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政法法治理論

政法法治理論

發布時間: 2021-01-18 12:18:06

A. 楊小軍的主要科研成果

主編《行政法》,中國經濟出版社1989年版。
主編《行政訴訟法學》,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杜1989年版。
副主編高等政法院校規劃教材《行政訴訟法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
獨著《我國行政訴訟受案范圍理論研究》,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1998年9月版。
主編《行政法學基礎理論研究》,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1999年12月版。
主編《行政訴訟法學》,陝西旅遊出版杜1999年版。
主編《行政法治探索》,陝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主編《行政強制與行政程序研究》,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副主編高等法律職業教育教材《行政法原理與實務》,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獨著《我國行政復議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年6月版。
獨著《行政處罰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年10月版。
合著《法定行政程序實證研究》,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2005年6月版。
分主編《當代中國行政法》,中國方正出版社2005年版。
獨著《國家賠償法律問題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6月版。
獨著《重大行政案件選編》,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6年9月版。
獨著《行政訴訟問題研究與制度改革》,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7年3月版。
主編《國家賠償制度的完善》,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2008年10月。
「二十世紀西方國家行政權的擴張」,《西北政法學院學報》1986年第2期。
「法院主持行政訴訟中的幾個問題」,《政治與法律》1987年第1期。
「試析行政訴訟和民事訴訟的差異」,《西北政法學院學報》1987年第3期。
「關於檢察機關參加行政訴訟的探討」,《法學與實踐》1988年第2期。
「濫用行政自由裁量權的法律思考」,《法律科學》1991年第2期,該文被《高校文科學報文摘》摘轉。
「內外行政法律關系的理論與實踐」,《法學研究》1993年第1期。該文被人民大學復印資料《法學》1993年第6期全文轉載。
「關於建立與完善行政法學分論體系的思考」,《法律科學》1994年增刊。
「行政訴訟補證問題探析」,《當代法學》1998年第3期。
「析行政訴訟上的授權與委託」,《法商研究》1998年第3期,該文被人民大學復印資料《訴訟法學、司法制度》1998年第11期全文轉載。
「行政處罰量化理論探析」,《法律科學》1998年增刊。
「政府機關推行合同管理應當遵守的若干法律規則」,《經濟改革》1998年第4期。
「我國行政法治的發展——制度與理論」,《人文雜志》1998年增刊。
「關於仲裁與第三人的法律思考」,《經濟改革》1998年仲裁專刊。
「論行政合同的特徵、法律性質」,《行政法學研究》1998年第2期。
「試論行政強制措施與刑事強措施的區別及其與行政訴訟的關系」,《甘肅政法學院學報》1998年第3期。該文被人大復印報刊資料《訴訟法、司法制度》1998年第12期全文轉載。
「依法行政的概念新探」,《東吳法學》1998年號,蘇州大學出版社出版。
「經驗的民主與理性的憲政」,《法治研究》,1998年杭州大學出版社出版。
「正確認識我國行政訴訟受案范圍的基本模式」,《中國法學》1999年第6期。該文被人大復印報刊資料《訴訟法、司法制度》2000年第3期全文轉載。
「關於行政認定行為的法律思考」,《行政法學研究》1999年第1期。
「行政強制設定權的原則與規則」,《求是學刊》2000年第4期。
「國家賠償的歸責原則與歸責標准」,《法學研究》2003年第2期。
「怠於履行行政義務及其賠償責任」,《中國法學》2003年第6期。
「行政被告資格錯別「辨析」應該改成「辨析」」,《法商研究》2003年第6期,該文被人大復印報刊資料《訴訟法、司法制度》2004年第3期全文轉載。
「程序違法撤銷與重作行政行為的限制」,《天津行政學院學報》2005年第3期。
「對行政復議書面審查方式的異議」,《法律科學》2005年第4期。該文被在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資料復印中心報刊資料《憲法學、行政法學》2005年第10期上全文轉載。
「怠於履行職責的國家賠償責任」,《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05年第1期。
「國家賠償若干理論與實踐問題」,《中國法學》2005年第1期。
「和諧社會與糾紛解決制度」,《中國黨政幹部論壇》2005年5月號
「行政訴訟案件理論的發展與檢討」,《政法論壇》2005年第5期。
「中國國家賠償法的立法與實踐」,《中國法律》2005年12號。
「行政法律規范的沖突」,《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06年第3期。
「『會議紀要』與行政訴訟」,《中國黨政幹部論壇》2006年第6期。
「行政訴訟原告資格:影響與利害關系」,《法治論叢》2006年第4期。
「完善糾紛解決機制,構建和諧社會」,《甘肅行政學院學報》2006年第3期。
「完善糾紛解決機制,構建和諧社會」,載於《和諧社會建設與糾紛解決法律制度的理論與實踐》,中國法制出版社2007年5月版。
「我國行政訴訟被告資格認定標准之檢討」,《法商研究》2007年1期。該文被人大復印報刊資料《訴訟法學、司法制度》2007年第4期全文轉載。
「契約與依法行政」,《法學研究》2007年第2期。
「我國刑事賠償范圍辨析」,《人民檢察》2007年第18期。
「契約對行政職權法定原則的影響及其正當規則」,《中國法學》2007年第5期。
「政府應急法制體系建設的若干問題」,《中國應急管理》2007年第11期。
「從蘭州牛肉拉麵最高限價看政府如何依法行政」,《中國黨政幹部論壇》2008年第2期。
「國家賠償制度革新與國家賠償法的修改」,載於《憲法與行政法治演講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12月版。
「堅持科學發展觀,完善行政立法」,載於《加快法治政府建設的思考與探索》,中國法制出版社2008年10月版。
「拒絕簽字致孕婦胎兒雙死亡案件的法律分析」,《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08年第3期。
「從法律視角看服務型政府」,《法治論叢》2008年第6期。
「市民要看政府『賬本』的法律分析」,《中國黨政幹部論壇》2009年第1期。
「試論行政作為請求權」,《北方法學》2009年第1期。
「行政不作為形式及其違法性」,《重慶工業大學學報》2009年第1期。
「行政不作為問責的性質與構成要件」,《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09年第2期,獨著。
「論公民的政府信息知情權」,《甘肅行政學院學報》2009年第3期。
「政府信息公開范圍的若干法律問題」,《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09年第4期
「行政訴訟受案范圍之反思」,《法商研究》2009年第4期
「創新體制機制,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載於《政府法制載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中的作用研討會論文集》,中國法制出版社2009年10月。
「校園綁架案引發的『公開』討論」,《人民法院報》2009年12月20日。
參編法學研究生精品教材《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第22章,行政賠償,5萬字,中國法制出版社2009年5月版。
「消費券的法律問題」,國家行政學院《送閱件》,2009年3月10日。
「擴大住房公積金用途的法律問題需要認真研究」,國家行政學院《送閱件》2009年4月23日。
「重視使用少數民族語言宣傳教育的建議」,國家行政學院《送閱件》第52號。
「關於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畢業生就業難問題的對策建議」,國家行政學院《送閱件》第59號,2009年11月11日。
「積極應對貿易摩擦維護國家經濟權益」,國家行政學院送閱件第46號,2010年5月18日。
「《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之』潛伏』性缺陷」,《海峽法學》2010年第1期。
「城管執法機構性質與城管執法體制」,《行政管理改革》2010年第4期。
「『全裸』鄉政府所公開的信息」,《中國黨政幹部論壇》2010年第4期。
「契約與依法行政」,《全球時代下的行政契約》,2010年6月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
「契約與行政職權法定原則」,《全球時代下的行政契約》,2010年6月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
「國家賠償法修改問題研究」,《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0年第3期。
「城管執法機構性質與城管執法體制」,《行政管理改革》2010年第4期。
「『全裸』鄉政府所公開的信息」,《中國黨政幹部論壇》2010年第4期。
「官員問責從風暴走向常態 2009年被問責官員超7000」,2010年01月27日人民日報海外版。
「規范執法裁量權的制度建設」,《學習時報》2010年5月3日。
「行政執法體制改革的法律問題」,載於《科學發展與行政改革》,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2010年出版。
「積極應對貿易摩擦,維護國家經濟權益」,國家行政學院送閱件第46號,2010年5月18日。
「民族地區矛盾糾紛調處的問題與建義」,國家行政學院送閱件第84號,2010年10月28日。

B. 法學和政法學有什麼不同

一、對學生的培養目標不一樣:法學主要培養學生系統掌握法學知識,熟悉我國法律和黨的相關政策,掌握法學的基本分析方法和技術,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的能力;政法學專門培養從事專政工作的國家幹部,主要把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放在首位,注重培養學生的法學思維方式和法律事務處理能力。

二、學生學習內容和需要掌握的知識不完全一樣:法學學習課程有法理學、中國法制史、外國法制史、邏輯學、憲法、環境資源法、勞動與社會保障法、法律英語、公文寫作與處理等;政法學學習課程有法理學、憲法學、民法學、刑法學、中國法制史、公司法、金融法學、財稅法學、證據科學、法律文書、論辯技巧、律師公證與實務等。

三、就業方向不一樣:法學學生主要就業方向是公檢法單位人員、律師、法律顧問、證券業從業人員、司法鑒定從業人員等;政法學學生主要就業方向是檢察機關、審判機關、黨政機關、公安機關、司法行政部門、行政管理、新聞媒體、文化宣傳、出版發行和教育科研等部門,或從事法制新聞、宣傳和管理等工作等。

四、院校數量差距較大:截止到2014年,中國共擁有8所政法類院校,這些政法院校的國家司法考試通過率均在排在全國前列;開設法學的院校就多的多了,比如僅上海就有華東政法大學、上海政法學院、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華東師范大學、華東理工大學、東華大學、上海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等14所院校。

(2)政法法治理論擴展閱讀

一、法學專業,曾一度被人們公認為是捧著「鐵飯碗」的好專業,但是隨著公檢法單位人員的飽和、法學畢業生人數暴增等,法學就業的寒冰期已到來。法學,真的就成了人們心目中的專業好就業難的專業嗎?我國正處於由行政體制社會向市場經濟社會的轉型時期,法學專業正經歷著陣痛與新生,法學還是有那麼一系列的就業熱門方向,正在升溫回暖。

二、「五院四系」,是新中國建立的五所政法院校以及四所大學的法學院(原法律系)的簡稱,中國高等法學教育界曾有這一種說法:只有從「五院四系」走出來的人,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法律科班生。這9所高校的法律科學在中國法學教育界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當今中國司法機關80%的骨幹人員均有五院四系的培養背景。

C. 中國政法大學有哪些教授的課是必須要去蹭的

中國政法大學有哪些教授的課是必須要去蹭的?

法大一直以來被認為是國內一流的法學強校,那麼作為法學強校,它到底強在什麼地方呢?

首先課程設置,對於法學的基礎課程,如民法,刑法,刑訴,民訴,法理學原理開課老師數量眾多,並且在本領域內都是一流的學者。舉例來說,民法學的劉家安,李永軍,吳香香,劉保玉等中年學者,以及最近從外國留學回來的一批優秀的青年學者都直接給本科生授課,用我們刑法學老師徐久生老師的話來說就是:「你們隨便去一個學校看看,哪個學校有我們這么多教授直接給本科生教課」。作為對比,可能別的一些法學院,雖然也有非常優秀的老師,但是從總體上來看可能一個法學院一共只有200~300人左右,而法大的法學專業人數在1600人左右,從學生數量上考慮,也能從側面反映出師資力量。其次一些別的部門法如破產法,保險法,稅法等小法,從我們學校的開設情況來看是比較全面的,至少能滿足一些同學的特別需要,這個也是一大優勢。



民法:

吳香香

吳香香老師的每堂課都是一節推理游戲,帶你去深入探究每個法條,每個知識點背後的邏輯與原理,然後PPT雖然給的非常簡介但是其實是把關鍵詞全部列舉出來,這樣通過對關鍵詞的掌握也是把整個知識體系串起來,無論是對整個體系性把握抑或是對細節的理解都非常有幫助!


D. 簡述依法治國的重大意義

依法治國的重大意義有以下六條:

第一,依法治國是黨執政方式的重大轉變,有專利於加強和改善黨屬的領導。

第二,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保證。

第三,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擴大對外開放的客觀需要。

第四,依法治國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第五,依法治國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也是現代政治文明的基本標志。

第六,依法治國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條件。

(4)政法法治理論擴展閱讀

依法治國就是依照體現人民意志和社會發展規律的法律治理國家,而不是依照個人意志、主張治理國家;要求國家的政治、經濟運作、社會各方面的活動通通依照法律進行,而不受任何個人意志的干預、阻礙或破壞。

簡而言之,依法治國就是依照憲法和法律來治理國家,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還是國家長治久安的必要保障。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人民當家作主根本保證。

E. 朱維究的論文

1.《略論我國行政法的法源》,載於《 北京政法學院學報》(現《中國政法大學學報》),1983年第1期
2.《行政法學理論基礎問題探討》,載《中國政法大學學報》1983年第2期
3.《試論我國的行政訴訟》,載《法學研究》 1984年第4期
4.《行政行為過程性論綱》,載《中國法學》1984年第4期
5.《行政司法芻議》,載《中國法制報》1986年11月5日
6.《行政管理手段與行政法律管理》,載《政治學研究》,1988年第1期
7.《簡論行政訴訟制度在我國的確立與發展──在北京大學法律系紀念行政訴訟法頒布五周年理論研討會上的書面發言》,載《行政法學研究》1994年第4期
8.《義大利的行政程序立法與行政處罰制度》,載《法學雜志》1994年第2期
9.《談談我國的〈國家賠償法〉》,載《中國律師》1994年第7期
10.《論中央行政立法的許可權──對憲法第89條規定的理性思考》,載《行政法學研究》1995年第3期
11.《五年成就回顧與改善執法環境》,載《行政法學研究》1995年第4期
12.《行政法的理念:服務、管理、法制監督》,載《中外法學》1996年第5期
13.《行政行為司法審查監督的范圍》,載《行政法學研究》1996年第1期
14.《「兩個根本轉變」與政府管理觀念、管理依據及管理手段──抓住《行政處罰法》實施的契機,深化行政改革》,載《中國行政管理》1996年第12期。
15.《司法裁量權與我國司法審查監督的范圍》,載《行政法學研究》1997年第4期。
16.《程序行政行為初論》,載《政法論壇》1997年第3期
17.《行政行為過程性論綱》,載《中國法學》1998年第4期
18.《台灣當局「涉及兩岸關系立法」之研究》,載《比較法研究》1999年Z1期。
19.《政府法制監督論》,1999.6中國法學會346號要報
20.《西方憲政背景下行政法概念的比較研究》,載《比較法研究》2000年第1期。
21.《中國的法律監督與政治民主監督》,載於《政法論壇》(中國政法大學學報)2000年第1期。
22.《論建立防止「公僕」變「主人」的法律機制》,載《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00年第3期 。
23.《全面把握,依法治國》,載《中國機構》2000年第7期
24.《對我國行政法法典化的思考——兼論行政法實體規范與程序規范的統一》,載《中國行政管理》2001年第4期。
25.《略論有序化監督與紀檢監察工作》,載《中國監察》2001年第16期
26.《行政程序法與行政法法典化-兼論行政法律規范的制定規則》,載《法制日報》2001年7月22日。
27.《略論有序化監督與紀檢監察工作》,載《中國監察》2001年第16期
28.《合並處罰權與減少「大蓋帽」》,載《法學》2002年3月10日
29.《行政執法的法理思考——城市「大蓋帽」如何依法減?》,《法制日報》理論版,2002年
30.《北京市依法行政調研》,載《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02年第5期
31.《行政法概念的語境化闡述》,載南方周末2003年11月13日第3版
32.《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制度文明》,新世紀黨政幹部理論學習文獻.先進文化卷
33.《關於「依法治國」與「依法行政」的幾個理論問題》,新世紀黨政幹部理論學習文獻.法制建設卷
34.《轉變法治觀念,推進依法行政》,《團結 》2002年第4期
35.《行政審批改革的法理思考》,國務院法制辦依法行政理論研討會論文集第四卷。
36.《應然狀態的公共危機管理——SARS襲擊後的學理反思》,中共中央統戰部內部決策咨詢。
37.《關於我國立法中注意「西化傾向」的建議》,中共中央統戰部內部決策咨詢建議
38.《行政法概念的語境化闡釋——兼論美國行政法概念的沿革及我國行政法的時代任務》,《比較法在中國》第二卷,2002年。

熱點內容
初級會計師考試要考勞動法嗎 發布:2025-05-21 15:01:06 瀏覽:380
持有毒品司法解釋 發布:2025-05-21 15:01:04 瀏覽:4
下列不符合婚姻法上結婚合意的是 發布:2025-05-21 14:59:32 瀏覽:690
法治中國1集 發布:2025-05-21 14:59:21 瀏覽:118
幼兒在幼兒園受傷責任法律依據 發布:2025-05-21 14:53:51 瀏覽:77
新疆大學在職法律碩士 發布:2025-05-21 14:53:40 瀏覽:984
新行婚姻法 發布:2025-05-21 14:46:25 瀏覽:541
婚姻法關於股權的認定 發布:2025-05-21 14:45:34 瀏覽:236
勞動法哪條規定工資天數 發布:2025-05-21 14:38:55 瀏覽:291
關於產品責任適用法律的公約 發布:2025-05-21 14:24:23 瀏覽: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