"結合的比較緊密,那麼就會既打造了道德品格,也會獲得智慧的營養滋潤。使他們的智識水平也上升到一個新層面,因為"經"裡面有精神營養能量,這種能量看不見摸不著,但是它又客觀的組合在我們古代文言文的文字和詞句的結構當中,只要我們通過誦讀,就能夠激活開啟我們內環境與外環境連接的一些門窗。這個倉庫通路一旦激活,那麼這個品格的打造,從自然當中獲得能量,也就會出現明顯的改觀。這也是在大量的經典誦讀推廣中獲得的一些體會,獲得的驗證。在"經"和"書"這兩個層面上,我們只有把這兩點都抓住,那麼也就能夠在教育過程當中既能使孩子的人文素質獲得提高,道德規范,道德品質獲得提高,也能對他們後天學習知識的智識能力,獲得全面的提升和改觀。
我們在推廣德慧智的教育過程當中,從總結出的大量經驗來看,誦讀原來的《道德經》五千言和誦讀《德道經》五千言是有區別的。為什麼要誦讀《德道經》,這裡面的差別是因為,《老子》五千言在書寫過程當中,是《德篇》在前而《道篇》在後的,它是讓人們首先培養心靈的道德品格和獲得道德能量,然後再來認識自然大道,認識天地的自然規律,這樣就能夠很輕松的把《易經》讀通、讀懂。你看現在人們一提到《易經》,大都認為是街頭擺攤算卦的,我們中國人都是這么認為《易經》的。但是為什麼在西方,人們一看到《易經》以後,認為《易經》是一部科學,西方很快的就與他的數學理論和科學理論相結合,而產生了大量的發明創造。西方人能夠從簡單的符號中悟到科學道理,而我們卻不能認識,這其中的原因在哪裡呢?
實際上,我們中國人在進行了八股文的教育以後,缺乏了直覺和靈感,無法從祖先們最簡單、最原始、最接近自然真理的符號當中,去解讀深刻的科學道理。所以我們現在如果真正把我們整個民族、孩子們的直覺和靈感都能夠培養好,應該用早期最原始、最真實,也就是《老子》五千言原本本意的《德道經》來進行誦讀。目前有一段歷史我們學術界考證的不太多,也就是對黃帝那個時代的思想教育、社會教育、文化教育這些方面史料不多,只是零星的記載。這是因為在漢代進行了一次大清理,儒家為了真正的實現獨尊儒術,罷黜百家,對黃老學說進行了一次摧殘,所以使我們對那一段歷史區間,對黃帝的教育理論技術方法的了解,可以說已經寥寥無幾了。但是自從馬王堆挖掘出了《老子》帛書版本和《易經》版本以後,我們就可以發現,在那一個歷史區間裡面的教育,是非常重視"經"的教育的。
比如說《易經》,他主要是開啟每一個孩子的科學頭腦,用最簡單的方式,運用自己的直覺和靈感,發現天地宇宙間最基本的運算規律,來進行推演,認識自然,認識世界。而《德道經》,它本來的格局是以德進道,只有具備了德的品格,同時又具備了德的能量,這樣才能夠認識自然的規律。同時掌握《易經》進行推演,進行運算,這個方面的知識基本上構成了我們道德根文化的一個系統。我們在研究歷史過程當中,運用兩部著作,一部《黃帝四經》,一部《老子》五千言的帛書版本,基本上就可以把這個歷史概貌理順清楚,使我們知道道德根文化。我們國家民族為什麼在十六世紀以前,無論是綜合國力,還是科學發明創造,一直都是走在西方的前面,然而在十六世紀以後,我們丟棄了《黃帝四經》,丟棄了老子的《德道經》,只採用儒家的《四書》來進行國民教育以後,我們民族的創造力就明顯的萎縮了,就落後到了西方各國的後面。這裡面的原因就是:我們沒有注重培養國民和民族精神當中的直覺和靈感,而只是片面的注重通過後天的智識學習前人所積累下來的經驗,而缺乏發明創造的能力。因為發明創造都是要建立在對前人知識掌握的基礎上,然後通過自己的直覺和靈感,在這個基礎上產生發明創造。實際上我們的德慧智教育理念,也是根據歷史,根據歷史教育的脈絡一層層的把它解析開來進行分析,才產生我們現在這樣一個理念。

名作誦讀篇

《致橡樹》 作者: 舒婷
《我願意是急流》 作者:裴多菲
《雨巷》 作者:戴望舒
《雪》 作者;魯迅
《我的心》 作者:巴金
《人生真味》 作者:柯靈
《我是一個任性的孩子》作者:顧城
《雷鋒之歌》賀敬之
《海燕之歌-(俄)》 高爾基
《春江花月夜》作者:張若虛
《將進酒》 作者:李白
《席慕蓉詩集》
《張曉風經典散文》
《餘光中文集》
《洛夫詩選》
《林清玄散文集》
《劉墉文選》
長歌浩嘆唱古今——《中國千古名篇音樂朗誦會》
關於對誦類文章
《長恨歌》 作者:白居易
《鳳凰涅槃》作者:郭沫若
《思念的風鈴》(雙人合誦) 作者:水蓮
《會唱歌的鳶尾花》舒婷
《愛在天地間》作者:水蓮
《牽手》作者碑林路人
《風景在海邊》作者:愛夢
關於母親類的朗誦文章

《母親是一種歲月》作者:張建星
母親節的淚—— 再叫「媽媽」誰開門
《母親贊》 作者:張玲
《啊!母親》作者:舒婷
《這一跪》作者:苗曉
《母親》原著 肖復興
《這一吻》 作者愛夢
《好想你,我的親娘》 作者: 松雲水石
《秋天的懷念》(史鐵生)
《媽媽的恩情》作者 藍諾
《媽媽,我不敢回頭》作者:茗香溢遠
《母親謠》作者 海狼
《祝福你媽媽》作者:海德
《大堰河-我的保姆》 作者:艾青
《母親的心》作者:水木

2. 學國文,誦經典手抄報內容資料

資料

1、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道德經》

【譯文】:最善良的品性如同水一樣,水是天地間善的極致,給萬物提供滋養,而自己卻安居其下而不與之爭。

2、信不足焉,有不信焉。——《道德經》

【譯文】:誠信不足,就會失去信任。

3、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道德經》

【譯文】:委屈反能求全,彎曲則能伸直,低窪反能充盈,破舊反能成真,少取反能多得,貪多反而迷惑。

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

——《道德經》

【譯文】:能了解別人的稱為機智,能認識自己的才叫聰明。能戰勝別人的只能說明有力氣,戰勝自己的才叫強者。知道滿足者才感到自己富有,身體力行著才說明他有遠大的志向。

5、輕則失根,躁則失君。——《道德經》

【譯文】:輕率則會失去根本,躁動就會失去主宰。

6、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德經》

【譯文】:最方正的東西卻看不到它的稜角,越貴重的器具做成的越慢,最大的聲音聽不到聲音,最大的形象沒有形跡。

7、甚愛必大費 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道德經》

【譯文】:過分愛惜名聲必帶來大的損傷,過多的積聚財物,必定給自己帶來不幸。知足的人就不會遭受恥辱,知道適可而止,就不會給自己帶來危險,這樣才可以長久平安。

8、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道德經》

【譯文】:天下的難事,一定是從容易的事發展起來的;天下的大事,一定是從細小的事發展起來的。

9、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道德經》

【譯文】:做事要做在事情沒有發生之前,處理禍亂一定要在禍亂沒有發生之前。

10、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道德經》

【譯文】:合抱的大樹,是從幼芽發起;九層的高台,是用一筐筐土積累的;千里遠行,也是從腳下一步步走出來的。

3. 王羲之為道士抄寫道德經是為了什麼呢

《晉書·王來羲之傳》:「自 山陰 有一道士,養好鵝, 羲之 往觀焉,意甚悅,固求市之。道士雲:『為寫《道德經》,當舉羣相贈耳。』 羲之 欣然寫畢,籠鵝而歸,甚以為樂。」後遂以為典實。
譯文:王羲之生性喜歡鵝。山陰道士養了一群鵝。王羲之前去觀看,十分高興。道士說:「你如果能寫兩章《道德經》,我就將整群鵝奉送給你。」王羲之停留了半天,為道士寫完,便將鵝裝在籠子里帶回家了。
另按《白孔六帖》卷九五亦記此事,謂所寫為《黃庭經》。
關於書法家王羲之的軼聞趣事很多,「寫經換鵝」便是其中之一。表面看,山陰道士與王羲之之間進行了一場交易,實際上反映了王羲之書法藝術的成就,反映出當時人們對王羲之書法作品的贊賞與珍視。故事敘事看似平淡,但在平淡之中體現出王羲之的地位和影響,這種於平淡中見神奇的寫法值得揣摩。這則故事表現出王羲之喜歡鵝的情感,他竟然心甘情願地為道士寫下兩篇道德經,可見他對鵝的的痴情。

4. 我要手抄一份道德經,有沒有這樣的本子讓你超呢

有,用檀香木漿做的

5. 清朝手抄本 道德經 有什麼價值

要是名人的手抄本才有價值。

民間老百姓自己搞的不值錢。

6. 給去世母親燒手抄道德經可以嗎

可以,道德經,心經,佛經都可以手抄的,不過要心誠,在抄寫中不能殺生不能吃肉不能飲酒,要求可多了

7. 手抄道德經送人好嗎

抄寫寫得漂亮一點,這非常有意義,道德經很長的,你可以換一個,抄十善業道經送人。
好好念佛,南無阿彌陀佛。

熱點內容
月湖區人民法院地址 發布:2025-05-16 03:44:37 瀏覽:931
豬肉公司規章制度範本百度文庫 發布:2025-05-16 03:42:58 瀏覽:945
最高法院公報 發布:2025-05-16 03:42:29 瀏覽:364
債務糾紛法律援助管嗎 發布:2025-05-16 03:42:24 瀏覽:763
未成年法律援助宣傳活動 發布:2025-05-16 03:41:14 瀏覽:246
旅遊法67合同法94解除權 發布:2025-05-16 03:38:05 瀏覽:492
侵犯刑法與行政法律 發布:2025-05-16 03:33:15 瀏覽:703
行政法規的組織起草機關 發布:2025-05-16 03:21:04 瀏覽:816
台灣法官法 發布:2025-05-16 03:19:39 瀏覽:741
商會規章制度必須執行 發布:2025-05-16 03:10:50 瀏覽: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