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黨的領導如何推進依法治國

黨的領導如何推進依法治國

發布時間: 2021-01-17 17:17:26

⑴ 如何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中將黨的領導落到實處

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憲法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要把黨的領導貫徹到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全過程和各方面。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歷史進程中,黨是最堅強的領導核心,黨的領導是最根本的保證,黨的作用是最大的法治優勢,黨領導下的人民群眾法治實踐是最大的法治本土資源。黨的領導地位由憲法確立,這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反映了黨帶領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取得的成果。黨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領導核心,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根本政治保證。從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繫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從貫徹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到把法治作為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建設法治中國的歷史經驗充分證明,只有在黨的領導下依法治國、厲行法治,人民當家作主才能充分實現,國家和社會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進,我們國家作為世界政治文明大國的最終崛起才有政治保障。一方面,要堅持黨的領導核心作用,統籌依法治國各領域工作。另一方面,要改善黨對依法治國的領導,黨員幹部要提高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能力,不得違法行使權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

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的實質是人民當家作主,即人民是國家的主人,國家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人民依法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人民當家作主,決定社會主義法治的性質、方向與內涵,社會主義法治是人民當家作主的重要實現方式和手段。要以提高立法質量為重點,在立法過程中,要充分發揚人民民主,拓展人民有序參與立法途徑,強化面向人民群眾的立法論證、調研和評估,切實增強法律的可執行性和可操作性,堅持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在法律實施過程中,要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基本原則,嚴格執法、公正司法、依法行政,切實尊重人民群眾權利,保護人民群眾合法財產;加強對法律實施情況的監督,堅決糾正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要堅持公正司法,增強司法公信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

⑵ 如何處理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的關系

《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把黨的領導貫徹到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一條基本經驗。」十八屆四中全會在部署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時,以「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為基本原則,提出「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回答了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關系這個法治建設的核心問題,為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明確了基本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應當從三個層面來正確認識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關系。

第一個層面,必須認識到依法治國與黨的領導不是割裂、對立的,而是辯證統一的。

一方面,堅持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只有在黨的領導下,依法治國才能充分實現,國家和社會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進。另一方面,只有依法治國,才能體現黨的宗旨,加強和完善黨的領導,實現黨的執政目標。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法治是一致的,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起來,是我國法治與西方所謂「憲政」的根本區別,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優越性之所在。

認識不到依法治國與黨的領導的辯證統一關系,把二者機械的割裂開來對立起來,要麼是思想上犯了形而上學的錯誤,要麼就是別有用心的挑撥。至於一些人宣揚「黨、法不能兩立」,詰問「黨大還是法大」?其目的更是企圖從「法治」問題上打開缺口,蠱惑群眾、搞亂人心,進而否定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把中國引向邪路。

第二個層面,必須認識到依法治國與黨的領導辯證統一的基石與連接點是人民利益、人民意志。

一方面,法是國家意志的體現,是統治階級實現其利益的工具。在社會主義中國,法體現的就是人民政權的意志,維護和保障的就是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另一方面,中國共產黨代表的就是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最根本利益,黨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國家政權和國家法制充分體現人民的意志。所以說,依法治國和黨的領導都是為了一個共同的目的——維護人民利益,體現人民意志。人民的利益與意志是依法治國與黨的領導能夠實現辯證統一的基石與連接點。

離開了這一基石和連接點,依法治國和黨的領導也就不能實現辯證統一。如果我們的立法、司法和執法不能夠滿足廣大人民的意願,不能維護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能保障廣大人民的各項權利,就必然不能符合代表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國共產黨的要求,這時,黨作為執政黨必然要對法治進行修正;如果我們黨的領導違背了自己的宗旨,黨的執政必然也和社會主義法制產生矛盾。始終堅持在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上的辯證統一,是依法治國和黨的領導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的關鍵所在。

第三個層面,必須認識到依法治國與黨的領導辯證統一於全面深化改革的偉大實踐之中。

依法治國與黨的領導的辯證統一,不僅是理論命題,而且是實踐命題。黨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就是全面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當前,黨面臨的一項重大歷史任務,就是通過全面深化改革,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為人民幸福安康、為社會和諧穩定、為國家長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備、更穩定、更管用的制度體系。這一體系基本的原則,就是法治,通過各領域、各系統實現法治,形成完備的以法治為基礎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在這一過程中,黨的建設也會得到不斷加強,黨的領導也會得到不斷完善。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過程中,把依法治國和黨的領導有機統一起來,探索出符合中國歷史傳承、文化傳統、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符合廣大人民群眾需求、能夠切實維護最廣大人民最根本利益的,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國家治理體系,充分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越性,是研究和學習依法治國和黨的領導關系的實踐意義之所在。

⑶ 為什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堅持黨的領導

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把黨的領導內貫徹容到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一條基本經驗。

我國憲法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堅持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要求,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題中應有之義。

(3)黨的領導如何推進依法治國擴展閱讀

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毫無疑問包括了黨能否堅持依法治國的問題。

黨是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領導者、組織者、實踐者,依法治國從根本上講是對黨自身提出的要求。目前,一些黨組織依法執政、依法辦事的觀念和能力不強,有法不依、以權壓法現象依然嚴重,一些黨員幹部以言代法、違法亂紀、徇私枉法問題突出,群眾深惡痛絕。

全黨同志必須更加自覺地堅持依法治國,向著建設法治中國目標前進。承諾高,期盼更高。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旗幟一旦舉起,黨就必須嚴格按照憲法和法律治國理政,黨員領導幹部必須做遵紀守法的模範,決不能打法律的「擦邊球」、搞「越位」。

⑷ 為什麼黨的領導是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

我國憲法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堅持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要求,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題中應有之義。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法治是一致的,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

事實證明,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追求全國各族人民群眾嚮往美好的生活目標就一定能實現。站起來的中國人有自豪感,富起來的中國人更有堅定的信念與自信。

《決定》堅持人民主體地位。人民是依法治國的主體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必須堅持法治建設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護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權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承擔應盡的義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共同富裕。

從這意義上說,依法治國,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只有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民群眾才有幸福安定的生活可言。

事實證明,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統治靠的是「人治」,最終被人民群眾推翻。之所以中國人民最終選擇了中國共產黨,其根本原因,中國共產黨代表了全國各族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中國共產黨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決定》就是中國共產黨的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群眾,向著美好生活出發的努力探索和實踐的「文本」。中國人民之所以選擇中國共產黨,搞西方的議會和憲政、多黨制、走不通,也不能搞,不適合我國國情。

事實證明,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團結各民主黨派並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群眾經過不懈地努力,終於推翻了舊的制度,實現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從此中國人民站立起來了。在堅持發展中國道路上實行改革開放,讓人民群眾富起來了。站起來的中國人有自豪感,富起來的中國人有自信感。中國人民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在依法治國中,還要強起來!

⑸ 如何把握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的關系

黨的領導確保依法治國方向正確,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提供堅強有力的政治保證。從歷史上看,任何國家法治的確立都不是在一盤散沙的狀態下建立起來的,任何國家法治的成功都不是自然而然到來的,必須有一個堅定有力的領導核心進行集中部署。倘若一個國家處於群龍無首、四分五裂的狀態,她的法治要麼是不健全的,要麼是徒有法而令難行。在我們這樣一個擁有13億人口、情況極其復雜的大國進行法治建設,更需要有自上而下堅強統一的領導,統一部署、統籌協調,形成舉國上下崇尚法治的良好氛圍,創造推進依法治國的必要條件。
要理直氣壯地堅持黨對依法治國的領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不是「要」來的。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不是空泛的口號,這是歷史給出的結論;就好比數控滾齒機維修一樣,沒有維修員正確的維修方式不可能弄得好的,所以說沒有共產黨的領導,就沒有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就沒有國家的繁榮富強,這不是空洞的說教,這是現實給出的答案。對比昨與今,沒有人能否認,堅持黨的領導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而憲法以根本法的形式反映了黨帶領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取得的成果,確立了在歷史和人民選擇中形成的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因此,堅持依法治國必須首先堅持黨的領導。
要大張旗鼓地宣傳黨對依法治國的領導地位。黨和法治的關系是法治建設的核心問題,只有明確二者的關系,才能確保法治建設有序推進。《決定》強調黨的領導地位,不只是給了權利,也確立了黨要履行的義務。一方面,要把黨的主張貫徹到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另一方面,要不斷提高黨領導依法治國的能力和水平。「以律均清濁,以法定治亂。」這就需要黨在領導立法的同時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善於使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意志,善於通過國家政權機關實施黨對國家和社會的領導。對此,我們要多宣傳、會宣傳,讓幹部群眾明白「所以然」,更清楚「之所以然」。
要實現黨領導下的依法治國與依法執政的統一。黨的領導決定依法治國成敗,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http://www.pjcl88.com/在具體推進中,要把握好三個「統一」:把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同依法執政基本方式統一起來,把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同人大、政府、政協、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依法依章程履行職能、開展工作統一起來,把黨領導人民制定和實施憲法法律同黨堅持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統一起來。很明確,堅持黨的領導絕不是要「越俎代庖」、以黨代法,而是通過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作用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制度屬性和前進方向。這是依法治國的必然要求,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
「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要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有一個堅強的「奉法者」。中國共產黨責無旁貸。

⑹ 如何理解黨的領導依法治國的關系

應當從三個層面來正確認識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關系。
第一個層面,必須認識到依法治國與黨的領導不是割裂、對立的,而是辯證統一的。
一方面,堅持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只有在黨的領導下,依法治國才能充分實現,國家和社會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進。另一方面,只有依法治國,才能體現黨的宗旨,加強和完善黨的領導,實現黨的執政目標。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法治是一致的,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起來,是我國法治與西方所謂「憲政」的根本區別,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優越性之所在。
第二個層面,必須認識到依法治國與黨的領導辯證統一的基石與連接點是人民利益、人民意志。
一方面,法是國家意志的體現,是統治階級實現其利益的工具。在社會主義中國,法體現的就是人民政權的意志,維護和保障的就是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另一方面,中國共產黨代表的就是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最根本利益,黨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國家政權和國家法制充分體現人民的意志。所以說,依法治國和黨的領導都是為了一個共同的目的——維護人民利益,體現人民意志。人民的利益與意志是依法治國與黨的領導能夠實現辯證統一的基石與連接點。
第三個層面,必須認識到依法治國與黨的領導辯證統一於全面深化改革的偉大實踐之中。
依法治國與黨的領導的辯證統一,不僅是理論命題,而且是實踐命題。黨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就是全面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當前,黨面臨的一項重大歷史任務,就是通過全面深化改革,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為人民幸福安康、為社會和諧穩定、為國家長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備、更穩定、更管用的制度體系。這一體系基本的原則,就是法治,通過各領域、各系統實現法治,形成完備的以法治為基礎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在這一過程中,黨的建設也會得到不斷加強,黨的領導也會得到不斷完善。
參考資料:http://wenku..com/link?url=_

⑺ 黨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中應該如何發揮領導核心作用

一是要准確把握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意義。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從歷史反思、現實考量和戰略謀劃三個維度表明了中央的考慮和意圖,想得很深、看得很遠。過去我們黨是革命黨,現在是執政黨,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必須走向法治。法治是執政黨執政帶有根本性、全局性、長期性的保障。要清醒認識到法治在治國理政中的突出位置,進一步增強推進法治建設的責任感、緊迫感和使命感。
二是要准確把握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就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從以往「法律體系」到「法治體系」,雖然只有一字之變,但含義不同,表明依法治國把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各個環節都納入其中,將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的重心,從以構建完備的法律體系為主,逐漸轉向完善法律體系和加強法律施行並重。
三是要准確把握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工作布局。就是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三個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三個一體建設」。「三個共同推進」相互融合、緊密聯系,體現了法治的全局性和整體性;「三個一體建設」在本質和目標上是相通的,體現了法治的協調性和配合性,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相協調、相適應。
四是要准確把握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基本原則。就是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這「五個堅持」是我們黨在長期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基本經驗,只有牢牢把握好這五個方面,才能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制度屬性和前進方向,才能立足中國實際建設好法治國家。
五是要准確把握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點任務。就是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這四大任務中,科學立法是前提,嚴格執法是關鍵,公正司法是保障,全民守法是基礎,四者相互聯系、環環相扣,構成了我國新時期依法治國的「新十六字」方針,也是建設法治中國的衡量標准。
六是要准確把握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舉措。就是堅定不移推進法治領域180多項改革措施,加強立法、執法、司法三支法治工作隊伍建設,確保依法治國各項任務的落實。

⑻ 徐珂:正確處理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的關系

黨的領復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最本質的特徵,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把黨的領導貫徹到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一條基本經驗。我國憲法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堅持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要求,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題中應有之義。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法治是一致的,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只有在黨的領導下依法治國、厲行法治,人民當家作主才能充分實現,國家和社會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進。依法執政,既要求黨依據憲法法律治國理政,也要求黨依據黨內法規管黨治黨。

熱點內容
隸書法治主題對聯 發布:2025-05-20 20:13:15 瀏覽:817
法治植保 發布:2025-05-20 20:11:41 瀏覽:940
完善司法救助制度 發布:2025-05-20 20:09:35 瀏覽:248
刑事訴訟法互相配合原則 發布:2025-05-20 20:08:46 瀏覽:663
司法助力企業復工 發布:2025-05-20 20:08:07 瀏覽:117
刑法規定哺乳期6個月 發布:2025-05-20 20:07:18 瀏覽:792
關於房地產相關法律知識 發布:2025-05-20 20:02:18 瀏覽:635
省依法治省領導小組 發布:2025-05-20 19:53:28 瀏覽:8
道德與法治實 發布:2025-05-20 19:52:43 瀏覽:548
勞動法年薪休假制度 發布:2025-05-20 19:51:29 瀏覽: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