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中國古代法治人物

中國古代法治人物

發布時間: 2021-01-18 13:45:55

⑴ 中國歷史上哪個人物最值得你贊同(只說一個,說說理由跟他的歷史事件)求大神幫助

商鞅! 戰國時期衛國濮陽人,政治家,思想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 姬姓,衛氏,又稱衛鞅,衛鞅之祖為衛國國君,故又稱公孫鞅。 商鞅「少好刑名之學」,專研以法治國,受李悝、吳起等人的影響很大。 後為魏國丞相公叔痤家臣,公叔痤病重,對魏惠王曰:「公孫鞅年少有奇才,可任用為相。」王顧左右而言他。公叔痤又對惠王曰:「王既不用公孫鞅,必殺之,勿令出境。」惠王弗聽。 至使魏國非但沒留住衛鞅,還讓他去了魏國的宿敵秦國,在魏國大將軍龐涓被孫臏一敗於「圍魏救趙」二敗於「圍魏救韓」並殺死龐涓後,商鞅領秦軍伐魏,一舉收復魏奪秦之河西之地後魏惠王曰:「寡人恨不用公叔座之言也。」令魏惠王遺恨終身,也成為魏國的千古遺恨。 商鞅聽說秦孝公雄才大略,便攜同李悝的《法經》到秦國去。通過秦孝公近臣景監三見孝公,商鞅暢談變法治國之策,孝公大喜。前359年任左庶長,開始變法,後升大良造。 衛鞅亡魏入秦,孝公以為相,封之於商,號曰商君,並堅定地支持商鞅在秦國進行變法。 這次變法史稱「商鞅變法」。 廢井田,開阡陌;獎勵耕戰,除世卿世祿制,改革戶籍,推行縣制等等…… 商鞅在孝公的支持下, 使秦國從戰國七雄中最窮、最落後的國家,變成了能與其他六國比肩的國家,並漸漸凌架於六國之上,為中國的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統一,奠定了第一塊基石,也是最堅固的一塊基石。因為他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也可以說是唯一一個「法治社會」,雖然是「戰時法治」也可以稱為「封建法治」。 孝公死前,曾有意傳位於商鞅,鞅辭而不受。 孝公死後,被貴族誣害,被惠文王車裂而死。 法家最眾所周知的代表人物韓非子受商鞅影響極深。 偉大領袖 毛澤東 曾言曰: 商鞅之法,良法也。今試一披吾國四千餘年之記載,而求其利國福民偉大之政治家,商鞅不首屈一指乎?鞅當孝公之世,中原鼎沸,戰事正殷,舉國疲勞,不堪言狀。於是而欲戰勝諸國,統一中原,不綦難哉?於是而變法之令出,其法懲姦宄以保人民之權利,務耕織以增進國民之富力,尚軍功以樹國威,孥貧怠以絕消耗。此誠我國從來未有之大政策,民何憚而不信?乃必徙木以立信者,吾於是知政者之具費苦心也,吾於是知吾國國民之愚也,吾於是知數千年來民智黑暗國幾蹈於淪亡之慘境有由來也。 雖然,非常之原,黎民懼焉。民是此民矣,法是彼法矣,吾又何怪焉?吾特恐此徙木立信一事,若令彼東西各文明國民聞之,當必捧腹而笑,舌而譏矣。嗚乎!吾欲無言。

⑵ 中國古代依法治國的典型事例

1、商鞅變法

商鞅變法是戰國時期一次較為徹底的封建化變法改革運動,順應了封建歷史發展的潮流,推動奴隸制社會向封建制社會轉型,符合新興地主階級的利益,大大推動了社會進步和歷史的發展。通過改革,秦國廢除了舊的制度,創立了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新制度。

改革推動了秦國社會的進步,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同時,壯大了國力,實現了富國強兵。為以後秦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對中國歷史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申不害提出,韓非加以發展的「術治」

術治的中心思想是「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責實,操殺生之柄,課群臣之能」(《韓非子·定法》)。他們認為「法」是公開的,「術」則是藏在君主心中、暗自運用的,君主掌握這種統治術,就可使「群臣守職,百官有常」,鞏固統治階級內部的秩序。這是保證「法」的實施的必不可少的條件。

3、道家思想的「無為而治」

無為而治是道家的治國策略,所以治國是無為而治的第一應用。為了貫徹無為而治的方針 ,各級政府官員既要拋棄各種政績主義和形式主義,也要拋棄「為人民謀幸福「、「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等仁政理念。

寬刑簡政、輕徭薄賦、與民休戚,盡量靠萬民的自為無為無不為,靠萬民的自治無治無不治,自己做好必要的服務工作即可;同時有所為有所不為,充分信任和依靠下屬,讓下屬去完成各項工作,自已主要做好識人用人的工作。

(2)中國古代法治人物擴展閱讀:

早在公元前七世紀左右,管仲為齊國相,提出了「以法治國」的主張,他說:「威不兩錯,政不二門,以法治國,則舉措而已。」字里行間充滿了對法治的信心。他憑借「以法治國」的治國方略,使齊國大治,「九合諸侯一匡天下」。

管仲不僅強調「以法治國」,同時也注意建設道德體系,使法治與道德教化相結合。他以「禮義廉恥」為最基本的道德規范體系,並且上升到關系國家存亡的地位,他說:「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從管仲起,到韓非綜合法家思想提出「法、術、勢」相結合的理論,歷時已數百年。在這期間,法家的思想不斷得到充實和發展,成為先秦最具代表性的法理學。

網路-商鞅變法

網路-無為而治

網路-術治

⑶ 古代有哪些法律人物

春秋時期抄的管仲,春秋時期法襲家代表人物。周穆王的後代。是中國古代著名的經濟學家、政治家、軍事家。被譽為「法「家先驅」。
戰國時期魏國的李悝,在魏國魏文侯的支持下進行變法,推行新政。其中之一就是制定了《法經》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比較系統的封建成文法典,但它並不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典。
戰國時期秦國的商鞅,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他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在秦國施行了變法,是秦國由弱變強的轉折點。
戰國時期著名的法家人物還有申不害、慎到等。
西漢時的董仲舒,首倡法律儒家化,以《春秋》經義決獄為司法原則,對傳統的司法和審判做了補充。
唐代的徐有功,是國子監博士徐文遠的孫子。青年時期舉明經及第。歷經蒲州司法參軍、司刑(大理寺)丞、秋官(刑部)郎中、侍御史、司刑寺少卿等。長期在司法任上,是唐武則天時期與酷吏斗爭的一面旗幟,也是歷史上罕見的一位以死守法、執正的法官、清官。

熱點內容
現實社會的精神勝利法 發布:2025-05-21 13:53:33 瀏覽:656
居民小區單元樓各種規章公約 發布:2025-05-21 13:53:19 瀏覽:531
放棄繳納社保聲明是有法律效力的嗎 發布:2025-05-21 13:48:09 瀏覽:773
勞動法陪產假北京 發布:2025-05-21 13:43:00 瀏覽:895
河南英搏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5-21 13:41:02 瀏覽:66
重慶大學在職法律碩士 發布:2025-05-21 13:32:29 瀏覽:59
法院6穩6保 發布:2025-05-21 13:31:21 瀏覽:527
行政法的強制措施 發布:2025-05-21 13:27:35 瀏覽:980
中華人民共和國訴訟法第八十二條是什麼 發布:2025-05-21 13:21:31 瀏覽:284
社會連帶法學 發布:2025-05-21 13:18:00 瀏覽:700