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社會主義起碼道德

社會主義起碼道德

發布時間: 2021-01-18 08:55:18

㈠ 社會主義道德的基本要求

1、誠實守信
誠實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則,也是社會道德和職業道德的基本規范。專也是不同國家屬間即國際社會交往應遵循的原則。
誠實守信是人際互動的基本規則。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所講的辦事要講「信用」,不能「背信棄義」,指的就是誠信原則。它是完善人際關系的潤滑劑。
2、誠信原則
市場經濟是商品經濟的高級發展階段,是一種現代經濟式它是以市場經濟作為資源配置的基礎性方式和主要手段的經濟。
市場經濟作為一種交換經濟,在它發展的各個階段都需要誠信。但在其高級發展階段,誠信的作用更為突出。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由於交換的范圍擴大,交換的品種與數量急劇膨脹,交易對象具有陌生性、間接性。
因此,交換的風險程度加大。一旦失信,造成的損失也特別巨大。因此人們對誠信的呼聲很高。我們現在發展的是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建立誠信原則更是市場建設的應有之義。

㈡ 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社會主義者道德的基本要求,《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提出下面五條准則,充分體現和貫穿著為人民服務的精神:
愛崗敬業。講的是如何看待自己所從事的職業和崗位,是否認同自己職業的社會價值,關系著願不願意在職業崗位上盡職盡責,確立強烈的職業責任感,這是職業道德的核心和基本前提。我國素有敬業樂業之說,敬業即忠於職守,樂業即熱愛職業。敬業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孔子曰:「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敬業才能愛崗,愛自己的服務對象,才能忠於職守,樂於奉獻。從業者如果不認同自己職業的價值和意義,甚至看不起自己的職業,就不可能樹立敬業樂業精神。愛崗是敬業的前提,敬業是愛崗的具體體現和情感表達。在我們社會里,職業分工的根本意義,在於人民有組織地自己做自己的事業。作為從業者,每個公民都是人民的一員,對於人民群眾來說,為人民服務本質上是「人民自我服務」,即人民群眾通過相互服務來謀求共同的幸福。每個職業崗位上的服務者,在別的崗位面前都是服務對象。職業分工在人格地位上都是平等的,不存在高低貴賤和根本利害沖突。因此,在個人發展同事業發展之間,在實現人生價值的目的與手段之間,完全可以在愛崗敬業中統一起來。敬業也就是自愛自強,是主人翁意識和為人民服務精神的統一。
誠實守信。即誠實勞動,守信用,講信譽,信義為重,信守承諾。誠信是職業態度的起碼要求。就是在從業者與服務對象之間,在同行及行業之間,以誠相待,互相尊重,自尊尊人,不弄虛作假,不搞坑蒙拐騙。中國古代賢哲都勸誡人們要講誠信。管子說:「士農工商都要以誠信為本。」孔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孟子則提出,「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北宋周敦頤把誠看作「五常之本,百行之源」。都說明,在職業生活中,只有誠實地勞動和創造,襟懷坦白,光明正大,誠以待人,講究信譽,才能實現崇高的職業理想和人生境界,才能促進事業興旺發達,達到為人民服務的目的。
辦事公道。即對人對事出以公心,辦事公正合理,平等待人,不能從私心雜念出發,不能以權謀私,以崗謀私,假公濟私,損公肥私,化公為私。永遠站在絕大多數勞動群眾一邊,團結大多數,維護大多數群眾的利益。不能搞小圈子,拉幫結派。
服務群眾。滿足群眾要求,尊重群眾利益,這是職業道德的目標、指向和最終歸宿。要有群眾觀點,從群眾的利益和需要出發,急群眾之所急,想群眾之所想,便利群眾,倡導便民政策,使群眾得到更多的實惠。
奉獻社會。人生的價值在於奉獻。從事任何職業都有對社會、對他人做出奉獻的責任與義務。要以「三個有利於」即有利於社會主義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有利於綜合國力的增強,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為准則,為滿足社會需要,促進社會全面進步作出貢獻,要是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統一起來,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促進社會協調發展。這是每種職業實現其特殊社會職能,體現其社會價值和意義的根本要求。

㈢ 社會主義道德的基本原則

社會主義道德的基本原則

一、集體主義為公民道德建設的原則,是社會主義經濟、政治和文化建設的必然要求。

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集體主義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三、新時期要旗幟鮮明地堅持集體主義,反對個人主義。

集體主義為公民道德建設的原則,是社會主義經濟、政治和文化建設的必然要求。首先,集體主義原則體現了社會主義按勞分配、共同富裕本質的要求。

社會主義按勞分配原則是解決經濟利益分享的基本原則,以勞動者為社會所付出的勞動數量和質量為尺度,分配給相應的物質利益,既保證了個人利益的正當性和合理性,又鼓勵個人勤奮勞動為社會多創造財富,保證社會集體利益的穩定發展;

體現了調節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的公平合理。集體主義作為公民道德建設的原則,就在於它把個人利益同集體利益結合起來,而不是絕對對立起來。

其次,集體主義原則體現了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精神。民主就是人民自己當家作主,民主政治建設就是實現公民的政治平等,讓人民真正行使自己的權力來保證自己的權利。

再次,集體主義植根於經濟生活的公平要求,它也是公民在社會文化生活中實現個人全面發展的必然形式。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集體主義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在改革開放、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條件下,由於體制的轉型和利益關系的調整,因而出現了不同利益主體在價值觀、價值取向上的不同選擇。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性質、目的,要求在經濟活動中堅持集體主義。市場經濟的性質取決於與它相結合的社會制度。我國市場經濟是與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結合在一起的,是為社會主義服務的。它的社會主義性質,必然要求社會主義的集體主義價值觀與其相適應,並為之服務。

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根本目的在於,在國家的宏觀調控下,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方面的作用,極大地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不斷提高人民的物質和文化生活水平,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推動社會全面進步。

新時期要旗幟鮮明地堅持集體主義,反對個人主義。

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是社會利益存在的兩種基本形式,對二者關系的處理幾乎成了一切社會問題的根本,理所當然也是公民道德建設中的根本問題。社會主義公民道德建設的原則是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經濟、政治和社會生活,要求公民應當具有集體主義精神。

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的歷史時期,要堅持集體主義的價值取向,總的要求是: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體,心中有國家。只有這樣,才能在實際生活中堅持集體主義。

(3)社會主義起碼道德擴展閱讀:

社會主義道德的核心:

黨的十四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若乾重要問題的決議》規定: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要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

為人民服務是中國共產黨的唯一宗旨,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唯一宗旨,是社會主義時期道德建設的核心。

堅持為人民服務,首先要樹立為人民服務的價值取向。這是人生首要的、根本的問題,也是無產階級人生價值觀與剝削階級人生價值觀的根本區別。

其次,要有為人民服務的本領,提高為人民服務的能力。為人民服務水平的高低,貢獻的大小,不僅與他的人生價值觀相聯系,也與他的知識、素質為基礎的能力相聯系。

第三,要積極從事為人民服務的實踐。人們認識世界的目的在於改造世界,掌握知識和提到能力的目的在於實踐。

一個人有了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又有了為人民服務的本領,這還不夠,還必須積極投入到為人民服務的社會實踐中去,在實踐中使為人民服務成為現實。

第四,要正確處理個人利益與人民利益的關系。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合理的、合法的、合乎政策的追求個人利益是道德允許的,但基本前提是保證國家、集體和人民的利益。

社會主義國家代表著人民的根本利益,社會主義集體代表這一部分人的特殊利益,國家利益和集體利益都是人民的利益。個人利益不能凌駕於人民利益之上,當個人利益與人民利益發生矛盾時,要以人民的利益為重,勇敢地犧牲個人利益。同時,要同一切危害人民利益的思想和行為作斗爭。

㈣ 社會主義道德的基本特徵是什麼

一、社會主義道德的基本特徵:
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回為原則,以誠實守信為重點答,以社會主義公民基本道德規范和社會主義榮辱觀為主要內容。
二、社會主義道德是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是對中國古代優良道德傳統的傳承和升華,是中國革命道德傳統的直接繼承和發展。
1、社會主義道德是以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體的經濟基礎的反映;是在無產階級自發形成的樸素的道德基礎上,以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為指導,由無產階級自覺培養起來的道德;是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誠實守信為重點,以社會主義公民基本道德規范和社會主義榮辱觀為主要內容,以代表無產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的先進道德體系。
2、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道德的實質是真正的人的世界和人的關系的體現,即它們始終如一地關注人的發展與完善、關注人際關系的協調與和諧。

㈤ 社會主義道德的核心內容

核心:

黨的十四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若乾重要問題的決議》規定: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要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

1944年9月5日,中共中央警衛團的一名叫張思德的戰士在陝北安塞山中燒炭時,因炭窯崩塌而不幸犧牲。9月8日,中央直屬機關專門為紀念張思德召開了追悼會,毛澤東在追悼會上作了演講,這就是著名的《為人民服務》。

為人民服務是中國共產黨的唯一宗旨,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唯一宗旨,是社會主義時期道德建設的核心。

為什麼人的問題是做人的根本問題,也是區分無產階級人生觀、價值觀與資產階級人生觀、價值觀的根本標准。無產階級的使命不僅僅是為了解放自己,而是為了解放全人類。它的根本宗旨是為人民謀利益。

所以毛澤東說:「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是死得其所」,「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替法西斯賣力,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鴻毛還輕」,「為人民的利益堅持好的,為人民的利益改正錯的」。

(《毛澤東選集》第3卷第1004—1005頁)。總之,是為人民而不是為自己。

堅持為人民服務,首先要樹立為人民服務的價值取向。這是人生首要的、根本的問題,也是無產階級人生價值觀與剝削階級人生價值觀的根本區別。

在無產階級看來,人生的真正意義在於奉獻,在於為社會、為他人多作貢獻,這是大前提,也是做人的根本問題,這個問題解決了,做人的其他問題才有可能正確解決。

比如對待利益、榮譽、金錢、地位、苦樂、幸福、生死等等,只要首先不是從個人利益出發,而是從人民的利益出發,就會找到正確的答案,就容易正確對待,正確處理。

其次,要有為人民服務的本領,提高為人民服務的能力。為人民服務水平的高低,貢獻的大小,不僅與他的人生價值觀相聯系,也與他的知識、素質為基礎的能力相聯系。

我們只有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和業務素質,才有可能更好地為人民服務,為祖國、為社會、為人民做出較大的貢獻。有的人不注意努力學習和鍛煉,自己的能力素質提不高,志大才疏,他就不可能做出太大的貢獻。

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飛速發展、「知識爆炸」的今天,加強學習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一個人掌握的科學技術越多,他的能力就可能越強,也越有可能做出驚人的貢獻。

第三,要積極從事為人民服務的實踐。人們認識世界的目的在於改造世界,掌握知識和提到能力的目的在於實踐。一個人有了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又有了為人民服務的本領,這還不夠,還必須積極投入到為人民服務的社會實踐中去,在實踐中使為人民服務成為現實。

能力靠實踐來顯現,價值靠實踐來創造,成果靠實踐來獲得,貢獻靠實踐來完成,如果他消極、懶惰,大事作不來,小事又不做,那麼他的願望將是空的,能力將是廢的,價值也只是潛在的。

毛澤東十分重視理論聯系實際,動員人們積極實踐,他說,如果有了正確的理論,只是把它束之高閣,並不執行,那麼這種理論再好也是沒有意義的。

第四,要正確處理個人利益與人民利益的關系。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合理的、合法的、合乎政策的追求個人利益是道德允許的,但基本前提是保證國家、集體和人民的利益。

社會主義國家代表著人民的根本利益,社會主義集體代表這一部分人的特殊利益,國家利益和集體利益都是人民的利益。個人利益不能凌駕於人民利益之上,當個人利益與人民利益發生矛盾時,要以人民的利益為重,勇敢地犧牲個人利益。同時,要同一切危害人民利益的思想和行為作斗爭。

(5)社會主義起碼道德擴展閱讀:

社會主義道德是植根於社會主義經濟基礎,與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文化狀況相適應的社會道德。社會主義是共產主義的初級階段,又是向共產主義高級階段前進的歷史運動,社會主義道德本質上從屬於共產主義道德體系,是共產主義道德在社會主義歷史階段的具體體現。

它以社會主義的集體主義為道德原則,以實現共產主義為道德理想。毛澤東說「提倡以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相結合的原則為一切言論行動的標準的社會主義精神」。

㈥ 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基本特徵是什麼

社會主義職業道德具有如下特徵:

1、繼承性和創造性相統一

一方面,它在繼承傳統優秀道德的基礎上,根據時代發展的要求和社會主義制度的特徵,對傳統職業道德進行調整,賦予它新的內涵;另一方面,根據社會主義生產方式的要求,它也提出了新的職業道德要求,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等。

2、階級性和人民性相統一
社會主義職業道德具有鮮明的階級性.其根本目的和任務在於反映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的根本利益.維護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的政治統治地位。同時,社會主義是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因此,它反映和體現的是全體人民的利益和意志。

3、先進性和廣泛性相統一

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先進性主要表現為:它是迄今為止人類社會最先進社會經濟關系的反映;它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批判地吸收了人類歷史上職業道德的優良傳統,從我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公民受到的教育程度和基本道德觀念等方面的實際情況出發,體現著由高到低的不同層次。

但是.社會主義社會中還存在著非社會主義性質的職業道德現象,因此,對社會主義職業道德先進性的評價應該有一個可以衡量的客觀標准。

這個客觀標准就是要有利於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有利於國家的統一、民族的團結和社會的進步,有利於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惡丑,有利於弘揚正氣、構建和諧社會,有利於公民自覺履行權利和義務,以開拓創新、銳意改革的精神和誠實守信、無私奉獻的品德創造美好生活。

(6)社會主義起碼道德擴展閱讀

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基本規范:

1、愛崗敬業

是社會主義職業道德最基本、最起碼、最普通的要求。愛崗敬業作為最基本的職業道德規范,是對人們工作態度的一種普遍要求。愛崗就是熱愛自己的工作崗位,熱愛本職工作,敬業就是要用一種恭敬嚴肅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工作。

2、誠實守信

是做人的基本准則,也是社會道德和職業道德的一個基本規范。誠實就是表裡如一,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守信就是信守諾言,講信譽,重信用,忠實履行自己承擔的義務。誠實守信是各行各業的行為准則,也是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則,是社會主義最基本的道德規范之一。

3、辦事公道

是指對於人和事的一種態度,也是千百年來人們所稱道的職業道德。它要求人們待人處世要公正、公平。

4、服務群眾

就是為人民群眾服務,是社會全體從業者通過互相服務,促進社會發展、實現共同幸福。服務群眾是一種現實的生活方式,也是職業道德要求的一個基本內容。服務群眾是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核心,它是貫穿於社會共同的職業道德之中的基本精神。

5、奉獻社會

就是積極自覺地為社會做貢獻。奉獻社會自始至終體現在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和服務群眾的各種要求之中。奉獻社會並不意味著不要個人的正當利益,恰恰相反,一個自覺奉獻社會的人,他才真正找到了個人幸福的支撐點。奉獻和個人利益是辯證統一的。

㈦ 社會主義職業道德最基本,最起碼,最普通的要求

社會主義職業道德主要規范
《綱要》規定「要大力倡導以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為主要內容的職業道德,鼓勵人們在工作中作一個好建設者」。《綱要》對職業道德的這種規定,既體現了時代的鮮明特徵,又概括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各種職業道德的共同特點,所以,它適用於各行各業,是對各種職業道德的共同要求。

1、愛崗敬業

緊密聯系的愛崗、敬業是社會主義職業道德最基本、最起碼、最普通的要求。愛崗,就是熱愛自己的工作崗位,熱愛自己的本職工作。敬業,就是以極端負責的態度對待自己工作。宋朝朱熹對「敬業」的解釋是:「專心致志,以事其業」。就是說,敬業的核心要求是嚴肅認真,一心一意,精益求精,盡職盡責。古人提倡的這種工作態度今天仍然沒有過時。

2、誠實守信

誠實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則,也是社會道德和職業道德的一個基本規范。在中國傳統儒家倫理中,誠實守信被認為「立政之本」、「立人之本」、「進德修業之本」。《綱要》把誠實守信列為社會主義職業道德德一項基本內容,真可謂順應天意,合乎民心。

3、辦事公道

辦事公道是指對於人和事的一種態度,也是千百年來人們所稱道的職業道德。它要求人們待人處世要公正、公平。公正、公平要以公心為基礎,從個人的感情和利益出發,很難做到公正、公平。當然,公正、公平也是包括平等的內涵。

4、服務群眾

又都為他人服務。就是說,任何人要生存、要發展、要工作、要勞動,首先總是要接受社會和其他人提供的大量服務;同時,任何一位從業者也總是在自己本職崗位上通過自己具體的工作、勞動,為他人、為社會提供服務。所以,服務群眾是社會全體從業者通過互相服務,來達到社會發展、共同幸福。服務群眾是一種現實的生活方式,也是職業道德要求的一個基本內容。

5、奉獻社會

奉獻社會就是積極自覺地為社會做貢獻。奉獻,就是不論從事任何職業,從業人員的不是為了個人、家庭,也不是為了名和利,而是為了他人,為了有益於國家和社會。正因為如此,奉獻社會就是社會主義職業道德得本質特徵。社會主義建立在以公有制為主體得經濟基礎之上,廣大勞動人民當家作主,因此,社會主義職業道德必須把奉獻作為自己重要的道德規范,作為自己根本的職業目的。

八.以活動為載體開展公民道德建設
思想道德建設是整個精神文明建設的核心內容和中心環節,創建活動作為吸引和組織廣大群眾參與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形式和重要載體,必須把思想建設突出出來,貫徹始終。要堅持在各種類型的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中突出思想內涵,強化道德要求。各項創建活動的工作安排和內容設計,都要體現公民道德建設的要求,使活動的過程成為灌輸道德教育、弘揚道德新風的過程。

㈧ 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基本要求是什麼

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基本要求是:

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版服務群眾、奉獻權社會


1、愛崗敬業

是社會主義職業道德最基本、最起碼、最普通的要求。愛崗就是熱愛自己的工作崗位,熱愛本職工作,敬業就是要用一種恭敬嚴肅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工作。

2、誠實守信

是做人的基本准則,也是社會道德和職業道德的一個基本規范。講信譽,重信用,忠實履行自己承擔的義務。

3、辦事公道

是指對於人和事的一種態度,它要求人們待人處世要公正、公平。

4、服務群眾

是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核心,它是貫穿於社會共同的職業道德之中的基本精神。要是社會全體從業者通過互相服務,促進社會發展、實現共同幸福。

5、奉獻社會

就是積極自覺地為社會做貢獻,是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本質特徵。

(8)社會主義起碼道德擴展閱讀:

首次提出:1996年10月7日至10日,黨的十四屆六中全會在北京舉行,會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若干問題的決議》。

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核心規范是:為人民服務,它是貫穿於全社會共同的職業道德之中的基本精神。

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基本原則是:集體主義。

㈨ 社會主義道德的核心和原則是什麼

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要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

社會主義回道德是以社會主義公答有制為主體的經濟基礎的反映;是在無產階級自發形成的樸素的道德基礎上,以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為指導,由無產階級自覺培養起來的道德。

一方面是指社會主義道德的內容體系,它由各方面的道德規范構成,如政治道德、商業道德、家庭道德以及各行各業都有自己具體的規范、具體的內容,各種規范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構成了社會主義道德的內容體系。另一方面是指社會主義道德的層次體系。


(9)社會主義起碼道德擴展閱讀:

其次,集體主義原則體現了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精神。民主就是人民自己當家作主,民主政治建設就是實現公民的政治平等,讓人民真正行使自己的權力來保證自己的權利。社會主義的公民只有具備集體主義精神,才能真正使自己進入主人角色,行使主人權力。

社會主義的集體主義體現了個人與社會的不可分割性,社會形成了個人與集體的統一體,社會不僅不可能離開每個人而存在,同時,個人也離不開社會而存在。因此,社會主義民主依賴於每個公民都有自主選擇的民主權利,包含著對個人權利、個人利益、個人價值的尊重的保障,它反對只顧個人不顧集體的個人主義。

㈩ 社會主義道德體系包括哪些方面

社會主義道德體系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社會主義道德的內容體系,由各方面的道德規范構成,如政治道德、商業道德、家庭道德以及各行各業的具體規范;另一個就是社會主義道德的層次體系,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由低到高存在著四個層次的道德要求。

1.處於最低層次的、也就是最簡單、最一般的道德要求,是社會主義起碼道德要求,它包括社會公德和家庭道德兩大部分。

2.處於第二層次的是社會主義基本道德,具體概括為「五愛」,即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

3.處於第三層次的是社會主義職業道德,各行各業都有自己的特殊道德要求。

4.處於第四層次的是共產主義道德,這是社會主義時期的最高道德要求。

(10)社會主義起碼道德擴展閱讀

社會主義道德體系的相關明細

1.就思想道德建設內在關系而言,建設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一個重要的關鍵就是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明榮知恥,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應該成為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及其實踐的重要支撐和內在機制。

2.社會主義道德體系是進行以德治國的依據,是提高全體公民道德素質的基礎和前提。這個道德體系必然是包括各個群體、各個階層、各種職業、各個系統的道德規范的總和。

①體現著道德核心、道德原則和道德規范的各種不同層次的要求;

②顯示出政治導向、法律支持和政策引導的力量;

③發揮著整個大眾傳媒、公眾輿論、社會氛圍對道德的制約作用。

熱點內容
殺枉法法官 發布:2025-05-21 08:37:44 瀏覽:179
高校法學教師 發布:2025-05-21 08:22:05 瀏覽:590
經濟法的謙抑性 發布:2025-05-21 08:20:38 瀏覽:540
司法援助熱線 發布:2025-05-21 08:20:34 瀏覽:347
房產出資證明沒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5-21 08:09:14 瀏覽:87
公司法歷年司考真題 發布:2025-05-21 08:07:03 瀏覽:215
趙孟頫書道德經 發布:2025-05-21 07:53:20 瀏覽:330
國際經濟法app 發布:2025-05-21 07:49:30 瀏覽:584
司法處罰法 發布:2025-05-21 07:42:19 瀏覽:881
醫用過期耗材的規章 發布:2025-05-21 07:31:23 瀏覽: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