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法的強制措施

行政法的強制措施

發布時間: 2025-05-21 13:27:35

行政法問題。行政強制措施和行政處罰區別

你這個問題我看上面回答的人好像不在點兒上,我來試著給你解答一下吧!
我認為你之所以無法區分這些細則,是因為你對行政強制和行政處罰所針對的對象不太清晰。
1、行政處罰:代錶行為人的違法行為不具有長期性,已經施行完畢或已經沒有危害,不具備停止能力了,其目的是懲罰和制裁;
2、行政強制:說明行為人的違法行為或其危害結果具有長期性,行為或危害結果還在繼續,依然具備停止能力,行政機關部門以暫時性措施逼迫其履行,目的是停止侵害而不是懲罰和制裁;

基於上述前提,行政強制和行政處罰最根本的區別不是其採用什麼樣的措施,而是它們所針對的行政違法人有非常明顯的區別。
限制人身自由(盤問、隔離、戒毒、教養)和行政拘留都是限制了人身自由,但它們最根本的區別是違法人的類型不一樣;
責令停止違法和責令停產停業,自然你也就懂了,停止違法是因為違法行為還在繼續,是長期性的,目的是停止侵害,而停產停業是因為違法行為已經結束,目的是懲罰。

希望能幫到你。

㈡ 行政強制措施由法律法規規定的行政機關

法律解析:

1、 行政強制措施 的適用有法律法規的規定。 2、根據《 行政強製法 》第十七條,行政強制措施由法律、法規規定的行政機關在法定職權范圍內實施。行政強制措施權不得委託。 3、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 行政處罰法 》的規定行使相對集中 行政處罰權 的行政機關,可以實施法律、法規規定的與行政處罰權有關的行政強制措施。 4、行政強制措施應當由行政機關具備資格的行政執法人員實施,其他人員不得實施。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 行政強製法 》第九條 行政強制措施的種類: (一)限制公民人身自由; (二)查封場所、設施或者財物; (三)扣押財物; (四)凍結存款、匯款; (五)其他行政強制措施。 第十條 行政強制措施由法律設定。 尚未制定法律,且屬於國務院行政管理職權事項的,行政 法規 可以設定除本法第九條第一項、第四項和應當由法律規定的行政強制措施以外的其他行政強制措施。 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規,且屬於地方性事務的,地方性法規可以設定本法第九條第二項、第三項的行政強制措施。 法律、法規以外的其他規范性文件不得設定行政強制措施。 第十一條 法律對行政強制措施的對象、條件、種類作了規定的,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不得作出擴大規定。 法律中未設定行政強制措施的,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不得設定行政強制措施。但是,法律規定特定事項由行政法規規定具體管理措施的,行政法規可以設定除本法第九條第一項、第四項和應當由法律規定的行政強制措施以外的其他行政強制措施。 第十二條 行政 強制執行 的方式: (一)加處罰款或者滯納金; (二)劃撥存款、匯款; (三)拍賣或者依法處理查封、扣押的場所、設施或者財物; (四)排除妨礙、恢復原狀; (五)代履行; (六)其他強制執行方式。 第十三條 行政強制執行由法律設定。 法律沒有規定行政機關強制執行的,作出行政決定的行政機關應當申請人民 法院強制執行 。 第十四條 起草法律草案、法規草案,擬設定行政強制的,起草單位應當採取聽證會、論證會等形式聽取意見,並向制定機關說明設定該行政強制的必要性、可能產生的影響以及聽取和採納意見的情況。

㈢ 行政法強制措施有哪些

行政強制措施有以下這些:
(一)限制公民人身自由;
(二)查封場所、設施或者財物;
(三)扣押財物;
(四)凍結存款、匯款;
(五)其他行政強制措施。
行政強制措施,是指行政機關在行政管理過程中,為制止違法行為、防止證據損毀、避免危害發生、控制危險擴大等情形,依法對公民的人身自由實施暫時性限制,或者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財物實施暫時性控制的行為。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製法》第二條、第九條

㈣ 行政法規可以設定的行政強制措施有

行政法規可以設定第九條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第四項凍結存款、匯款和應當由法律規定的行政強制措施以外的其他行政強制措施。
法律設定的行政強制措施有以下這些:
(一)限制公民人身自由;
(二)查封場所、設施或者財物;
(三)扣押財物;
(四)凍結存款、匯款;
(五)其他行政強制措施。
?行政法規是國務院制定的規范性文件,行政法規的效力僅次於憲法和法律。所以行政強製法也授權行政法規有行政強制措施設定權。同時也作了三點限制:一是尚未制定法律,且屬於國務院行政管理職權范圍的事項的。憲法第89條規定了國務院的職權,在憲法規定內的事項,國務院可以制定行政法規,設定行政強制措施,但要遵循行政法的一個重要原則——法律優先的原則,就是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規才可以規定;法律作了規定的,行政法規要與法律的規定一致,不能超出法律的規定。。關於其他應當由法律規定的行政強制措施包括哪些,行政強製法沒有明確列舉,根據憲法的規定,強制進入公民住宅和限制公民通信自由的行政強制措施,應當由法律規定。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製法》第九條行政強制措施的種類:(一)限制公民人身自由;(二)查封場所、設施或者財物;(三)扣押財物;(四)凍結存款、匯款;(五)其他行政強制措施。
第十條行政強制措施由法律設定。
尚未制定法律,且屬於國務院行政管理職權事項的,行政法規可以設定除本法第九條第一項、第四項和應當由法律規定的行政強制措施以外的其他行政強制措施。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規,且屬於地方性事務的,地方性法規可以設定本法第九條第二項、第三項的行政強制措施。法律、法規以外的其他規范性文件不得設定行政強制措施。
簡要總結:行政法規可以設定的行政強制措施有:行政法規可以設定第九條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第四項凍結存款、匯款和應當由法律規定的行政強制措施以外的其他行政強制措施。

㈤ 行政機關實施行政強制措施應當遵循哪些規定

根據《行政強製法》規定,行政機關實施行政強制措施應當向行政機關負責人報告並經批准,由兩名以上行政執法人員實施,出示執法身份證件,通知當事人到場,當場告知當事人採取行政強制措施的理由、依據以及當事人依法享有的權利、救濟途徑,並聽取當事人的陳述和申辯。並遵守下列程序規定:
1、實施前須向行政機關負責人報告並經批准並由兩名以上行政執法人員實施
2、要求出示執法身份證件並通知當事人到場
3、當場告知當事人採取行政強制措施的理由、依據以及當事人依法享有的權利、救濟途徑並當事人的陳述和申辯;
4、製作現場筆錄
5、現場筆錄由當事人和行政執法人員簽名或者蓋章,當事人拒絕的,在筆錄中予以註明
6、當事人不到場的,邀請見證人到場,由見證人和行政執法人員在現場筆錄上簽名或者蓋章
7、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程序。
行政強制措施主要有以下幾種:
1、查封。查封是指有管轄權的行政機關用封條將當事人的財物就地封存,不準任何人轉移和處理。就地查封的財物,行政機關可以指定當事人負責保管。保管期間,在不被查封的財產的情況下,當事人經行政機關批准可以使用該項財物。如果當事人拒絕保管或者保管不善,造成損失的,要承擔責任。如果需要,行政機關也可以將查封的財物,易地封存,或者指定其他單位或者個人保管。
2、扣押。扣押是指有管轄權的行政機關把當事人的可作為必要證據的物品、文件及依法應當予以沒收的財物轉移至另外場所,加以扣留,防止當事人佔有、使用或處分。扣押和查封不同,查封主要是就地進行,加貼封條,而且有的被查封的財產當事人可以使用;扣押主要是易地進行,不貼封條,扣押的物證無論誰保管,都不得任意使用該財物。
扣押的物品、文件必須是能夠作為物證、書證的物品、文件,其他任何與案件無關的物品、文件都不得扣押。扣押的物證、書證應當妥善保管或者封存。首先要作好登記,對不能入卷的物證、書證應當妥善保管或者封存。首先要作好登記,對不能入卷的物證、書證應當拍照,將照片附卷;對容易受到損害的物證、書證應採取拍照、錄相、繪圖等方法加以固定和保全。待結案後分別送交主管部門或按規定處理。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借口對被扣押的物品、文件進行使用或者損毀。經調查不構成違法,被扣押的物證;書證應當返還當事人。由於行政機關的過失,使扣押的物證受到損害,甚至丟失,給當事人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查封、扣押財產時,行政機關應當通知當事人及利害關系人到場,並出示該行政機關行政首長簽發的查封、扣押命令書。當事人及利害關系人拒不到場的行政機關可以通知有關組織派員參加,協助查封、扣押。執法人員應當會同在場見證人和被扣押物品、文件的當事人查點清楚,對於被查封、扣押的財產,行政機關必須造具清單,寫明扣押物品的名稱、規格、特徵、質量、數量、文件的名稱、編號等,以及物品、文件發現地點、扣押時間,並由當事人或利害關系人,協助查封、扣押的人簽名蓋章。行政處罰法規定,當事人逾期不履行罰款行政處罰的,行政機關可以將查封、扣押的財產拍賣,用所得款項抵繳罰款。
3、凍結。凍結是針對當事人的存款所採取的一種強制措施。有管轄權的行政機關為了保證行政處罰的執行,認為需要凍結當事人的存款時,應以行政機關的名義發出協助執行通知書,由有關的銀行或者信用合作社凍結,不準當事人及其他人提取和轉移。行政處罰法規定,當事人逾期不履行罰款行政處罰的,行政機關可以將凍結的存款劃撥抵繳罰款。另外,行政處罰還規定,行政機關在收集證據時,可以採取抽樣取證的方法;在證據可能喪失或者以後難以取得的情況下,經行政機關負責人批准,可能先行登記保存,並在7日內及時作出處理決定。這里規定的證據登記保存措施,是帶有強制性的檢查措施,雖然不屬於行政強制措施,但也會對當事人的權益產生比較廣泛的影響,所以,行政處罰法對此作出比較嚴格的限定。一是採取證據登記保存措施的行政機關必須是具有行政處罰權的行政機關;二是行政機關必須是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後難以取得的情況下,行政機關才能採取證據登記保存措施;三是採取證據登記保存措施必須經行政機關負責人批准,並應當在7日內及時作出處理決定,否則,逾期證據登記保存措施自然解除。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強制行政法》
《行政強製法》第十八條_行政機關實施行政強制措施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一)實施前須向行政機關負責人報告並經批准;
(二)由兩名以上行政執法人員實施;
(三)出示執法身份證件;
(四)通知當事人到場;
(五)當場告知當事人採取行政強制措施的理由、依據以及當事人依法享有的權利、救濟途徑;
(六)聽取當事人的陳述和申辯;
(七)製作現場筆錄;
(八)現場筆錄由當事人和行政執法人員簽名或者蓋章,當事人拒絕的,在筆錄中予以註明;
(九)當事人不到場的,邀請見證人到場,由見證人和行政執法人員在現場筆錄上簽名或者蓋章;
(十)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程序。

熱點內容
刑事訴訟法精講視頻 發布:2025-05-21 21:03:57 瀏覽:271
未成年人法律知識手冊 發布:2025-05-21 21:02:59 瀏覽:434
雲南省法律援助范圍 發布:2025-05-21 20:58:56 瀏覽:503
宿舍值班24小時外再加班3小時符合勞動法 發布:2025-05-21 20:56:04 瀏覽:65
針刺法治療青春痘 發布:2025-05-21 20:47:40 瀏覽:440
遼寧大學法學研究生 發布:2025-05-21 20:47:36 瀏覽:809
淶水律師咨詢 發布:2025-05-21 20:37:32 瀏覽:828
王建偉律師 發布:2025-05-21 20:34:49 瀏覽:851
勞動與社會保障法同工同酬 發布:2025-05-21 20:32:51 瀏覽:167
福建農林大學法律碩士 發布:2025-05-21 20:32:50 瀏覽: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