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法治事件一

法治事件一

發布時間: 2021-01-18 11:54:49

1. 如何用法治思維方法看待社會熱點公共事件

我國自黨的十五大確立「依法治國」方略以來,已經取得了可喜成就,但依然存有不少差距。當前,我國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社會穩定進入風險期,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開展工作、解決問題。
作為執掌黨的執政權和國家立法權、行政權、司法權等公權力的特殊群體——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是運用法治方式治國理政的執政主體,能否具有法治思維、能否善用法治方式,不僅關繫到社會主義法治強國建設,也關繫到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實現,因此國家工作人員必須具有較高的法治思維水平和能力,與其具有較高的理論思維、戰略思維、辯證思維同等重要。
法治思維是基於法治的固有特性和對法治的信念來認識事物、判斷是非、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而法治方式是運用法治思維處理和解決問題的行為方式,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來化解矛盾,可以較少留有後遺症。面對矛盾,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要善於用法律上的事實分清是非,用權利義務思維分清對錯,在法律框架內明確權利、界定義務。對進入法定渠道的矛盾問題,要嚴格依據事實、法律,公開公正處理,以依法解決矛盾問題的實際成效,讓群眾體會公平正義、信服法律權威,從而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環境。其次,要善於與人民群眾理性對話,善於與不同意見的當事者協商,做到合法合理、合情合理,只要政府理性平和、真誠對話、協商執法,人民群眾也會理性、合法地維護自己的權利,而不至於採取極端的行為,很多矛盾就不會升級、不會激化,更不會爆發成大規模群體性事件。另外,法治的權威性,需要所有人員敬畏和尊崇,對矛盾糾紛,依法達成的協議、依法作出的處理結論,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和普通百姓都要一起執行。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不執行或執行不到位的,應嚴肅追究責任;同樣,如果有人在合法合理訴求解決以後無理取鬧甚至聚眾滋事、擾亂公共秩序,也要依法嚴肅處理。只有建立依法辦事、依法維權、違法必究的規則和機制,才能樹立法治權威,維護正常社會秩序。

2. 報警刑事案件,警察說在法治審核什麼意思謝謝好心人解答一下。

這個是公安機關的內部程序,公安機關內部有個部門叫法制科 ,法制科審核後,認為可以立案以後就會立案的。

3. 孫志剛事件反映了我國法治建設方面存在什麼問題

第一,通過真正公開的審理,揭露與案件有關的制度性罪惡,揭露異化的制度如何縱容乃至強制釋放人性中的邪惡,以此促成全民的反思、推動制度的未來變革。盡管制度性的罪惡並非刑法意義上的罪,法院在刑事訴訟中也沒有法律上的義務去揭示之,但一個負責的司法體系、一個公開的審理過程、一個不避諱制度醜陋的權力部門,應當把對制度性罪惡的思考與對當下被告的定罪量刑勾連在一起。
第二,結合罪行發生的具體情境,調查每個被告不同的主觀惡性,從而懲罰甚或加重懲罰當罰者,減輕對制度受害者的懲罰。制度性罪惡的存在,絕對不是具體犯罪的理由,尤其對於那些有能力、有選擇餘地不去從事犯罪的人;「制度受害者」也不是一個大帽子,讓每個犯罪的人都可以堂而皇之地戴上它。二戰以後,盟國組成的國際法庭在德國的紐倫堡對納粹的戰爭罪犯進行審判,確立的紐倫堡原則是:「奉命行事的個人不能免責。但是,只有那些有很大的選擇自由的人所犯下的罪行,才可能受到懲罰;只有那些有很大的選擇自由的人,才應該被傳喚來為自己的行為作辯解。在起訴戰爭罪犯的過程中,私人、未被任命的人或職位較低的官員,是不會因為其執行命令而被判犯有戰爭罪的。」借鑒這一折射人性關懷的原則,我們也可以對像喬艷清那樣有選擇自由而故意行凶的人,施以重罰;也可以對像張明君那樣被強迫犯罪的人,減輕懲罰。當然,在技術上,我們沒有「制度受害者」的法律術語,但刑法上關於脅從犯可以減輕或者免於處罰的規定,也是可以為判決提供法律支撐的。
擺脫仇恨、報復的情結,擺脫以重刑掩蔽制度醜陋的遮羞心態,在道德倫理上譴責異化的具體制度,在定罪量刑上懲罰主觀惡性深重的人、適當地寬宥被迫犯罪的人,讓我們擁有博大、寬仁的胸襟,讓我們直接或間接締造的、也生存其中的制度環境在整體上放射人文關懷的光芒。我所嚮往的,不會是一個善良、美好的夢吧?

4. 中央台有一個是講法制事件的 是第幾套

法制節目現在比較多:CCTV1《今日說法》、CCTV2《經濟與法》、CCTV13新聞頻道《法治在線》等,CCTV12就是法制頻道,法制事件都說

5. 中國進入建設法治化社會的新時期,是以哪一事件作為

中國進入建設法治化社會的新時期,是以 1999年把「依法治國」寫進憲法 作為標志。

6. 2016年推動法治進程十大案件有哪些

4月20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中央電視台聯合發布2016年推動法治進程十大案評選結果,聶樹斌被宣判無罪案、「快播」傳播淫穢物品牟利案、白恩培受賄被判終身監禁案等十大案件入選。

本次十大案件的評選,主要根據網民投票多原則,專家評審評價高、投票多原則,案件審判對推動法治進程具有重大影響、積極作用原則,案件類別比例適當平衡原則等原則和相關評審標准對案件進行綜合評定。 經過初評、投票、復評等嚴格的評比程序。

熱點內容
民法典提回 發布:2025-05-21 14:13:11 瀏覽:195
現實社會的精神勝利法 發布:2025-05-21 13:53:33 瀏覽:656
居民小區單元樓各種規章公約 發布:2025-05-21 13:53:19 瀏覽:531
放棄繳納社保聲明是有法律效力的嗎 發布:2025-05-21 13:48:09 瀏覽:773
勞動法陪產假北京 發布:2025-05-21 13:43:00 瀏覽:895
河南英搏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5-21 13:41:02 瀏覽:66
重慶大學在職法律碩士 發布:2025-05-21 13:32:29 瀏覽:59
法院6穩6保 發布:2025-05-21 13:31:21 瀏覽:527
行政法的強制措施 發布:2025-05-21 13:27:35 瀏覽:980
中華人民共和國訴訟法第八十二條是什麼 發布:2025-05-21 13:21:31 瀏覽: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