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刑事訴訟法互相配合原則

刑事訴訟法互相配合原則

發布時間: 2025-05-20 20:08:46

Ⅰ 刑事訴訟法的基本原則中,公檢法三家的關系

我國憲法第一百三十五條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專件,應當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屬約,以保證准確有效地執行法律。」
公安機關是行政機關,法院和檢察院是司法機關。就刑事司法程序而言,公安機關和檢察院的偵查部門根據法律的授權和規定對犯罪行為進行偵查,同時,檢察院對公安機關是否立案進行立案監督。在偵查結束後,檢察院根據偵查的結果作出起訴或者不起訴的決定。如果起訴,法院是審判機關,而一般而言,檢察院作為公訴機關出庭支持公訴。同時檢察院對法院在審判過程中的審判行為進行監督。
而公安機關除了刑事偵查的職責以外,還承擔著維護社會治安的職責。對一般的違法案件行使行政執法的職權。同時,公安機關內部的消防部門,交警部門等,也有著其自己的職責

Ⅱ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在辦理案件中.應當分工負責.互相配合嗎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在辦理案件中,應當分工負責互相配合。相關法律法規如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七條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進行刑事訴訟,應當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以保證准確有效地執行法律。

第一百四十四條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根據偵查犯罪的需要,可以依照規定查詢、凍結犯罪嫌疑人的存款、匯款、債券、股票、基金份額等財產。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配合。

(2)刑事訴訟法互相配合原則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一百二十七條監察委員會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監察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監察機關辦理職務違法和職務犯罪案件,應當與審判機關、檢察機關、執法部門互相配合,互相制約。

第一百四十條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應當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以保證准確有效地執行法律。

Ⅲ 公檢法三機關進行刑事訴訟 如何分工負責、相互配合、相互制約保證准確有效的執行法律

根據《憲法》第一百四十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應當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以保證准確有效地執行法律。所謂互相制約,就是要求公、檢、法三機關在刑事訴訟中,能互相約束,依據法律規定的職權對有關問題、有關決定,提出自己的主張和意見,防止可能出現的偏差和要求糾正已經出現的錯誤。分工負責是互相配合、互相制約的基礎和前提,互相配合、互相制約是分工負責的結果和必然要求。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是保證准確有效地執行法律的三個相互聯系的必要條件。分工負責有利於提高辦案質量,防止主觀片面。互相配合可以使公、檢、法三機關互通情況,通力協作,保證准確及時地懲罰犯罪和有效地保護人民。互相制約能夠及時發現和糾正錯誤。(3)刑事訴訟法互相配合原則擴展閱讀第一、公檢法三機關分工負責、互相配合。根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互相配合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檢、警配合。公安機關的立案、偵查,應為人民檢察院審查批准、提起公訴做好准備;人民檢察院對於公安機關提請逮捕而又符合逮捕條件的,應及時批准逮捕;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的自偵案件,若需要拘留、逮捕犯罪嫌疑人的,應由人民檢察院作出決定後,由公安機關加以執行;人民檢察院需要通緝被告人時,應當通知公安機關執行。第二、公檢法三機關互相制約。在我國,三機關互相制約具有兩個特徵:1、是制約的雙向性,即承擔偵查、控訴、審判職能的公檢法三機關之間的制約具有相互性,每一個機關都對其他機關形成一定製約,同時它也成為其他機關制約和監督的對象。2、是檢警制約和檢法制約。一、檢警制約。1、是在立案制約。人民檢察院認為公安機關應當立案偵查的案件或者被害人認為公安機關對應當立案偵查的案件而不立案偵查,向人民檢察院提出的,人民檢察院應當要求公安機關說明不立案的理由。人民檢察院認為公安機關不立案理由不成立的,應當通知公安機關立案,公安機關接到通知後應當立案。2、是在逮捕許可權上互相制約。公安機關逮捕犯罪嫌疑人,要提請人民檢察院批准,如不批准,公安機關認為應當逮捕時,可以要求復議,如果檢察院不接受,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檢察院提請復核。3、是在不起訴許可權上互相制約。根據2012年刑事訴訟法第175條的規定,對於公安機關移送起訴的案件,人民檢察院決定不起訴的,應當將不起訴決定書送達公安機關。公安機關認為不起訴的決定有錯誤的時候,可以要求復議,如果意見不被接受,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檢察院提請復核。4、是對偵查行為進行監督。檢察機關有權對公安機關的立案活動進行監督;公安機關需要逮捕犯罪嫌疑人時,要報請人民檢察院審查批准;人民檢察院對公安機關的偵查活動是否合法實行監督。二、檢法制約。一方面,人民法院經過審理,認為檢察院的指控案件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依據法律認定被告人有罪的,應當作出有罪判決;依據法律認定被告人無罪的,應當作出無罪判決。另一方面,人民檢察院對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認為有錯誤時,有權按第二審程序或審判監督程序提出抗訴。這是檢察院對人民法院的一種制約。

Ⅳ 刑訴法54條的內容

《刑事訴訟法》第五十四條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有權向有關單位和個人收集、調取證據。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如實提供證據。
行政機關在行政執法和查辦案件過程中收集的物證、書證、視聽資料、電子數據等證據材料,在刑事訴訟中可以作為證據使用。
對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證據,應當保密。
凡是偽造證據、隱匿證據或者毀滅證據的,無論屬於何方,必須受法律追究。
刑訴法的基本原則包括: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依法獨立行使職權原則;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的原則;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訴訟的原則;以及保障訴訟參與人訴訟權利的原則等。
刑事訴訟法拘留的規定 拘留是剝奪當事人一段時間內的人身自由權的一種強制方法,一般拘留有三種類型: 行政拘留 、 刑事拘留 、司法拘留。 公安機關對於現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侍豎返可以先行拘留:
(一)正在預備犯罪、實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後即時被發覺的;
(二)被害人或者在場親眼看見的人指認他犯罪的;
(三)在身邊或者住處發現有犯罪證據的;
(四)犯罪後企圖自殺、逃跑或者在逃的;
(五)有毀滅、偽造證據或者串供可能的;
(六)不講真實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
(七)有流竄作案、多次作案、結伙作案重大嫌疑的。
公安機關拘留人的時候,必須出示拘留證。 拘留後,除有礙偵查或者無法通知的情形以外,應當把拘留的原因和 羈押 的處所,在二十四小時以內,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屬或者他的所在單位。 公安機關對被拘留的人,認為需要 逮捕 的,應當在拘留後的三日以內,提請人民檢察院審查批准。在特殊情況下,提請審查批準的時間可以延長一日至四日。 對於流竄作案、多次作案、結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請審查批準的時間可以延長至三十日。 人民檢察院應當自接到公安機關提請 批准逮捕 書後的七日以內,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決定。人民檢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公安機關應當在接到通老飢知後立即釋放,並且將執行情況及時通知人民檢察院。對於需要繼續偵查,並且符合 取保候審 、 監視居住 條件的,依法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 公安機關對人民檢察院不批准逮捕的決定,認為有錯誤的時候,可以要求復議,但是必須將被拘留的人立即釋放。如果意見不被接受,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檢察院提請復核。上級人民檢察院應當立即復核,作出是否變更的決定,通知下級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執行。 犯罪嫌疑人 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後 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可以聘請 律師 為其提供 法律咨詢 、 代理 申訴 、控告。犯罪嫌疑人被逮捕的,聘請的律師可以為其申請取保候審。 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適用 刑事強制措施 有關問題的規定 人民檢察院直接 立案偵查 的案件,需要拘留犯罪嫌疑人的,應當依法作出拘留決定,並將有關法律文書和有關案由、犯罪嫌疑人基本情況的材料送交同級公安機關執行。 公安機關核實有關法律文書和材料後,應當報請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簽發拘留證,並立即派員執行,人民檢察院可以協助公安機關執行。 人民檢察院對於符合刑事訴訟法第六十一條第(四)項或者第(五)項規定情形的犯罪嫌疑人,因情況緊急,來不及辦理拘留手續的,可以先行將犯罪嫌疑人帶至公安機關,同時立即辦理拘留手續。 公安機關拘留犯罪嫌疑人後,應當立即將執行回執送達作出拘留決定的人民檢察院。人民檢察院應當在拘留後的二十四小時以內對犯罪嫌疑人進行訊問。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纖棚一百六十二條 公安機關偵查終結的案件,應當做到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並且寫出起訴意見書,連同案卷材料、證據一並移送同級人民檢察院審查決定;同時將案件移送情況告知犯罪嫌疑人及其辯護律師。犯罪嫌疑人自願認罪的,應當記錄在案,隨案移送,並在起訴意見書中寫明有關情況。

熱點內容
司法認知范圍 發布:2025-05-21 03:03:15 瀏覽:912
法律援助中心財務管理制度 發布:2025-05-21 03:01:47 瀏覽:868
離職多久不可以追究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21 02:52:06 瀏覽:84
交通認定書沒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5-21 02:40:03 瀏覽:172
商業合同怎樣具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5-21 02:39:20 瀏覽:168
畫法治繪畫 發布:2025-05-21 02:35:09 瀏覽:387
民法專家賈 發布:2025-05-21 02:35:03 瀏覽:594
區法院編制 發布:2025-05-21 02:33:42 瀏覽:189
雷達管理條例 發布:2025-05-21 02:32:51 瀏覽:750
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第二章練習題 發布:2025-05-21 02:31:20 瀏覽: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